从“等医生”到“医生等你”:AI问诊终端带来就医变革
AI医师助手

从“等医生”到“医生等你”:AI问诊终端带来就医变革

到医院不用排队候诊,“医生”就在医院门口为你看病,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里的医生并不是真的医生,却能智能判断分析出你的病症,这就是最新的“AI问诊”。 医院大厅里设置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可以让病人直接在设备上进行自助问诊,并得出智能诊断。 近日,黄女士因反复干咳久治不愈,来到了张江镇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不用到医生诊室,只需在医院大厅的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上按照提示,插入医保卡,点击屏幕上“智能问诊”模块,输入“咳嗽”这一症状,系统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问,包括受困扰的时间、伴随症状等。随后,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会自动生成和打印诊断报告。 天波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 黄女士的问诊报告同步至门诊医生工作站,医生在看诊前提前调取报告了解病情。通过报告中症状记录和鉴别诊断建议,医生对黄女士的消化道伴随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问诊,初步诊断黄女士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并给出相关治疗意见和随访时间。 对医生来说,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也能够快速为医生提供准确有效的标准化信息,节省基础问诊和来回沟通时间,有助于病史书写,同时有效避免了人为的局限性,减少漏诊、误诊。 以黄女士的反复咳嗽为例,很多人往往将咳嗽局限为呼吸系统疾病,无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但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通过大量数据的对比与分析,可为门诊医生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既节省了患者的候诊时间,又提高了医生的问诊效率,使医生能够有根据初步AI诊断报告进行更深层细化的问诊,让问诊看病得到更好的效果。 除了医院,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更能在药店中使用。通常市民到药店买药,只能根据大致病情买药,往往不能准确地对症下药。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专业的医生能根据你的病情,作出专业的诊断,就能有的放矢地用药,快速缓解患者病情,避免错用药延误治疗。 药店里安装天波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市民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输入具体病情,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作出病情诊断和用药建议。药店有了“AI医生”的坐镇,市民等于在医院完成了一次看诊,药店再根据AI问诊开出的药单发药,整个流程更高效便捷。 天波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K20M 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的引入,不仅让就医体验变得更便捷与高效,更标志着医疗诊断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它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智能助手”,在患者与医生之间搭建起一座信息桥梁,让每一次问诊都更加有的放矢,每一次治疗都更加精准有效。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未来我们有望见证更多像AI问诊这样的创新应用,为医疗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让健康福祉触手可及,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TAG: 医保电子凭证终端|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AI问诊智能自助终端 (转自“天波智能硬件”、“天波智慧行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健康有益AI健身方案:AI运动让企业活动更有趣、更新颖
AI医师助手

健康有益AI健身方案:AI运动让企业活动更有趣、更新颖

企业活动作为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提升健康意识的关键环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AI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成熟,AI运动正逐渐融入企业活动中,为员工带来一种全新而独特的运动体验。 传统的广播操、工间操、多人竞技等运动形式,融入AI技术成为更具吸引力的AI运动。这种结合了高科技的运动方式,不仅增加了运动的多样性,还大幅提升了趣味性和效率,激发了员工的参与热情。例如,AI广播操、AI仰卧起坐、AI跳远、AI跳绳等新型运动形式,正逐渐成为企业活动的新宠。 人体姿态识别 健康有益AI健身方案:技术与健康的完美结合 作为AI领域的佼佼者,健康有益推出“AI健身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多维度收集用户的健康数据,包括体态识别、专业问卷等方法,进行全面的用户健康评估,并生成详细的专业报告。分析用户的运动和饮食数据,出具健康分析报告。根据这些分析报告,能够实时动态调整用户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确保每位用户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 而AI运动作为“AI健身解决方案”的一大亮点,更是将科技与运动完美结合。通过集成人体识别和动作分析技术,AI运动能够精确捕捉你的运动轨迹、姿态和角度。当你在做健身操、瑜伽或进行其他活动时,AI运动会实时提供反馈和动作矫正,确保你的每一个动作都准确无误,从而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此外,“AI健身解决方案”的模块化设计还赋予了系统灵活的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满足多样化的健康管理和运动目标。 AI运动科技驱动下的无限可能 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运动的结合将迎来爆炸性的增长。从可穿戴设备到健康管理应用,再到虚拟私人教练,AI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为运动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企业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共同探索AI技术在企业活动中的应用潜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AI运动不仅是企业活动的一种新尝试,更是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拭目以待,看AI如何继续推动智慧健康走向新的高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讯飞医疗完成境外上市备案 AI医疗商业化难点何解?
AI医师助手

讯飞医疗完成境外上市备案 AI医疗商业化难点何解?

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讯飞医疗”)上市之路再进一步。 近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讯飞医疗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完成。 今年1月26日,讯飞医疗已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广发香港及建银国际。 此次完成境外上市备案登记,或意味着,讯飞医疗的上市之日正在逼近。 根据招股书,常年巨额的研发投入,与缓慢的商业化进程,让讯飞医疗的现金流“捉襟见肘”。 截至2023年9月末,讯飞医疗货币资金5769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200万元。这也就意味着,讯飞医疗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不足9000万。 显然,分拆还不具备造血能力的讯飞医疗独立上市,可以大大缓解科大讯飞的资金压力。 然而,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一二级市场估值降温,医疗AI领域的资本化已然进入寒冬。 盈亏平衡难以实现、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等“阴霾”长期笼罩在AI医疗产业的上空,讯飞医疗该如何打动投资者? 图片来源:创意制图 许树星 能否撑起84亿估值? 此次讯飞医疗的上市,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其估值问题。 讯飞医疗的招股书显示,其从2016年成立起曾历经多轮增资。 其最新的一次注资和股权转让,发生在2023年12月,科大讯飞、顾屿南歌分别以1.8亿元和0.3亿元认购了讯飞医疗2.14%、0.36%的注册资本;同期胡国平又将所持的1.189%注册资本以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安徽言知,科讯创投将其注册股本总额的0.1784%以0.1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讯飞海河。这四笔交易对应的讯飞医疗总估值均约为84亿元。 而在现在的港股市场,讯飞医疗能否维持这一估值水平,面临一个大大的问号。 “AI医疗买单能力很差,不是刚需,估值估计会大跳水。”华东一名资深的医疗行业投资人受访时说道。 仅从讯飞医疗所涉足的AI+医疗影像/诊疗器械、智慧医院领域来看,目前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数坤科技、鹰瞳科技、医渡科技、推想医疗、京东健康、百度灵医、卫宁健康等均有涉及,其中既包括传统的医疗龙头、互联网巨子,也有AI诊疗的后起之秀。 而产线更广、盈利模式清晰、发展更成熟的影像龙头——万东医疗(600055.SH),截至目前的市值也才87亿元。2023年,万东医疗总营收12.37亿元,净利润为1.91亿元,其一年的营收都超过了讯飞医疗的总资产。 截至2023年9月末,讯飞医疗总资产为10.87亿元。在过去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九个月,讯飞医疗的营业收入为3.72亿、4.72亿和3.24亿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8940.1万、2.09亿和1.70亿元,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823.3万元、1.11亿元和9960.6万元。 而从已经上市的AI医疗赛道来看,讯飞医疗面对的估值“考验”更为严峻。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港股分别迎来了“AI医疗第一股”的鹰瞳科技、AI医疗企业医渡科技和“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截至目前市值分别为12.43亿港元、37.36亿港元、193.66亿港元。 其中,晶泰科技上市时间最近,上市距今仅一个多月。其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6279.90万元、1.33亿元、1.74亿元;目前还在持续亏损中,2021~2023年,其亏损分别为21.37亿元、14.39亿元、19.06亿元,合计达54.82亿元。 晶泰科技收入规模不及讯飞医疗,其主打的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发现领域,与讯飞医疗的“AI赋能智慧医疗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服务维度上看,晶泰科技主要向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以此换取服务费。 而讯飞医疗主要为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医学影像以及CDSS等服务产品,可以对医疗流程进行辅助支持,其业务涉及疾病预警、早筛、诊断、诊后与慢病管理等医疗全流程,既有面向居民的“讯飞晓医”,也有面向医生的“智医助理”。 晶泰科技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2021年7月D轮融资后估值已达到19.68亿美元(约140亿元人民币),是讯飞医疗融前估值的近两倍。 相比之下,医渡科技的业务模式与讯飞医疗更为接近,其也是依托于AI大模型,为医院、医疗机构提供数据智能平台和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包括处理和分析的医疗记录、参与创新药物研发、基于医渡科技大模型研发私人健康顾问等。 2021年1月15日,医渡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上市首日收盘价65.20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48%,总市值近588亿港元。然而上市即巅峰,上市之后,公司的股价便一路跌宕下行。 在最新的2024年财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医渡科技营收8.07亿元,同比微增0.3%;经调整净亏损1.58亿元,同比缩窄65%,营收规模约是讯飞医疗的两倍。 商业化“曙光”何时到来? 事实上,医疗科技一直是市场的热门领域,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医疗。然而,AI辅助医疗领域的商业化难题,一直困扰着行业,也是资本市场保持“谨慎”的原因。 招股书显示,2022年讯飞医疗凭借其收入规模登上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榜首,不过,医疗机构人工智能行业呈高度分散的激烈竞争态势,2022年排名前五的市场份额占比合计为21.6%,讯飞医疗市占率仅为8.7%。 近两年来,讯飞医疗的收入规模虽然明显增加,但营收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与“烧钱”不无关系。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讯飞医疗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9亿元、1.6亿元、1.3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4.3%、33.9%、39.7%。 2022年,讯飞医疗的营收增速为26.88%,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7.77%,销售费用增速远高于同期的营收增速。 事实上,讯飞医疗、医渡科技和晶泰科技,已然是行业的佼佼者,但距离盈利仍有不小的距离。 “目前AI应用方向中,除了金融领域有部分企业能盈亏平衡之外,基本都难以盈利,尤其是医疗领域,很多产品面对的需求都不是刚需。”前述医疗行业投资人说道。 “难以商业化的本质,其实是产品不行,比如质量不行、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等,医生不认可、市场不认可,而未来AI医疗领域能跑出来的公司,一定是切实贴近临床需求研发出来的产品。”华南一家中型医疗器械服务商受访时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AI医生来了,人类医生将何去何从?
AI医师助手

AI医生来了,人类医生将何去何从?

你好,亲爱的观众们!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可能会让你失眠的问题:当AI医生挥舞起手术刀,人类医生将何去何从?是站在手术台旁边,还是被迫离开手术室? 想象一下,当你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注视着机械臂的精准操作,心中是否涌现出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感?那些曾经温暖人心的医生笑容,是否将被冰冷的金属面孔所取代? 在不远的未来,医院变成了充斥着滴答作响的机器声的工厂,每一个角落都是精确无误的AI,没有了人类医生的温度,没有了医患间的情感交流。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 但等一下,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AI医生真的能完全取代人类医生吗?它们能理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和希望吗?能像人类医生那样,用一句简单的安慰话语,减轻患者的痛苦吗? 想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心中一阵寒意?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难道就要完全交给一台没有情感的机器吗?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是解放还是束缚? 但是,如果告诉你,AI医生在手术成功率、诊断速度上远超人类医生,你会不会又开始犹豫?是选择冷静高效的机器,还是温暖可靠的人类? 每当夜深人静,当我们或我们的亲人生病时,是不是更希望有一个能够理解病痛的人类医生,而不是一个程序设定的AI?在这个机器与人类共存的时代,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所以,当AI医生来了,人类医生将何去何从?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道德和情感的问题。在这场人机之战中,我们是否还能保留那份被称为“人性”的东西?亲爱的观众,你怎么看?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场未知的探索之旅吧! 感谢收看,别忘了点赞、评论和分享,让更多人加入到这场关于未来医疗的大讨论中来!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探索 AI 医生:能否引领医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AI医师助手

探索 AI 医生:能否引领医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成为各领域的热门话题,医疗行业也不例外。近期 ChatGPT-4 的出现再度引发了对人工智能的高度关注,其智能化程度和广泛的应用潜力令人瞩目。在医疗领域,AI 医生的概念逐渐兴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医疗行业长期面临着高质量医疗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普遍性。在我国,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设备在政策扶持下有了显著改善,但医疗技术水平的滞后使得当地民众的医疗卫生保障仍不尽人意。同样,在全球范围内,许多贫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也急需高质量的医疗技术人员来完善其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医生的培养周期漫长,精力和时间有限,且掌握的医疗知识存在局限性,这使得医疗服务的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之下,AI 医生若能充分利用海量的医疗大数据并经过充分训练,有望高质量地完成疾病诊疗过程,从而有效缓解医疗技术短缺的问题。同时,即便是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发达地区,误诊误治等医疗事故仍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医生的主观性和知识应用的局限性。而经过充分训练的 AI 医生能够遵循严格的医疗诊治原则,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 从医学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均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不断演进的。这为 AI 医生的训练提供了可行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模型的训练,AI 医生有望具备更完善的逻辑分析能力,为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然而,对于 AI 医生能否从心理层面分析和治疗患者,存在一定的争议。尽管心理学以物质为基础,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仍给 AI 带来挑战。尽管有观点认为通过对大量人类情感数据的训练,AI 能够分析心理变化,但短期内,AI 医生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不过,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精准的诊治才是关键,心理关怀并非首要需求。 AI 医生在知识存储和分析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AI 能够存储海量医学知识和临床病例,包括少见病和罕见病,这是人类医生难以企及的。对于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AI 医生能够迅速掌握并应用,而人类医生则需要较长的学习和推广过程。 AI 医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初级阶段,可作为医生的助手,辅助诊疗工作并积累数据。中级阶段,能够对常见病、多发病给出诊疗方案,但仍需临床医生监督和验证,这使得高质量的专科医生能服务更多患者。最终,当积累足够的数据和训练,AI 医生有望成为诊疗正确率更高的全科医生。 AI 医生的发展还将带动智能健康产业群的全面发展。在智能诊断方面,如人工智能病理学诊断和智能影像学诊断,通过大量训练能够减少漏诊误诊率。同时,也将促进智能治疗和智能医疗服务的进步,如手术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的完善和更广泛应用。此外,还将推动医学研究的智能化发展,为药物研发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然而,AI 医生的普及仍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是技术层面的挑战,如何确保 AI 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关键。虽然 AI 可以基于大数据进行分析,但医疗数据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模型的偏差。其次,伦理和法律问题不容忽视。例如,AI 医生的决策责任归属、患者数据的隐私保护等都需要明确的规范和监管。再者,公众对 AI 医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问题。人们可能对机器的诊断和治疗存在疑虑,担心缺乏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此外,医疗行业的传统观念和利益格局也可能对 AI 医生的推广形成阻力,医生和医疗机构可能对新技术的应用存在顾虑。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智能医生的发展有望为每个人带来平等的健康权,促进医学模式的变革。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智能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 AI 医生作为重要基础,我们应积极布局,加强研究和开发,同时解决好普及过程中的难题,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更公平的医疗服务。
零售药店新风向!药易购健康之家AI会员引领惠民浪潮
AI医师助手

零售药店新风向!药易购健康之家AI会员引领惠民浪潮

日前,药易购健康之家“药易购,健康购”惠民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门店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成为了业界内外瞩目的焦点。在快速迭代的医药零售市场中,传统药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健康之家又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呢? “AI会员+爆品金”引领双赢策略 据了解,药易购健康之家以创新思维为引领,推出了AI会员模式与爆品金模式,不仅重新定义了零售药店的服务边界,更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健康惠民新体验。 合纵药易购健康之家AI会员199元/年,开通成为会员后,立即送199元门店储值余额+199爆品金。余额可用于门店购药或购买健康产品,无使用门槛及限制,爆品金可以用于在爆品云超市免费兑换好物;市民注册成为AI会员之后,可长期参与买多少送多少爆品金活动,无消费门槛及频次限制,任意消费后即可1:1获得爆品金,全场商品均参与活动,无商品品牌限制,无商品种类限制(注:涉及医保基金使用不参与送爆品金),爆品金不仅可以在线下爆品云超市以市场价相等的比值直接兑换包括食品饮品、餐具厨具、洗护日化、日常百货、米面粮油等在内的家庭常用的各种商品,还可以通过线上小程序下单兑换上千款的平价大牌正品商品,且享受包邮到家的服务。 打造新零售模式下的药店共赢 药易购健康之家的创新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药店服务的智能化与个性化升级,增强了药店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并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这些策略不仅吸引了更多顾客,带动了药店销量的增长,还推动了零售药店向更加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方向转型。其在新零售模式下的实践,也为医药零售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展示了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实现共赢发展的可能性。 一方面,药易购通过在医药领域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能够在品类选择、营销策略、私域打造、供应链支持上给予零售药店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为药店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稳步前行提供精准而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药易购持续更新商业模式,通过AI会员、爆品金等创新手段,帮助药店更好地深入扎根区域市场,拓展门店服务半径,提升整体健康服务水平和消费者选择决策体验,为药店带来了更多且持续的客流和销量。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对健康需求的持续高涨,以及药易购健康之家等药店在健康服务模式上的不懈探索与创新,药店的惠民便民之路正逐步拓宽,零售药店不再仅仅是药品交易的场所,它们正逐步转型为守护民众健康的温馨港湾,通过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便捷化的健康服务,将健康与幸福生活的理念深植人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百度健康发布智能体家族,用AI打破“医疗不可能三角”
AI医师助手

百度健康发布智能体家族,用AI打破“医疗不可能三角”

7月19日,2024百度健康产业生态大会聚焦“患医药”的核心场景,推出了五款大模型应用产品: 面向普通用户的健康智能体家族 面向医患的在线医疗Copilot 面向医院的“AI智慧门诊” 大模型的私有化产品CDSS 面向企业的灵医开放平台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组总裁何明科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医疗行业中存在“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难以同时实现的“不可能三角”,AI是平衡这个“不可能三角”的关键点。 以“看得上病”来说,通过百度健康的平台和AI能力,医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提供义诊服务,药械企业实现了超7000个临床项目与10万多名患者的精准匹配,从而解决疑难和罕见疾病患者信息不对称、确诊困难、缺医少药等问题。 针对 “看得起病”,百度健康发布了智能体家族:AI精准找医生、AI医学报告解读、AI用药助手、AI皮肤检测、AI睡眠助手等产品。它们以健康助手的形式,满足普通用户精准找医院医生、看懂医学报告、了解药品用法、多轮健康问询等非必须到院的需求,并支持多模态交互。 目前,AI健康问答服务日活用户已超过200万、AI用药助手累计服务超2000万人次、AI医学报告支持超100种报告类型。 服务“看得好病”,何明科认为,关键在于让确有需求的患者获得宝贵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AI在其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百度健康联合医院开发的“AI智慧门诊”,其“智能加号”功能可以方便医生判断加号发放,帮患者“抢”到专家号。目前,该项目已落地武汉协和等三甲医院。相较专家手动筛选,AI准确率达95%。在武汉协和医院,已有140位急重症患者因此获得及时的手术治疗。 此外,百度健康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产品也助力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有效降低误诊与漏诊。该产品已落地40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面向医疗服务企业,本次大会还升级了灵医开放平台,能够提供分导诊、预问诊、药品问答、症状自诊、辅助诊断等五大高频的医疗服务API。即日起,灵医开放平台免费提供API 1000万token额度,助力产业伙伴低成本、低技术门槛地使用医疗垂类大模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行为,但未必保障健康
AI医师助手

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行为,但未必保障健康

原创 GlobalMD 全球医生组织 2024年07月15日 06:30美国 Open AI(GPT-AI)与健康行业的两大巨头宣布合作开发“定制化、超个性化的AI健康教练(AI coach),并且以数字健康软件app形式提供給终端用户(B2C),旨在扭转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法。能否成功?业界人士给出了不同观点和依据。 阅读文摘 AI应用于医疗和保健服务 以美国为例:有1.29亿成年人至少患一种重大慢性疾病;每年政府4.1万亿美元医保费用中,至少90%用于维持治疗和管理这些慢病患者的健康问题。预计这种费用支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是否解决办法?已知单靠医疗或药品解决不了患者的慢病问题或健康需求。必须将个人健康维持或不健康行为改变,纳入到成为可预防措施中,AI优化和个性化尤为重要。 近日,Open AI人工智能和健康行业的两巨头企业宣布合作开发“个性化AI健康教练”,希望通过数字健康App形式,逆转慢性疾病不断增长费用的趋势。尽管此类数字健康App承诺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但是,业界专家认为,它们可能无法解决慢病的根本问题。 AI健康教练旨在通过分析用户的生物特征、实验室检测数据等,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包括睡眠、饮食、运动、压力管理和社交联系。 许多业界人士质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认为它缺乏对社会健康决定因素的关注,这些因素对获得医疗保健、优质健康食品和自由时间安排,起着重要且决定性作用。 虽然AI技术仍在不断进步,但AI/Open AI 模式在主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仍存在着偏见、甚至是错误问题。 总之,业界权威专家认为,解决慢病问题不仅仅依赖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还需要改善社会整体的健康大环境。AI健康教练可能只是解决医药获取需求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全局解决方案。
AI如何走入临床?百度健康:AI未来能辅助医生做诊断诊疗
AI医师助手

AI如何走入临床?百度健康:AI未来能辅助医生做诊断诊疗

过去,智能影像设备让医疗检查更精准、智能手术机器人打破医生“脑”“眼”“手”的局限。如今,AI进入互联网诊疗、病例数据管理等医院场景,普通人能真正用上吗?7月19日,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组总裁何明科在出席2024百度健康产业生态大会时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如今,在医院中,AI大模型能应用于分导诊、预问诊、智能加号、病历生成等场景,未来,它也可以辅助医生做诊断诊疗。 AI看病 目前仍是难题 AI热潮正席卷医疗行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国内累计公开的大模型数量达238个,其中医疗大模型近50个,涉及患者问诊、医生助手、药物研发、健康科普等多个领域。但是,患者“看得到摸得到”的AI仍是少数。 如何让医院用得起,是AI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何明科表示:“早在2018年,百度就开始布局权威医疗内容生产,尝试AI+医疗场景融合的产品,如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但是,从政府、医院、药械企业、患者端突破,很难实现规模商业化。如在医院端,医院预算有限、支付意愿不强、支付流程很长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如果AI大模型真能帮助医生提升治疗、科研、收入等方面的水平,帮助医院降低运营成本,医院是愿意购买AI大模型的。”何明科表示,“百度健康已经在武汉协和医院上线‘AI智慧门诊’,如其中的‘智能加号’功能在武汉协和医院甲乳外科上线1个月,已为300多名患者提供了加号诊治机会,其中有超过70%是需要尽快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如何让AI大模型融入医疗全流程,也是个难题。此前,有国内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在医院使用的AI大模型多作用于处理影像报告、分诊导诊等基础性工作,用于建设智慧医院的并不多,即AI大模型在药品研发、临床诊断、患者健康管理跟随等领域应用受限。 “AI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还是需要分阶段去推动的。”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策略研发总经理黄海峰对记者表示,“受困于‘医疗数据保密性较强,不能在医院外公开使用’的特性,AI大模型目前在医院里的服务场景有限,像分导诊、预问诊等这些不依赖临床数据的领域是最先应用的,这也是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的必经之路。此后,我们再讨论面向具体的医院去推广私有化大模型相关的服务,比如生成病历、知识问答或者处理医疗单据。我们也正在和医院及科研机构合作,针对他们的需求定制专属大模型。” AI进入临床还能从哪里突破 何明科说:“过去AI只帮助医院实现信息化、满足国家政策需求,医院付费意愿并不强。而当我们的产品真正成为医院的生产工具时,医院是愿意付费的。医疗领域的学科非常多,比如影像方面,AI处理的图像更便于医生理解。在皮肤科,AI处理的图像能够起到辅助医生诊断的作用。未来,在更多的科室,AI可以在辅助医生诊断诊疗方面做更多的尝试,这需要时间。” 中国医院协会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已有超过100家三甲医院在门诊、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 上海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迟辰斐认为,AI在处理疾病症状描述时表现出色,但在构建主观知识体系、进行反向推理方面仍显不足,还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促进医生与AI的紧密合作,并为AI模型创造实际应用的测评环境。 “我们也在尝试利用AI技术辅助医生书写病历,从医生的使用反馈来看,使用AI大模型后,他们书写病历的时间大概能压缩到十几分钟或者二十分钟。”黄海峰说,“另外,我们也在与专病专科的临床医生交流,根据他们的需求做产品升级。” “在医疗行业,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看得上病这三点同时被满足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AI不能直接给人类看病,却是这个‘不可能三角’的重要平衡点。”何明科说,“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国家政策推动、医院需求带动和数字化能力及系统意识的加持下,真正让患者实现‘看病不出省、不出村’。”(记者 马嘉) 来源:中国商报
讯飞医疗IPO:AI医疗“弄潮儿”,商业化道阻且长
AI医师助手

讯飞医疗IPO:AI医疗“弄潮儿”,商业化道阻且长

AI颠覆传统医疗之际,也是时代“弄潮儿”走上更大发展舞台的最好时机。 据了解,近日,讯飞医疗已完成港股上市备案。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患者等主体的广泛需要,提供疾病预警、早筛、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诊后与慢病管理的全流程医疗服务,目前公司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四大业务板块。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讯飞医疗也已展现出领跑势能:2021-2022年及2023年1-9月,讯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72亿元、4.72亿元及3.24亿元,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26.7%。 另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照2022年的收入规模,公司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中排名第一。 可以看出,AI医疗时代到来,使得讯飞医疗这类公司的发展价值持续凸显,加之公司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使其在风口真正“起飞”。 具体而言,AI已经是当前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助力,对于提升医疗效率、优化成本结构、保证服务质量等,均有裨益。 正如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指出:“AI及大数据能使我们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使信息的不对称,让它相对对称一点,使老百姓对医疗服务、对健康的需求都能在各个层面得到满足,甚至可以使医患关系走向良性。” 这种形势下,相关市场也已经打开较大规模。根据共研网数据,2018-2022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由人民币18亿元增至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1%,并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72亿元。 但从这样的增长曲线也可以看出,AI医疗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爆发之时,仍然存在诸多商业化难点,有待相关企业突破。 此前,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的主要进入壁垒包括行业认知壁垒、财务资源、跨学科人才留任及监管规定。这意味着相关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并不容易,需要具备一定资金实力,以应对技术研发、市场培育等方面的挑战。 对此,讯飞医疗招股书中也有反映。数据显示,2021-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开支分别为9100万元、1.60亿元、1.2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3%、33.9%、39.7%;研发费用分别为1.60亿元、2.42亿元、1.9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9%、51.2%、60.3%。 这样的高投入下,技术成果也是较为显著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讯飞医疗的智医助理是全球首个且是唯一一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的智能解决方案。 另外,根据中国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STI)的一项测试,公司专有的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在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语言理解、医学文档生成、疾病诊断及治疗推荐、多轮医疗对话及多模态交互等六个维度医学场景中的自然语言处理(NLP)超越GPT。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投入之下,讯飞医疗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招股书显示,2021-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讯飞医疗录得亏损分别为0.9亿元、2.09亿元和1.70亿元。 而从行业现状来看,加码投入仍是讯飞医疗需持续的动作。一方面,如前文所述,AI医疗还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正趋加剧,据了解,讯飞医疗所涉足的AI+医疗影像/诊疗器械、智慧医院领域,已有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数坤科技、鹰瞳科技等企业在争先布局。 因此,本次讯飞医疗香港IPO募资金额将主要用于研发,以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来看,立足风口之上,以研发为核心的长期主义,仍是指引讯飞医疗探索出可行商业模式的关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