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出海开发者会首选AI陪伴产品市场?
AI情感助手

为什么中国出海开发者会首选AI陪伴产品市场?

中国开发商聚焦海外市场的AI陪伴产品,主要是因为星野等产品成功利用多模态技术打造沉浸式AI社交体验,尤其吸引了国内乙女游戏玩家这一核心市场。星野的成功在于其能够满足沉浸式虚拟社交互动的市场需求,不仅在于创造业务收入,还在于通过独特的技术能力和富有洞察力的用户参与策略来吸引用户。如:星野、 Talkie 等类似平台在产品框架、用户洞察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方法受到了开发者的启发,事实证明,这些平台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社交互动领域能够有效捕获和留住用户的兴趣。 中国开发者主打AI陪伴产品的原因 技术优势: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发展为开发高质量AI陪伴产品提供了技术基础。 市场需求: 全球对于智能陪伴和助手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人们更加渴望社交和情感连接。 竞争优势: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应用,AI陪伴产品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门槛相对较高,有助于中国开发者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 文化输出: 通过AI陪伴产品,中国的开发者有机会向海外用户展示中国文化元素,促进文化交流。 学习星野或Talkie的原因 成功模式: 星野或Talkie等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成功,为中国开发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 用户体验: 这些产品在用户交互设计和情感连接方面的成熟经验,能够帮助中国开发者更好地理解目标市场的用户需求。 技术创新: 学习它们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AI陪伴产品的用户群体 孤独人群: 包括老年人、独居者等,他们可能因为社交圈有限而寻求人工智能的陪伴。 忙碌的职场人士: 需要管理时间和任务,希望通过AI助手提高效率。 科技爱好者: 对新技术和产品持开放态度,愿意尝试并享受AI带来的新鲜体验。 年轻的互联网用户: 尤其是那些寻求新型社交互动方式的年轻人,他们对AI和虚拟角色充满好奇。 心理健康关注者: 需要情感支持和倾听的人群,可能会向AI陪伴产品寻求心理安慰。 近期在公众号Super黄的念想上看到了关于AI类产品的文章 ,受益匪浅,赶紧转载到自己的公众号给大家进行介绍,也欢迎大家添加我的微信,一起进行成长:Yangnina503。 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一下,星野App在AI陪伴产品中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会从这三个部分展开: 产品框架与分析用户洞察与定位商业模式与创新 Take Away: 1. 星野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多模态技术,打造沉浸式的AI虚拟社交体验,抓住了以国产乙女游戏用户群为核心的市场需求。 2. 星野的商业收入并不是北极星指标,获取用户量和数据才是。 3. 盲目模仿星野的产品,很可能会快速消亡,需要具备独特的技术实力和用户洞察。 4.  这波AI社交的技术变革才刚刚开始,模型、互动和商业模式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5. 作为AI时代的UGC社区,不存在网络效应。 6. 全网独家深度对星野App的框架拆解 01 产品框架与分析...
AI陪伴类产品的用户调研
AI情感助手

AI陪伴类产品的用户调研

今早OnBoard!播客发了一期AI陪伴产品深度用户的访谈内容,挺好的,有时间的大家可以去听听,没时间的可以找我要一下转文字版本。 我一早在共创小群看到朋友分享后,第一时间刷了一遍,然后也和朋友交流了一下,我的提问是: 听完了,对咱们之前的文章,有什么觉得可以补充or修改的部分么 回答:没什么信息增量 是的,我也是这个感觉,其实在看到1/3时,就有这种感受了,看到一半时,就已经很明确了,但为了怕有遗漏,仔细看完,发现确实是在我们原有的研究范围内。 我要说一下什么是共创小组,为了实现更优的内容产出质量,我不断邀请一些有意愿输出,有AI产品认知的朋友加入,截至目前,群内有20人(包括我),有AI产品经理,有重度二次元用户,有心理学专业同学,有AI+ChatBot创业者,更有AI陪伴类实际的产品经理,还不止一个,也有大厂AI小灵通,也有投资人。 我们在研究AI陪伴类产品时,还特地邀请了一些对AI陪伴用户非常熟悉的朋友,所以整个研究方向有高有低,高的是站在全用户维度去做了研究,低的是参看了非常多的用户交流内容,拿到了很真实的用户访谈,潜入了很多QQ群和微信群,并且和其中部分用户作了交流。 文章出来后,得到了对应产品创始人和高管的认可,我个人认为,这几篇文章具备很强的适用性。 具体链接可以点击查看:  万字长文:为什么AI陪伴产品都想抄星野?  万字长文:用AGI视角重新理解筑梦岛  为啥说上面的内容呢?是因为,做用户调研时,切记以少量重度用户作为切入,最后得出一个很可能错误的结论。4个用户聊得很欢,里面的分享内容很值得理解,但是基于这些内容去推测产品,很可能会出现巨大的错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之前光涧实验室还在的时候,出过一本书用户调研的小册子,我买了后还去拜访,和他们两位同事做了深度交流。 光涧做用户调研非常擅长,这也是我想去学习的地方,他们在做用户调研时,会有两层关键动作: 第一. 对用户做详细的全面分析,再从中选择合适的用户来访谈;  第二. 重度访谈用户在20人左右。 光涧是给多抓鱼等公司做过用户调研的,如果你翻看他们的调研手册,非常详实,这里面我学会了一招: 不能单纯的直接基于产品对应的问题提问,而是要先和用户交朋友,很多需求会从他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来。 这是做用户调研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因为时间紧,所以赶紧交流完,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时候往往会遗漏一些关键细节。 那我们写文章,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怎么办呢? 我会选择更高维度来获取关键信息: 从业者对于用户画像和典型行为的理解资深用户对于此类群体行为在大面上的理解实际的用户调研报告来观察社交媒体上的发帖、评论内容大量阅读潜入群来观察用户之间的交流 这几个维度组合拳下来,能够八九不离十的接近用户的需求。 举个例子,我在筑梦岛那篇文章里,说了典型用户是具备的一个特点是:时间充沛+擅长撕逼。结果我在小红书被一堆这类用户给冲了,发了很多帖子骂我,还冲到我的评论区骂我,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结论。 继续,是不是不愿意付费呢?如果你知道筑梦岛一开始月费40元,后来被骂到20元,你就会知道了。 事实上,AI陪伴类的产品,在国内并不好做,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由于Glow-星野的某种成功,而去锚定这类用户,由于用户特性(具体可以看前诉文章),再叠加供给太多,都做这个品类,用户就更牛逼了: 我们有很多产品可以选,我的崽可以放在不同产品上,基础功能都免费,你凭什么收费? 进一步,随着我研究的产品越来越多,接触的企业和创业者越来越多之后,我也意识到其实AI+ChatBot本身就有很多品类,以及还有更多的市场需求亟待挖掘。 嗯嗯,明天开一个AI+ChatBot的闭门会,估计还能再刷新一波认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顺着一个用户访谈交流内容,展开写了写,博君一笑罢了。 欢迎关注,每天吹吹AI产品的牛逼:
AI健康走到十字路口
AI医师助手

AI健康走到十字路口

文/于靖 亿欧专栏作者 到2025年,AI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占1/5——这是IDC的统计数据。巨大的蛋糕吸引着一众企业投身于此,就连老牌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也不例外,甚至步子也越发紧凑起来。 2019年3月,先是百度以2252万元入股东软医疗,加速AI技术与医疗行业的融合;随即,腾讯与飞利浦宣布达成合作,共同研发电子阴道镜AI辅诊系统;而阿里健康、支付宝联合武汉市中心医院打造的“未来医院”也正式上线……进击之心,不可谓不迫切。 这些动作,自然离不开政策方面的支持。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智能医疗服务;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印发,制定“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目标,医疗健康领域也在其中。 政策红利的刺激下,大批“AI+医疗”模式的创业公司纷纷成立。火石创造HSMAP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医疗人工智能企业自2014年开始出现一个增长的高峰,并在2016年上涨到36家的峰值,其中不乏深睿医疗、联影医疗、数坤科技等融资轮次靠后的明星企业。 不过,横向对比BAT与这批垂直布局的AI健康公司,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前者思路上的差异。相较于初创企业选择单一的AI健康细分场景,百度注重数据,阿里更乐于搭建平台,而入局晚些的腾讯则忙着做链接。不论这是否意味属于互联网科技巨头的“收割时刻”即将到来,一头扎入这个领域的参赛者们,迈过AI健康“狂飙突进”的风口后,都不得不面临走到十字路口的“左顾右盼”。 “取代”与“赋能”之争 AI能给医疗健康带来什么? 正如2016年那场备受关注的人机围棋对战所掀起的讨论一样,随着AI的逐渐成熟与落地,医疗行业也经历过一番技术之于人力的争执。其中一派认为,随着医疗AI的发展,医生将被机器所取代。这种观点最为具象化的表现之一,就是近年一度为业内所见的“人机阅片”比赛。 “我们看到的相关宣传语,诸如‘看一张肺部CT,医生需要十几分钟,而AI影像诊断产品则只需要5秒钟……’,它们更多是把医生与人工智能技术对立起来。”天津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何峰曾这样指出此类比赛的本质。 单从速度方面来看,AI确实具备人所难以比拟的优势。除去阅片的效率,或许更令人期待的地方在于,通过深度学习与模型的优化,AI能够迅速实现由无到有的相关医疗技能积累。不过,疾病与生命的复杂程度,远甚于一盘棋局。因此,更普遍的共识,则是AI赋能医疗一派:技术并非取代医生,而应该成为医生的左膀右臂,帮助其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与问题的解决。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底,全国3.16万个乡镇的卫生人员共计139.1万人,与上年相比人员仅增加3.1万人;全国54.2万个行政村的村卫生室人员共计144.1万人,与上年相比人员减少了1.4万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医疗水平的地域分布尚不均衡。 另一方面,即使社会资本不断涌入民营医院、诊所等赛道,城市三甲公立医院还是大部分患者就医的首选。医保支付的差异,无疑是促成这一虹吸现象的重要因素。由于政策上的制约,现阶段民营医疗机构还难以做到医保支付的全面打通,想要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发展的方向无外乎要回到中高端医疗的发展方向上来。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思路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分级诊疗”与“强基层”的“医改”趋势。故而,AI、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缩小医疗资源的地域间差距提供了新的可能与路径。 (长按识别二维码有彩蛋) “赋能”也好,“取代”也罢,二者背后都在试图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即AI能给医疗健康带来什么?无可否认的是,医疗正从以疾病为核心的模式走向以患者为核心的模式,而这一转变的基础就离不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换言之,AI为代表的技术,正逐渐成为医疗健康产业升级的新动力。 扎堆、退潮之后 “AI+健康”如何走向长路尽头? “医学影像AI是投资相当火热的领域,该领域公司至少有一百多家。但很多时候,他们设备还在我们医院,公司却没了。”这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张清近来的感受,很多打着AI健康标签的产品,因为研发跟不上临床需求而沦为“无用之用”。 实际上,张清的观察并非个例。业内周知,AI的三大核心分别是算法、算力和数据。相对于其他应用场景,数据成了当前影响AI在医疗细分领域的布局关键。由于数据量大,多样性和真实性较好,医学影像成为各家企业一较高下的“红海”。另一厢,医学影像数据30%的增速远高于放射科医师约4%的年增长率,供需的不匹配意味着市场和机会越大。然而即使如此,在五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一行业便呈现出梯队甚大的局面。 资本从“狂热”逐渐恢复“冷静”,能够得到青睐的AI健康企业注定是少数派。《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研究报告》中,亿欧智库就曾指出,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价值验证期”,核心体现在商业模式与监管注册之上。 那些在竞争中逐渐掉队以至于惨遭淘汰的AI健康企业,通病大都离不开算法仅停留在疾病的筛查阶段。而作为一个完整的健康闭环,筛查之后牵涉甚广。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会因为纯粹的筛查或诊断获得价值,还必须将筛查到诊断、随访、观察、手术、愈后等环节打通,这样才能找到节省成本和商业变现的可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有彩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神经内科遗传代谢专业主任王朝东指出,AI健康需要更多的数据价值挖掘。“例如,我们确实可以通过数据训练得到一个AI模型,借助它来提高医生看片的速度。但如果片子对于疾病诊断并无指导意义,那么即使速度再快、精度再高,从治疗意义上说就毫无价值。”王朝东补充说。 而在监管层面,上海同仁医院院长马骏则透露出相关隐忧。“从宏观层面来说,医疗社会成本是越来越高的,因为(在AI等新技术的推动下)看病越来越容易,所以过度医疗一定会伴随产生。”马骏认为,从宏观角度怎么对新技术赋能医疗健康进行管控,这是政府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2019年8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中国信通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徐汇区人民政府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联合承办,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协办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会”将在徐汇西岸举办。 本次峰会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的重要主题论坛之一,将以“智汇健康·预见未来”为主题,就全球人工智能健康的市场前景、行业监管、商业化落地等热门话题进行探讨除此之外,本次峰会上,将举行国际电信联盟ITU(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焦点组)国内对口组成立仪式,并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发布最新《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该焦点组致力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的标准预研究,联合健康医疗领域及人工智能跨领域学者专家,共同推动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AI医疗健康行业的监管趋势将走向何方?人工智能该如何赋能健康产业发展?又是在哪些细分赛道上,新技术最先迎来规模化应用的突破?8月30日,“2019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将给你想要的答案。 本文属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COMMEND推荐阅读
三个月收费36美元的AI律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 动察
AI律师助手

三个月收费36美元的AI律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 动察

DoNotPay跟前段时间大火的ChatGPT一样,是基于OpenAI的GPT-3 API开发的。 文|动点科技 作者|黄尘 编辑|松格拉 本文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近期有外媒报道,下个月首位“AI律师”将出庭,协助被告打撤销交通罚单的抗告官司。该消息传出,许多人纷纷感到不可思议,AI可以写论文、下象棋,现在还可以帮忙打官司? 不仅如此,相对于收费较为个性化,且不够透明的传统律师服务来说,我们要提到的这家公司AI律师的服务年费只需要36美元,大大降低了普通人的诉讼成本。要知道,该公司创始人曾向外界透露过自己的梦想:让“价值 2000 亿美元的法律行业对消费者免费”。 天才构想 2015年,当时年仅 18 岁的 Joshua Browder 还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拿到驾照后不久,他总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收到停车罚单。同时他也发现,只要写信申诉,说清原因就可以不交这笔冤枉钱。 后来其发现市场需求太大,干脆花了一夜时间编写开发了一个自动化程序来帮助人们处理停车罚单,用户只需填写信息就能自动生成申请信提交,而这就是“ DoNotPay ”的雏形。 用户数量上来后,一些用户开始给 Joshua Browder 提建议,希望能添加诸如自动提交申请退款等更多实用功能。于是经过几年的发展,DoNotPay 已经从最初的停车罚款扩展到了 150 多个法律领域。目前,DoNotPay 作为一款移动应用,利用 AI 提供法律服务,可在英国和美国下载,每三个月的订阅费为 36 美元。 DoNotPay跟前段时间大火的ChatGPT一样,是基于OpenAI的GPT-3 API开发的,为了让人工智能变得更懂法律,DoNotPay花费了很长时间来培训它,使其了解大量判例法。用户只需要下载App,跟机器人律师进行对话,“律师”便会根据信息填好表格后发送给市政府申请撤销罚单。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后的5年时间里,就处理了超过了300万起案件,帮助撤销了价值8000万美元的罚单,覆盖的范围也从交通法延伸到了移民法。 全球首个AI律师将“出道”为了进一步证实公司价值,在Joshua Browder的支持下,全球首个AI律师将于2月出庭,为一名受超速驾驶指控的被告提供辩护。 Joshua Browder 显然不想打无准备之仗,于是不久前其在推特发起号召:“不论你是不是律师,我们想给你 100 万美元,你需要做的就是带上 AirPods,在美国最高法院上复述 AI 律师的话来为案件辩护。” 具体操作大致如此:DoNotPay推出可由智能手机执行并听取法庭辩论的AI法律助理App,AI程序接收辩论资讯后,会即时通过无线耳机将论证传给被告。整个过程只有戴无线耳机的被告知道。...
业界 | 腾讯砸1亿投下这家AI医疗公司,但这个新风口开启前的医疗创业寒冬你是否还记得?
AI医师助手

业界 | 腾讯砸1亿投下这家AI医疗公司,但这个新风口开启前的医疗创业寒冬你是否还记得?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宇多田 BAT 们与各路资本齐齐砸下血本,对这个 AI 技术当下最热门的垂直场景之一发起了多轮攻势。AI 与医疗的双高门槛,是区别于两年前移动医疗热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上一轮移动医疗热情彻底浇灭的那些教训,却仍然值得此轮医疗创业者借鉴。 当下,移动医疗从 2015 年下旬开始经历的那一场突然而又漫长的寒冬,已基本无人谈起。 「那是 2015 年吧,移动医疗就已经死了一批了,有些融完 A 轮就不行了。后来慢慢的,相比移动医疗,大家就开始更多地用「数字医疗」这个词了。」这是一位从 2014 年就开始深入调查分析医疗创业项目的分析师给到我们的碎片式回忆。 实际上,早在 2016 年 10 月,动脉网根据深入调查而出具的一份名为《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38 家企业为什么死去?》的医疗创业项目倒闭白名单,曾轰动一时。 其中,技术含量不高导致的创业同质化,对医疗工作流程特殊性的错误理解,监管层面的约束,对市场的忽视,以及过高的估值与资本介入,都是那时候医疗创业者用血与泪换来的教训。 2016 年中旬左右,几乎像是一场足球比赛上下场的转换,AI+医疗强势崛起。这个难得让 BAT 与资本们共同找到兴奋点的医疗新赛道,在过去不到 2 年的时间里,孕育出超过 100 家以医疗为重点的 AI 创业公司。 如果再快进到 2017 年,你会发现在过去的 9 个月中,国内外以医疗为重点的 AI 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的频率几乎可以媲美曾红极一时的「共享充电宝」。其中,「医疗影像自动化诊断」算是一个近期各家「齐头并入」的热门应用场景。 当然,与曾经同质化严重的移动医疗相比,极高的 AI 门槛加上极高的医疗门槛,让进入 AI 医疗界的一众创始人们一开始就似乎有了「睥睨天下」的资本。...
AI+医疗
AI医师助手

AI+医疗

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小幅上涨,截止收盘:沪指涨0.55%,收报3079.69点;深证成指涨0.21%,收报9717.37点;创业板指涨0.12%,收报1909.25点,两市超3800家上涨,成交额达到一万亿元,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5.68亿元,从最近的量能来看一直维持在万亿左右,市场走的比较良性,指数​没有风险。 昨天晚上科技巨头谷歌在其年度健康活动“The Check Up”中发布了一系列将人工智能(AI)模型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新举措。谷歌表示,其旗下的两个部门,Google Research和Fitbit正在开发一项新的AI功能,该功能将能从运动腕带中提取用户数据,让用户了解他们的个人健康状况。在谷歌AI模型Gemini加持下,可以评估锻炼将如何影响用户的睡眠质量。 据了解,谷歌2019年宣布了对Fitbit的收购,当时Fitbit是全球出货量第五大的可穿戴技术公司,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900万用户。由于担心谷歌在美国和欧洲获取个人数据,监管机构一度对收购案进行了严厉的审查。 谷歌还宣布,将与印度医疗中心Apollo Radiology International展开合作,在当地提供针对肺结核、肺癌和乳腺癌的人工智能筛查。谷歌称,一旦Apollo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这项合作将在未来10年内免费提供300万次扫描。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也在昨日的GTC大会上推出了基于医疗场景的25个新的微服务(NIM),帮助全球的医疗保健公司可以基于生成式AI进行效率提升。先前,英伟达医疗保健副总裁Kimberly Powell也曾提到,英伟达的目标是为更多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芯片、云基础设施与其他工具。 由于AI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灵活性,其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随着AI成熟度越来越高,其未来的应用场景和领域中也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可能会对一些行业造成颠覆性影响。对于医药领域,AI的应用更为广泛,我们建议重点关注AI应用于临床决策、智慧病案、手术机器人、AI应用于医学影像、AI药物设计、AI应用于基因检测等方向。 (1)AI+医疗机器人:临床价值高,应用场景广泛 。医疗机器人已有 30 余年发展历史,是医疗行业前沿应用领域,具有交互性、精 确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能有效满足差异化的临床需求。根据应用场景不同,AI 医疗机器人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康 复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应用最广,二者合计市场占比近 70%。 手术机器人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技术壁垒高,是 AI+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具前景 的细分赛道之一,主要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 机器人等。复健机器人通过与身体器官“协作”,提升患者康复质量,改善老年 人及残障人士生活质量。A股相关公司: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 伟思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先企业) (2)AI+诊疗器械:实现诊疗精准化,破解医疗资源的结构性矛盾。AI+诊疗器械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诊中/治疗的精准化程度,并能够有效破解地 区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根据 Global Info Research 数据,全球有 4,000 万的医护人员,但仅有约 2%的医护人员掌握超声技能,大 部分基层医生不具备专业超声科医生的诊断能力,而 AI+超声诊断系统能够辅 助基层医生顺利完成诊断工作。 比较可惜的是AI+医疗器械,A股暂时没有特别优秀的企业。全国最强的AI+企业,均没有上市。据资料,目前肺结节:阿里健康应该是最强的。眼底疾病是腾讯和上工医信,乳腺癌是腾讯和图玛深维。宫颈癌是华为和兰丁高科,辅助诊疗机器人是左手医生和康夫子。 (3)AI+病理:病理医生供给缺口大,AI 有望成破局关键。病理诊断是大部分疾病尤其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但相比于检验科、影像科 诊断,病理科诊断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诊断时间长,“显微镜+病理组织 切片”为特点的传统人工诊断模式工作量大且误诊率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 心的智慧病理在病理切片数字化(数字病理)基础上,依托海量数据形成的数 据集,以深度学习技术找出数据集的内在共性,对可疑靶区做出勾画、渲染, 辅助病理医生判读切片,有效促进诊断效率和质量,提升病理行业数字化水平。A股相关企业:安必平(细胞学试剂+制片设备+扫描仪+AI...
能导览科普也能亲情陪伴,会说话的AI数字相框火到中东
AI情感助手

能导览科普也能亲情陪伴,会说话的AI数字相框火到中东

原标题:能导览科普也能亲情陪伴,会说话的AI数字相框火到中东 《南方都市报》2024年4月8日A07版。 想不到,一款会说话的AI数字相框,竟在中东成了爆款。只需上传一张人像照片和一段声音素材,就能生成相框里的数字人,他/她不仅能克隆你的声线,还能讲50多种语言,和用户无障碍交流。 这款相框来自深圳的一家AIGC品牌——来画,可应用在展馆导览、亲情陪伴、逝者悼念等场景。今年以来,该品牌已亮相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2024沙特阿拉伯通信科技与信息技术展览会等国内外多个展会。 日前,南都记者走进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一睹AI如何为数字相框赋予灵魂。 在海外已经卖出上万台 “AI相框的灵感来自于迪拜的金像框,配合着AI数字人的生成技术,你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对话,这个创意将哈利·波特电影中会说话的相框复现了”,来画创始人魏博介绍,中东国家有将尊贵人士照片挂在墙上的文化习俗,这一市场潜力被来到沙特拓展业务的他敏锐捕捉到,AI相框由此诞生。 定位于“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但AI相框起初只能实现简单的特效,“皮囊并不智能”。在魏博看来,大模型的诞生为AI相框赋予了灵魂,通过绑定APP并上传相应素材,就能够实现和相框人物对话、生成视频等功能,目前可支持50多种语言。在国外,一些足球俱乐部将内马尔、C罗等球星的AI数字人相框放进球迷商店售卖,受到了“疯抢”。 来画联合创始人全倖慧告诉南都记者,AI相框是公司在中东打响的“第一炮”,她也惊讶于整个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对于“相框”的文化寄托和情感寄托。据了解,这款AI数字相框在海外已经售卖了上万台,不仅挂入了阿布扎比皇宫,还作为国礼被皇室馈赠给远道而来的贵客。 来画新产品:李白形象的AI助手。 从相框到AI助手 “它更像是一个AI助手的角色”,接受采访时,全倖慧更愿意将AI相框定义为基于技术驱动的消费电子产品。将Al助手SDK运用集成到不同硬件中,就能实现对多行业智能交互场景的连接。 不仅可以做成“相框”,AI助手还能化身咖啡厅点单员、博物馆讲解员、企业前台等,在政务、金融、医疗等场景进行答疑解惑,在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场景开展科普教育,成为陪伴空巢老人的心灵伴侣、悼念逝去亲人的媒介等。南都记者注意到,来画的AI助手已被应用于COP28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IP助手、阿布扎比大清真寺AI导览助手、阿布扎比警察局官网AI助手、阿布扎比咖啡厅点单助手等案例中。 全倖慧谈到,在文化领域,AI助手也能被应用于与孔子、鲁迅、蒙娜丽莎、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名人跨时空对话的场景,像《长安三万里》李白的动画形象登上了今年的春晚舞台,来画也借机推出了李白形象的AI助手,用户可与其吟诗对谈,进行有趣互动。 AI创作如何炼成? 今年1月,来画发布了2023年度报告,AI动画、AI数字人视频、AI助手、AI相框成为产品核心关键词,不难看出,“AI创作”已成为该品牌的内核。 起初来画的定位并非AIGC,而是希望传递“让视频创作更加简单”的理念。2015年,来画所属“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创立,“我们早期并没有推崇AIGC,之所以一步步发展成为AI公司,源于我们持续将小的AI功能植入到产品中去赋能用户”,全倖慧透露,公司创立的早期想法是去打造动画技术,研究动画的自动手绘路径,基于动画智能生成平台不断迭代用户体验,将自定义IP卡通形象等功能植入到产品中,用户可以创建角色并驱动其讲话,这也是早期的数字人技术。 随着数字人的出圈,来画科技开始大规模雇佣画师,手绘出一个个数字人IP模版。据全倖慧介绍,来画的驱动技术可以做到通过上传一张照片,连接到手机APP后远程操控数字人形象,从而生成数字人口播视频、数字人动画、数字人直播等。“如今的来画科技已蜕变为一个AI创作平台。”全倖慧说。 3000万+动画数据资产 2023年,人工智能迎来“奇点”:大模型横空出世,“生成式AI”形成奔涌大潮,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生成式AI产品诞生。乘着东风,来画依托自身1800万动画数据资产,推出动画领域的垂直模型SkinSoul,这成为平台智能内容创作与交互体验能力的驱动器,由此支撑着视频、动画创作。 譬如,用户使用平台推出的商业视频制作工具URL TO VIDEO,将亚马逊、淘宝等网页链接导入后,就能快速批量化生成多种不同风格的视频,且可以在Al动画在线创作平台进行简单拖拽等二次编辑,生成动画视频。目前,该功能已被在线教育、媒体宣传、广告营销、金融、医疗等行业使用,比如帮助教师将课程内容一键转换成相关的视频,快速制作出生动的课件,再配以数字人去做讲解,提升授课的趣味性和效率;再如,赋能电商运营,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营销能力和体验;还有帮助医生制作科普视频等。 8年多时间里,来画科技已积累起3000万+动画数据资产,这成为训练模型的原料。全倖慧指出,在大模型研发方面,来画选择与基于开源大模型进行应用层的训练,并针对不同大模型生成的效果进行测试。目前,来画与大模型创业公司月之暗面展开合作,基于大模型Kimi去进行“可控视频”的生成训练,从而达到内容与画面的强匹配。 出海拓展全球商业版图 对于来画而言,带着“AI相框”走出国门成为品牌发展的重大转折。以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为代表的诸多中东富裕国家,均已部署各类“2030远景”,从能源型国家向多元化、数字化国家转型,在一次海外市场调研中,来画敏锐捕捉到了商机。 2022年以来,该公司开始关注中东市场,并将阿联酋作为落地的首站,成立阿布扎比中东总部,出海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其推出的海外动画产品Doratoon、海外数字人产品InnAIO均受到广泛关注,也带来了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万用户。去年以来,来画的产品在土耳其国家峰会、GITEX GLOBAL 2023全球科技盛会、沙特LEAP科技展等海外知名活动上相继亮相,并与迪拜中阿卫视等众多机构企业达成AI数字人合作。 “参加这些展会时,我们的AI相框常被‘疯抢一空’,因为文化属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的需求,形成出其不意的‘爆款产品’”。谈及下一步产品规划,全倖慧表示,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会较早地认知到海外的AI行业趋势,也会及时将这些信息带到国内,赋能下一步的产品研发方向。 链接 有AI产品:AI相框 产品特性:用一张照片就能生成可以对话的数字人视频。 应用场景:可运用于政务/金融/医疗等场景的服务助手,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等讲解助手,陪伴空巢老人、悼念逝者、传递哀思等。 使用效果:增强讲解趣味,为用户提供相关资讯及个性化服务,可全天候、全方位地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 南都调研 总第238期 统筹:张纯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雨亭 李伟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三分钟床戏,也救不了《爱情而已》…
AI情感助手

三分钟床戏,也救不了《爱情而已》…

最近有部国产爱情剧火了,豆瓣8.3,几乎全网都在夸。有人大赞:接地气、不尴尬,是爱情本来的样子。还有人说:居然有妈妈能对女儿说出“别谈恋爱,别结婚,别要孩子”这种话,这剧就可以被吹爆了!因为这剧还上了央视,于是又有人说,这是央视暗示姐姐们:老男人不行,去扑弟弟吧。乌鸦慕名前往观看,我想说点不一样的:《爱情而已》《爱情而已》的故事并不复杂,它讲的是一对姐弟恋。32岁的梁友安,是某运动品牌公司总裁特助。每天处理各种琐碎杂事、突发情况,应付上司的各种要求,24小时待命,又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成长,梁永安早就想转岗了,偏偏上司不放人…22岁的宋三川,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碰巧梁友安的公司要找一个羽坛新人,培养成品牌代言人,就选中了宋三川所在的羽毛球队。当然了,公司选中的代言人,并不是宋三川,而是队里成绩最好的选手,金翌。但说宋三川不如金翌,也不公道。宋三川是天赋型选手,一度是队里最强的,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每次打到18平,他就败下阵来…遭遇职场瓶颈的梁友安,碰上了坐冷板凳的宋三川…从此,两个人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全新探索,共同打造一个职业俱乐部。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爱情…国产剧《爱情而已》拿下豆瓣8.3分,不完全是粉丝无脑吹。相较于大量国产言情剧里的廉价工业糖,这部剧确实相当程度地考虑了观众的感受。比起隔壁《转角遇到爱》那种不管观众死活的油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没有莫名其妙的一见钟情,没有一言不合就亲到一起,没有霸总壁咚,也没有冷面女总裁,更没有全员年薪百万,住大别墅,开豪华游艇…特别是打工人陷入职场困境的部分,非常写实。正如网友所说,梁友安饰演者周雨彤,是国产剧女演员当中,为数不多的,像是正经上过班的。然而,说它质量有多高,倒也未必,还是那句,全靠同行衬托。广大国产剧严重拉低了行业标准,这部剧只是做得好一些,没有踩到观众的雷区罢了。但要夸它呈现了“爱情本来的样子”,那是误会大了…在乌鸦看来,这部剧职场部分的细节比较真实,反而更加凸显了爱情部分的不真实。最大的问题是,梁友安这样的女生,我们身边见得多了,但宋三川这样的男生,现实中几乎不存在。长得帅,身材好,业务能力杠杠的。一开始因为一些心理创伤,无法投入训练。但在梁友安的帮助下,轻易就克服了(个人认为,这是为爱情线做的铺垫),然后就一路开挂…22岁从羽毛球选手转成网球选手,苦练三个月,就能破发前职业球员的发球局…练网球和练羽毛球的,都沉默了…我不懂网球,这要不是剧情有bug,那就是宋三川是天生奇才。天才也罢了,天才还又善良,没事就去跑马拉松,赚的钱,都捐给了素不相识的癌症病人。天才还天真,有少年感,能陪你玩跷跷板;天才还细心耐心,能够当你的私人健身教练;天才还有个更要命的加持:小奶狗。姐姐被油腻男同事纠缠,他能帮着怼:这讨人嫌的长相,我躲着点长;姐姐不吃香菜,他每次都主动帮她把香菜从碗里摘出来;姐姐离职,他及时赶到,义正言辞骂领导“无情无义”;姐姐失业遛狗,都能被他在公园遇到,陪着遛狗;姐姐大晚上说肚子饿了,他立刻送外卖上门…就问现实中哪来这么多偶遇?又哪来那么多及时出现,拔刀相助?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整天只围着一个人转?或许有观众要说:就是因为现实中没有这样的男主,所以才要看剧里的梦一梦。那问题是,拥有这样一个恋人,真的是美梦吗?确实,宋三川不像那些让你多喝热水的直男,他温柔体贴、情绪稳定,把姐姐宠到生活无需自理的地步。甚至后来两人酒后乱性,姐姐不敢面对这段感情,强调只是“一时冲动”,宋三川竟只是自我消化了一段时间,继续不离不弃。宋三川口口声声说:我希望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事实就是,不平等啊!试想如果性转一下,一大堆人要站出来骂“渣男”,说女的是“恋爱脑”。女性独立是好事,和弟弟谈恋爱也没问题,但谈出了另一种不平等,就大可不必了。女性主义所追求的,从来不是骑到男人头上抢夺权力,而是倡导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想要一个小奶狗无条件地宠你舔你,说句不好听的,跟“东八区的哥哥们”的油腻意淫,没有太大的区别。而更关键的是,宋三川不只是小奶狗这么简单,他不仅在生活中嘘寒问暖,还能帮姐姐解决人生中的很多难题。姐姐被欺负了,他帮姐姐出头,姐姐工作累了,丧了,他提供情绪价值。姐姐要盘活公司的网球俱乐部,没人又没钱,团队也没人肯听她的。但宋三川凭借开挂的实力,把自己卷成了俱乐部的头牌,成为了姐姐创业的底气。公司年会上,总裁让大家玩抢凳子游戏,谁赢了就能提要求。知道梁友安想要公司批经费,宋三川自告奋勇上场,最后险胜。总裁问他想要什么,他穿过人群,跑到梁友安面前,把话筒递给了她…这一幕看得我脚趾抠地,这不就是改头换面的英雄救美吗?敢情所谓的女性独立自主,一个人可以解决问题,最后还是得靠男人啊,这哪里有什么成长?没有天降神人宋三川,梁友安什么也搞不定呀。我们都知道,真实的职场,真实的人生,从来都无法靠爱情来搭救。而真实的亲密关系,也不会有一个现成的理想对象在等着你。爱情很难,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有着不同想法的个体,要在一起生活,怎么可能容易?而爱情珍贵的地方也在这里:因为我们不同,所以彼此角力,分寸必争,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理解彼此,也愿意为对方着想,做出改变。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恋爱是追求与他人深度磨合的关系,是对他人感兴趣的一种关切。或许有人说:我看剧就是拿它来下饭的,图个男女赏心悦目,不油腻,不会当真的。但不可否认,影视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一个现象是:看偶像剧太多的女生,不太容易谈恋爱,因为电视剧里的情节跟现实差异太大。我们大多数人都渴望亲密关系,但在这个时代,似乎谁也不想做先付出的,付出更多的那一个,最方便的是,在影视剧里,代一段甜甜的爱情。过去流行的霸总,他无论多帅多有钱,还是会只爱我一个…现在流行的小奶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永远都在默默守护…荧幕形象虽然不同,但都是源自相似的心理需求。但现实是,霸总拥有更多的性资源,可能私生活乱得惊人,小奶狗也可能很幼稚,能力差,甚至还油腻,这年头,年纪轻轻就油的,大有人在啊。《爱情而已》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男女主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在鼓励这段恋情,特别是女主闺蜜、男主后爸,简直是神助攻。这要是搁现实中,在中国,这种相差10岁的姐弟恋的阻力有多大?不妨反向理解一下,电视剧里所有的助攻,可能通通都是阻力:双方亲友不理解,外界异样的眼光,两人可能存在认知的差异,可能成长无法同步…编剧明明可以就“姐弟恋”这一特殊的亲密关系,展开一些更深层的探讨,却选择避重就轻(“男主父母双亡梗”真的好用),浅尝辄止。如果说以上这些,只是编剧能力不够,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硬伤,那还可以原谅,但乌鸦最担心的是,他们就是故意要这样编。目的是刻意讨好女性观众,把女性主义当成流量密码。他们根本不在意真实的女性困境,只是披着独立女性的外衣,精打细算地去踩女性的痛点和爽点。毕竟,比起真正关心姐弟恋面临的现实问题,直接拍成一帆风顺的爽剧甜剧,更容易让人嗑到CP。比起认真描绘女主闺蜜这个单亲妈妈的养娃艰辛,不如直接喊出一些金句,方便你截图晒到网上,促进二次传播。比起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弧光的人物,不如多打造一些有看点的小片段,方便起标题。大家都是做媒体的,你们咋想的,我能不知道吗?我听说现在国产编剧都有KPI,但标准不是剧情是否合理,人物是否丰满,而是能不能上热搜,一集上几个热搜。只要会营销,不怕没有流量,大数据让片方尝到了甜头。所以看吧,这样的模式如果一而再再而三成功,以后的国产剧里,可能再也看不到复杂的人性,只剩下政治正确的纸片人,因为安全又讨好。可能再也看不到让人惊喜的创意,意料之外的表达,因为那都要冒风险,剩下的全是套路,全是算计。最后吃亏的,就是我们这些观众。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亮“”,真正的好剧不需要“ 讨好”
直击GTC:医疗或成Gen AI今年关键词
AI医师助手

直击GTC:医疗或成Gen AI今年关键词

文 | 硅星闻 2024年3月,全球目光聚焦硅谷——一年一度的GTC大会正在召开。 刚刚过去的一年,生成式AI已经席卷全球,成为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落地的重要锚点。而作为生成式AI背后极为重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英伟达召开的GTC大会,无疑将传达Gen AI的种种未来风向。 这一年的AI风向中,医疗领域可能最受瞩目。 周二早,英伟达生物医疗副总裁Kimberly Powell在演讲上这样强调:“医疗行业正在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最大的技术产业之一。” 知名AI科学家李飞飞在和英伟达首席科学家Dill Dally教授的炉边谈话中也表示,AI在医学中的应用可能是最深远、最广泛的。 今年整个大会有90场活动与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相关——数目位居所有行业之首,超过了汽车、云服务、硬件/半导体等一众热门领域。在首日的主题演讲上,黄仁勋更是一口气宣布了25个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全新微服务(microservices),加速药物发现、医疗技术(MedTech)和数字健康等领域的发展。 英伟达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视可见一斑。随着Gen AI应用不断扩展、深入,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医疗健康领域将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有了英伟达加持的创业公司又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GTC大会内场 GTC大会 新一代人工智能推进医疗发展 如文初提到的,今年GTC上,Nvidia宣布的最重要进展之一,就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25项GenAI相关微服务。 这些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微服务覆盖多个领域,包括药物发现、医疗技术(MedTech)和数字健康等,在全球范围内为医疗组织提供支持。 这套服务可在任何云平台使用,包括成像、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生物学模拟等功能。套件中还有专为医疗应用调优的NVIDIA NIM AI模型和行业标准API,使其易于整合进云解决方案。 此外,像Parabricks、MONAI、NeMo、Riva和Metropolis这样的软件开发套件和工具现在作为NVIDIA CUDA-X微服务提供,以加速药物发现、医学成像和基因组学分析的工作流程。 套件中还包括NVIDIA NIM医疗微服务,为成像、医疗技术、药物发现和数字健康的模型优化推断,包括用于生成化学、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和3D分割等模型,大幅提升基因组分析速度,变异检测速度比传统方法快50倍以上。 “历史上首次,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中深入生物学和化学的世界,让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成为可能,”Powell在会议上谈道。 像Amgen、Astellas、DNA Nexus和Iambic Therapeutics这样的医疗巨头可以利用这些生成式AI微服务,改善药物发现和抗体设计。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进展是,Nvidia一年前发布的BioNeMo(帮助医疗机构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药物发现的模型)如今包含了多种用于药物发现任务的新基础模型,如分析DNA序列、预测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变化,以及从RNA数据识别细胞功能。 在这些新的基础模型中,有用于基因组学分析的DNABERT和用于单细胞RNA测序的scBERT。EquiDock是另一个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模型,这对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医疗本身就复杂。我们的目标是让研究人员更加容易地调整这些模型以适应他们的专有数据,通过网络浏览器或云API运行AI模型推断,并且能够访问预训练模型以帮助药物开发。”NVIDIA的医疗副总裁Kimberly Powell在采访中表示。 大会上,英伟达还宣布与强生医疗器械合作,利用AI提升手术室效率和临床决策。 这一合作让强生能用NVIDIA的IGX和Holoscan平台处理手术室数据,提高手术结果,简化手术室AI应用的开发和部署。NVIDIA的Holoscan和IGX加速了医疗AI应用的创建和数据处理——通过AI分析设备、患者和手术数据,这些技术能在手术中为医生提供洞察,减少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除此之外,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Blackwell也在GTC上正式发布,性能在不同应用中的相比当前供不应求的H100等提升在7-30倍,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货。这可能标志着AI和机器学习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医疗科技也将有进一步推进作用。 为创新加速,英伟达支持头部AI创业公司 从数年前,英伟达就与创业公司紧密合作,通过多个项目支持创业公司在各个领域的探索。此前Kimberly Powell在采访中也提到,英伟达的目标是为更多技术公司提供芯片、云基础设施与其他工具。 从2017年起,英伟达就通过Inception创新计划合作伙伴项目、竞赛奖励及投资与包括医疗AI等多方向的AI创业公司紧密合作。本次大会上,Inception计划参与企业也有专门的布展区域,展示其创新进展。 其中,结缘于2018年的深智透医(Subtle Medical Inc.)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早在2018年,深智透医曾获英伟达AI大奖,获百万美元奖金。此后,深智透医与英伟达医疗、MONAI等方向建立长期合作。 2018年英伟达AI大奖颁奖现场,左起:NVIDIA CEO...
医疗ETF逆流而上:资金大额回流,政策利好下AI医疗预期爆发
AI医师助手

医疗ETF逆流而上:资金大额回流,政策利好下AI医疗预期爆发

A股医疗板块调整,多只医疗ETF价格下跌 今日A股市场大幅调整,医疗板块跟随市场同步下行,中证医疗指数出现五连阴。在50只成份股中,仅有泰格医药(300347)、爱博医疗、爱美客等5股收涨。与中证医疗指数挂钩的医疗ETF(512170)尾盘加速下行,场内价格下跌1.18%,全天成交额达3.5亿元;医疗50ETF(159847)下跌1.28%,全天成交1328万元;医疗ETF龙头(560260)下跌1.42%,全天成交1731万元;医疗ETF(159828)下跌1.43%,全天成交4407万元。 医疗ETF(512170)场内溢价情况引关注 医疗ETF(512170)场内溢价情况值得关注。午后溢价频现,尾盘溢价幅度扩大,收盘时溢价率达0.45%,表明买盘资金较为强势。结合收盘前场内成交量的大幅增加,可能有大额资金在价格下跌时进场。 医疗板块调整期间医疗ETF(512170)迎资金回流 在医疗板块近期的连续调整过程中,医疗ETF(512170)持续迎来大额回流资金。截至3月26日,医疗ETF(512170)已连续六日获得资金净申购,金额累计超过2.45亿元。 成份股拖累医疗板块 从近5日涨跌幅数据来看,医疗板块中部分CXO、医疗信息化和医疗设备相关成份股跌幅较大。美迪西5日累跌15.12%,创业慧康(300451)和威高骨科区间累跌超14%,华大智造、海尔生物、美好医疗等跌幅较前。 原因分析 CXO概念股年内波动较大,药明康德(603259)等巨头多次受到海外黑天鹅事件影响,市场情绪尚未稳定。医疗信息化概念股可能受到AI板块短期退潮的影响。医疗设备概念股股价波动,3月份医疗行业监管事件再掀新浪潮,院内相关手术开展及招投标工作可能仍在缓慢恢复阶段。 资金面看医疗ETF(512170)逆向布局 尽管医疗板块近日调整,但医疗ETF(512170)连续多日迎来资金逆向布局,显示仍有资金看多医疗板块后市机会。主要动力包括政策面利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预期以及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政策利好 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强化创新支撑,并将医疗设备纳入方案。预计到2027年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聚焦医学影像、放射治疗等领域的更新改造。 AI+医疗预期 英伟达2024年GPU技术大会上与生命科学/医疗保健相关的会议达到90余场,位居行业第一。AI医疗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45.7%,预计2025年核心软件与AI医疗机器人(300024)市场规模将达到385亿元。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中证医疗指数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目前PE估值为29.09倍,位于近10年8.96%分位点,即低于指数发布以来逾90%以上时间区间,中长期配置性价比较高。 医疗ETF(512170)跟踪的中证医疗指数成份股全面覆盖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医疗器械权重约4成,受益于后疫情时代医疗新基建;医疗服务+医美权重约5成,覆盖10只CXO概念股,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和医美等趋势。 风险提示:医疗ETF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本文中的信息仅作为参考,投资者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医疗ETF(512170)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