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做的图被别人“偷”了,能告他们侵权吗?听听AI的答案是……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鑫 “一片浩瀚的沙漠,混合了午夜蓝和普鲁士蓝色的星空,一把燃起火焰的篝火”,随着“咔嗒”一声,一幅精美的AI画作就出现了。 使用近期爆火的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AI绘图软件,只要在提示词区域输入希望得到的图片的文字描述,该软件便可以自动生成不同样式的作品,供人挑选。 人工智能在全球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如果你用AI辅助制作的图片或视频被人抄袭或者挪用了,可以起诉抄袭者吗?它的版权该如何界定? AI生成的图片,版权争议不断 近日,360发布会涉嫌盗图一事,让AI版权再次站到舆论的聚光灯下。 左为360使用演示图,右为DynamicWang创作原图 6月6日的360AI新品发布会,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演示360AI浏览器“局部重绘”功能时,调用了一张女性古装写真图片,并以“性感”为提示词要求重绘,随后AI创作者DynamicWang表示,360AI新品发布会盗用他通过AI绘图模型生成的图片,并在发布会上进行产品局部重绘功能演示,但360使用前未经过他的许可。 6月14日,DynamicWangs再次发文称,已经正式委托律师进行维权相关的工作。 无独有偶,在去年,就有四位绘画创作者就以“侵权为由”,把小红书的AI创作应用“Trik”告上法庭,这也是AI大模型首次在国内站上被告席。 Midjourney 生成的图像与著名电影和视频游戏中的镜头几乎相同 如果说国内的AI版权问题还处于萌芽阶段,那么国外大模型早已经过上了“官司不断”的日子。今年年初,OpenAI旗下知名文生图平台Midjourney,就因为生成的图片,大量“模仿”“抄袭”电影作品,惹出巨大争议。其中被《复仇者联盟》《小丑》等多部好莱坞大片控告其侵权,甚至连动画和商标都“照抄不误”。 此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第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AI生成的图片,由于原告进行了智力投入且内容具备“独创性”,因此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此次案件庭审吸引了数十万网友观看,随后引发了关于AI生成内容与著作权之间关系的热议。 生成的图片版权属于谁?听听AI自己怎么说 那么,关于AI生成内容的版权和相关法律责任等问题,AI自己又是什么看法?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找来目前市面上关注度较高的几个AI大模型,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人机采访”。 记者:你认为你生成的内容算原创吗? 在这个问题上,三个大模型给出的回答基本一致,都认为自己生成的内容不能完全属于原创作品。 它们均表示由AI生成的内容,包括图片,不被视为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原创”版权。这主要是因为版权法通常要求作品由人类创作。然而这个领域的法律和规范仍在发展中,各国的法律可能有所不同。 记者:生成的图片版权归谁? AI大模型1:由我生成的图片通常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版权归属。生成的图片通常不受版权保护,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这些图片。 AI大模型2:AI生成的图片的版权归属问题是一个复杂且仍在讨论中的问题。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建议相关方通过合同约定和版权登记等方式来明确版权归属。 AI大模型3:生成的内容,版权归属于公司。 记者:如果有人使用我从你这里生成的内容,是否侵权? AI大模型1:由于由我生成的图片通常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版权归属,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这些图片,通常不构成侵权。 AI大模型2:是否构成侵权取决于图片的原创性、使用方式以及是否获得了必要的授权。 AI大模型3:判断是否侵权需要综合考虑内容的用途、使用范围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的版权法规。 律师:并非所有AI图片都是“作品”,是否侵权看这些 对于版权归属问题,网友有不同的意见。 反对论者认为,AI绘图的底层基础是算法,它依赖于人类的智慧,不能认为其具有独创性。 支持论者认为,AI绘图无须依靠他人,便能实现作画过程,是具备独立绘画能力的。深度学习能力也使得它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可以突破预先的算法进行创作。 中立论者认为,在AI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以通过修改现行法律规定以与其相适应、匹配。 针对此问题,河南中豫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思凡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对于该问题的分析还应该结合著作权生成的特征具体认定,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创作工具”与“创作行为”、“用户输入”与“创作行为”、“AI”与“人类创作者的关系”这三组概念进行综合考虑,在个案中去认定作者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规定的著作权人,该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作品的概念。 全国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第一案涉案图片 他还着重提出,对于平台检测到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及侵权,平台管理者应当做出初步判断,同时快速将该情况反馈至该作品的发布者以及接收者,此外互联网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采用先进的技术支持,从而快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司法层面已经有一些新的探索,将人工智能立法提上了议事日程。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关于人工智能本身的主体责任、合规义务等一系列重要元素的规定。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孙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