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

666AI工具大全,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2017年,AI医疗的元年

据动脉网数据显示,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行业一共发生27起融资事件,如果算上几家没有公布消息的公司,2017年该领域融资总额超过17亿人民币。

资本密集的进入AI领域,开始寻找能与之相结合的产业,医疗成为一个绝佳的选择。广阔的应用天地,亟待升级的传统行业,资本造梦,促使一大批项目走入了快车道。

一年时间,成立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000家,散在全球各地的医疗和人工智能大牛纷纷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这轮大潮之中,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邢磊、汇医慧影创始人&CEO柴象飞、Deep Genomics联合创始人熊辉远、原飞利浦医疗放射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陶晓东……

与此同时,大厂也在暗中布局,都想跟上这趟飞速行驶的列车。这一年,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相继发布医疗人工智能产品。

4年有余,AI医疗企业何去何从?从结果看,这场淘汰赛已经进入到新的赛点——不成功便成仁。或者说:不上市,就成仁。一位业内人士直言,“现在真正在行业里活跃的公司已经不是很多了”。

上周,随着鹰瞳Airdoc正式上市,“医疗AI第一股”的称号也花落鹰曈科技。而在鹰瞳Airdoc之后,推想医疗、数坤科技相继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IPO。

在过去一年时间,这场融资赛道戛然而止,从资本看,头部的项目估值高企,很难再进行新的融资;从行业通路看,仅有一小部分拿到了政策准入证书;而从盈利看,所有企业都在商业变现上亦步亦趋的探索,一些腰部项目已经难以为继。

AI+医疗被证伪了吗?也并非如此。

经过四、五年的沉淀,头部项目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线并研发出拳头产品:或从医疗影像出发向多病症扩张、或从数据出发挖掘医疗服务的价值,今天,我们找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五家企业进行分析,通过五朵金花,窥医疗+AI的真实现状和未来之路。

良医财经「产业观察」的第39篇。

主笔/ 布姐

内容架构师/ 花哥

出品/ 良医财经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01

瞳Airdoc

创造足够大的价值,普惠慢病医疗

11月5日,鹰瞳Airdoc已经完成上市,成为“医疗AI第一股”。这也给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去年8月,鹰瞳Airdo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在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并由此展开在国内医院的使用,协助及减轻医生的医学诊断工作。

在几家医疗影像的企业中,鹰瞳Airdoc的角度是从眼科切入。

先看产品功能,鹰瞳Airdoc是去读取和识别视网膜的照片,通过算法得出健康风险报告。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一个数字健康耗材产品,每用一次收一次费。

曾有人问鹰瞳Airdoc的创始人张大磊,是否担心商业化的问题。张大磊的回答是:一个产品,人们愿不愿意买单,主要看它能创造多大价值。

“如果做的是替代医生或者提高医生效率的事,能挣到的钱就是这个行业里医生工资的总和。但是,全中国的放射科病理科医生工资有多高,你能算出来肯定是有饱和极限的。而且,医生读书那么辛苦,工作那么辛苦,我们为什么要去和医生抢饭碗?”张大磊直言:“如果你做的事能远远超越经验医学的判断,这时候人们就会看到真正的价值。”

通过眼底AI,可以实现“一眼看全身”200多种常见慢性病。目前,鹰瞳Airdoc已可以识别糖尿病、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55种健康风险。

从效果看,鹰瞳Airdoc去年共检测了20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会有1000-2000万人次的检测量,这其中临床科室和体检等医疗机构的贡献最大。

鹰瞳Airdoc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其产品已覆盖超过950家视光网点、400多家等级医院、28个省份区域内保险机构、140家体检中心。

2019年-2020年,鹰瞳Airdoc收入分别为3042万元和4767万元,2021年上半年,鹰瞳Airdoc实现4947.7万元营收,超过了去年全年营收。

在AI算法的加持下,鹰瞳Airdoc开发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相关的丰富产品管线延展至院外。比如,向各种大健康场景中的广大客户推广人工智能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包括社区诊所、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等。

通过视网膜AI检测,对于多项慢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卫生经济学价值,这也是鹰瞳Airdoc自身的潜在价值。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02

数坤科技

手握十余张医疗器械注册证

四年前,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投资了刚成立不久的数坤科技。但是,数坤科技可谓是“一穷二白”,只有毛新生和马春娥夫妻,以及一份商业计划书。

“哪怕比其他天使项目贵,我也觉得值。”杨瑞荣曾表示。

时至如今,数坤科技完成了7轮融资,2020年,就先后融了3次。背后投资方包括远毅资本、五源资本、华盖资本、创始伙伴资本、高盛、红杉中国等。在7轮融资中,远毅连投五轮,紧随其后下注4轮的还有华盖。

在完成A轮融资时,数坤科技还处在较早的发展阶段,当时数坤科技选择了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领域深耕,并推出了全球首个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人工智能诊断产品CoronaryDoc,实现冠脉诊断报告的“拍立得”。

事实上,与其他影像AI产品相比,心脑血管AI的准入门槛更高,技术挑战更大,所以几乎没人在做。数坤科技CEO马春娥曾表示,之所以选择这类疾病作为切入点,一方面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瘫率居首,医患需求明显。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诊断过程复杂,技术门槛高,开展的并不普及,很多的基层医院都没法开展。

有市场需求、技术门槛高,这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基本因素。而下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病种的拓展。如今,数坤科技已经开始推进脑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灌注、动脉瘤等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解决方案,肺结节、胸部疾病、乳腺癌、前列腺、腹部等在内的肿瘤解决方案,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打磨阶段。

根据灼识报告,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数坤科技在治疗领域覆盖范围与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数量均排名第一,且在医院覆盖范围与安装数量在中国排名第一。

除了产品方面,AI医疗影像行业发展至今, 囿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形态的稚嫩,AI影像看病暂时只能被视为辅助诊疗手段。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审批难。也因为政策审批问题,曾一度倒下了大批肺结节领域的玩家。

目前,在这一关卡,数坤科技目前手握十余张医疗器械注册证,覆盖心、脑、肺、腹等关键部位疾病。其中冠脉狭窄AI产品继成为首家获得NMPA三类证后,又获得了欧盟MDR CE证书,成为了唯一获得NMPA、CE双证的冠脉AI。同时,数坤的肺炎AI产品也率先获得了欧盟MDR CE证书。

数坤科技的下一步就是,如何把“技术故事”沉淀成为“销售数据”,商业化落地无疑是竞争焦点。

据了解,数坤2019年全年仅有1个客户,总计76万元营收。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翻了近32倍。这当中的关键,就是数字心冠脉AI产品 CoronaryDoc获得了中国NMPA三类注册证和欧盟MDR CE认证,相关产品迅速占据市场。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76.4万元、2477.1万元。到了2021年上半年,数坤科技营收5262万元,而2020年同期营收674万元,增幅高达781%。此外毛利方面,2019年、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数坤科技的毛利率分别高达83.4%、83.5%和84.2%,

不过,当前数坤科技仍处在亏损阶段,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的6个月,数坤科技期内亏损分别为9129.8万、1.29亿、8742.4万。

有着超高毛利率的数坤科技,正在不断缩减亏损面。但何时能扭亏为盈,还需要更多时间。不过,好在数坤科技并不愁钱,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77亿元。

子弹在手,商业化的探索之战,胜算又增一筹。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03

汇医慧影

数亿资产加码,影像AI赛道头部稳中求进

这同样是一家影像类的AI医疗项目。但一直以来,这家企业非常低调,但从资本的集中投资看,这是一家极具价值的公司。

今年7月,汇医慧影刚刚完成了最新一轮的融资。

从2015年开始,汇医慧影就完成了首轮融资,此后除了2019年相对沉默,其余每一年都进行了1-2次融资。

投资人看项目,无非有二:技术、团队。

从团队角度看,汇医慧影的创始人柴象飞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专家,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物理学博士。曾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癌症中心、荷兰癌症研究所和比利时鲁汶大学放射科等世界顶尖的医学影像机构工作学习。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分析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跨学科科研和工程经验,掌握影像的分割、识别、分析以及深度学习的核心技术。

站在投资方的角度,如果他不行,还有谁可以?

站在商业落地的角度,具有全球市场前瞻性的郭娜——汇医慧影联合创始人兼COO在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领头作用,拥有集团公司和创业公司管理运营、市场销售组织管理和国际业务拓展能力,对医疗人工创新性企业的商业路径实现有着深刻的认知和极强的业务落地能力,带领汇医慧影完成从天使轮到C+轮共4轮融资。

在她的带领下,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汇医慧影的新冠肺炎AI辅助筛查系统已经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当地头部医院,通过AI辅助CT识图、AI辅助临床决策等全新模式,有效帮助很多国家的医疗机构利用AI技术来弥补严重缺乏的人力和知识缺口。

目前汇医慧影共有三个产品体系,包括NovaCloud智慧影像云平台、Dr.Turing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和RadCloud大数据人工智能科研平台。产品主要基于图像深度学习的核心技术和多项专利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三条业务线,互为掎角,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和商业化价值。

汇医慧影的医疗影像AI产品覆盖肺结节、乳腺、骨折等16类病种,并以三个月的速度迭代新病种。这种速度,是竞争中最重要的武器。

据了解,汇医慧影通过建立人体器官模型及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病灶的高识别度。汇医慧影AI检测肺结节能够让医生的阅片时间节约50%以上,准确率达95%以上,目前产品已经落地1000多家医院。

2021年5月,汇医慧影宣布拿到DR骨折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面对可以渗透到基层的DR设备,产品的适用范围更加宽广。

从上市进度看,汇医慧影尚未提交IPO申请,不过,7月份这一轮新融资,似乎是上市的钟声已经敲响,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04

推想医疗

四大市场认可,上市日程表也在加快

推想医疗绝对是一家明星创业企业。

今年1月,市场传来消息,推想医疗即将IPO,对于谁是IPO第一股的猜想,一时间众说纷纭。如今随着鹰曈Airdoc上市,推想医疗的日程表也在加快。

回到2017年,推想医疗的A轮融资就是头部机构红杉中国领投,此后也三次加注。有一线机构青睐,推想医疗迅速走到了行业前列。

从2015年开始,推想医疗就逐步开始在上海长征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大连中山医院研发智能肺部CT辅助筛查产品。截至2020年5月,推想医疗的执行点已经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医疗AI服务覆盖全球10个国家。2019年9月,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榜单上,推想医疗被评为人工智能领域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十亿美元估值的高成长性企业之一。

仅仅是国内发展,并不是这家独角兽企业的天花板。2018年前后,推想医疗开启“全球化”战略,并在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部署。

2016年,国内医疗领域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基本上是零。推想医疗创始人陈宽休学回国,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的一栋破旧的居民楼里租了一间房,训练出了推想医疗第一个可用于医疗影像的AI模型,直接用产品让一众医生接受了人工智能。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医疗影像这个赛道有两个壁垒:

首先是技术壁垒:对于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行业来说,技术是敲门砖。

其次是市场壁垒: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跑马圈地,谁就能率先冲出去。医疗行业是一个较为封闭、流通性不高的领域,率先与医院合作,就意味着不出特别大的意外,就可以一直和这家医院合作下去。

陈宽曾表示,早期阶段,推想医疗的策略就是“哪一家医院接纳我们,我们就跑进去聊一聊。”2015年初,推想医疗跑了近40家医院。 

时至如今,推想医疗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欧盟CE、日本PMDA、美国FDA、中国NMPA四大市场认证的AI医疗公司,获得了全球绝大部分主要医疗市场的准入资格。

招股书显示,推想医疗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662万元、2770万元;推想医疗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212万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483.7万元。而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毛利则分别为499.7万元、2265万元和1931万元。

推想医疗曾公开过自己未来的战略路线——“一横一纵”战略:纵向会针对每一种疾病,AI都将辅助全面提升临床路径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从筛、诊、疗、管全病程角度对疾病进行干预;横向将就常见疾病进行扩展,比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

按照这样的节奏,这家明星项目很有可能占据品牌优势,从而扩大市场规模。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05

睿心医疗

3年时间,替代有创冠脉造影手术

今年8月,睿心医疗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距离成立,仅3年时间,睿心医疗已经拿到了5轮资本的投资。

睿心医疗睿心医疗是一家以CT-FFR(无创血流储备分数)为产品研发起点,发展心脑血管AI智能、精准诊疗的创新医疗企业。睿心医疗于今年4月获批国内首个基于科学计算(计算流体力学)的CT-FFR产品:睿心分数,并且推出了心血管领域内全球首个集“形态学”与“功能学”于一体的创新诊疗平台。

简单理解,首款产品睿心分数可以为冠心病患者入院检查时提供精准检测结果,更好的指导医生后续诊疗决策。以往大部分无效介入诊断手术将会避免,很大比例的治疗策略会被改变,极大节省医疗支出,提高诊疗的效率以及准确率。而这款产品主要替代的是有创的冠脉造影手术。

目前有创冠脉造影手术主要是两方面功用,一方面是检测,另外一方面就是治疗。检测是看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然后作为评估标准是否要放支架。

过去,冠脉造影手术是有创的,患者需要打局部麻药,医生进行介入操作,一根或几根导管要伸到血管里操作。但目前看国际上的统计,实际上有70%做冠脉造影手术的人是不需要放支架的。

“我们认为这个过程其实应该被一个无创的方法去取代,这就是FFR-CT。病人还跟之前的流程一样,照一个CT,我们用FFR-CT产品对CT影像进行分析就可以了,就不再非得做有创的冠脉造影手术了。”

具体功能看,首先临床中急需一款产品可以实现无创、简单、精准诊断,睿心分数满足这一刚需。此外,目前临床产品只能提供形态学信息,而睿心医疗提供“形态学+功能学”的一体化平台,比单纯基于影像的形态学诊断,增加了功能维度,而使结果更加全面、精准。

从经济成本看,目前一个冠脉造影手术的费用大概一万元,即使医保负担70%,患者自费大概也需要三千元左右。FFR-CT产品的定价在两千到三千元,这样的话不需要患者经历额外的手术操作,从费用上已经拉低到跟原来一样。

睿心医疗创始人郑凌霄曾表示,FFR-CT从设计之初就更接近一个检测服务,由患者来付费。目前,海外已经出现如heart flow(美国AI冠心病诊断公司)这样的公司,他们验证了向患者按次服务付费的商业化路径,也进了商保体系。

今年4月,睿心医疗拿证后,开始快速进行市场化,据郑凌霄透露,目前睿心医疗已经在500家医院落地了试用。

对于一家成立3年的企业而言,这个速度不慢。

事实上,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并不存在“弯道超车,”每一个产品应用的背后都需要非常精细化的严格流程:研发、验证、临床、拿证之后的真实世界研究、大规模临床应用等。而在三年时间已经有所成,这奠定了睿心医疗的护城河——产品力。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06

良医财经的思考

IPO只是第二曲线的起点

推想医疗、数坤科技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鹰曈Airdoc已完成上市。

回到2017年,这个被公认为是AI医疗的分水岭的一年,很多公司刚刚成立就能凭借医疗影像,或者相关公开数据集对公开模型进行调参,便能形成一个模型进行融资。几年时间,靠融资讲故事的时代过去了。但新的挑战更多了。

推想医疗创始人陈宽曾总结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经历了4个阶段——首先是可不可行,其次是能不能用,再之后是怎么认证,现在的阶段是要证明医疗人工智能商业模式能否落地,推想医疗现在的工作重点也在这里。”

商业化之后,还是商业化。这是医疗AI项目当前共同的难题。

而当前相关企业齐齐奔赴二级市场的这场上市潮,或许就与商业化有关。过去,各家融资都拿到了6、7轮的资本热钱,如今,却仍未有一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盈利。

从行业角度看,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长周期。它一定不是消费类项目一样,能在短时间,通过营销实现爆发的。医疗很慢,是一条厚雪长坡,每年都在增长,但进展绝不是200%的超车。

头部项目已经跑了出来,想要持续的发展下去,上市就成为一个必选项。好在,五朵医疗AI金花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这是能站在这个赛道上的门票。

另外的利好,就是国家药监局发出国内医疗AI三类医疗器械证,目前距离“第一证”已经过去一年有余,国家药监局对于合规的医疗AI产品审批开始加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和国家药监局数据,截至2021年8月12日,国内已有16款第三类AI医疗器械获批。

监管认可,为后续企业的上市奠定了基础。

但这场医疗服务的赛跑不是50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能跑得快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谁能坚持一直跑——这取决于,自我造血。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金花绽放。

参考资料:

1. 睿心医疗郑凌霄:医疗AI行业不应该是“卖软件”逻辑,按次付费才是未来(经济观察报)

2. 创·问 | 睿心医疗:引领中国智能医疗临床应用的加速落地(华创资本)

3. 医疗AI企业困局:资金链条断裂后,怎么突出重围?(财经大健康)

4. 专访陈宽:从实验室到到商业化,推想科技的进化论(深潜)

5. 汇医慧影:通过人工智能助力新冠肺炎防控战疫(英特尔知IN

6. 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用50年,把健康监测做出一个生态(八点健闻)

7. 各类融资消息来源:公开资料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 「良医财经」用心出品

产业观察篇

1. 2020第一风口七国杀

2. 京东健康「百亿美金」大跃进

3. 阿里抱平安, 帅的不行!

4. 平安里的1000万个平行世界

5. 美团才是新氧最大的敌人!

6. 春雨早起,赶个晚集!

7. 北上广深,谁才是真正的药王?

8. 京东家医:一场10亿美金的商业实验

9. 王兴的滴水之恩,沈鹏当涌泉相报

10. 美年大健康该做一次体检了了

11. 阿里健康重仓疫苗数字化平台,300亿的风口赛道!

12. 互联网保险「五军杀」

13. 轻松筹的望远镜与放大镜

14. 给京东健康号号脉,弹出一首5000亿港币的将军令!

15. 别装互联网医疗了,咱们都是“卖药人”!

16. 别再骂互联网医疗了,咱也不能“开倒车”啊!

17. 微医上市之日,互联网医疗进入下半场!

18. 张一鸣的医疗梦里,别有李彦宏!

19. 微医招股书里的N个秘密!

20. “企鹅杏仁”到“未来医生”,提前看到的5个未来

21. 复盘水滴:三个历史机遇、三倍进化速度、三重想象空间

22. 京东健康,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做保险了!

23. 小口腔里的万亿赛道,一口好牙市值168万!

24. 快快快,互联网医疗抢人大戏!

25. 在线问诊:3大误区,3重真相,3副解药

26. 医联:坐冷板凳、干严肃医疗、走阳光大道

27. 平台里的僵尸医生

28. 在线医疗如何深耕细作?  一通紧急电话背后的故事

29. 被互联网取代的部分药代!

30. 3家独角兽、3种战略、3种价值,互联网巨头重构医药险生态

31. 从三明到天津,数字化医改推动医疗回归三个本质!

32. 互联网医疗:未来三年,拼的是故事落地的能力

33. 当今健康科普的“三大流派”,南方健康代表一剂良药吗?

34. 鹰瞳Airdoc,为什么有机会成为医疗AI第一股?

35. “有温度”的数字医疗患者管理服务,医、患、研三者共赢

36. 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在农村

37. 百度健康的「新瓶」装「新酒」

38. 谁是中国的默沙东?

产业思想篇

1. 德诺资本林云峰:医疗投资的六个法

2. 梧桐树黄江南:大健康将成第一大产业的三个原因

3. 阿里健康沈涤凡:健康是阿里未来10年最好的生意

4. 泰康人寿陈东升:大健康的「新跑马圈地」时代

5. 平安好医生王涛:我们要做医疗行业的“水电煤”

6. 好大夫王航:“快餐式”线上问诊是灾难

7. 新氧金星:产业链里最赚钱的环节一定是最大痛点

8. 院士钟南山:疫情信息越透明公众越稳定

9. 叮当快药杨文龙:“轻资产”在医药行业跑不通

10. 高特佳蔡达建:追逐领先者的投资逻辑

11. 微医廖杰远:2020年,数字健康产业将达2000亿元

12. 启明医疗訾振军:医疗创新最大的机会在“救命刚需”

财报解读篇

1. 京东健康,满足了港股对互联网医疗的九成想象

良医已入驻以下平台今日头条 丨 网易 丨 人民号 丨 健康界亿欧大健康 丨 百略网丨 虎嗅 丨 钛媒体  创业邦 丨 凯迪网 丨 一点资讯 丨36kr 雪球丨招财号 丨 长桥证券丨 老虎证券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良医财经」——医疗大健康产业深度媒体。目前已有15个精准产业社群,汇聚6500名医疗健康行业创始人、投资人、从业者,全部100%实名制。进群请加运营合伙人 @立立 (18611632965)微信,实名验证后一起交流学习。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揭秘医疗界的秘密武器?良医财经带你深入解析!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