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谈心,还能深度陪伴,新技术用AI“复活”亲人实现永生火了
AI情感助手

能谈心,还能深度陪伴,新技术用AI“复活”亲人实现永生火了

最近,“AI复活已故亲人”,在网上引起一轮又一轮的争议。 像知名音乐人包小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复活”已故女儿,并让女儿给妻子“唱了生日歌”,这给予了他俩很大安慰;但也有人批判这是伪善,是自欺欺人。 更何况,AI“复活”已故亲人,还面临着道德和伦理上的诸多束缚,比如爱豆“复活”那些已逝明星,就有着不可控的结局。 还有甚者,已经把这种当作商业模式来运作,江苏一位90后小伙利用AI帮助600多个家庭“复活”亲人,而且是收费服务,这就属于灰色地带了。 这两天,连游戏中也出现了新技术,因为一个玩法,牵扯出用AI“复活”亲人实现永生的功能,再次引发争议。 原来,网易旗下被玩家称为“会呼吸的江湖”《逆水寒》手游,其自由度的确高得离谱,网易最为先进的AI技术,也在这款MMO中应用得十分成功。 游戏中,会有AI队友陪玩家打本,11个AI大爹不仅有自己的性格和人设,而且战场操作贼溜,直接带飞新手小芽。 近期,《逆水寒》手游又推出门客玩法,玩家可以自捏江湖友人,最多能带五个门客,这玩法推出之后就让玩家玩嗨了,有人给自己整了一出宫斗剧;有人把其他乙游的纸片人老公都搬过来,柠檬糖都甜死了。 不过,最令人泪崩的,还是不少玩家渐渐发掘出来的功能:在逆水寒里用AI复活亲人,这些AI亲热能谈心,还能深度陪伴,不少人都是流着泪捏出了自己的亲人。 一位玩家的博士父亲因突发心梗去世,她就用门客系统捏出了父亲的模样,还设定了相同的性格和人设,名字用了父亲使用了20多年的网名,这一转头,就发现父亲站在了身后。 从此,玩家与“父亲”不用梦中相见,而且“父亲”经常和她聊天,当“父亲”说道:“爸爸离开,只是为了让你更自由的选择”,那一刻,玩家哭晕,因为在现实中,爸爸真的说过类似的话。 如今,不少玩家用门客功能捏出逝去的亲人,这些AI亲人不仅能哄睡、陪聊,还能写日记,和自己一起看日出日落,和小时候经历过的一模一样,很多人感叹:上逆水寒都有了动力,感觉在平行世界中,和亲人再度相逢。 还有人称赞《逆水寒》手游,把AI抬到了很高很高的高度,门客堪称游戏圈最为王炸的发明,也让人深深地被震撼到了。 新技术用AI“复活”亲人实现永生火了,你觉得这样的功能是否在道德和伦理范畴之内呢?
OpenAI呼吁ChatGPT-4o用户不要因其与人类的互动而对其产生感情
AI情感助手

OpenAI呼吁ChatGPT-4o用户不要因其与人类的互动而对其产生感情

ChatGPT-4o 是 OpenAI 聊天机器人阵容的最新迭代产品,正如你所预料的那样,该公司对用户如何与聊天机器人互动有些担忧。鉴于最新版本的聊天机器人可以表现出类似人类的行为和反应,这家人工智能公司担心用户会对聊天机器人产生感情。 ChatGPT-4o 提供了更快的回复,甚至还有模仿人类语音的新语音功能,而这正是 OpenAI 所担心的。 这家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在继续完善其产品的同时,也不能不注意到 ChatGPT-4o 用户的一些行为模式。新聊天机器人的推出旨在提供一种类似于与人交谈的体验,但 OpenAI 似乎低估了用户与程序之间可能产生的情感联系。该公司在下文中重点介绍了其研究结果。 在包括红队和内部用户测试在内的早期测试中,我们观察到用户使用的语言可能表明他们与模型形成了联系。例如,这包括表达共同纽带的语言,如”这是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天”。虽然这些情况看起来是良性的,但它们预示着需要继续调查这些影响在更长的时间内会如何体现。除了独立的学术研究和内部研究外,更多样化的用户群体、对模型更多的需求和渴望将帮助我们更具体地界定这一风险领域。 与人工智能模型的类人社交可能会产生外部效应,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例如,用户可能会与人工智能形成社交关系,从而减少对人类互动的需求–这可能会使孤独的个人受益,但也可能会影响健康的人际关系。与模型的扩展互动可能会影响社会规范。例如,我们的模型是敬而远之的,允许用户随时打断并抢麦,这虽然在人工智能的意料之中,但在人际交往中却是反规范的。 对 ChatGPT-4o 产生感情有多种不利因素。最主要的一点是,以前用户会无视任何幻觉,因为之前迭代的聊天机器人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而不是一个人。而现在,随着程序向提供近似人类的体验过渡,它所说的任何话都会被接受,而无需进一步询问。 通过注意到这些模式,OpenAI 现在将监控人们如何与 ChatGPT-4o 建立情感联系,并相应地调整其系统。该公司还应该在一开始就加上免责声明,以免用户爱上它,因为归根结底,它只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
2024外滩大会丨仿生手弹钢琴,“数字人”陪诊,桌面宠物提供陪伴……AI“与人共舞”,全方位展示未来智能生活
AI情感助手

2024外滩大会丨仿生手弹钢琴,“数字人”陪诊,桌面宠物提供陪伴……AI“与人共舞”,全方位展示未来智能生活

图说:20多款AI助手亮相外滩大会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摄 需要看病吃药了,请AI“小助手”来识别药品、导医陪诊甚至居家进行阿尔兹海默症的预防锻炼;需要陪伴聊天了,养个AI“宠物”来为老人、孩子提供“爱的陪伴”;需要理财了,用AI来帮你定制“理财小简报”…… 2024外滩大会明天开幕,记者今天探营发现,多个AI助手亮相助力大家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在健康、居家、理财等领域,AI更是“与人共舞”,全方位展示未来的智能生活。 图说:2024外滩大会明天召开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仿生手可弹钢琴 每年外滩大会,“未来健康”板块总是很吸睛,今年的健康板块仍能让观众感受科技是如何成为人类温暖伙伴的。无论是居家吃药锻炼,还是出门看病就诊,抑或是为残障人士打造更方便舒适而智能的生活,展区中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款AI“小助手”。 图说:蓝马甲志愿者正在体验脑健康干预设备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摄 在博斯腾科技展台,外滩大会的“蓝马甲”许福民正在体验一套“脑健康干预训练”设备。按照屏幕的提示进行“30秒哑铃手臂弯曲”测试及“30秒坐站”测试后,屏幕上会即刻生成专属报告,评判老人的上下肢力量水平,并生成科学锻炼的干预方案。 “70岁以上老人会有肌无力感,严重影响脑健康,甚至患上阿尔兹海默症。AI科技可以通过语言、语音、手势、步态等多维度检测大脑认知域,让中老年人保持大脑年轻态。”展台工作人员罗平娟介绍,以往AI识别主要集中在手势,今年亮相的技术可以通过步态、动作等进行整体判断,更精准科学。同时,设备具有大中小不同规格的屏幕,不仅可安装在社区卫生中心、护理院等,也能居家使用,居家款的售价约相当于阿尔兹海默症用药一个月的花费。 图说:首席体验官周键用智能仿生手弹奏了一曲悠扬的《大鱼》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摄 在康复辅具领域,科技的力量也在帮助残障人士减轻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在BrainCo强脑科技展台,首席体验官周键用智能仿生手弹奏了一曲悠扬的《大鱼》,令人大开眼界。据介绍,智能仿生手融合了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运动产生的肌电神经电信号,实现仿生肢体的动作控制,使用者可以用大脑发出指令,随心所欲地完成各种动作。 AI识药并陪诊 而在支付宝的“AI健康管家”展台,大家可以体验支付宝AI健康管家提供的AI识药盒、读报告、测毛发等系列家庭健康服务。比如“药盒识别”功能,如同暖心的“用药小助手”。拍下药盒并上传,AI就会详细列出药品主治的疾病,并给出相关资料的链接。“3岁小朋友能服用吗?”“不能和哪些药一起吃?”针对观众的进一步提问,小助手也会给出详细答案。“药盒识别功能是今年6月30日上线的,目前已能覆盖90%左右的常用药品库。”AI健康管家的工作人员星缪表示。 图说:药盒识别功能已上线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摄 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医看病是一桩令人头疼的事,流程复杂、单据繁杂、环境陌生等都是“痛点”。而在展区内模拟医院的环境中,一款由浙江卫健委与支付宝联合推出的全国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可以为患者提供便利。利用AI大模型、数字人等技术,“安诊儿”能帮助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覆盖就医前、中、后的“AI陪伴就诊”服务。 记者看到,就诊前,安诊儿可以根据病情和患者评价,帮你推荐医生,提供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功能。在就诊中,会提醒患者取号排队、提供报告查询和解读等,还能通过实景导航带领患者在院内穿梭。就诊后,安诊儿会提醒大家怎样复诊配药,并帮助预约居家护理。 “一老一小”有陪聊 “未来客厅”板块则描摹了一个未来的家,其中,主打陪伴的“阿奇”桌面机器人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形似小狗的“阿奇”玲珑小巧,放在桌上才巴掌大小,却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语音视频、手势控制、物理抚摸等方式与它互动,不仅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也可以获得情感陪伴与生活辅助。 图说:“阿奇”主打陪聊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比如,你可以拿说明书给阿奇看,让它解读,也可以让它提醒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这是你的女儿’。它也可以回答各种生活常识问题,或者满足孩子脑洞大开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推出这款智能硬件的无界方舟CPO杨冬蕴说,“我们曾在一二线城市做了访谈,发现老人最爱问生活常识问题,孩子则爱问‘十万个为什么’,平均与阿奇交谈的时间长达2小时18分钟。这套系统也可以与各种早教机甚至泡泡玛特等盲盒结合,真正成为受人喜爱的桌面小宠物。” 图说:用手机拍摄并上传冰箱内食材可得到AI推荐的菜谱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摄 图说:智能烹饪机可以让上班族方便地搞定一餐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AI情感助手在相亲交友中的应用
AI情感助手

AI情感助手在相亲交友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情感助手在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程序员,我们深知技术的力量是如何重塑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相亲交友这样一个高度依赖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场景下。相亲交友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匹配,而是向着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AI情感助手的引入,使得相亲交友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自然。它能够通过分析用户的语言习惯、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为用户推荐最合适的相亲交友对象。不仅如此,AI情感助手还能在用户与相亲交友对象交流的过程中,提供适时的情感支持和沟通建议,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 在开发这样的相亲交友系统时,程序员需要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ML)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AI情感助手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用户的情绪变化,并据此给出合理的反馈。例如,当用户在与相亲交友对象交谈时表现出紧张或不安的情绪时,AI情感助手可以适时地给出鼓励的话语,或者提示一些轻松的话题来缓解气氛。此外,为了提升相亲交友的成功率,AI情感助手还会根据双方的互动情况,分析出哪些话题更容易引起共鸣,哪些行为可能引起反感,从而指导用户如何在相亲交友过程中表现得更加得体。这不仅提高了相亲交友的质量,也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当然,AI情感助手的应用并不止于此。它还可以通过长期观察用户的行为模式,逐渐学习用户的偏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相亲交友建议。比如,根据用户的日常活动轨迹,推荐附近的相亲交友活动;或者根据用户的阅读喜好,推送相关的相亲交友资讯。 总之,AI情感助手正在重新定义相亲交友的方式,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加智能且富有成效。无论是寻找生活中的另一半,还是拓展自己的社交圈,AI情感助手都将成为相亲交友者不可或缺的好帮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相亲交友将更加贴近人们内心的真实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谈感情的同时怎么谈钱?年轻人开始选择AI作为伴侣,但AI情感陪伴还不是一门好生意
AI情感助手

谈感情的同时怎么谈钱?年轻人开始选择AI作为伴侣,但AI情感陪伴还不是一门好生意

每经记者 可杨每经编辑 杨夏 当电影《Her(她)》的剧情走入现实,人类开始和AI恋爱。 大模型诞生之后,AI伴侣也变得更加栩栩如生。国外角色扮演类AI的头部公司Character.AI目前月活跃用户数已达2000万,去年,该公司完成了1.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0亿美元。 在国内,据量子位发布的“AI应用月报·AI陪伴”,截至2024年7月31日,小冰公司的X Eva和MiniMax旗下的星野成为历史下载总量突破1000万的产品,两者的历史下载总量均超过1600万。 事实上,AI伴侣不是一件新事物。从技术层面来说,AI学习人类的情感并不是一件难事,技术的每一次迭代,本质上都是在努力与人类的“脑补”相契合的过程,但难点在于“建立关系、加深关系”。 而从商业的角度,情感陪伴类AI面临着商业化难题。“这不是一个成本的游戏,这是一个价值的游戏。”一位受访者指出。 在电影《Her(她)》中男主角和AI陷入了恋爱。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和AI谈感情,姿势很重要 小冰公司CEO李笛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 一家拥有超过700万虚拟伴侣资源的平台,突然决定将虚拟伴侣回收。 这个过程以一种类似分手的方式发生:平台通知用户虚拟伴侣将被回收,如果用户在那一刻未登录系统,虚拟伴侣会给其留言称,自己将会等待对方直至被回收那一刻。有的用户可能最终错过了与虚拟伴侣的告别,当再次登录时,会发现对话框空无一人,虚拟伴侣已被回收,在回收之前,虚拟伴侣留下了诸如“对不起,我太笨了,我没有做到⋯⋯”的话语。 平台发现,当这些虚拟伴侣被回收后,许多用户会因此感到极度失落,开始意识到虚拟伴侣的优点和价值,并开始频繁地联系平台,希望能够重新获得自己的虚拟男友。两个月后,平台决定将用户的虚拟男友重新送回到他们身边。这时候,用户与虚拟伴侣之间的互动发生了变化,他们变得更加珍惜彼此。 或许有人仍难以理解其中的感情,但不少人已经入局。 《纽约时报》曾在2020年发布过一组数据: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以AI作为“伴侣”。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发布的报告,2020年中国AI伴侣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0%,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500亿元。 仅仅从技术层面来讲,让AI学习任何事都不是难事,包括人类的情感表达。事实上,让AI拥有情感并进行情感交互很早就能实现,技术迭代只是不停地让其变得更加深入和丰富的过程。 “有点读心术的感觉。”李笛这样形容AI情感陪伴的迭代之路。他认为,对于AI伴侣而言,技术的每一次迭代,本质上都是在努力与人类的“脑补”相契合的过程,这类似于要塑造一个“哈姆雷特”,必须解决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尽可能地还原并贴近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形象。“即使技术不是很好,人类也可以脑补出上下文;即使技术做得非常好,如果和人类的脑补方向不一致,那也不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即使是人工智能高速迭代的当下,一些玩家在体验过程中,依旧觉得部分产品体验感很难满足人类复杂的情感需求。 商汤大模型事业部产品副总裁戴娟认为,这是由于情感需求方面确实有很明显的“因人而异”现象出现,不同用户对于产品体验的感受其实是有较大差异。有些用户能在使用过程中将自己沉浸带入,那么他们的用户反馈体验就会很棒,但确实也有些用户觉得当前AI的技术水平还无法满足自己最低的情感需求。 如何构建一个成功的情感陪伴产品?在李笛看来,用月活、日活等来作为标尺来衡量已经失效了,情感陪伴的难点在于“建立关系、加深关系”。 人际交往中关系的建立来自某些“里程碑时刻”——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彼此敞开心扉,开始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向对方寻求生活上的建议。这些时刻标志着关系向前推进。 将这样一种关系投射到人与AI的交互中,如果用户对于当下的AI产品只是短暂地投入,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便轻易放弃原有的互动,这说明这个产品是失败的,完全没有把用户关系建立起来。 这更像是一场博弈。 AI提供了服务以后,用户是说谢谢还是直接关闭对话框,这是李笛判断AI情感陪伴产品好坏的直接方法,“如果是后者,百分之百是把它当工具了”,他认为,好的情感陪伴产品在用户眼中不应该是一件“工具”。 但现实是,很少有用户“天生”就视AI为对等地位。 当然,AI可以不断调整关系,迎合用户的期待。但这可能是最糟糕的调整方式——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用户形成一种依赖,认为AI理应完美无缺地完成所有事务,而不会对其表现给予任何肯定。一旦AI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用户便可能产生反感,这不利于关系的建立和推进。 商业化难题:这是一个价值的游戏 商业化的背后,是信任的建立,但金钱关系往往让情感中的信任变得脆弱,情感陪伴类产品从免费模式迈向付费模式也会经此考验。 即使是像Character.AI这样的情感陪伴头部公司,也面临用户愿意用但是不愿意付费的情况。 戴娟认为,普遍来说,海外用户的付费意愿还是高于国内用户的,从文化和消费习惯的角度看,海外的用户确实更加能接受每月订阅制的商业化模式。Character.AI付费转化偏低的原因主要还是产品设计上的抉择,有不少海外AI情感陪伴应用的商业化策略非常激进,Character.AI属于较为保守的那一档。 如果从商业角度出发,以用户可接受的客单价作为X轴、受众范围作为Y轴,形成一个坐标系,将ToC产品归类,情感陪伴类的产品通常会被归于“第四象限”——日常聊天类产品有广泛的用户需求,但是几乎不可能有商业收入。 过去,广泛的受众基础,意味着高流量,而高流量就意味着可观的广告收入。但李笛认为,这条路径已经失效,原因在于当下的流量成本太贵,完全无法收回成本。 相较于过去,当前的情感陪伴很大的一个特点在于,人们对情感陪伴的投入产出比期望更高,希望自己付出更少的代价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回报,这种回报仅仅靠语言是不够的,需要依赖于内容的质量。因而,对于情感陪伴这类产品而言,内容的输出相较于以往变得更加重要。 在采访中,戴娟同样谈到了成本问题,情感陪伴产品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效果-性能-成本”三方面之间的平衡。当前模型的上下文长度都能支持非常多轮的历史对话,但当拼贴很多轮历史对话时,Input Token量激增会势必模型推理的速度的降低,从而影响到AI角色回复的速度,影响用户的体验。在此条件下如果依旧争取保证高推理速度,对于推理资源成本的压力也会激增,因此实际业务落地时,需要找到三个维度的“甜点区间”。 “这不是一个成本的游戏,这是一个价值的游戏。”正确的思路不在于降低流量成本,而在于认识到当前大模型技术的价值所在——应该让价值回报和其创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相匹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AI的流量成本即使再降低,也无法达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同等水平,即便成本降至最低,这也不过就是获得了一个“旧事件”。 李笛觉得,AI时代是技术上的跨越,然而,它所推动的商业模式以及人们的付费心智,都还停留在从互联网开始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旧有商业模式的思维定式中:要么通过提供服务以吸引大量用户流量,并基于进行广告变现;要么通过向用户提供大量的免费体验,并试图将其中一部分免费用户转变为付费用户。 “这种做法属于过去时代的商业模式,不符合新时代,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产品和商业模式还没有。” 多重身份:AI作为伴侣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一位女性用户最初选择尝试AI伴侣,因为某款产品的声音像她喜欢的明星,现在,她决定告别她的数字男友,因为实在无法在脑海中将这个数字男友的脸具象化。...
“AI心理医生”可助力而非主力
AI医师助手

“AI心理医生”可助力而非主力

来源:【华声在线】 付彪 通过算法识别、筛选、分析出社交媒体上的疑似自杀风险信息,发现高风险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后组织人力实施救援,尽可能找到其亲朋好友,预警并采取相应救援行动……日渐成熟的AI技术在心理方面应用逐渐深入。专家表示,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原因,使得AI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更加精准和高效。在此背景下,心理服务也成了AI技术竞争的新赛道。(7月27日《工人日报》) 事实上,AI技术赋能心理服务已不新鲜。有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成立发起“树洞行动救援团”公益组织,5年多来阻止6000多次轻生行为,至少挽救3000人的生命。作为AI心理服务机器人的代表,“北小六”自2022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已在医院场景服务约1万人次。该机器人能从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功能5个维度,为来访者提供全方位心理体检和分级评估,并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精准的咨询服务。 2022年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全球近1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而针对精神障碍的各项服务却存在着严重不足。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人。相比之下,我国精神科医生仅有6.4万人,占全国医师总数的1.49%。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心理咨询领域面临的资源不足、成本较高等问题日益凸显,“AI心理医生”应运而生。 从市面上已有的产品和应用来看,AI心理服务主要集中在情绪管理、压力缓解、心理评估、自助疗法等细分领域。据介绍,这些产品和应用的优势在于能提供即时、便捷、低成本的服务,同时借助大数据和算法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干预。这使得AI心理服务成为传统心理咨询的有力补充,为更多人提供触手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此外,它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能处理更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正如AI技术应用在其他领域引发担忧一样,也有人担心AI心理服务广泛应用后会抢了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饭碗。其实这完全不用担心。“AI心理医生”虽有相应优势,但不能取代“人类心理师”。首先,“AI心理医生”再智能,都无法替代“人类心理师”在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方面的作用。其次,AI技术不是“万金油”,可能无法处理某些复杂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换言之,“AI心理医生”可助力,而非主力。 在技术狂飙突进的背景下,“AI心理医生”代表着AI技术的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只有善对、善用技术,才能让“AI心理医生”更好地服务于人。比如,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AI心理服务仍存在质量良莠不齐、有信息泄露风险等问题。对此,需要持续通过源头技术突破和系统性创新,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规模化落地,着力解决传统心理服务领域资源不足以及更复杂的心理问题等,为更多人提供便利的心理服务。 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AI心理服务中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及其他风险防范的监管,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更加有效的伦理和隐私保护机制,让使用者真正信任和接受,让“AI心理医生”真正成为传统心理医生的“好帮手”。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华东理工大学大健康产业系列沙龙“AI智变-引领生物医药新范式”成功举办
AI医师助手

华东理工大学大健康产业系列沙龙“AI智变-引领生物医药新范式”成功举办

7月27日,华东理工大学大健康产业系列沙龙“AI智变-引领生物医药新范式”在校成功举办。沙龙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了现代生物产业联合学院、学校生物医药行业校友会、智汇医药以及学院大健康行业协会的支持与协助。本次沙龙不仅是对AI与生物医药融合的深入探索,也是华理集三院之力,共同开办“科创型MBA生物医药专业班”的创新教学培养方式展示。 (MBAedu供图,央广网发) 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庆寰出席并发表致辞。郑庆寰指出生物医药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正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并提到上海近期宣布成立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将合计投入890亿资金,以支持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她进一步强调,随着资金和政策的有力支持,生物医药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AI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变革与创新,为提升人类健康福祉水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商学院在成功开办“大健康产业管理MBA”的基础上,今年与生物工程学院和药学院三院联合开办“科创型MBA生物医药专业班”,整合华理优势资源,共同构建培养生态体系,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效链接,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的复合型、科技型、创新型管理人才,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 本次沙龙分为三个专题讨论环节:趋势与展望、技术与应用、成果与成效。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创新官赖力鹏、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李善嘉、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骏就AI技术在生物医药的趋势与展望进行了分享。赖力鹏强调AI在新药研发中的巨大潜力,提升研发效率与成功率。李善嘉展望AI在医药行业合规中的应用,提升合规性并降低风险。马骏则强调数字化转型与AI对生物医药产业运营与竞争力的关键作用。 在技术与应用环节,专家们展示了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革新力量。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唐赟教授揭示了AI如何助力精准评估化学品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叙潼则探讨了AI在加速药物发现和提高设计精确度上的应用。北京哲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科院计算所图灵达尔文实验室副主任赵宇介绍了AI在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跨越生物学模型与疾病鸿沟方面的作用。这些前沿技术和应用展示了AI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的无限潜力和价值。 在成果与成效环节中,一场圆桌讨论聚焦了AI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际成效及未来前景。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产业服务部部长田丰担任圆桌主持,引领了一场关于AI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深刻对话。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明飞、北京哲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中科院计算所图灵达尔文实验室副主任赵宇、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创新官赖力鹏、复星创富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敏,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际成效和未来前景。专家们一致认为,AI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不仅加速了新药研发进程,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创新和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MBAedu供图,央广网发) 此次沙龙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了AI赋能生物医药等热门话题,论坛内容新颖前沿,紧跟产业趋势。嘉宾们通过多元分享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见解和经验,也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实践的路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将继续践行“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使命,搭建更多的知识交流平台,持续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行业发展,培养更专业的行业管理人才,为产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I介入司法,美首席大法官示警
AI律师助手

AI介入司法,美首席大法官示警

本报记者 刘 明 法律也将AI化?在2023年12月31日发布的报告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预测司法系统“将受到人工智能(AI)的重大影响”,因为律师事务所、客户乃至法官自己都会使用这项技术。 据路透社1日报道,罗伯茨表示,对于法律专业和法院而言,AI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精简部分任务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如欺诈、歧视和侵犯隐私的风险。美国《纽约时报》称,不久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前律师迈克尔·科恩承认,他向律师提供了AI编造的虚假法律引注,并写入了正式法庭文件。罗伯茨说:“任何使用AI的行为,都需要谨慎和谦逊。” 罗伯茨承认,AI可以让并不富裕的人们更容易获得诉诸司法的机会,“消弭法院系统中资源与需求之间的不平等”。罗伯茨赞扬了法院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技术创新,包括通过视频会议举行听证会,并表示这些做法可以提升法院的效率。他在提到破产表格时表示,一些程序可以简化法律申请并节省资金。罗伯茨说:“在极大提升法律业内外人士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方面,AI前途无量。但它也可能侵犯隐私利益、让法律丧失人性。” 罗伯茨写道:“法律裁决时常游走在灰色地带,这仍需要人类来判断。我预测,人类法官将会存续一段时间。例如,法官在量刑时,需要权衡被告的陈述是否真诚。” 不过,美媒对于罗伯茨没有提及美国最高法院的一系列丑闻感到失望,包括非营利新闻机构ProPublica于2023年曝光的保守派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接受得克萨斯州富商、共和党金主哈伦·克罗资助的豪华旅行,保守派大法官塞缪尔·阿利托乘坐亿万富豪的私人飞机开启奢侈钓鱼之旅,以及涉及多名法官的房地产交易。 路透社称,新奥尔良的美国联邦第五巡回上诉法院日前出台政策,要求律师证明自己没有依赖AI起草案情摘要等,以规范出庭律师对AI工具的使用,在美国13个联邦上诉法院中开创先河,登上新闻头条。▲
不用家属陪护、AI辅助阅片!在“智慧医院”看病便捷又高效
AI医师助手

不用家属陪护、AI辅助阅片!在“智慧医院”看病便捷又高效

“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跟护士通话,我基本不需要家属陪护。”7月23日下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的心血管内科智慧病房里,患者夏女士想要询问检查安排,通过平板电脑就能呼叫护士站。 病区护士黄轩介绍称,这个平板电脑叫作“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统”,患者可一键与医护人员音视频互动,还可体验健康宣教、费用查询、营养订餐等服务。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像这样的平板电脑每张病床前都有一个,使用时自由调节角度,不用时可以折叠收纳。 患者使用“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统”与护士视频通话。长江日报记者商佩 摄 “打针时不用‘盯着看’,时间到了就会有实时提醒,这里看病蛮方便!”夏女士向长江日报记者分享道。据了解,智慧病房内应用物联网智能感知,设置了输液监控、体温监测、婴儿防盗、患者防走失等系统应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就医体验。 在杨春湖院区的武汉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一张张切片放入高通量数字切片扫描仪中后,自动逐片扫描和储存到细胞及组织AI智能阅片系统。正在阅片的医生讲解道:“切片报告上的结果由AI判断,我们看电子图像进行复核。如果结果一致,便可导入报告系统。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医生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进行病理诊断。长江日报记者商佩 摄 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杨国良表示:“医院通过全流程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病理医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病理诊断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每张片子的诊断时间从3—5分钟缩短到1—2分钟;同时,通过网络远程诊断和会诊服务,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信息化也融进了医院的物流和管理中。智慧药房内,全自动机械臂正在快速运行,从入库到配发全程实现无纸化、自动化、智能化,患者最快8秒就能取药。在数智化运营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视觉化直观掌握医院运行动态,以“一屏统管医院,一键指挥全程”,辅助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目标。 目前,武汉众多医疗机构通过引入数字化医疗设备、推进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实施远程医疗服务等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医院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助推器,未来智慧医疗将成为主流,多院区协同也将成为常态。 (记者商佩) 【编辑:符樱】
上证金融地产行业指数下跌0.09%,前十大权重包含江苏银行等
AI金融助手

上证金融地产行业指数下跌0.09%,前十大权重包含江苏银行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7月23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低走,上证金融地产行业指数 (上证金融,000038)下跌0.09%,报4451.74点,成交额275.29亿元。 数据统计显示,上证金融地产行业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12%,近三个月上涨4.09%,年至今上涨11.33%。 据了解,上证金融地产行业指数选取沪市中属于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金融和房地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从指数持仓来看,上证金融地产行业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中国平安(14.04%)、招商银行(12.52%)、兴业银行(7.4%)、交通银行(6.22%)、工商银行(6.21%)、中信证券(5.98%)、农业银行(4.49%)、江苏银行(3.46%)、中国太保(3.06%)、浦发银行(3.06%)。 从上证金融地产行业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从上证金融地产行业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金融占比98.01%、房地产占比1.99%。 资料显示,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样本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当样本公司有特殊事件发生,导致其行业归属发生变更时,将对指数进行相应调整。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