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500金融地产指数报2322.9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第一创业等
AI金融助手

中证500金融地产指数报2322.9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第一创业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7月23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低走,中证500金融地产指数 (500金融地产,H30256)报2322.92点。 数据统计显示,中证500金融地产指数近一个月下跌4.19%,近三个月下跌5.55%,年至今下跌8.54%。 据了解,为反映中证500指数成份中不同行业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标的,将中证500指数样本按中证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再以各自行业全部证券作为相对应行业指数的样本。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从指数持仓来看,中证500金融地产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渝农商行(5.58%)、东吴证券(4.0%)、常熟银行(3.87%)、财通证券(3.58%)、苏州银行(3.58%)、国金证券(3.24%)、长沙银行(3.13%)、第一创业(2.82%)、南京证券(2.82%)、西部证券(2.77%)。 从中证500金融地产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65.00%、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5.00%。 从中证500金融地产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金融占比88.33%、房地产占比11.67%。 资料显示,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遇临时调整时,当中证500指数调整样本时,指数样本随之进行相应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金融服务指数报1902.7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银行等
AI金融助手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金融服务指数报1902.7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银行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7月23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低走,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金融服务指数 (沪港深通金融服务,H30550)报1902.70点。 数据统计显示,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金融服务指数近一个月下跌1.64%,近三个月上涨4.04%,年至今上涨4.74%。 据了解,”中证沪港深主题指数系列基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和中证沪港深 500 指数样本,同时结合中证行业分类的主题定义,选取相应主题指数样本,从多种主题投资的角度反映了在沪港深三地上市的互联互通范围内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从指数持仓来看,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金融服务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汇丰控股(10.04%)、建设银行(6.48%)、友邦保险(5.92%)、中国平安(4.86%)、招商银行(4.36%)、工商银行(3.7%)、香港交易所(2.94%)、中国银行(2.85%)、兴业银行(2.6%)、中国平安(2.51%)。 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金融服务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50.09%、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2.84%、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7.07%。 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金融服务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金融占比100.00%。 资料显示,该指数系列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特殊情况下将对该指数系列样本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当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和中证沪港深500指数样本发生变动时,将进行相应调整。
讯飞医疗拟香港上市:AI高分通过医师考试,但亏损仍在扩大
AI医师助手

讯飞医疗拟香港上市:AI高分通过医师考试,但亏损仍在扩大

随着AI+持续赋能千行百业,AI医疗行业的头部企业讯飞医疗开始谋划独立上市。 7月26日晚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于近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境外发行备案通知书》,并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本次发行的初始发行规模为不超过紧接发行后经扩大后总股本的15%。 讯飞医疗是一家人工智能赋能的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了从健康风险预警、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估到出院后管理和慢性病管理的整个医疗服务周期,并且独立开发了支撑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技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讯飞医疗2023年的收入规模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5.9%。 值得注意的是,讯飞医疗主要收入来自TO G业务,各地卫健委是其主要客户,截止到2024年一季度,公司收入为1.0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65.6%。 不过招股书显示,讯飞医疗2021年至2024年一季度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超5亿元,其如能顺利上市,虽然可以为母公司科大讯飞实现减负,但是未来讯飞医疗能否自食其力依然值得观察。 医疗AI水平超越GPT-4 根据招股书内容显示,讯飞医疗致力于打造每个医生的AI诊疗助理和居民的AI健康助手。 其医疗大模型产品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覆盖300多种医学场景应用,在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语言理解、医学文档生成、疾病诊断治疗推荐、多轮医疗对话生成及多模态交互等六个医学相关的NLP任务维度超越GPT-4Turbo。 基于大模型,讯飞医疗主要提供的产品服务包括:医疗助理为基层医生提供诊疗建议和辅助支持、慢病管理为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建立分级管理、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和诊疗助理提升医院及医师的诊疗管理效率、智慧医院患者服务与诊后管理服务定制诊后患者管理计划、影像云平台提供远程医学影像服务以及医疗器械等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讯飞医疗推出的智医助理是全球首个及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的机器,也是唯一一家参与制定“用于医疗领域的大型语言模型的技术评估体系和标准规范”的企业。 按收入计,讯飞医疗的智医助理于2023年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CDSS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61.5%,公司向医疗机构的医生提供的智医助理已协助8.31亿次诊断,在150万次医生的诊断决策明显偏离建议诊疗的情况下发出通知,并在7520万次可能不合理用药或高警戒用药情况下发出警报。 截止今年7月,讯飞医疗已向约53000家基层医疗机构,30多个省份和600多个区县及400多家医院提供产品和服务,诊后管理平台已服务超过173000名患者。 具体到医院类别,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以及2024年3月31日,讯飞医疗分别向中国121家、154家、221家及228家三级医院以及15家、31家、41家及42家二级医院提供医院服务。 收入主要靠政府 而具体到公司商业模式,讯飞医疗并非传统的TO C家庭问诊模式,而是TO G模式,付费客户主要是各地卫健委和医院。 目前,讯飞医疗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基层医疗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和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四大块。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和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所属的医疗机构服务为主要业绩来源,近几年合计收入贡献均超80%,而其中,基层医疗服务业务又是重中之重。 讯飞医疗核心业务对象为各地卫健委、医保局和医院招股书,观察者网整理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16亿元、2.98亿元和1.66亿元,占营收总额比例为57.9%、63.2%和51.1%,远超医院服务和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服务。 讯飞医疗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业务线由智医助理(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提供AI辅助诊断及治疗建议)及慢病管理(为高血压及高血糖等慢病建立分级管理模式)组成,“买单者”是各地卫健委。 其中智医助理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的疾病病种涵盖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基层医生掌握的100多种常见病。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常见的近千种疾病的综合判断合理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有效地帮助了基层医院,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生实现了AI辅助诊断的效果。基层医生可以及时获得最专业、全面的诊断结果和相关诊疗建议推荐,医生诊断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合理性得到提高。 同时,系统对基层无法诊断和治疗的疾病的转诊合理性给予综合判断,从而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努力使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有同质化、规范化的卫生健康服务。 而智医助理外呼系统,则充分发挥了科大讯飞最为擅长的智能语音技术优势,对常见的通知、慢性病管理、预约体检等场景进行外呼,即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慢病随访虽然无法面访,但利用外呼系统,依然可以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收集,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智能随访,也有效减轻了村医的负担。 该部分业务在2022年创收2.17亿元,撑起了讯飞医疗收入的“半壁江山”。讯飞医疗的智医助理位居中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简称CDSS)市场的第一名,市场份额达到76.6%。 而在慢性病管理业务上,讯飞医疗也具备一定的产品力。 招股书显示,2022年公司在甘肃省部署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和中风的慢病管理。且随着甘肃省实施慢病管理工具,规范管理率由实施前的51%提高至71%,糖尿病控制率则由实施前的52%提高至68%。 AI医疗依然持续亏损,盈利尚需时日 虽然讯飞医疗在业务层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在财务层面,讯飞医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讯飞医疗2021-2023年录得收入分别为3.72亿元、4.72亿元及5.5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2.2%,2024一季度录得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65.6%。 但在净利润方面,2021-2023年录得亏损0.84亿元、2.09亿元及1.54亿元,2024Q1录得亏损0.71亿元,同比扩大23.2%,2021年至今累计亏损超5亿元。 讯飞医疗持续亏损多年招股书 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讯飞医疗的销售开支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24.3%、33.9%和29.3%和32.5%。 讯飞医疗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较高招股书 在研发开支层面,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研发开支分别为1.6亿元、2.42亿元、2.64亿元及0.6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2.9%、51.2%、47.5%及61.7%。 讯飞医疗预计,由于继续投资研发活动,以开发、升级及优化医疗人工智能技术,2024年仍将产生净亏损及经营现金净流出。 除此之外,讯飞医疗的应收账款表现也较为值得关注。 招股书显示,讯飞医疗的应收贸易账款主要指就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及医院业务应收地方卫健委及医院客户的结余。具体来看,讯飞医疗主要为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等信息化服务,真正的付费者系各地的卫健委。 报告期内,讯飞医疗的应收账款(扣除拨备)金额分别为1.62亿、2.74亿、4.03亿;应收账款减值拨备分别为80万、540万、770万;长期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0、9980万、1.28亿。贸易应收款项周转日数依次为160.1天、249.9天、337.4天。 此外,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贸易应收款项约1.10亿(或26.7%)已结清。明显可见,讯飞医疗的贸易应收款项周转日数在2023年前九个月,相比于2021年出现成倍的增长,与此同时,回款的进程也非常不理想。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讯飞医疗目前的商业模型还不够成熟,营收增长但亏损的规模并没有减小,并且目前市面上还未出现明显可持续盈利的大模型应用产品。AI大模型技术迭代较快,产品较新,市场验证不足。 而讯飞医疗的盈利困境也并非孤例,“AI医疗第一股”的鹰瞳科技、AI医疗企业医渡科技和“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都还未取得持续稳定的盈利。 另外目前讯飞医疗的现金流也难言乐观,截至2024一季度末,讯飞医疗的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仅为7906.6万元,流动负债余额7.49亿元,其中应付账款3.55亿元,银行借款1.58亿元。 如果讯飞医疗本次能够顺利上市,对于其现金流短期存在较大的帮助,有助于其继续开发后续市场,未来AI+医疗行业跨过盈亏平衡的分界点,依然需要行业进一步发展和演化。...
共话未来新趋势!“AI+法律的中国新实践”高峰论坛暨落地应用发布会圆满落幕!
AI律师助手

共话未来新趋势!“AI+法律的中国新实践”高峰论坛暨落地应用发布会圆满落幕!

2024年7月29日,备受瞩目的“您好,新世界!——AI+法律的中国新实践”高峰论坛暨落地应用发布会在深圳市福田区国银金融中心二楼大礼堂圆满落幕。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等单位承办,深圳律师协会等单位支持,吸引了来自法律界、科技界、企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共同探讨AI赋能法律行业的最新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 01 聚焦AI赋能法律行业, 共话未来发展 活动开场,由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并介绍了到场嘉宾。随后播放了一段人工智能赋能中国法律行业和深圳律师的形象宣传片,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 活动正式开始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秘书长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勇先生,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上台致辞,并对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由衷的期待,并希望与会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深入交流、广泛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繁荣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秘书长张勇致辞 期间,深圳律师协会副会长罗振辉先生发表了题为《法律人工智能与律师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致辞,他详细阐述了AI技术为法律行业带来的变革与机遇,更指出,律师不能单靠专业能力吃遍天下,律师运用法律工具的能力和律师的客户沟通能力,将成为律师的核心能力。取代律师的不是法律人工智能机器人,而是更会使用人工智能的律师。 深圳律师协会副会长罗振辉致辞 接下来,睿律智能董事长汪宏杰分享了《AI+法律的落地应用思路和方案》,详细介绍了睿律智能在AI法律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规划。汪董事长指出,AI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传统法律服务模式,使法律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睿律智能董事长汪宏杰致辞 02 发布“中国法律AI大模型测评标准 体系”,推动行业标准化 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法律AI大模型测评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内首次针对法律AI大模型的系统性测评标准。该标准从反应速度、内容真实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等多个维度对法律AI大模型进行评估,旨在为社会用户提供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数字法治实验室熊明辉教授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测评标准的制定过程和核心内容。熊教授指出,随着法律AI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统一的测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法律AI产品的整体质量,还将推动法律行业的智能化进程,确保法律服务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熊明辉教授介绍《中国法律AI大模型测评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 相关测评工作将由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和中国软件测评中心联合进行,测评成果将在完成后择机公布,同时发布在《法律人工智能》等学术期刊上。这一举措无疑为法律AI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03 合作共赢, 发布多项AI法律应用落地案例 活动上,睿律智能公司与火山引擎、联想中国、英特尔中国、致远互联等多家企业签订了生态伙伴合作协议,宣布联合推出了多项AI法律应用产品。 熊猫AI与多家企业签订了生态伙伴合作协议 这些创新应用将通过手机端、PC端和云端向广大法律人、企业和社会公众开放,提供集合了智能问答、法律检索、案件预测、文书写审改等多项智能服务。这些应用的推出不仅提升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极大地促进了法律行业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本次活动尾声,我们举行了AI赋能深圳律师业赠送仪式。睿律智能公司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宣布,向深圳律协的“雏鹰计划”和“雄鹰计划”优秀律师成员免费赠送价值30万元的熊猫AI系列产品及其他系列产品。这一慷慨赠予旨在帮助深圳律师共享人工智能时代的红利和成果,提升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赠送仪式现场图 04 展望未来, AI+法律大有可为 此次“AI+法律的中国新实践”高峰论坛暨落地应用发布会,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法律行业的广阔应用前景,更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多方合作和标准化建设,AI赋能法律行业的进程将不断加快,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盛宴。与会嘉宾通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不仅拓宽了视野,也激发了新的灵感和思路。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AI技术必将在法律行业中大放异彩,推动行业迈向新的辉煌。 活动大合照 通过本次论坛,我们不仅看到了AI技术在法律行业的无限潜力,更感受到了科技与法律融合带来的深远影响。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法律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高效的新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AI赋能法律行业的新篇章,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金融指数报1183.1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银行等
AI金融助手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金融指数报1183.1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银行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7月23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低走,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金融指数 (沪港深通金融综合,H30484)报1183.15点。 数据统计显示,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金融指数近一个月下跌1.64%,近三个月上涨4.06%,年至今上涨4.78%。 据了解,中证沪港深行业指数系列将中证沪港深 500、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以及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按行业分类标准分别分为 11 个行业,再以各行业全部证券作为样本编制指数,以反映中证沪港深指数系列中不同行业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从指数持仓来看,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金融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汇丰控股(10.04%)、建设银行(6.48%)、友邦保险(5.92%)、中国平安(4.86%)、招商银行(4.36%)、工商银行(3.7%)、香港交易所(2.94%)、中国银行(2.85%)、兴业银行(2.6%)、中国平安(2.51%)。 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金融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50.09%、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2.84%、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7.07%。 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金融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金融占比100.00%。 资料显示,该指数系列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特殊情况下将对该指数系列样本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当中证沪港深500指数、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指数和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发生变动时,将进行相应调整。
中国AI医疗影像十年纪:泡沫、死亡与信仰
AI医师助手

中国AI医疗影像十年纪:泡沫、死亡与信仰

前段时间,安德医智发了篇PR稿件,说自己“起死回生”、“拿着1.5亿元又回来了”。 这家曾经估值超5亿美金的行业偶像,在2021年时遭遇资金链断裂,随后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创始人名下的房产被冻结,员工们集体申请劳动仲裁。 安德医智那篇PR稿件发布后,在行业里却几乎波澜不惊,它以为自己重新回到了牌桌,但其实这个行业早已今非昔比,很多的“执”都是昨日旧梦。 两三年前,那时正是AI医疗影像行业高歌猛进的时刻,科亚医疗一年融资4轮,数坤科技、推想医疗、鹰瞳科技皆拿下大额融资,4家头部企业估值皆超过10亿美金。 我亲历过那场狂欢。 在鹰瞳科技的办公室里,创始人张大磊告诉我,有财务投资人曾给鹰瞳估到了300亿元的投资意向,但他选择了拒绝;在数坤科技位于北京北四环的总部,创始人马春娥告诉我,“数坤没有对手,我们的对手只有时间”。 在科亚医疗办公室里,董事长王立伟一边抽着电子烟一边说,“我们的估值至少还能涨上20倍”;在推想医疗办公室里,创始人陈宽告诉我,“不要只看到当前的繁荣,这个行业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要等你都走过去之后,它才会变成一段自然而然好像注定就会发生的经历”。 后来,这个行业的企业上市进展不顺利、商业化遇阻、投资人撤离,企业也只有收缩裁员活下去。最近一年,在公开信息里,无任何一家企业获得新融资,而在水面下的消息里,《健闻咨询》访谈了解到,几家头部企业的年收入皆在1亿元-2亿元区间,离盈利还有较远的距离。 今年7月份,我和一家头部企业的高管上午约在重庆北滨路见面,盛夏的嘉陵江边,昨夜的灯火彷佛刚下了楼台。他告诉我,“照这种局面下去,这个赛道未来最终只会剩下1-2家企业”。 医疗行业的人可能是最容易感知时光流逝的,如果从一批企业创立的时间算起,中国AI医疗影像行业的发展已经过去了十年。 十年过去,有很多人离开了,也有很多人留下。巅峰产生虚伪的拥护,黄昏见证虔诚的信徒。 行业还在,还有多少人能找到来时路。 2014-2016:推开医疗的门 2014年底,25岁的深圳青年陈宽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博士学位,踏上回国创业的飞机。更让家人和朋友不解的是,这位师从四位诺奖得主的金融才子给自己选定的方向,是和华尔街毫不沾边的AI医疗影像。 很多年后,陈宽所创立的推想医疗专门拍摄了一条将约12分钟的微纪录片,讲述了一位80多岁的农村老人,历经几代传承,坚持在乡间义诊的故事。这位老人是陈宽的舅公,他为陈宽踏入医疗行业提供了某种合理化的解释,就像这条纪录片的名字一样——《推开医疗的门》。 2015年,国内医疗信息化的资源和目光都还聚焦在互联网医疗赛道,对于仍处概念阶段的医疗AI行业来说,这扇门实在不容易推开。 据陈宽回忆,创业之初,他和另一位创始人王少康背着包跑了全国40多家医院,才在四川找到一家愿意合作的意向客户。为了做出有说服力的产品,他们租住在医院旁一幢被火锅店和垃圾堆包围的破旧小楼里,四天没有洗澡,做出了公司第一款可用于肺结节CT影像精准识别的AI模型,最终得到了一线医生的认可。 就在推想医疗成立的同一年,另一位医疗AI的拓荒者也出现了。他叫张大磊,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爱好编程,毕业后先后在微软、PPTV、新浪等互联网公司担任技术高管。从个人履历来看,张大磊横跨医学和信息技术两大知识领域,又有中外大厂的管理背景,是这个行业的完美创业者。 那一年,张大磊33岁,他把新公司取名为Airdoc(中文名称为“鹰瞳科技”),寓意健康服务应该和空气一样,公平获取且随处可得。在尝试了医学图像影像识别、病理识别、甚至医疗单据识别等方向后,张大磊把方向定在了用AI做视网膜病变分析。眼底检查是判断早期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这是他学医时写在教科书里的考点。 彼时,一墙之隔的互联网医疗赛道正如日中天,2015年的投融资交易总额超过100亿人民币,而AI医学影像行业的融资总额仅为0.58亿。这一年,张大磊拿到了两家创投公司共计152万元的天使投资,陈宽烧的则是自己大学时期的奖学金,属于他的幸运要熬到2016年才会降临。 但不管是陈宽还是张大磊,对“仅仅做信息中介”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并不感冒。在陈宽看来,医疗的核心问题是产能,而非渠道,互联网医疗只会让原本就很忙的医生变得更忙。张大磊也数次直言,“对连接医师毫无兴趣”。 回过头来看,2015年前后扎堆成立了不少AI医疗企业,且大多数都集中在AI医学影像领域。而推想医疗和鹰瞳科技这两家企业,分别代表了AI医学影像早期最为拥挤的两条支线赛道——肺结节和糖网筛查,绝大多数医疗AI公司的产品都和这两个方向有关。 其中的原因在于,这两类场景都有经过标注的成熟数据集,且深度学习的代码也都是开源的,即便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技术门槛也几乎为零。其次,肺结节和眼底OCT都有“强边缘”的特征,适合利用深度学习进行自然图像分析。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曾表示,用AI筛选肺结节,类似于“在黑纸上找白点”。 可即便是这么简单的功能应用,基于AI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依然能够给医院端带来效率的巨大提升。 以肺部CT图像为例,一个病人的肺部CT图像在300-500幅上下,按照一天100个病人来计算,阅片总量在3-5万幅之间。在AI介入以前,这3-5万张片子需要影像科医生一张一张地看,寻找6毫米以下的肺部结节,并给予诊断报告。而有了AI软件的辅助后,医生可以让AI先扫一遍,再根据AI的识别结果进行参考给出报告。 “早期医院同时用了几款软件,效果都不是很好,准确率不高。”一位东部省份三甲医院的影像科医生告诉《健闻咨询》,这几家公司后来都派了技术人员在医院驻点,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医生也会在系统中做出正确的标记,帮助公司训练AI模型。“最后,我们留了两家公司的产品,辅助诊断的准确率基本都在95%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初创的草莽时期,AI医疗影像企业的命运,既不取决于技术,也不取决于服务,而是取决于和医院的客情关系。“因为医院手中既有最真实的医疗数据,也有能对数据进行标注的医生资源”,一位医疗行业的投资人表示,这意味着,谁能够谈下更多的三甲医院,谁合作的医院专科能力更强,谁就能做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这一阶段,唯一的例外是科亚医疗。这家成立于2016年初的AI医疗影像公司,悄悄绕开了肺结节和糖网筛查这两片红海,选择了冠心病诊断。 这和创始人宋麒的经历有关,在创立科亚医疗之前,他曾在美国AI医疗独角兽HeartFlow工作了一年,这家公司的明星产品是一种被称为CT-FRR的冠心病无创诊断技术。而宋麒后来所做的事是在CT-FRR的技术框架上加入AI元素,让算力代替人力,把诊断时间缩短到了10分钟以内。 科亚医疗的勇敢会在日后获得命运的奖赏。不管最后成败,它都会在中国的医疗AI发展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2017-2019:落地 2017年是医疗AI从概念走向落地的转折点。 这一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明确将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的诊断软件,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如不能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纳入二类医疗器械范畴。 政策利好下,光是做肺结节筛查软件的公司就激增至200多家,所以这一年也被称为“肺结节年”。除了前文提及的推想医疗,深睿医疗和依图医疗皆成名于此时。这两家企业日后的恩怨纠葛将成为我们理解国内医疗AI的一个注脚,但当下,我们先对它们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依图医疗成立于2017年3月,是“AI四小龙”之一依图科技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2017-2019年间,依图科技将其作为核心业务培养,投入超2亿元人民币,背靠大树的依图医疗也还算争气,从肺结节筛查切入后,于2018年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医疗AI的癌症筛查智能诊疗平台,涵盖了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个高发癌种。 深睿医疗的成立时间比依图医疗晚了不到一周,团队核心由百度和西门子的高管跨界组成,董事长雷鸣为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在AI领域根基深厚;CEO乔昕则任职于西门子医疗事业部大中华区副总裁,手握大量医疗人脉。虽然不像依图医疗那样有母公司输血,但凭借创始团队的光鲜履历,深睿医疗在三年内拿到了超过3亿元融资,迅速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 “当时我们确实特别看好这块,核心判断就是AI医疗影像既可以给头部医院提升效率,也可以给基层医院提升能力。”一家医疗创投公司的合伙人告诉《健闻咨询》,2017年是医疗AI第一波高潮的开始,有的机构一出手就投了2-3家创业公司,“大家都觉得AI赋能医疗的逻辑没毛病,悬念无非是哪几家公司会跑出来。” 在那个时期,绝大多数投资人和创业公司信奉的都是互联网那套“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逻辑,“一个95%准确的东西和一个97%准确的东西,客户是感受不出差异的,但如果是谁家出了一个新的功能,我们肯定马上就会照抄过来。”一家头部医疗AI的工程师向《健闻咨询》回忆称。 也正因为如此,在2017-2018年的第一轮产业高潮里,有两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更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和科亚医疗一样,从出道之初就为这个行业贡献了最为宝贵的东西——差异化。 2017年,在美国IBM担任高管的马春娥和年长她8岁,同在IBM担任技术主管的丈夫毛新生前后脚辞职,回国创立了数坤科技。从教育背景看,两人都是计算机硕士学历,是纯纯的技术派。“数坤”这个名字是熟读《道德经》的毛新生起的,寓意“数据里有乾坤”。 数坤的第一款王牌产品,瞄准的既不是肺,也不是眼底,而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心脏。临床上,心内科会用冠脉CTA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在没有AI介入的情况下,一例冠脉CTA的三维重建平均耗时在半小时以上。针对这一痛点,数坤研发出了冠脉CT造影图像血管狭窄辅助分诊软件,只需要5分钟就能替代医生完成三维图像的分割、测量和狭窄位置标注。 这款产品的研发难度在当时可谓“鹤立鸡群”,主要体现在不论是高质量的临床数据,还是人工标注的专业度,以及三维视角下的算法框架,都是市面上的稀缺资源,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获得。也正因为如此,产品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医院端的狂热追捧。 在后来的一次公开论坛上,马春娥分享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案例。有一次,数坤的工作人员去某医院准备撤走试用到期的产品,没想到客户直接趴在了服务器上不让搬走,问能不能再续一个月。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主攻颅内肿瘤的安德医智身上。 2018年,曾在GE医疗从事销售工作的梁伟民以52岁的“高龄”出道创业,长年奔走于临床一线,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神经影像在诊断准确性上的痛点。...
AI伴侣也很甜?复旦郑骁庆:存在侵犯隐私和情感依赖等风险,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AI律师助手

AI伴侣也很甜?复旦郑骁庆:存在侵犯隐私和情感依赖等风险,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82期,对话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郑骁庆。 嘉宾简介: 郑骁庆,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成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International Faculty Fellow,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在CL、ICML、NeurIPS、ICLR、ACL、EMNLP等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划重点: 1.生成式语言大模型的爆发让AI“伴侣”具备了强大的语言理解、语言生成和模仿人类语言风格的能力。 2.AI“伴侣”能够提供稳定、可靠、持续性的情感支持,在辅助医疗和陪护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 3.AI“伴侣”目前无法与人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情感关系,这种单方面的情感交流在心理学上是用户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一种投射效应。 4.未来虚拟人的出现,可能会造成用户对AI的过度依赖,从而影响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合理发展,而一旦对AI过度依赖的人群变多,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疏离。 5.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AI“伴侣”开发公司的底线,目前相关的法律责任界定尚不明确。此外,道德和伦理问题也是必须予以重视的考量因素。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锦童 编辑|杨锦 “人是假的,陪伴是真的。” 现如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感得不到宣泄,孤独感随之而来,如果这时有一个能够随时随地倾诉的“树洞”,或许能给单调的生活平添一丝慰藉。 正因如此,新型类人情感聊天机器人——AI“伴侣”日益流行起来。不过,尽管AI“伴侣”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适应性和互动性,但也面临着隐私泄露、伦理以及过度情感依赖等问题。 AI“伴侣”是如何工作的?有哪些优势和弊端?使用时如何规避风险摆脱情感依赖?带着这些问题,搜狐科技对话了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骁庆。 生成式语言模型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促进了AI“伴侣”所需的三项核心能力的提升 现如今,市面上已经有100多款常见的AI“伴侣”,像myanima.AI、Eva AI、Nomi.AI和Replika等等,这些聊天机器人是由AI驱动的程序,通过文本、语音和图像等多种模态与人类进行互动。 “这些应用程序实际上具备了一定的模拟人类情感反应和社交互动的能力,会让用户觉得有被陪伴的感觉。”郑骁庆如是说。 郑骁庆表示:“这种聊天机器人是基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的,目前最先进的语言大模型是将语言理解、语言生成和和世界知识压缩进具有亿万级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前我们认为机器要理解或生成人类语言非常困难,仍然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但近两年生成式语言大模型的爆发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 生成式语言大模型为AI“伴侣”提供了三大基础能力。首先是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AI“伴侣”已经能够处理非常复杂的句子结构,甚至可以理解某些语义表达中的隐藏含义。 其次是自然语言生成能力方面,现在AI“伴侣”不仅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调整风格和语调,模仿人类的语言风格。 AI“伴侣”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是长程上下文处理能力,模型可以保持长时间的对话上下文,这使得它们在多轮对话中表现得更像人类。这在AI伴侣方面尤为重要,能够保持交流过过程中角色性格和属性的一致性,包括处理在人与人交互时经常使用指代和省略等情况。 AI“伴侣”还可以通过此前交互过程中检索到的某些内容,回忆出完整交流历史,在交流的过程中,结合对话历史和当前交互内容生成拟人的回复,并且具备一定的角色扮演能力。 这种角色扮演能力使得用户在互动过程中感受到虚假的“真实”存在。这种体验有时会被误认为是一种情感联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看到许多公司对AI‘伴侣’进行了针对性的定制优化,这些公司根据系统和产品实际应用的用户交互记录,对模型设计和输出方面进一步地调整、优化,从而满足用户的期望和个性化定制需求。”郑骁庆解释道。 AI“伴侣”能够提供稳定、可靠、持续性的情感支持,但不能发展真正的双向情感关系 郑骁庆指出:“AI‘伴侣’在情感支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一种无理由的支持和陪伴,在与它交互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无需担心他人的误解、批评和评判,对某些心理焦虑或存在沟通障碍的人来说非常有意义。” 此外,作为一个机器,它可以24小时全天候地提供支持,无需担心交流的时间、地点,也不用担心是否会打扰到其他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情绪宣泄和倾诉的去处,而且AI“伴侣”作为程序化的机器,能够提供稳定、可靠、持续性的情感支持。 不仅如此,AI“伴侣”在辅助医疗和陪护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心理疾病的辅助医疗、对老年人的陪护等等,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数字人的出现也可以满足用户对去世亲人的思念和缅怀的需求。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与AI“伴侣”建立一个非常深度的情感链接了呢? 对此,郑骁庆却持否定态度:“我不认为目前可以与AI‘伴侣’建立深度的情感链接,说白了它就是个‘机器’,本质上只是对人某种情感交流的一种机械性地模仿,还不能与人进行完全的双向情感互动。” 这种单方面的情感交流在心理学上是用户对系统的一种投射效应,人类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需要理解别人的情感,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倾向于对这种拟人化的对象产生某种情感联系。 “在不断交互的过程中,这种投射效应会不断被强化,让用户产生某种情感联系的错觉。”郑骁庆进一步如是说。 AI“伴侣”存在着隐私泄露、过度情感依赖、伦理等问题,有关法律责任还不明确 当然,除了上述优势外,AI“伴侣”肯定是会存在相应的弊端和风险的。 在郑骁庆看来,首先需要担心的就是用户对AI“伴侣”情感过分依赖的问题,这可能会让用户分不清虚拟和现实。就像前些时间著名音乐人包小柏用AI技术“复活”去世的女儿一样引发争议,虽然满足了对去世女儿思念的情感慰藉,但可能会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从语言的交互慢慢扩展到眼神、动作、表情等全方位、多模态的交互,这种虚拟人的出现,会造成用户对AI的过度依赖的风险,从而影响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合理发展,而一旦对AI过度依赖的人群变多,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疏离。”郑骁庆如是说。 谈及隐私问题时,郑骁庆坚定地表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AI‘伴侣’系统开发公司的底线。” 产品的成功研发需要收集大量的个人数据来对用户投其所好,包括情感状态、习惯偏好、互动需求等。使用这些数据优化产品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隐私数据会。 此外,开发公司因管理不善或者遭受黑客的攻击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所以因AI“伴侣”可能造成数据泄露导致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此外,郑骁庆称目前相关的法律责任还不明确。“虽然有在未经过他人同意情况下不能对个人进行画像,以及不能泄露他人隐私的相关规定。但这些规定较为宽泛且原则性。一旦使用AI“伴侣”导致用户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或经济损失等纠纷时,目前还缺少具体的法律依据来明确界定责任。” AI“伴侣”所引发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同国家对AI“伴侣”的接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深受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在考虑AI“伴侣”的应用和发展时,必须将这些文化因素纳入考量范围。...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金融指数报1408.1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等
AI金融助手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金融指数报1408.1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7月23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低走,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金融指数 (沪港深通中小金融综合,H30474)报1408.12点。 数据统计显示,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金融指数近一个月下跌2.21%,近三个月下跌3.07%,年至今下跌8.59%。 据了解,中证沪港深行业指数系列将中证沪港深 500、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以及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按行业分类标准分别分为 11 个行业,再以各行业全部证券作为样本编制指数,以反映中证沪港深指数系列中不同行业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从指数持仓来看,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金融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渣打集团(10.39%)、保诚(9.91%)、常熟银行(2.21%)、太平洋(2.04%)、苏州银行(2.04%)、国金证券(1.85%)、长沙银行(1.79%)、中国人民保险集团(1.77%)、民生银行(1.69%)、第一创业(1.61%)。 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金融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43.23%、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35.26%、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21.51%。 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金融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金融占比100.00%。 资料显示,该指数系列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特殊情况下将对该指数系列样本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当中证沪港深500指数、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指数和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发生变动时,将进行相应调整。
AI完败于人类医生?研究发现:大模型临床决策草率且不安全
AI医师助手

AI完败于人类医生?研究发现:大模型临床决策草率且不安全

来源:学术头条 人类医生,会因为 ChatGPT 等大模型纷纷下岗吗?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毕竟,谷歌的大模型(Med-PaLM 2)已经轻松拿下了美国医学执照考试,达到了医学专家的水平。 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临床方面,人类医生完胜目前的人工智能(AI)模型,无需过于担心个人“失业问题”。 相关研究论文以“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of the limitations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in clinical decision-making”为题,已于近日发表在科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 该研究发现,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大语言模型(LLM)也无法为所有患者做出准确诊断,且表现明显差于人类医生:医生的诊断正确率为 89%,而 LLM 的诊断正确率仅为 73%。在一个极端情况(胆囊炎诊断)下,LLM 正确率仅为 13%。 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对病例信息的了解增多,LLM 的诊断准确度反而会降低,有时甚至会要求进行一些可能对患者有严重健康风险的检查。 化身急诊科医生,LLM 表现如何? 尽管 LLM 可以轻松拿下美国医学执照考试,但医学执照考试和临床案例挑战适合只测试考生的一般医学知识,难度远不如日常复杂的临床决策任务。 临床决策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需要从不同来源收集和整合数据,并不断评估事实以达成基于证据的患者诊断和治疗决策。 为了进一步研究 LLM 在临床诊断中的潜力,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基于医疗信息市场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制作了一个涵盖 2400 个真实患者案例和 4 种常见腹部疾病(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和憩室炎)的数据集,模拟现实的临床环境,重现从急诊到治疗的过程,从而评估其作为临床决策者的适用性。 图|数据集来源及评估框架。该数据集来源于...
朗玛信息:公司“39AI全科医生”小程序实际更新时间及内容需以上线版本为准
AI医师助手

朗玛信息:公司“39AI全科医生”小程序实际更新时间及内容需以上线版本为准

证券之星消息,朗玛信息(300288)07月2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董秘你好,39Ai全科医生7月底会有更新吗?疾病诊断为何迟迟不更新,照这个工作效率何时能商业落地?难道不同模块不是同时进行的嘛? 朗玛信息董秘:您好!公司“39AI全科医生”小程序已推出“疾病诊断”功能,已能对数万种疾病做初步诊断,近期会针对软件用户体验和交互功能进行优化升级,辅助诊断的疾病种类亦会陆续增加,同时公司正在与医学专家、药企、其他互联网公司积极探索相关合作方式及具体商业落地形式,敬请关注。谢谢! 投资者:董秘你好,贵公司39AI全科医生进展如此缓慢,需要几年方可商业落地?贵公司的工作效率只会让投资者寒心,贵公司只有尽快让该产品落地打开销路才能提升贵公司的经济效益,没有新的效益增长点贵公司退市是迟早的事情 朗玛信息董秘:您好!感谢您的建议。公司经营正常,“39AI全科医生”学习训练亦在有序推进中,新推出的疾病诊断模块已经能对数万种疾病做初步诊断,同时公司正在与医学专家、药企、其他互联网公司积极探索相关合作方式及具体商业落地形式。感谢关注! 投资者:39AI全科医生7月底是否有更新?贵公司2季度业绩是否较1季度有好转?请回答不要回避 朗玛信息董秘:您好!公司“39AI全科医生”小程序实际更新时间及内容需以上线版本为准。公司经营正常,上半年经营数据请您关注公司于2024年8月28日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敬请关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