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AI+法律的30条干货

1、今天,来聊聊AI与法律的话题。

2、去年,高盛发布报告称,AI将替代3亿人的饭碗,这其中就包括44%的法律岗位,听着就挺可怕的,是不是?你的答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一起碰撞火花。

3、法律行业,素以抗拒创新闻名,但现在情况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突破对资质的要求,对人类经验的依赖,会以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自动化的形态去处理人与人、公司与公司、人与公司之间的难题。那些认为法律专业只有人类才能够驾驭的观点,需要改变了。

4、就如同早些年大家认为司机无法被取代一样,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车机电脑可以让一辆车在城区自主开车,做到90%的情况不用人接管,很多车商和城市都已纷纷开放L2级的NOA(领航辅助驾驶)。沃垠AI认为,L3级自动驾驶(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有望在2024年落地。这正是边缘AI的典型应用。

5、法律这个知识密集型行业,其核心是文字工作,这正是目前的AI大模型最擅长的领域。大模型在分析和处理大量案例法、成文法、规例、条约和有关资料时,天然就有优势。一方面,可以帮助律师第一时间准确定位法律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律师生成类问题的法律结果。这个过程,训练得越多,就越精准。

6、早在6-7年前,就出现了很多法律科技产品,比如如icourt、威科先行、北大法宝和无讼等,已经能够帮助律师处理一些基础法律工作,比如法规检索、类案检索、翻译校对、证据筛选、资料比对、自动尽调等。

7、但目前依然还是缺乏非常贴近律师日常工作的AI产品,这给律所和法律科技公司都提供了机会。随着大模型技术对法律行业的进一步赋能,是传统的法律科技公司先跑出来,还是律所搭建的大模型先跑出来,又或大厂搭建的行业大模型先跑出来?这背后是算力、模型和数据的比拼。有可能,法律科技公司会最先被干掉。

深度思考:AI+法律的30条干货

电子书架,来自「通义万象」AI绘图

8、AI可以解决律师一些重复性高、工作量大的基础工作,可使律师专注于提升更高价值的工作,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但这个作用对于现阶段的律所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是提升效率重要,还是提升案源更重要?可能很多律所主任和合伙人都会自动选择后者。

9、对于他们来说,目前提升案源无疑是更重要的。至于效率,多用几个实习律师、助理律师,这也是降本的方式,毕竟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力资源。这正是现阶段AI在律所应用遭到碰壁的关键所在。

10、从长远来看,这样的选择是不太明智的。有句话,被反复在各个地方提及——不要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也别高估技术的短期作用。现阶段的AI,便是如此。不信,会付出代价。

11、其代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借助AI技术优化后的法律科技产品,会吃掉大量的律所低端咨询业务和法律服务,起规模后,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比如他们能提供标准文件范本,允许用户根据标准范本以及生成式AI给出的建议,来帮助用户创建自己的法律文本,这会对很多个人律所造成巨大冲击;他们还可以帮助用户做初步的法律研究和案件分析,以及审改合同等,这会进一步压缩青年律师、实习律师的生存空间。二、律所如果不加持AI科技,会让自己跟不上时代队伍。优秀的律所一定会率先使用AI跑在前面,其协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比你高一筹、快一步,一步慢,步步慢,最后就是走向灭亡。

12、有人说,我只要守住几个核心律师就可以啊,毕竟法律服务是靠人,靠人的经验嘛。我想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才是流动的。你都out了,客户不信你了,案源也难拿了,律师人家不跳槽呀?越优秀的律所,越会注重对科技的培养。有时候,我们需要走出思维陷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13、有些东西,就是在接受它后,你的思路和决策才会清晰许多。改变自己,永远是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优解法。

14、AI纪元已来,「让电脑模仿人类到一定程度,以至于人类无法分辨是否正在与机器或另一个人交流」的梦想即将成真。律所需要站在更高层次进行思考,找到AI技术与律师行业共处的创新方法。

15、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最开始的问题了,AI不会直接取代律师。但是,一些基础岗位的律师和与时代脱节的律师,则一定会被同行替代,而不是被AI替代。跟上AI的步伐,应该成为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16、当下,生成式AI的发展,让客户对律所的智能化已经有所期待,律所是否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在法律专业知识和AI基础设施方面都做好准备呢?

17、律所想要科技化和智能化,一定要去架构相应的技术团队,比如法律知识工程师(或者说提示词工程师)、法律技术人员自动化专家法律数据分析师以及法律系统中台,需要这些岗位同时具备科技技能与法律专业知识,来建立、管理、运营和监督法律智能系统。

18、法律工程师(Legal Engineer),这类既懂法律行业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个时代会非常吃香。

19、另外,教会律师使用AI这个岗位也很重要。律师需要学会如何向AI精准表达自己的需求(提示词Prompt),与AI有效互动,才有高效结果。不然,模糊提问,得到的必然是无价值的回答。这样反而会让律师觉得AI一点都不智能,抵触使用。

20、这对律所的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律所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架构、招聘方向和薪酬制度,以验证现有的商业模式是否仍然可行。

深度思考:AI+法律的30条干货

未来的律师事务所,来自「通义万象」AI绘图

21、当然,目前的大模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AI幻觉与对齐。生成式AI的回答,是基于统计的回应,而非真理的回应,可能会出现失真、假、歧视、错误、偏见的答案。所以,行业大模型才需要更多的行业数据和内容对齐,来让生成式AI的回答更加准确。

22、但这又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很多法律资料是高度机密或受法律保护的,是律所、法院和检察院闭源的,是散乱的,短期内要想获得全面的法律数据源,有难度。

23、另外还要注意,人工智能对法律行业的赋能,正在扩大律所之间的差距。大所是受益的,它有成本和能力去建模型,建法律智能系统。但是小所天然受到限制,无法建模型、建系统,同时还要遭受来自法律科技公司的冲击。小所、个人所需要立即作除改变,探索创新方法,以应对这种挑战。

23、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坐在一起思考,如何看待AI、应用AI以及开源AI。

24、但无论如何,AI已经开始改变了法律行业。比如,今后一人律师团队会变得更多。在AI的加持下,律师的很多任务可以借助AI来完成,那么他不需要实习律师或青年律师协助,一个合伙人律师就是一只团队。

25、AI还将在诉讼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法院、检察院引入AI,从辅助案件准备到提供判罚建议,将大大提升司法效率。诉讼律师要学会适应这种变化,你面对的可能是AI助理指导下的法官。

26、通常,国际律师都是按小时收费,这一直是国内律师所期待和倡导的。现在AI的到来,无疑对律师的小时收费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能通过AI加持,提升小时内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无疑你的收费标准会变得更高。如果无法提升,则易遭到用户的质疑,转投法律科技公司。

27、面对AI的变革浪潮,我们建议以两种姿态应对,要么早信兵贵神速,要么晚信以静制动。早信,要求我们更积极主动拥抱AI,使用AI,融入AI,抓住机遇,改造业务;晚信,则要求我们采用跟随战略,先看别人怎么搞,想清楚后迅速集中资源扑上去,抢占高地。没有不信,不信只有坐以待毙,被迫卷入一个无法掌握和弥补的死亡末路。

28、在这2种路径中,早信付出的试错成本可能会比较高,但是机会成本多。晚信的试错成本虽低,但是对律所的战略定力和执行力要求非常高。

29、不管早信还是晚信,这个信一定是需要从上到下的,从顶层开始的。需要律所主任信,需要合伙人律师信,只有青年律师这些发烧友信没有用。如果领导不能很好地理解AI的底层技术、AI的生成逻辑,那么律所的科技化、智能化也就无从说起。

30、人类与AI共生,这是一场必将持续10年以上的变革浪潮。各位律师,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