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海市司法局近日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共 5 方面 21 项工作任务,包括总体要求、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深化法律科技应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组织实施保障等。方案在律所科技化建设方面有很多创新性建议,如支持法律服务机构设立法律科技应用部门或岗位,引导法律服务机构通过组建共同体等方式加强法律科技产品研发等。方案旨在通过深化法律与科技的互动和融合,激发创新活力,为法治发展提供支持。
本期文章继续为您带来全球范围内法律 AI 应用的最新热点讯息。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往期资讯。
日本东芝 AI 法律翻译系统助力日本法务省提升法律外译效率
日本东芝数字解决方案株式会社于 2023 年 12 月 1 日发布公告,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法律翻译系统已开始向日本法务省提供服务。该系统的开发始于同年 4 月,计划在法务省内部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试运行后,于 2024 年 4 月正式在日本各政府部门投入使用。
东芝开发的翻译系统不仅运用了自主研发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还搭载了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 NICT )下属的高级语音翻译研究开发促进中心( ASTREC )最新开发的专供法律翻译使用的神经翻译模型。这两者的结合使得该系统能够针对固有难题进行深入学习,更好地适应法律翻译。
欧洲委员会公布 AI 框架公约草案
2023 年 12 月 18 日,欧洲委员会 ( CoE )AI 委员会( CAI )公布了《 AI、人权、民主和法治框架公约》草案。框架草案根据适用于公共/私营研究活动的建议以及适用于国家安全的建议,提供了多种选择。框架草案概述了缔约方必须实施的共同原则,主要包括采取或维持措施以:① 尊重与 AI 系统生命周期内的活动相关的人类尊严和个人自主权;② 确保针对具体情况和风险的适当透明度和监督机制等。
框架草案现在包括缔约方在识别、评估、预防和缓解因使用 AI 系统而产生的对人权、民主和法治的风险和影响方面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应具体考虑到:① 任何潜在风险和不利影响的严重性、持续时间和可逆性;② 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他们的权利可能会受到AI系统的设计、开发、使用和退役的影响;③ 风险和影响管理流程的记录;④ 酌情公布有关识别、评估、缓解和预防风险和不利影响的信息。
联合国AI咨询机构征求对人类 AI 治理报告的意见
2023 年 12 月 21 日,联合国 AI 咨询机构就中期报告《以人为本的 AI 治理》征求公众意见。报告阐述了 AI 的风险,AI 使用的产品风险,以及人类与 AI 互动相关风险。报告考虑了治理 AI 的举措,包括具体的治理安排,如欧盟 AI 法案或美国关于可信 AI 的行政命令。
报告认为,尽管治理工作在诸如公平、问责和透明的重要性等语言上产生了相似之处,但在司法管辖区之间的互操作性或司法管辖区内的合规激励措施方面,并没有实现全球一致的实施。具体来说,报告指出,一些治理倡议倾向于有约束力的规则和其他无约束力的推动,而在这些框架中对 AI 的多种定义使 AI 的治理变得复杂。因此,报告总结认为:AI 治理已经相当于 AI 系统的开发者、部署者和用户自己的自我监管。
美国国会 AI 核心小组提交《 AI 基础模型透明法案》
2023 年 12 月 22 日,美国国会 AI 核心小组提出《 AI 基础模型透明法案》,这是一项旨在促进 AI 基础模型透明度的立法。法案将“基础模型”定义为“一种 AI 模型”,该模型符合如下条件:接受广泛的数据进行训练;一般采用自我监督;通常至少包含 1,000,000,000 个参数;适用于广泛的各类场景;在可能对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公共健康安全或上述事项的任何组合构成严重风险的任务中有高水平表现,或有可能被轻易修改为高水平的表现。
法案呼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 )与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 NIST )、版权局和科学技术政策局( OSTP )协商,通过要求基础模型部署者公开信息,为基础模型部署者设定透明度标准。这些标准将在法案生效后九个月公布。法案要求公司向消费者和 FTC 提供关于有关模型的训练数据、模型训练机制以及是否在推理中收集用户数据的信息。
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为生成式 AI 的模型 AI 管理框架提供咨询
2024 年 1 月 16 日,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 IMDA )和 AI 验证基金会( AI Verify Foundation )就《生成式 AI 模型治理框架草案》征求公众意见。框架草案解决了一些与旧框架相同的风险,以及包括幻觉、版权侵权和价值一致性在内的新风险。
框架草案提出了九个方面,包括:① 问责制——激励AI 链中的参与者对最终用户负责,认识到生成式 AI 发展中存在的多层;② 数据——通过可信的数据源确保数据质量,以及在培训数据中使用个人数据和版权材料的风险;③ 可信的开发和部署——确保开发和部署过程中基线安全和卫生措施的透明度;④ 事件报告——建立架构和程序,以监察和报告事件;⑤ 测试和保证——允许采用第三方测试和保证,以证明与最终用户的信任;⑥ 安全——调整和使用测试工具来解决安全风险;⑦ 内容来源——内容在何处以及如何生成的透明度,以及包括水印和加密来源在内的技术解决方案;⑧ 安全、校准研究与开发—— AI 安全研究与开发之间的全球合作,以跟上商业驱动的增长;⑨ AI 公益—— AI 的普及,提高公共部门 AI 的采用,提高工人的技能,并可持续地开发 AI 系统。

【合同审查 GPT 重磅升级:上线合同主体审查板块,可以帮助律师审查主体履约风险啦】
合同审查 GPT 在不断升级风险审查的同时,现在也可以帮助律师审查对方主体的合作履约风险。切换到主体审查板块,系统会自动帮您识别合同内对方主体的过往涉诉纠纷、案由情况,以及行政处罚、失信被执行人等风险信息,帮助律师在进行审查工作的同时完成对主体信息的尽调工作,全面掌控对方主体的信用风险与履约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除此之外,合同审查 GPT 还新上线了借款、担保、承揽、仓储共 4 类全新的审查类型,进一步覆盖律师更多的合同审查业务场景,在专业性上保持持续升级。


【咨询 GPT 新升级,支持一键生成 PPT 】
新增“ PPT 插件”,输入需求一键生成 PPT 演示文稿,支持在线编辑,一键下载,切换主题风格。

《全球法律GPT研究》
免费扫描领取

申请加入 Alpha,扫描二维码联系诺诺多 >>>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责任编辑:徐熠钖 | 执行编辑:潘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