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人工智能, 大模型, 国内企业, 竞争

666AI工具大全,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AI大模型创业将是一场持久战。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作者 | 李水青

编辑 | 心缘

随着ChatGPT火遍全球,“千模大战”在国内已经打响!

在今年的3月至5月期间,我们可以称之为“国产大模型繁荣期”。根据智东西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到2023年5月29日,我国已有55个类GPT大模型面世或即将推出。这场AI“大乱斗”中,互联网巨头、云服务公司、AI企业、行业领导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和大数据/算力提供商纷纷参与其中。

以下表格详细记录了我国各大企业在类GPT大模型领域的发布与更新动态。虽然部分企业如百度和阿里在MiniMax等领先者之前便已推出大模型,但我们仍选择以这些企业最新的重要进展为参考,例如百度推出的文心一言和阿里的通义千问。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在2021年4月就已经推出了盘古大模型,但由于在统计时间范围内并未有任何重大突破,因此未能纳入表格之中。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国内大模型推出与更新时间表(2022年11月~2023年5月)

近期,我国2023中关村论坛上公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已有14个省(市)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大模型研发工作。令人意外的是,北京和广东两地 alone的大模型产品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8个和20个,这充分说明我国整体情况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看到的表面信息。

国产大模型浩浩荡荡,但这还没算上陆续官宣创业的业界大佬动作,今年2月起,从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到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再到李开复宣布Project AI 2.0计划……大佬“从大厂毕业去做AI”成为科技圈的新趋势。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国内部分知名人士大模型创业情况(不完全统计)

在今年五月的一个重要的ICT市场趋势论坛上,知名的研究机构IDC发布了一份关于大模型AI市场规模的预测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我国的大模型AI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增长。具体来看,预计到2023年,我国的AI市场规模将超过147亿美元,而到2026年,这个数字将上升至263亿美元。这种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生成式AI以及新AI企业的应用。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大模型能力的厂商来说,这样的发展趋势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实际上,国内大模型于2021年前后就崭露头角。三年来,国内企业推出的大模型参数规模从几十亿扩展到几万亿;同时,通用大模型也在向行业大模型发展,应用从Demo进化为测试版本,已有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

ChatGPT的问世使国内玩家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进步和代际差距。即便备受期望的百度文心一言,在ChatGPT面前也仅获得70分的评价。然而,在某些特定的细分行业和领域中,国内的AI大模型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超越。

全球逆全球化趋势的扩散使得许多人期待我国能出现能与ChatGPT抗衡的技术。在这场被称为“千模大战”的竞争中,大模型们究竟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呢?哪些是真正有实力、能够应对挑战的硬实力,哪些则是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并无实力的虚张声势?它们的前景又将如何?竞争格局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态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度剖析和探讨。

01.互联网云大厂围攻ChatGPT,军备赛打响

近几个月,随着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硅谷大厂纷纷公布大模型及AIGC进展,通过AI搜索引擎、AI办公软件等一系列应用打响AI竞赛,国内互联网云大厂也陆续全军出击了。

以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为第一梯队玩家,360、京东、网易、知乎等为第二梯队玩家,以及字节跳动、快手、小红书等为潜力玩家,互联网/云大厂已经在大模型、算力设施、AIGC应用产品、生态等各方面展开了明争暗斗。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互联网、云大厂推出大模型的情况

众所周知,打响应战ChatGPT第一枪的互联网大厂是百度,今年3月面世的文心一言(ERNIE Bot)是百度在2021年12月推出的百度·文心(ERNIE 3.0 Titan)迭代而来的细分模型,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称将用其重构百度所有的应用。而后,首个跳出来硬刚百度的是阿里。4月11日,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LLM),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宣布,阿里所有产品将接入大模型全面升级。阿里的大模型进展公开可追溯到2021年10月的云栖大会。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LLM)

随着百度、阿里参战,互联网云大厂AI竞赛开始变得硝烟四起。

4月9日,360集团基于360GPT大模型的“360智脑”落地搜索场景内测;

同日,京东透露京东言犀大模型预训练参数达到千亿级,2月言犀平台曾官宣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

4月13日,知乎和面壁科技合作推出中文大模型“知海图AI”,落地“热榜摘要”开启内测;

近日,短视频厂商字节跳动、快手,以及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都已筹备大模型团队或透露出大模型计划。

……

华为和腾讯仍未在这波大模型浪潮正式推新,但已经从局部领域围而攻之。

比如,华为于2021年4月就推出了盘古系列大模型,并在2022年推出了矿山、气象、金融OCR等行业大模型。4月17日,华为云旗下的智能编程助手CodeArts Snap在深圳一场“华为代码大模型的方案与应用”活动中露面;再看看腾讯这边,其也在2022年12月推出了万亿参数的中文NLP预训练模型“混元”(HunYuan-NLP-1T),但至今未正式披露类ChatGPT应用的新进展。4月14日,腾讯云推出大模型算力集群;5月15日,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平台负责人李学朝透露:“具体的大模型腾讯内部正在做……具体进度后续会统一对外公布。”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华为云AI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4月讲解盘古大模型

当然,仍有一些互联网大厂表现得比较谨慎。比如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搜狐现在对大模型仍是观望,应该会从应用角度来看一看,相对还是比较谨慎一点,但在整个GPT的应用方面搜狐已经开始在产品里逐渐渗透了。

通用大模型之战是大厂的大型军备竞赛。

市面上大厂推出的大模型,大多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进行开发的通用大模型,这是一场算法、算力和数据以及应用落地、生态合作的全面比拼。这边,百度刚刚宣布文心一言接入企业超700家;那边,阿里云宣布全系产品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发起规模战进行攻击;看似按兵不动的华为则加速在行业“圈地”,抢占大模型落地先机。

合作成为BATH以外的互联网企业的选择。比如360集团和知名AI大模型企业智谱AI于5月宣布了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千亿级大模型“360GLM”,借鉴“微软+OpenAI”组合的分工模式。5月24日,云知声也宣布了与360集团的战略合作,双方将积极推动山海大模型在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在打法上,互联网云大厂大多“两条腿走路”:一边通过提供大模型MaaS,获取平台服务费用;一边通过出租算力和推训平台,赚取大模型企业的租金。两种方式都有望成为云服务业务的新增长点,并带来新的云服务范式。

尽管战争仍在初期,大厂之间已经开始明着较量,阵势不小。

02.AI企业大乱斗:数量多爆发强,避开“巨兽的脚印”抢生存空间

AI大模型也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从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到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再到李开复宣布Project AI 2.0计划,众多大佬都在加入AIGC创业潮。

实际上,国内已有一批AI企业率先将大模型做出来了。

据智东西统计,国内至少有19家AI企业加入了这场AI大模型之战,其中4月官宣的企业达到9家,接近一半。如下图所示,这些AI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AI中小模型起家的企业,一般成立有一段时间了;一类是原生AI大模型创企,大多是新公司。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AI企业推出的大模型

在第一类AI企业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NLP领域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其于5月6日推出的“星火”大模型已开启内测,与文心一言打擂台。

此外还有商汤科技,其于4月10日推出“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包括其自研中文语言大模型应用平台“商量”等。近期,包括云从科技、云知声、旷视科技等专用AI起家的知名企业都披露了大模型动向。这类企业具有AI算法研究的人才队伍及经验积累,长处在于算法研发和行业工程化突破。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商汤科技推出日日新大模型

第二类企业是AI大模型原生企业,如昆仑万维,其在4月10日正式推出千亿级大语言模型“天工3.5”,对标ChatGPT、支持万字以上的文本对话。有很多AI大模型企业创立不久,比如创立于2021年的澜舟科技、MiniMax等,但其团队成员做大模型的时间却跨越数年。这波大模型浪潮的到来令这些企业压力不小,催促其加快结合细分赛道的产业化探索。

可以看到,在这些大模型的领域分布上,NLP仍是目前大模型研发最为活跃的重点领域,其次是多模态领域,在CV和智能语音等领域的大模型还较少。

AIGC大模型已成为热门投资领域,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近日发文透露今年的投资策略,称今年一半投资都给了AIGC。反过来对于AI公司来说,推出大模型有望帮公司吸引更多资金以推动估值上涨,比如刚刚推出AI大语言模型“序列猴子”的出门问问,就被彭博社爆料正推动港股IPO,可能筹集约2亿至3亿美元。

在互联网大厂的团战之下,AI创企的空间有多大?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和投资人告诉智东西,AI大模型领域不同于互联网“大补贴”时代,可能不会赢家通吃,而是百花齐放。

一方面,大语言模型在产业可能仍是大厂主导,因为参赛入场券是足够的钱、数据、算力及人才。比如OpenAI三年前接受了微软为其打造的一台由数万个A100 GPU组成、价值数亿美元的大型AI超级计算机,据推测标准大小的ChatGPT-175B大概需要625台8卡DGX A100服务器进行训练,成本约达到3~5亿元人民币。创企融来的几亿元在这个层面几乎做不了什么,大厂则资金相对充裕。

但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告诉智东西,一些关键点突破可能还要看科创公司。据悉,国内AI企业的大模型很多是基于GPT-2开源模型开发而来,与GPT-4仍有代际差。由于GPT-4是闭源的,国内企业无法参考论文而只能自行研发追赶,并不是投钱和时间就能攻克的。因此从算法层面来说,AI创企与互联网大厂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聚焦创新的能力会更强。

正因为AI大模型算法结构突破难度大,许多创企公司都是由高校及科研机构成果孵化而来。与此同时,众多高校直接推出了大模型,包括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大模型的学术影响力已初步形成,但仍有提升空间。在开源影响力方面,国内大模型研发团队在积极推进大模型开源发展,目前已经有超过半数大模型实现开源,且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开源主力。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高校及科研机构布局大模型的情况

即便是基于强大科研成果,AI初创企业要突围还需要花些巧劲。正如创世伙伴资本合伙人梁宇此前告诉智东西:“创企要学会躲开‘巨兽踩下的脚印’,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从很小的缝隙中钻出来的。”

在大厂领跑的同时,初创公司的机会可能在应用层,从垂直领域切入做产业落地、降本增效。比如澜舟科技聚焦的就是金融领域。其于3月14日推出孟子对话大模型,而早在2021年7月推出了孟子(MChat)大模型及相关系列开源模型。基于Transformer,孟子大模型可支持以及快速替换自回归(如GPT)、自编码(如BERT)等多种预训练模型。

03.行业公司与算力企业纷纷入局,抢占绝佳站位

说到AI大模型竞赛,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行业公司掌握海量数据,是这波“千模大战”中另一类不容小觑的选手。

据智东西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有15家行业公司推出了行业大模型。其中,金融领域涉及的企业最多,包括中国农业银行、江苏银行、度小满、奇富科技等;教育领域涉及的企业仅此其后,包括网易有道、学而思、淘云科技、孩子王等推出或计划推出大模型。此外,医疗、自动驾驶、智能物联等领域的行业公司都已经行动。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行业公司推出的大模型

随着大模型产业化落地加速推进,目测一大批来自各个行业的大模型也将喷涌而出。

行业头部公司由于接近客户和落地场景,因此更容易在数据、应用落地方面占据优势。比如近日,度小满正式开源国内首个千亿级中文金融大模型——“轩辕”。轩辕大模型是在1760亿参数的Bloom大模型基础上训练而来,在金融名词理解、金融市场评论、金融数据分析和金融新闻理解等任务上,效果相较于通用大模型大幅提升。

说到数据,实际上也有一些大数据起家的公司推出了大模型。比如大数据公司达观数据就于3月18日推出了曹植大模型,不过具体参数和应用效果还不清楚。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大数据公司推出的大模型

此外,一些算力公司也推出了大模型。比如4月29日消息,联发科在4月28日发表官方博客称,联发科AI研究小组近日发布了全球第一个繁体中文大型语言模型BLOOM-zh。多语言模型BLOOM-zh在保持其英语功能的同时,在大多数繁体中文基准上优于其前身。

国内服务器头部企业浪潮甚至在2021年9月就推出了源1.0大模型。根据公司2月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的发言,源1.0模型结构与GPT-3类似,与GPT-3相比参数量增加40%,训练数据集提升10倍,达到了2457亿参数,训练使用了5TB的高质量中文数据。消息称,源2.0也将在不久之后发布。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于5月19日推出了“天河E级智能计算开放创新平台”和“天河天元大模型”,据称将带来突破百亿次的跨模态的超级计算算力,支撑传统的科学工程计算,并服务智能混合计算,成为智算中心机构布局大模型的代表。

可以看到,行业、大数据、算力领域的大模型入局玩家还不多。但由于这些领域的企业往往拥有算力和算力优势,如果与AI大模型企业合作,有望在大模型领域实现超车,这都为“千模大战”的战况带来更多变数。

04.千模大战打响,研发和落地是持久战

仅仅两个月时间,国内的大模型之战已经打响,互联网/云服务大厂、AI企业、行业公司、大数据公司以及算法公司全都入局了。

可以看到,入局的公司要么在资本实力、平台生态、应用场景方面占据优势,要么在算法、算力和数据层面构筑了护城河,但这都只是一张“入场券”。

AI大模型创业将是一场持久战。国内的大模型产品大多与GPT-4仍有代际差,这毕竟是一个高难度的系统性工程,仍需要国内大模型玩家深耕技术、贴合应用,以此在硅谷巨头的包围中实现突破。

千模大战: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解析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