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法律公司 Clio 获 9 亿美元融资;阿里云、腾讯云推出 Llama3.1 训练推理服务;可灵国际版上线丨AI科技评论
AI律师助手

AI 法律公司 Clio 获 9 亿美元融资;阿里云、腾讯云推出 Llama3.1 训练推理服务;可灵国际版上线丨AI科技评论

今日融资快报 AI 法律公司 Clio 完成 F 轮 9 亿美元融资 AI 法律科技公司 Clio 宣布完成 F 轮 9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Clio 的正式名称为 Themis Solutions Inc.,销售律师事务所用来管理其业务运营的一套云应用程序。旗下产品 Clio Accounting 是一款应用程序,可帮助律师事务所的财务团队更高效地开展日常工作。 Clio Draft 是一种将法律文档转换为可在项目中重复使用的模板的工具。 本轮融资由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领投,其中超过 5 亿美元来自该投资者,其余的来自高盛资产管理公司、Sixth Street Growth、Alphabet Inc.的 CapitalG 初创基金和 Tidemark。TechCrunch 报道称,此次融资包括“大量”二次融资部分,允许员工和投资者出售部分股份。 三维机器人公司Mytra 获 7800...
AI独角兽CEO被告上法庭了
AI律师助手

AI独角兽CEO被告上法庭了

来源: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 钱在哪儿,官司就在哪儿。 人红是非多,更何况是AI赛道里的当红炸子鸡。 近日,AI明星独角兽Stability AI 又曝出猛料,公司前联合创始人塞勒斯·霍兹(Cyrus Hodes)一纸诉状,将CEO埃马德·莫斯塔克(Emad Mostaque)告上了旧金山法庭。 塞勒斯·霍兹指控莫斯塔克欺诈、隐瞒公司重要信息,最终以100美元的价格“诱骗”收购了自己手中15%的股份。 要知道,Stability AI此前估值约10亿美金,15%的股权,意味着价值1.5亿美金(未稀释前),而收购价格仅仅100美元,两者差距实在过于悬殊。 一石激起千层浪,Stability AI和CEO莫斯塔克的话题被强势围观,往小了说这是一场不能错过的行业八卦,往大了说,每次这种被资本骤然关注的新兴暴富行业一出现,总是伴随着一系列充满戏剧冲突的故事。 钱在哪儿,官司就在哪儿,显然这次也不例外。 01 联创状告CEO100元“骗”走15%股份 咱们先来把事件经过捋清楚。 霍兹在7月13日向加州法院旧金山分院提交了一份诉讼文件,在长达30多页的文件中,霍兹披露了与莫斯塔克相识、相知再到被“欺骗”的全过程。 原告塞勒斯·霍兹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未来协会AI Initiative的联合创始人兼主任,负责领导全球数据访问框架等人工智能项目的全球治理,也曾任阿联酋人工智能部长的顾问,可以说是一位资深人工智能专家了。 在2019年2月举行的迪拜世界政府峰会上,霍兹与年轻的莫斯塔克相识。当时莫斯塔克自称是一位对冲基金投资经理,对AI有着浓厚兴趣。两人很快熟识起来,逐渐交往频繁。 展开全文 “慷慨的(文件中是这么表现的)”霍兹扮演着导师和朋友的角色,不仅向这位比自己年轻15岁的后生传授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和见解,还为他引荐许多行业大咖。 2020年10月,“志同道合”的两人合作成立了Stability AI公司。按照股东协议,霍兹占股15%,莫斯塔克占股70%(另外15%股权属于第三位联合创始人),并且任命莫斯塔克为公司CEO。当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团队很快成立起“CAIAC”项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 按照霍兹的说法,CAIAC项目能够运营下去,自己功不可没,“辛勤的劳动、行业影响力和政商关系网络,为项目的稳定运营提供了巨大支持”。他还举出证据说,莫斯塔克在2020年5月27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承认了这一点,Stability AI公司“处于令人羡慕的地位,这要归功于赛勒斯的努力,尤其是几乎满足了对感知设备和未来地图的多边需求。” 但这样的蜜月没能持续多久,很快两人的矛盾就暴露了。 随着大流行的结束,CAIAC项目自然也就黄了,然而霍兹还指出,“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莫斯塔克的无能造成的,“多次未能在关键期限前完成和交付成果”。而且霍兹还指控说,莫斯塔克秘密地将公司资金挪作私用,以维持其奢华的生活方式,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堪忧。 于是,忍无可忍的霍兹要求割席,退出公司保全名誉。 重点来了,当霍兹表示要退出公司时。“莫斯塔克让霍兹相信,鉴于CAIAC项目的失败,Stability AI公司正在崩溃。”正是听信了莫斯塔克的这些“谎言”,霍兹才同意以100美元的价格出售掉手上100万股股票。 而且这笔100美元的“大买卖”还是分为两次进行的。2021年10月4日,莫斯塔克以8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80万股股票。2022年5月21日,又以2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剩下的20万股股票。 本来席也割了,股也卖了,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Stability AI几个月后的“改天换地”,成了AIGC的“当红炸子鸡”,才让霍兹恍然大悟:自己是被“无耻地欺骗了”。 根据霍兹的指控,在第一次股票出售前(2021年10月前),莫斯塔克就已经改变了公司的商业计划,开始转向图像生成模型的开发,但不仅不披露新项目情况,更欺骗霍兹,说为训练大模型复出的成本,是在做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公益项目。 而且在欺骗霍兹的同时,秘密接触投资人,第二笔交易完成之后,不到三个月时间,公司就完成了种子轮1.01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10亿美元,完全不是莫斯塔克当初所说的,“公司正在走向崩溃”,对于前合伙人而言,这是赤裸裸的欺诈。 于是,愤怒的霍兹最终选择了起诉莫斯塔克。你“英伦小童欺我老无力?”那咱们就法院见! 02 莫斯塔克推特回击: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 当然不能光听霍兹一面之词。正如一位推特评论员所说,任何故事都有三个版本——他的、你的和实际发生的。讲完了“他的”控诉,莫斯塔克又是如何回应的? 7月17号,莫斯塔克在推特上回应了霍兹的指控——“没有事实依据,也没有法律依据”。一句话:无稽之谈! 我归纳了莫斯塔克的回复,如下: 1.上一个项目CAIAC失败,不是我莫斯塔克的锅。而是“受到了官僚主义和合作方未兑现的技术承诺的阻碍”。 2.不是我要买霍兹的股份,而是“他要求与我一刀两断,并要求我以 100...
马秋菊为 AI 打官司
AI律师助手

马秋菊为 AI 打官司

先告微软,再瞅 OpenAI。 “诉讼时间到。” 4 月 20 日,在微软宣布把推特踢出其广告平台后,马斯克立刻发推回击,宣称将诉诸法庭。 在推文中,马斯克给出的理由是,微软非法使用推特数据进行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训练。尽管这一指责并非空穴来风,但马斯克此时发难,其实是在借题发挥。 最直接的原因是,微软广告平台的新调整, 直接挡了马斯克刚刚为推特开辟的新财路。 在此之前,通过微软广告平台的数字营销中心,广告主可以在一个平台内管理各种社交媒体账户,比如推特、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 等。除了发帖、回帖、私聊外,企业还可以在平台内统一规划营销活动,十分好用。 要想实现这一效果,就需要调用各大社交媒体的 API(应用程序接口)。以往,这类接口免费提供,企业主并不需要额外付费,就可以触达各大平台的内容和用户,推特也不例外。 但马斯克却从中看到了赚钱机会。今年初,彻底把推特收入囊中后,他开始抱怨免费 API 的坏处:“ 免费 API 正在被诈骗机器人和意见操纵者严重滥用。这里没有验证过程,也没有成本,很容易就能调动起 10 万个机器人来干坏事。” 此言一出,外界哗然。为了安抚公众情绪,马斯克又在 2 月初发推表示,只需每月收费 100 美元的 API 访问和 ID 验证,就可以大幅清理一切。 不久后,推特付费 API 的收费标准出炉,价格之高令所有人跌破眼镜, 企业套餐最低每月 4.2 万美元,最高 21 万美元。如果继续使用免费 API,广告主只能访问 1% 的推文,根本不可能洞察流行趋势和大众喜好,制定平台内的营销计划也将无从谈起。 天价 API...
AI版权官司:Meta、微软等遭集体诉讼 侵权用他人书籍训练AI
AI律师助手

AI版权官司:Meta、微软等遭集体诉讼 侵权用他人书籍训练AI

🔍 划重点: 1. 迈克·哈克比与其他作者起诉多家科技公司,指控它们未经允许使用他们的作品来构建人工智能工具。 2. 这一集体诉讼是最新的例子,作者声称科技公司未经掁允许使用他们的作品来训练生成式AI模型。 3. 该官司关注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数据集“Books3”,其中包含超过18万份作品,用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 站长之家(ChinaZ.com) 10月20日 消息:前阿肯色州州长迈克·哈克比与其他一些作者正在对Meta、微软以及其他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它们未经授权使用他们的作品来开发人工智能工具。在本周提交的一项诉讼中,哈克比以及包括基督教作家莉莎·泰克赫斯特在内的其他作者声称,他们的书籍被盗版并用于训练AI模型的数据集。人工智能研究团队EleutherAI以及彭博公司也被列为被告。 这一提出的集体诉讼是作者指控科技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作品来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最新例子。在过去几个月中,一系列知名作者,包括乔治·R·R·马丁、乔迪·皮库特以及迈克尔·查邦,都曾因OpenAI侵犯版权问题而起诉。 迈克·哈克比的案件集中在一个备受争议的数据集“Books3”上,其中包含超过18万份作品,用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今年八月,The Atlantic杂志发布了“Books3”中所有标题以及作者信息的可搜索数据库。而“Books3”实际上是EleutherAI创建的更大数据集“Pile”的一部分,该诉讼称这些数据集被公司用来训练他们的产品。 诉讼文件中提到:“[Meta和微软]能够在LLM的训练过程中整合包括‘Books3’中的盗版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在内的复杂数据集,而无需赔偿作者。” Microsoft拒绝对此事置评,而Meta、彭博和EleutherAI则未回应置评请求。 人工智能公司依赖大量公共数据来训练AI模型,不仅限于书籍,还包括照片、艺术、音乐等。随着诸如ChatGPT或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变得容易获得,关于提供数据的人应该如何得到补偿的争论日益加剧,也涉及大量法律诉讼。今年一月,Getty Images起诉AI艺术工具Stable Diffusion的公司,声称其非法复制数百万张受版权保护的图像来训练模型。 (举报)
禁止AI“捞金”,4400万美元,还钱!马斯克起诉OpenAI,这恐怕是AI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官司……
AI律师助手

禁止AI“捞金”,4400万美元,还钱!马斯克起诉OpenAI,这恐怕是AI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官司……

  今年开年,AI热潮让科技巨头的业绩焕发出新活力,微软一跃成为全球唯一的市值过3万亿美元的企业。   2月29日,马斯克将OpenAI、CEO奥特曼告上法庭。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马斯克指控OpenAI背离非营利、致力于公共的开源AGI的使命,转而和微软建立了独家合作关系,并将GPT-4秘密化。在起诉文件中,马斯克要求OpenAI恢复开源状态。   有人认为马斯克目的不纯,他实际是为了自己的xAI;也有人支持马斯克,认为OpenAI及奥特曼看起来是表里不一,违背了公司章程,确实该起诉……   01   马斯克起诉OpenAI和奥特曼   2024年2月最后一天,OpenAI的前联合创始人马斯克选择一纸诉状,将OpenAI CEO奥特曼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放弃了OpenAI最初使命:以非盈利为目的构建对全人类有益的AGI。   马斯克诉讼称,“直到今天,OpenAI公司的网站仍然宣称,它的宗旨是确保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然而,在现实中,OpenAI公司已经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事实上的闭源子公司,并对其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GPT-4的设计完全保密”。   “想象一下,如果你给一个声称要保护亚马逊雨林的非营利组织捐款,结果这个非营利组织创办了一个亚马逊伐木的营利公司,用捐款来砍伐雨林。这就是OpenAI的故事。”      9年前,马斯克曾是OpenAI的共同创始人之一。马斯克和奥特曼为了同一个目的:构建安全的AI,走到一起,联合成立了非盈利组织Open AI。   2018年,马斯克辞去 OpenAI董事会和联席总裁职务,但他继续给OpenAI捐钱。2019年,OpenAI转型为营利公司,并引入微软百亿美元级的巨额投资。   2022年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并风靡全球。此后,微软成了OpenAI最密切的合作伙伴。   去年3月,马斯克联合一众科技领袖发出联名信,以人工智能的安全担忧为由,要求OpenAI暂停6个月开发更强大的AI系统,这一举动也被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解读为“马斯克急眼了”,他在试图以公开信的方式暂停(骚扰)OpenAI等先行者,以便让自家的人工智能公司xAI能迎头赶上。   据悉,马斯克在2023年3月创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xAI,推出聊天机器人Grok。xAI拥有一个宏大的目标:理解宇宙的真实本质。马斯克给xAI设定的目标是,通过AI推进人类知识和科学发现,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同样关注大语言模型的xAI,在AI市场上自然要将OpenAI当做主要的竞争对手。目前Grok亦非开源AI产品。      对于马斯克诉讼OpenAI及奥特曼,有人支持OpenAI,认为马斯克目的不纯,他实际是为了自己的xAI;也有人支持马斯克,认为OpenAI及奥特曼看起来是表里不一,违背了公司章程,确实该起诉。   02   出资超过4400万美元   马斯克起诉:还钱!   从2016年到2020年,马斯克为OpenAI出资超过4400万美元,并在公司成立之初的办公场地租赁以及人才招募方面提供了支持。   在诉讼文件中,马斯克声称,他基于OpenAI的非营利性质和开放源代码的承诺,为OpenAI提供了资金和资源。然而,他指控OpenAI后来背离了这些原则,将技术秘密化,并与微软达成了独家许可协议,使得OpenAI实际上成为了微软的子公司,以追求利润最大化。Musk要求法院强制OpenAI遵守其最初的使命,即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全人类的福祉,而不是为了个别被告和微软的利益。他还要求对OpenAI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寻求赔偿。   这场硅谷大戏仍将继续,上述诉讼的审理进程定于2024年7月31日召开案件管理会议。   据央视财经3月2日援引美国财富网站2日报道,OpenAI在发给公司员工的内部备忘录里提到,公司“坚决不同意”马斯克提起的诉讼。OpenAI首席战略官杰森・权在备忘录中反驳了马斯克关于“OpenAI是微软事实上的子公司”这一说法,并表示马斯克这么做可能是因为其如今没有参与OpenAI的公司发展而感到遗憾。   03   微软成全球市值最高企业   截至目前,微软已经向OpenAI总共投资了130亿美元,微软和OpenAI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技术合作。   自ChatGPT面世后,人们对AGI的热情高涨。OpenAI的GPT模型在微软的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Office 365、Azure、Teams和Bing等。   在微软2月初披露的最新财报中,2024财年Q2,微软营收同比增长18%至620.2亿美元,高于华尔街预期的611.2亿美元;其净利润为218.7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微软旗下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生产力和企业流程业务(包括Office生产力软件、LinkedIn和Dynamics)、智能云业务(包括Azure云基础设施、SQL Server、Windows Server、Nuance、GitHub和企业服务)、个人计算业务(包括Windows、Surface、Bing和Xbox)。   2024财年Q2,微软智能云业务收入25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收入192.5亿美元,个人计算业务收入168.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9%。   在该财季,微软在Azure运营中就增加了对OpenAI最新模型的支持,包括GPT-4 Turbo、GPT-4 with Vision、DALL-E3等,2024财年Q2,微软来自Azure和其他云服务的收入增长了30%。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表示,AI为Azure云贡献了6个百分点的增长,这一数字较上一季度3个百分点翻倍,其中绝大部分增量都来自于OpenAI在Azure云上的推理调用。   伴随微软财报的高于预期表现,截至美国时间 2月9日收盘,微软的市值达到3.12万亿美元(约...
律师慌了?AI律师助手获1亿美元融资,这是要砸出法律界的GPT吗?
AI律师助手

律师慌了?AI律师助手获1亿美元融资,这是要砸出法律界的GPT吗?

AI律师助手获 最近,法律圈子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家叫Harvey的AI初创公司,居然一口气融了1亿美元,估值飙升到15亿美元!这是要逆天啊? Harvey到底是何方神圣?说出来吓你一跳,它可是专门为律师们打造AI助手的!你没听错,以后律师们可能不用再苦哈哈地熬夜看文件了,Harvey可以帮他们搞定很多事,比如: 草拟法律文件? So easy!辅助法律研究? 小case!审核法律合同? 没问题!解释法律术语? 不在话下! Harvey 简直就是律师们的贴心小棉袄啊!难怪连谷歌的风险投资部门GV都忍不住要投资,OpenAI、Kleiner Perkins、红杉资本这些大佬也纷纷慷慨解囊。看来,大家都看中了AI在法律领域的巨大潜力啊! 那么问题来了,Harvey的AI助手究竟牛在哪儿? 人家可是基于OpenAI的GPT-4模型开发的! 这可是目前最先进的语言模型之一,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都杠杠的!Harvey还能根据不同的法律领域进行定制化服务! 这意味着它可以更精准地理解法律术语和文件,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有了Harvey,律师们就能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需要专业技能和经验的领域。 当然,也有人担心,AI律师助手会不会抢了律师们的饭碗? 帮助律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此,Harvey的创始人表示,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取代律师,而是帮助律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毕竟,法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需要律师的专业判断和经验。AI律师助手可以作为律师的得力助手,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律师手中。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法律行业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律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最后,你觉得AI律师助手会取代律师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我 mytoolsAI,带你了解每日最新人工智能,AI信息! 整理 | Kate、Nash #夺冠2024##人工智能##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头条创作挑战赛#
国内适合律师使用的四款AI工具
AI律师助手

国内适合律师使用的四款AI工具

国内适合律师使用的AI工具有很多,如:通义法睿、法行宝、MeFlow、PowerLawGLM、Metalaw、LaWGPT、得理法搜等等,它们可以帮助律师提高工作效率、简化法律研究和文档处理等任务。下面重点推荐以下AI工具: 法行宝 网址:https://ailegal.baidu.com/ 法行宝是百度公司推出的免费AI智能法律助手平台,基于文心大模型和法律知识图谱,可以快速回答用户的法律问题。相比于“文心一言”,法行宝更具针对性,对的相关问题回复更具法律专业性。 法行宝的一大优势在于免费,不同于其他软件只提供免费试用的机会,法行宝的使用完全免费。另外法行宝依托百度文心大模型以及多年来在法律问答及搜索引擎方面的优势,其数据及技术优势明显。 MetaLaw 网址:https://meta.law/ MetaLaw是秘塔科技推出的法律类案AI智能检索工具,也是笔者经常使用的案例检索工具,检索案例简单高效。可以通过输入争议焦点或关键词,快速检索到相关的法律判例,获取这些判例的详细内容、法院观点、引用法条等关键信息,并可以导出Word或PDF版本的《类案检索报告》。 此外,MetaLaw还提供思维导图等功能,将复杂的法律问题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帮助用户更清晰地梳理案件脉络和思路。不过MetaLaw有免费检索次数,估计后续会逐步收费。 通义法睿 网址:https://tongyi.aliyun.com/farui 通义法睿是阿里云推出的AI法律助手,具备法律领域理解和推理能力,能提供法律智能对话、文书生成、知识检索和文本阅读等服务。 通义法睿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一键生成法律文书,用户只需提供案件描述,便能自动撰写出相应的法律文书。此外可以通过“法律检索”,快速查找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判决等法律资料;“合同审核”功能,能够通过选择规则,得到一份具有风险提示以及修改建议的合同,并对风险等级作出划分。 LaWGPT 网址:https://github.com/pengxiao-song/LaWGPT LaWGPT 是一系列基于中文法律知识的开源大语言模型。该系列模型在通用中文基座模型(如 Chinese-LLaMA、ChatGLM 等)的基础上扩充法律领域专有词表、大规模中文法律语料预训练,增强了大模型在法律领域的基础语义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构造法律领域对话问答数据集、中国司法考试数据集进行指令精调,提升了模型对法律内容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相较于上述各公司推出的AI工具,LaWGPT 是开源语言模型,在遵循相关协议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部署和二次开发。 以上这些工具涵盖了从法律研究、合同管理到案件分析等多个方面,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AI工具来辅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法大慧云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通过“AI产业创新场景应用案例”评估
AI律师助手

法大慧云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通过“AI产业创新场景应用案例”评估

i黑马讯 近日,“AI应用 智联未来”AI应用产业沙龙·7月专场,暨首批“AI产业创新场景应用案例”发布在北京召开。北京慧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法大慧云”),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数字科技中心的严格评估,荣获首批“AI产业创新场景应用案例”。 为积极推进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人工智能垂直产业应用案例升级迭代,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速垂直产业的案例应用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于 2024年5月启动“AI产业创新场景应用案例”征集与评估工作。在中心的指导下,创业黑马负责案例征集任务承担工作并开展生态伙伴服务运营,助力中国AI产业加速发展。 据悉,本次评估主要通过6个维度标准进行1)场景应用:场景适配性、应用创新性、降本增效性。2)技术维度:技术成熟度、算法创新性、系统稳定性。3)市场潜力:市场潜力、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竞争力。4)用户体验:功能实用性、界面友好性、解决方案适用性。5)社会效益:服务配套性、可持续发展性、社会和文化适应性。6)风险控制:数据安全机制、内容审查机制、合规管理性。 在传统法律服务模式中,中小企业往往因成本高昂而难以获取专业法律服务。而法大慧云创新的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融合丰富的法律知识,搭建AI+法律+互联网模式的智能化的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了法律服务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取法律服务的门槛与成本,特别是那些缺乏专门法律团队或预算有限的企业能轻松享受专业的法律服务。 功能方面,平台围绕着中小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最高的场景如合同审查、法律咨询、劳动用工、股权设计、商标品牌等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大大提高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保障用户合规经营,减少法律风险。 目前,法大慧云已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法律解决方案。如AI法律咨询、AI合同起草、AI合同审核、AI法律文书、AI商标平台、AI律师平台等。 用户只需通过平台输入服务需求,系统便能迅速给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大大提高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自2023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法大慧云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学习和优化,平台在法律咨询领域的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平台注册用户超过上千家中小企业,覆盖多个行业和领域;法律服务的质量和产品的用户体验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此外,法大慧云还斩获不少行业重量级奖项,包括在2023百度千帆“AI优秀企业”、2023黑马AI创新大赛总决赛“全国6强企业”、2024年荣获“新兴法律服务业创新机构”、2023-2024首届法律服务创新产品论坛荣获入选和提名案例双重荣誉、智能法律科技项目被评为“新锐创新篇”典型案例。同时,入库了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并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与二十八家企业和组织共同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多元共治的倡议》。这些荣誉和成绩充分展示了法大慧云在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法大慧云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服务功能和用户体验,推动法律服务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致力于成为中小企业最信赖的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稳健发展。 [本文作者i黑马,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AI法律助手Harvey获1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5亿美元
AI律师助手

AI法律助手Harvey获1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5亿美元

专为律师打造AI”副驾驶”的初创公司Harvey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1亿美元,公司估值已达到15亿美元。这轮融资由谷歌企业风险投资部门GV领投,OpenAI、Kleiner Perkins、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也参与其中。看来,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正在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Harvey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温斯顿·温伯格和加布里埃尔·佩雷拉表示,这笔新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收集和管理数据,用于构建和训练特定领域的AI模型 扩大公司团队规模 将付费服务拓展到新的地区 Harvey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呢?它基于OpenAI的GPT-4模型,可以回答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法律问题,比如解释法律条款的区别,或者检查租约是否违法并提供修改建议。此外,Harvey还能自动从审判记录中提取信息,查找支持法庭论点的文件,甚至生成包含法律引用的文件初稿。 不过,Harvey的使用也面临一些挑战。由于法律案件的敏感性,一些律师和律所可能会对让AI工具接触案件文件有所顾虑。而且,AI模型有时会产生错误信息,这在法庭上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Harvey特别强调,它应该在有执照律师的监督下使用,而不是向非专业人士提供法律建议。 Harvey在市场上并非独占鳌头。Casetext、Klarity等公司也在开发类似的AI法律工具。但Harvey声称他们发展势头强劲,已有数以万计的律师在使用他们的产品,包括一些知名的律所和咨询公司。 尽管如此,Harvey的融资计划似乎经历了一些波折。据报道,他们原本计划以20亿美元估值融资6亿美元,部分用于收购一家法律研究服务公司。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导致此轮融资规模大幅缩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防不当行为遭披露,OpenAI强迫员工签保密协议被举报
AI律师助手

为防不当行为遭披露,OpenAI强迫员工签保密协议被举报

正在开发号称能进行“深度研究”、代号“草莓”的新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OpenAI最近又惹上了新“官司”,并且消息已上达国会。 据报道,近日,有匿名人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举报了OpenAI,称OpenAI强迫员工签署十分苛刻的雇佣、离职和保密协议,以达到阻止员工向政府监管机构披露该公司违规行为的目的,并要求员工将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情况上报给公司。 “由于不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证据确凿,我们将督促SEC尽快批准对OpenAI的调查。”举报信中写道。据悉,这封信在7月初由一位匿名人士的律师发给SEC,后送交国会。近日《华盛顿邮报》获取并公开了它。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举报信主要针对OpenAI的四项违规行为提出指控。 一是未在与员工签署的非贬低条款中,为向SEC披露其证券违规行为提供豁免;二是要求员工在向联邦当局披露机密信息前,必须征得公司同意;三是要求对涉及证券违规行为的协议进行保密;四是要求员工放弃美国国会为举报者提供的救济和激励奖金。 “这些协议共同释放了一个信息,即‘我们不希望员工与联邦监管机构联系。”据悉,一名举报人表示,“我不认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能在这种保护自己免受审查和异议的情况下,制造出安全且符合公共利益的技术。” 举报者的代理律师斯蒂芬·科恩(Stephen Kohn)表示,OpenAI通过上述协议威胁员工,如果他们向联邦机构报告公司的违法行为,就会面临刑事诉讼;员工被要求对公司信息进行保密,否则将受到“严厉制裁”。 举报信强调,此举并非为了攻击OpenAI,更不是为了阻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是为了向人工智能领域众多公司以及整个科技行业传达一个信息——侵犯员工或投资者向监管部门举报不当行为权利的行为是不能被容忍的,必须保障潜在举报者披露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的权利,否则将会带来灾难。 举报信要求SEC尽快采取行动。首先,对OpenAI出具的每一份包含保密协议的雇佣、离职、投资者协议及其他文件合同进行审查,并保证审查过程中,涉事员工不受伤害。其次,要求OpenAI公开其犯下的违法行为,并通知每位现任和前任员工,他们有权以匿名形式向SEC报告有关该公司的任何违法行为。 再者,在SEC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对OpenAI达成的每项不当协议作出罚款;同时要求公司采取补救措施,消除因保密协议等造成的恶劣影响。 据悉,科恩表示,SEC已针对举报作出回应,但无法确定该机构是否已经展开调查。OpenAI发言人Hannah Wong亦回应了此事,称其举报人政策保护员工向监管机构披露信息的权利,公司认同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讨论和质疑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已经对离职协议作出重大调整,删除了非贬低条款等相关内容。 事实上,这并非OpenAI首次因员工协议引发争议。今年5月,OpenAI被曝自从2019年开始强迫离职员工在一定期限内签署保密协议,否则将失去既有股权。对此,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公开回应称,公司从未收回任何人的既得股权,无论员工是否签署非贬低条款,都不会回收,并且OpenAI已对离职协议内容进行修改,“对此我非常抱歉。” 萨姆·阿尔特曼今年5月的回应。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