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ChatGPT, 法律领域, 机遇, 挑战
【作者】 余佳卉(西北工业大学),
杨广军(西北工业大学),
卢青霞(西北工业大学)
【来源】本文发布于西部智能法学沙龙,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因篇幅限制,本文已去除注释。
01
引言
🔥【ChatGPT风靡全球】2022年11月,OpenAI的创新力作ChatGPT震撼登场,仅5天就突破百万用户!它以GPT技术为核心,聊天、写作、编程样样精通,智能与灵活性无人能敌。🚀3月,ChatGPT-4迭代升级,问题解答和人机交互更上一层楼,全球热议如潮。法学界也不例外,专家们深入探讨其带来的法律机遇与挑战。🔍ChatGPT对法律的影响深远,它不仅重塑对话模式,也可能颠覆传统法规。一方面,AI的精确性和效率为法律工作开辟新可能,例如智能合同、在线诉讼等;另一方面,潜在的伦理和隐私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确保技术合法合规使用成为热议焦点。法学研究者们正积极寻找应对策略,以适应这场科技与法律的交汇挑战。📝本文将深入剖析ChatGPT对法律领域的冲击,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角度,揭示其带来的影响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AI巨头如何在法律领域书写新的篇章!📖#ChatGPT #法律影响 #技术变革
02
ChatGPT给法律领域带来的机遇
(一)立法领域
ChatGPT推动智慧立法。借助ChatGPT能够辅助法学研究者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建模、仿真、预测等研究工作,减少此类重复性的人力工作,从而显著提高研究者的工作效率。启迪于“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而提出的“法律智能”(AI for Law),也可能成为法学研究的新动力和新手段,服务国家立法工作。
(二)执法领域
ChatGPT可用于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执法实践。ChatGPT能够辅助撰写侦查报告,通过其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可训练生成图像说明,用于描述潜在目标的特征,如大小、形状和位置等。此外,ChatGPT能够快速进行语言翻译,辅助跨国执法合作。同时,ChatGPT还能够用于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例如网络诈骗预警等,发挥大语言模型的优势较为准确地分析文本数据,并检测是否存在欺诈或其他犯罪活动的模式,针对网络钓鱼骗局或欺诈性电子邮件进行分析锁定,及时向用户发布预警。
(三)司法领域
ChatGPT助力智慧司法。《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显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司法审判领域,人机结合的审判模式或许将成为新常态,在某些司法实践如交通肇事等案件中也出现了由AI“法官”进行判决的现象。
1.ChatGPT使司法信息检索更加便捷。ChatGPT与市场上现有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相比,具有更为庞大的数据库与优秀的计算能力。也就是说,当我们需要检索某些法律信息时,ChatGPT不仅能够快速将数据库内的法律素材收集起来,还能对其进行整理合并。这不仅弥补了人工错漏检索的缺点,还极大提高了检索效率。例如2023年1月,美国法院在实际判案中首次使用了ChatGPT这一辅助工具,在被问到“自闭症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免除治疗费用”时,ChatGPT不仅给出了结果,还给出了判案的依据,该法官也按照ChatGPT的回答作出了最终判决。虽然目前版本的ChatGPT在回答相关法律检索问题时无法做到完全正确,但如果进一步扩充ChatGPT的数据集并确保其准确性,那么其法律检索功能将更为完善。
2.ChatGPT使司法文书的制作更加便捷。ChatGPT作为新一代生成式AI,本质上是大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持续的语言对话是其运行逻辑的核心。而起诉书、判决书、合同书等法律文本具有一定的模板化特征,因而ChatGPT在此类标准化法律文书的生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司法活动中的文书制作工作繁琐耗时,司法工作人员仅需修改完善ChatGPT撰写的初稿,有利于减少文书制作的工作量,减少错别字、病句等低级错误,从而提升法律文书的质量。
3.ChatGPT使类案比对更加便捷。司法工作人员在分析处理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涉案因素,ChatGPT的海量数据以及强大的分析比对功能,有助于司法工作人员快速查找与原案件相关的类案信息并进行比对,同时可参考借鉴已生效判决的裁判理由和结果,降低错判误判的几率。
(四)法律服务
ChatGPT可用于法律服务领域。通过开展相关法律资源的深度学习,ChatGPT能够凭借其超强的语义情感分析与内容生成能力,更快速、准确地回答用户的法律问题,同时可以提供多语种的自动化法律咨询服务,实质提升法律知识的普及性,助力实现技术红利的“普惠”。ChatGPT可提供的法律援助,为资金匮乏或有紧急法律援助需求的用户,打通了一条法律问题的化解之路。
现在已经有许多法律技术公司应用ChatGPT类技术,如Ironclad、DocketAlarm和Lexion等智能平台已经具有形成卷宗文档的要点摘要、起草法律合同等功能。由此可见,ChatGPT类技术在与法律工作者形成良好的人机协同关系,以及提升法律服务数量、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潜质。
(五)法律研究
ChatGPT可用于法律研究领域。ChatGPT可协助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研究,通过快速扫描大量文本数据以提供给定主题的相关信息,包括法律概念的解析、法律适用的讨论等。ChatGPT还可以在理解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的基础上,提供相应建议和见解,从而辅助法律问题的分析。如斯坦福法律信息中心研究员约翰·内(John Nay)的最新研究显示,一款ChatGPT类AI模型能够预测一份美国国会法案的摘要是否会与某特定公司有关。更有趣的是,该模型还能够依据该结果起草一封信给该法案的发起人,主张对立法进行修改。除此以外,法学研究人员也可以利用ChatChatGPT的辅助功能进行学术研究,通过持续的指令交互完成资料查找、提纲列举、观点论证、报告撰写等工作。
03
ChatGPT给法律领域带来的挑战
(一)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
ChatGPT等生成式AI的生成内容展现出高度的智能化、拟人化色彩,与人类创作的作品具有外观上的趋同性,那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著作权思考。
1. 语料数据的合法问题。ChatGPT通过深度学习与系统学习,对数据库中的语料信息进行整合重组,最终通过transformer等模型输出AIGC。那么ChatGPT在机器学习训练、挖掘过程中使用原有作品数据的行为,将面临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问题。如果必须获得版权方的授权,又会因所需版权资料的浩如烟海,而面临高昂的费用成本。资本的逐利性会驱使相关利益主体减少交易成本,具有潜在的侵权风险。
2.AIGC的可版权性问题。ChatGPT根据用户指令生成的内容是否具有可版权性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经典问题,学界对此众说纷纭。
一方面,从主体角度来考虑:AIGC可版权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主体是否具有智慧思想。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均可享有著作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著作权法具有明显的自然人倾向,著作权的主体仅限于上述三类主体。此外,学界对于该问题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ChatGPT类人工智能虽然表现得像人一样,但是它们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仅具有局限于特定领域的专用智能和感知智能,与以通用智能、认知智能为标志的强人工智能有很大差距。因而ChatGPT类人工智能目前并不具有法律主体地位,仍然应当视为创作工具。
另一方面,从客体角度来看:AIGC可版权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创性。对此,肯定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如ChatGPT、文心一言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物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及人格主义要素,与他人的公开作品不存在实质性的相似,符合著作权法对作品独创性的要求;第二种观点倾向于从客观形式上考察AIGC的表达,只要在客观上符合“最低限度的创造性”就具有独创性。否定说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就是资源回收、要素重组,并不具有人类作品的创作意图、思想情感与独特表达,从而不具有独创性。
(二)数据相关法律问题
ChatGPT与数据相关的法律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从民商事侵权到刑事犯罪,从商业秘密到国家秘密安全保护等。本文将从ChatGPT使用数据的来源、使用过程,以及最终生成内容的逻辑进行分析。
1.使用数据来源的合法性问题。OpenAI创始人曾公开表示不会对AI进行开源,即不会公开ChatGPT学习语料的来源与具体细节,所以ChatGPT数据库里所谓,利用爬虫程序从网络空间中的文本数据、社交媒体数据、问答网站数据、新闻站数据等,获取的信息是否均合法合规,仍然存在疑问。这也导致ChatGPT在预先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存在数据获取侵权的数据合规风险。
2.生成不良、虚假或违法信息问题。ChatGPT从源头上获取信息的来源存在违法违规风险,则可以推知其在运行阶段或许会生成不良、虚假或违法信息。不良或违法内容可能会扰乱社会秩序,为不法分子提供犯罪思路,虚假信息轻则侵犯个人名誉误导普通用户,重则引发社会性恐慌。
2023年3月,非营利组织人工智能与数字政策中心(CAIDP)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投诉称:GPT-4“有偏见性、欺骗性,对隐私和公共安全构成风险”。国内外也已有多起案例:如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乔纳森·特利被ChatGPT列入“性骚扰”名单,声称他在去阿拉斯加的旅行中对学生“动手动脚”,并援引了一篇所谓《华盛顿邮报》的新闻报道作为信息来源。然而经事后查证,这是一则谣言。同时,美国一名律师在一起诉讼案件中帮原告打官司时,引用了ChatGPT搜集的6个案例,而法官却发现那些信息全是子虚乌有。此外,在2023年2月,一位业主在业主群直播使用ChatGPT创作“杭州取消限行”新闻稿的过程,并把生成文章发在群里,群里的一些业主误以为真,截图转发,导致虚假信息的泛滥。同年4月,洪某利用ChatGPT在互联网发布“今晨甘肃一火车撞上修路工人致9人死亡”的虚假文章,公安发现后对洪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3.数据泄露的法律问题。从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来看,OpenAI享有很大的数据处理权限,而且并未承诺不会对聊天信息进行处理,这就潜藏用户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信息、国家秘密信息泄露的风险。
首先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隐私权侵犯问题,有海外网民在与ChatGPT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属于他们自己的ChatGPT对话记录”,并将相关截图发布在Reddit、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随后,OpenAI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在推特发文承认了这一点,声称该故障让一些用户能够看到其他用户的对话历史记录。其次,商业秘密泄露会导致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例如2023年4月,三星内部在引入ChatGPT不到20天,就发生了三起半导体机密资料外泄事故,包括两起与半导体有关的设备信息泄露以及一起会议内容泄露事故,会议涉及的测量资料、产品良品率等内容疑似被存入ChatGPT的数据库中,三星因此考虑切断ChatGPT服务。在2023年5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苹果因数据安全问题禁止员工使用ChatGPT等AI工具。最后,国家秘密的信息泄露将危害国家安全。ChatGPT作为美国公司发布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AI模型,在我们国内的使用数据会被传输到国外服务器予以存储,如果其中有与国家秘密相关的敏感信息并受到恶意利用,便会极大威胁国家安全。
4.数据权益失衡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交融,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资源,被宣称为“21世纪的新石油”。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各大科技巨头争相投入该领域,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又需要大量语料数据进行训练,由此引发了一场数据争夺战。显而易见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小型开发者无法承受需要投入的巨大成本,于是造成进一步的数据权益失衡,形成了数据的掌控阶层。
(三)学术科研伦理规范问题
用户能够通过向ChatGPT输入不同关键词的指令,从而生成各类具有原创性外观的文章。如果谎称该文章为个人创作成果,用于营利或其他目的,便是对学术科研伦理的违背。如Stephen Marche在《大西洋月刊》上写道:“几代人以来,论文尤其是本科生的论文,一直是人文主义教学法的中心。”“这是我们教孩子们如何研究、思考和写作的方式。随着ChatGPT的出现整个传统将被彻底颠覆。”自ChatGPT发布以来,ChatGPT被限制用于学校、考试等场景的例子不在少数。例如2023年1月,纽约市教育部宣布禁止学生在其学校的设备和网络上使用ChatGPT,以预防学生作弊的行为;欧洲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禁止各校区全体学生及教职工利用ChatGPT完成教学任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西澳洲和塔斯马尼亚州等多个州已宣布禁止在校内使用ChatGPT。
(四)ChatGPT的道德伦理问题
ChatGPT具有强大人机交互能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见性推荐、误导性输出等一系列歧视性问题。CAIDP 向FTC投诉GPT-4“有偏见性、欺骗性,对隐私和公共安全构成风险”的行为,更加印证了ChatGPT所可能引发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上的道德伦理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hatGPT还极可能引发AI控制领域中的“AI对齐”问题——AI对齐的基本要求是实现AI系统的目标与人类的价值观与利益相对齐。若AI和人类价值观无法对齐,则导致AI行为可能无法完全符合人类意图目标,甚至脱离人类控制,伤害人类利益。ChatGPT所引发的此类道德伦理问题亟待法律手段的规制。
(五)辅助犯罪风险问题
ChatGPT可能会为犯罪分子提供便利,这种便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借助ChatGPT实施传统犯罪,例如ChatGPT的信息编写功能能够辅助网络诈骗分子生成规模化、低成本的网络钓鱼软件,或者用于生成虚假信息、散布支持恐怖主义等。二是ChatGPT自主实施犯罪,当然这一风险仅可能出现于ChatGPT的更高技术形态当中,即上述AI对齐问题。
(六)冲击法律职业问题
ChatGPT在给法律职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对法律职业工作者的要求。
1.增加法律工作者就业压力。ChatGPT在法律信息检索、法律文本生成等方面,辅助法律工作者高效工作的同时,相应地替代了许多法律行业的初级工作。例如美国一些教授已经对ChatGPT进行过测试,发现它可以通过某个州的律师资格考试,起草各类法律文书,撰写法律评论文章,通过法学院的期末考试,协助法学教授减轻教学负担等等。这证明ChatGPT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具备法律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虽然ChatGPT现阶段仍不足以对法律职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它所显露出的强大法律辅助功能,必然会增加法律工作者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冲击法律职业领域。
2.冲击传统法律服务领域。随着智慧法院的持续建设与新技术的迭代更新,法律职业工作者势必要适应新型技术的业态环境,更好地掌握运用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预见的是,以智能技术应用为依托的法律技术公司将成为未来法律服务市场的新兴主体,从而推动传统法律服务领域的结构化转型。
04
结语
综上所述,ChatGPT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给法律领域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挑战。对于ChatGPT所引发的问题风险,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予以治理,以界定AIGC的可版权性,保障ChatGPT人工智能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开发应用中的合乎伦理性,避免数据资源的垄断问题等。社会各界也应当协同合作,努力实现ChatGPT技术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的平衡。
审核 | 杨广军 ,卢青霞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本文:点击界面右上角按钮,在弹出框中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