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数字人带货首秀,‘感情’缺失下的流量与挑战?
AI情感助手

刘强东数字人带货首秀,‘感情’缺失下的流量与挑战?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以AI数字人形象首秀带货,尽管存在机械背稿等不足,引发观众对“人性化”的讨论;直播带货中互动与人性化成为关键,显示在物质丰富时代‘人’的重要性,部分商家采用真人与数字人组合销售,以兼顾两者优势。然而,数字人商用还需面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法律界定的挑战。
AI医疗市场将达几千亿美元
AI医师助手

AI医疗市场将达几千亿美元

前几天的英伟达GTC大会,有超过90场活动与生命科学医疗相关,场次是所有行业最多的。 在GTC大会,英伟达宣布与多家医疗公司合作 (1)GE医疗宣布利用英伟达技术开发了AI驱动的研究模型SonoSAMTrack用于分割超声波图像; (2)强生医疗科技宣布计划与英伟达合作,加速和扩展外科手术中的AI应用; (3)诺和诺德基金会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建造GEFION超算机,医疗保健将是应用重点; NVIDIA医疗保健副总裁在采访中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描述为技术领域最大机会之一,英伟达来自医疗保健的收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直接和间接 ),并且市场机会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数千亿美元。 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AI在医药领域的三个应用方向:药物研发、医疗设备器械和大健康医疗服务。其中,药物研发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生成式AI尚未完全成熟。目前,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要涉及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实验等方面。通过AI的应用,可以加速新药的研发周期,提高药物设计的效率。 AI在医药研发的应用 AI医药研发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全过程,通过计算机模拟、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手段,从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药物设计、药效预测、药代动力学分析、临床试验设计优化到新药注册等多个环节,全面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精度和成功率。AI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解析生物医学大数据,预测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毒性、体内代谢行为等关键性质,缩短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降低研发成本,并且提高药物发现和开发的成功概率。 AI在药物研发环节的进展 目前,企业在药物研发环节中逐渐应用AI技术,如泓博、成都先导、等公司都有一定的突破。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筛选和优化环节,通过训练大模型提高筛选能力,获得具有前景的分子。成都先导借助AI技术在化学反应方面做高效推进,期待后续能进入候选化合物环节。浩源和钥匙两公司在AI辅助化工研发设计方面布局较多,对化物合成周期、反应路径等环节都有提高效率的实质性进展。尽管目前还看不到生成式AI对药物研发的拐点,但长期来看,AI技术将对行业有正面贡献。 医疗AI诊断领域的布局和潜力 医疗AI和诊断方向的结合,以及相关企业在病理诊断和医疗影像领域的布局。其中提到了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随着临床数据的增加和技术的成熟,这些领域有望迎来重要发展时机。 AI在医疗影像诊断和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影像诊断和手术机器人。在影像诊断方面,超声领域是较早应用AI的领域,由于国内超声影像科室医生稀缺且需要大量经验和数据积累,AI辅助医生可以提高诊断率。在手术机器人方面,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AI结合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减小患者损伤、提高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和精度。重点关注的企业有香山医疗和微创手术器械。 AI在超声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AI在超声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其作为产品提升和附加的角色,以及超声设备的采购和市场规模。同时讨论了飞利浦超声的便携式检查仪以及AI赋能的未来前景,以及祥生医疗在便携化产品和AI结合方面的进展。 医药领域AI应用的背景及发展情况如何? 医药领域对AI医疗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这一现象源于新出现的AI模型火爆,以及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上与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相关的活动增多,体现了英伟达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和投入。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参与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和研发,A股市场也在积极寻找相关标的。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药物研发环节?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从过去的筛选维度转变为生成式的AI设计,这一变化具有颠覆性影响。尽管目前生成式AI尚未完全成熟,但已有企业如英西智能利用自主研发的平台设计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靶点分子,进入临床一期阶段。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涉及多个环节,如分子发现、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实验,不仅加速了新法典发现和难成药靶点的研究突破,还能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目前在药物研发中有哪些企业取得显著进展? 在药物研发中,泓博、成都先导等公司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泓博在整体业务开展各个环节积极拥抱新技术,且已应用GPT大模型提升筛选能力;成都先导利用积累了大量数据的业务基础,借助AI技术推进化学反应各个环节的高效化,有望将分子交付从苗头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进入候选化合物环节,带来订单价值量的跃升;浩源和钥匙这两家公司也在AI辅助化工研发设计环节布局较多,并已成功提高反应路径等环节的效率。 AI在药物研发中的进展及未来前景如何? 目前AI在药物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缩短了合成周期、提高了反应效率、降低了成本,但距离真正实现AI生成式AI分子走向临床、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随着行业投入的增加和全行业的关注,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可行性还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长期来看,AI有望为行业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 AI与病理诊断的结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在医疗领域,AI与病理诊断的结合相对成熟,通过AI预诊断可提高病理医生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协助决策。许多企业如华大基因、安必平等都已布局相关产品,其中江氨地平的产品已获得二类证书,具备商业化先机。未来,随着国内病理数字切片标注标准和数据统计局项目的推进,若能实现落地并达到海外公司的水平,市场规模将非常巨大。 影像诊断领域中AI的应用情况及前景如何? 影像诊断领域也广泛应用AI技术,主要用于优化病程,辅助诊断及阅片标准化。虽然目前技术尚不能使用大模型或深度算力算法,但随着国内临床数据选择划分更明确、数据成熟度提高,这一领域将迎来重要发展时机。例如,超声影像诊断因其稀缺的资深医生资源和较高的经验要求,与AI结合的应用前景尤为突出,一些公司如小型疫苗在AI研发投入上表现突出,有望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发展趋势如何?未来有哪些可能的应用场景? 手术机器人作为能与AI结合的大型设备产品,在未来国内的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医生远程操控、患者损伤减小以及手术操作定度和稳定性提高等因素都将推动手术机器人渗透率越来越高。尤其对于标准化手术,如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够完成一系列手术操作,逐步解放医生生产力,并能辅助医生实现更好的术后恢复和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AI如何与医疗设备结合,以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有哪些? AI与医疗设备结合的具体案例包括肺部影像诊断AI系统、健康风险智能评估、肺小结节鉴别诊断、消化道精准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筛查等学科,以及AI辅助诊断的专业模型。瑞达医疗与华为合作打造了中国第一款商用医疗AI垂直中贸大模型,并与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和健康体检机构开展智能化升级研究。此外,瑞马还与华为及刘耀集团合作,深化B端商业化落地,并有望在手机终端进行C端推广。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平安健康等公司通过AI辅助系统在线诊疗,取得显著成果。 互联网医疗中AI辅助诊疗系统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像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都在追求秒级在线响应服务。AI在辅助诊疗系统的开发上面临着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优化用户体验的双重挑战,尽管如此,互联网医疗领域仍看好AI技术在辅助诊断、选择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于AI超声领域的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如何? AI在超声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提升产品的附加功能,使院内医生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国产公司在三甲医院的优势体现更加明显。目前,AI在超声领域的应用主要落地在设备采购上,全球超声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预计随着行业的发展,会出现更多服务和服务模式,但至少在未来3到5年内,核心企业的销售方式仍主要通过设备。 核心标的: 主要几个方面,AI制药公司,医疗设备,药物研发平台,医疗数据处理等方面比如: 药明康德,泓博医药,成都先导,药石科技,大模型产业链,祥生医疗,联影医疗,美年健康,微创机器人,乐心医疗,金域医学,润达医疗,卫宁健康等。 特别声明: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指导,据此买卖,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揭秘!科技巨头为何突然大手笔投资环保?🌍
AI医师助手

🎉揭秘!科技巨头为何突然大手笔投资环保?🌍

作为一名文章撰写专家,经过对虎嗅APP上所载文章的提炼总结,该内容主要探讨了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话题——人工智能对未来工作方式的影响。文章深入解析了AI技术如何改变传统产业,强调其带来的效率提升与职业转型需求,同时提及政策监管和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医疗行业AI大趋势:92只智能股深度解析,涨翻天还是巨变?
AI医师助手

医疗行业AI大趋势:92只智能股深度解析,涨翻天还是巨变?

AI的更新升级必将影响到各行各业,因此医疗行业的AI+也将成为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为此本文对92只智能医疗概念进行简析 第一、77股近五日股价上涨,18股近五日股价涨幅超10%【理邦仪器 博实股份 成都先导 恒银科技 宏景科技 昭衍新药 朗玛信息 塞力医疗 润欣科技 科创信息 声迅股份 合富中国 久远银海 润达医疗 九联科技 阳普医疗 乐心医疗 国新健康】 第二、35股近五日市场交易比较活跃【换手率均值超5%】,12股近五日市场交易异常活跃【换手率超10%】,分别是亚华电子 智微智能 荣科科技 九联科技 真视通 科创信息 华是科技 三博脑科 佳缘科技 君逸数码 软通动力 机科股份 第三、6只市值不足20亿的低市值智能医疗股,分别是众诚科技 爱威科技 天亿马 ST易联众 阳普医疗 塞力医疗 第四、11只市值超200亿的蓝筹智能医疗股,分别是京东方A、科大讯飞、联影医疗、同花顺、软通动力、用友网络、汤臣倍健、中科创达、乐普医疗、美年健康、九安医疗 第五、58股发布年报快报或业绩预告,12股业绩翻番即净利同比增长超100%【卫宁健康 乐心医疗 冠捷科技 美年健康 凯迪股份 东软集团 盈康生命 延华智能...
AI医疗资本狂飙!8大场景42亿融资,科技巨头开战【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AI医师助手

AI医疗资本狂飙!8大场景42亿融资,科技巨头开战【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看点:深度解读AI+医疗8大场景与中美竞争格局。 截至2017年8月,我国83家AI医疗企业的融资额为18亿元,历年融资总额接近42亿元,包括晶泰科技、华大基因、推想科技等。 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也积极布局AI+医疗领域,例如百度医疗大脑、阿里ET医疗大脑、腾讯觅影等。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安信证券的AI+医疗报告,详细解读互联网医疗和AI+医疗领域的8大应用场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等。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安信证券-人工智能行业科技强国篇之AI+专题系列二:人工智能显身手,AI+医疗生态遇曙光),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334”获取。 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AI医疗的市场空间与热门应用 据IDC统计数据,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2014-2016年,AI+医疗融资数量有了明显的上升,而且增长速度很快,资本的活跃度逐年走高。AI+医疗公司频现、投融资市场活跃,体现了AI+医疗在我国具有庞大市场空间和良好未来预期。 整体上看,我国人工智能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基于AI技术开拓发展应用场景,已成为当下各大科技公司的主攻方向。 人工智能产业链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和技术层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其布局主要来自科技巨头,应用层则涌现出多家新型人工智能医疗创业公司。 国内疾病风险预测、医学影像场景下的公司数量最多,占医疗人工智能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关产品相对成熟。 在AI+医疗各细分领域中,辅助诊疗融资金额高居第一,高达20亿元;接下来分别是语音交互融资额13亿元,还有医学影像和健康管理不分伯仲。 埃森哲评估了10种人工智能应用的综合分类,确定了到2026年,人工智能应用到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潜在年收益。其中潜在价值最高的前三个领域分别是机器人辅助手术(400亿美元)、虚拟护理助理(200亿美元)和管理工作流程协助(180亿美元)。 对标美国:AI+医疗市场百花齐放,医疗信息化布局较早 1、医疗信息化布局较早 2004年布什总统提出10年内在全美实现电子病历,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布医疗信息化法案(HITECH),提出医疗信息化项目建设三阶段。 由政府出资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医疗机构建设电子健康档案有效使用(MU),截至2018年1月,MU奖金已发放379亿美元。到2016年,95%以上的美国医院满足电子健康档案MU的要求,电子档案普及率为法案出台前的9倍。 2、各路资本大量涌入,AI医疗成热点 根据CB Insights报告表明,自2011年起,美国医疗健康就逐渐开始受到资本关注,到2014年已经成为美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最热的投资领域。 2012年,资本投资智能医疗初创公司的披露交易还仅为21宗,在2015年这一数字却已上升到67宗,占到美国人工智能领域所有投资交易数量的15%。2016年披露交易已上升至90宗,披露的交易金额达到7.48亿,双创历史新高。 美国科技巨头和资本巨头如IBM、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苹果等近年来也都在美国医疗信息化领域投入大量投资,抢占市场。 IBM在2013年就与克利夫兰诊所全面合作,研究如何利用IBM的沃森人工智能系统提高互利水平,并在沃森健康部门正式成立后,选择肿瘤精准治疗作为主攻领域,利用沃森系统快速分析各类数据,协助医生诊断肿瘤。 谷歌自2014年起,风头资金的1/3进入了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在智能医疗领域研发重点是糖尿病、神经性疾病诊疗和医疗器械。 微软2006年开始通过投资、并购进入医疗信息技术领域,2016年公布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健康的最新项目Hanover,通过人工智能深度理解最新医学专业论文,帮助医生进行资源整合,寻找有效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案。 3、龙头云集的医疗信息化(HIT) 与此同时,美国AI+医疗细分领域百花齐放,尤以四大领域发展态势迅猛,其中包括:洞察与风险分析、生活方式管理与检测、医疗影像与诊断、药物挖掘。 美国医疗信息化(HIT)趋势下的细分领域大致可分为三类:以电子版病例记录患者数据的电子病历系统(EHR)企业、提供全面综合性HIT服务的综合性医疗信息化服务企业和提供专业第三方服务的药品福利管理(PBM)企业。 其中,Cerner、Epic的电子病历系统(EHR)通过以美国政府机构为客户占据大量市场份额,Express Scripts作为美国最大的药品福利管理(PBM)提供商之一,推进综合性医药福利管理服务。 AI+医疗八大应用场景 目前,AI+医疗主要有八大应用场景,其中包括: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疾病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健康管理、医院管理、辅助医学研究平台。 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医学影像和虚拟助手领域。 1、虚拟助理: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医疗领域中的虚拟助理,基于特定领域的知识系统,通过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将患者的病症描述与标准的医学指南作对比,为用户提供医疗咨询、自诊、导诊等服务。 根据亿欧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5家公司提供“虚拟助理”服务,主要解决语音电子病历、智能导诊、智能问诊、推荐用药等需求,并且有衍生出更多需求的可能性。 其中虚拟助理的语音电子病历能提供语音识别技术为医生书写病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语音录入可以帮助医生通过语音输入完成查阅资料等工作,并将医生口述的医嘱按照患者基本信息、检查史、病史、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等形式形成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大幅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 导诊机器人主要基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远场识别等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执行包括挂号、科室分布及就医流程引导等功能,智能导诊准确率达到95%以上。 而且只要在机器人后台嫁接医院信息等知识系统,机器人便可实现导诊功能,所以国内众多机器人制造厂商均有机会开发医疗市场,进入门槛较低,预期市场竞争激烈。 与此同时智能问诊在医生端和用户端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医生端,智能问诊可以辅助医生诊断;在用户端,人工智能虚拟助手能够帮助普通用户完成健康咨询、导诊等服务。 而推荐用药虚拟助手企业前期业务模式则以to B为主,向京东到家、妙健康等医药电商及老百姓大药房等线下药店开放“自测用药”系统接口,推广自测用药服务,了解用户使用习惯,优化算法模型,为后期to C业务模式奠定基础。 2、医学影像:准确率高,预期市场规模较大 医学影像,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最热门的应用场景之一。目前国内共有43家公司提供“医学影像”服务。“医学影像”应用场景下,主要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病灶识别与标注、靶区自动勾画与自适应放疗、影像三维重建三种需求。...
难摆脱医生资源争夺,互联网医疗仍缺“AI”
AI医师助手

难摆脱医生资源争夺,互联网医疗仍缺“AI”

文 | 川扇假  编辑 | 秦言 来源:懂懂笔记 因为疫情的影响,互联网医疗的需求从过去的弹性一下变成了刚需。近期,国家卫健委两次发文鼓励开展互联网医疗进行疫情防控,一些省市不仅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速度,部分互联网医疗也被纳入医保支付,行业的春天似乎正在来临。 不过,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互联网医疗的体验究竟怎样? 宝妈李慧的五岁宝宝在大年初三发生了积食,考虑到疫情因素,她选择了一家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问诊。谁知一番折腾下来,不仅没有解除疑问,反而更加焦虑了。 “刚开始选择的是免费问诊,我们把孩子的情况描述了以后,回复一直很慢,也没讲出来什么。后来线上付费,系统推荐了一位主任医生,这次回复倒是快多了,但感觉内容跟标准答案一样,说了一堆中医理论。由于没有检查所以不能用西药,最后医生给了一个食疗方案让观察两天,说不行还得去医院。”李慧没有问清楚用药后的治疗结果,倒是被医生讲述的病情变化趋势吓着了,没有拿药直接打车带孩子去了儿童医院。 虽然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电话问诊和视频问诊,但因为费用、时间、平台技术和医疗资源等因素,在线进行文字问答仍是互联网医疗的主流模式。不论何种就诊模式,在没有检查参数和真实接触患者情况下,医生能给患者带来的帮助确实非常有限。 No.1在线问诊需求爆发,但供给匮乏 互联网医疗在2020年无疑呈现爆发态势,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表示,通过百度搜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信息的用户,最高日均超10亿人次,百度健康“问医生”免费服务通道的累计咨询量已超过1500万次,单日咨询人次超过85万。平安好医生近期也公布,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 疫情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确带来新的用户和更高活跃度,但决不是一场可以轻松躺赢的盛宴,互联网医疗平台以提供义诊服务为契机获得大量用户注册后,新的需求和问诊量需要进一步沉淀。尤其是线下医疗服务恢复后,如何保持用户的高活跃度、留存率,是互联网医疗平台要面对的难题。 “相比于大型的三甲医院,国家目前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药品供给以及价格方面的支持政策比较有限,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互联网医疗的看病能力。疫情期间,很多患者为避免交叉感染,选择互联网就医,但网上看病,购买药品却无法使用医保。”平安好医生对懂懂笔记表示,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能力与线下医疗还有着差距,这不仅是企业能力问题,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开放。 疫情期间,懂懂笔记看到互联网医疗需求不断激增,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人次和使用量在不断提升,这一点除了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数据得到印证,身边使用在线问诊的人群也日益增多。但是高需求之下,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能力却存在诸多限制,在老百姓意识到互联网医疗重要性的时候,一些关键的需求却难以满足。 家在北京的李想,近期就对互联网医疗产生了很大抵触心理。因为他的父亲有糖尿病,需要定期去医院就诊开药,在疫情期间他希望通过在线问诊给父亲开药,但接诊医生却表示,无法为他开具需要的处方药。 “我父亲的糖尿病用药吃了很多年了,线上问诊平台却推荐了一位小医院的中医大夫,给开了一个中药药方,价格虽然不高但我们不敢用啊!我希望医生给开原来的药,医生说这个只能自己去医院开,真是白花了问诊钱。”李想抱怨道。 李想介绍,当初他选择在线问诊就是看到这个平台有一位知名的大夫即将坐诊,但交钱挂号后因为医生问诊时间结束,被退费并给推荐了另一位医生。 正如线下医疗资源紧缺,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知名医生同样一号难求。实际上一些平台只是利用一些知名医生在线问诊为宣传手段,吸引患者注册和问诊,随后以该医生号满为由将患者引流给其它医生。 No.2医院真的决定拥抱互联网医疗? 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尽最大努力维系优质医生资源,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诊疗效率的时候,面对高涨的在线问诊需求,公立医疗机构也在这次疫情中,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医疗。 “平常每日的接诊量大约在8千到1万人次,疫情期间大约下降了一半,这里面大部分患者是害怕发生交叉感染,也意识到一些小病、常见病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医疗手段。我们医院对此趋势十分看重,鼓励医生们到互联网医院接诊。”佛山禅城中心医院执行院长胡航对懂懂笔记表示,如果医院不重视在线问诊需求,患者流失将是必然结果。 互联网医院目前在全国已经遍地开花,一些线下实体医院在获得省卫健委监管平台审核后,获得了互联网医院资质,不仅能够通过互联网分流线下就诊患者,还可以实现医保支付和在线开药。 为了提高疫情期间的医院诊疗服务水平,上海卫健委近期快速推进了6家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促使整个医疗环节在“云端”基本打通,患者可以享受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因为医保的打通,医生除了为患者看病,还要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各种功能,以及普及互联网医疗知识。 懂懂笔记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禅医互联网医院,几乎所有医院科室均已实现在线问诊,而且在线问诊方式分为不可开药的图文问诊以及可以开药的视频问诊。图文问诊为免费形式,患者与医生可以随时文字沟通,视频问诊主要用于患者复诊,费用从就诊卡扣除或涵盖在门诊缴费中结算。 就慢性咽炎问题,懂懂笔记向两位医生进行在线问诊咨询,大约在半个小时后就得到了回复。因为禅医互联网医院使用微信小程序平台,他们的回复第一时间通知到懂懂笔记的微信上。 与互联网医疗平台相比,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优势在于医疗资源的集中管理,所有医生都来自于本医院。虽然任何患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就诊,但从功能配置上,互联网医院所服务的对象,更精准的定位于即将来医院的初诊人群,以及需要复诊的人群,其患者服务黏性更强。 因为政策开放和与医药电商平台合作,互联网医院已经可以实现医保就诊和在线处方开药,这是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还无法做到的。拥有线下医院的品牌,使得互联网医院在医生服务水平和信赖度上,更高于互联网医疗平台。 胡航所在的医院隶属于某国内大型医疗集团,这次疫情期间,该集团举办了十多家医院近500位医生的全科线上义诊,3天时间互联网医院的访问量就超30万人次,“这也让我们看到患者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强烈需求。未来这种全科互联网医院将常态化运营,并从医院角度投入更多资源提高服务品质。”胡航表示。 No.3AI医生尚不能独立参与诊疗 正是因为优质医生资源的紧缺,以及公立医疗机构的互联网进程加速,让互联网医疗平台看到自身缺陷的同时,也在尝试通过AI等科技手段提高诊疗效率。 如今越发成熟的AI导医功能,已经普遍应用于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患者描述病情后,相关专科医生被AI导医自动引导给患者。而公立医院建立的互联网医院,依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患者找医生模式。 AI导医可以通过与患者的简单沟通,根据关键词和患者信息,将患者引导给合适的专科医生。百度作为在AI领域深度布局的企业,此前发布的肿瘤识别AI算法,据称功力不输专业医生。 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对懂懂笔记表示,通过AI技术辅助医生是必然的趋势,患者分类更精准,提供给医生的信息更全面,是AI导医必须要做到的。他强调:“医生的时间较为紧张,如果大量时间用在与患者进行前期的网络沟通,这样的平台也会被医生所抛弃。” 典型的AI导医问答模式 虽然AI医生才是解决现有医生资源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但鉴于AI技术和医疗大数据的不完善,AI医生还无法单独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只能以AI导医的身份,为患者提供前期的筛查服务。同时相关政策也只允许有资质的医生在线问诊,AI医生当前在任何平台都是不允许的。 一位互联网医疗资深从业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为了提高医生诊疗效率,患者的表述中出现一些就诊关键词的时候,AI医生是会给医生提供一些诊疗建议的,有的内容会被医生直接回复给患者,所以有时患者会奇怪,医生的回复怎么有千篇一律和程式化的感觉。 “我还是建议患者多花一些钱选择电话问诊和视频问诊,因为在毫无接触的情况下,医生出于职业考虑很难给患者提出建设性问题,这是目前的行业难题。而且医生的水平和诊疗方案不同,也需要患者有深入沟通后,才能确定对方的诊疗方案是否适合自己。”该人士表示。 显然目前的AI医生能满足于导医功能,但离真正的医生还有一段距离,甚至因为内容程式化严重,将其称为“AI”都略显勉强。 No.4多强并立,谁是真正的龙头? 虽然公立医院正在大规模互联网化,但在医生数量和患者服务水平上,互联网医疗平台依然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为了能够吸引用户,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大举通过补贴医生方式,展开各种免费问诊服务获取曝光率。 日前,懂懂笔记就慢性咽炎这一症状,在几个主流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上进行了咨询问诊。在平安好医生和春雨医生平台上,都得到了医生详细的问诊、交流并开具了药品,这些平台都可以提供线下送药服务,只是平台的AI问诊服务功能较弱,尚不如去医院就医更有针对性。 相比一些行业巨头,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等垂直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APP的专业度和服务的快捷。从选择医生到医生就诊再到送药到家和康复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甚至私人医生。为了增加用户黏性,通过医疗科普知识和医生讲座,也将这些平台打造成了医疗知识交流社区。 平安好医生就诊结果 春雨医生就诊结果 而在使用百度健康“问医生”应用时,可以感觉智能化水平很高,AI导医在讯问病情后能较快地匹配合适的医生。与其它互联网医疗平台需要手机下载APP不同,百度健康使用电脑就可以进行问诊,通过输入手机号验证,不需要下载APP就可以实现手机在线问诊。唯一让懂懂笔记体验感不足的是,几次接诊医生的回复均十分漫长,并且无法在网上开药。...
华为医疗AI助燃,机器人王者与超级蓝海交汇?!揭秘下一只暴涨黑马股
AI医师助手

华为医疗AI助燃,机器人王者与超级蓝海交汇?!揭秘下一只暴涨黑马股

华为中医药大模型成功落地,开启AI医疗新篇章;三只机器人王者或迎大幅涨幅,其中一家与华为合作且外资青睐;医疗板块面临历史变革,AI成为主力炒作热点,创医会和奥嘉华值得关注,尤其是那家预计因芯片协议利润增厚的公司,其股价潜力巨大。不过具体信息已隐藏,新粉丝可通过老师头像后台领取。
2024年京东健康加速医疗AI转型,‘京医千询’模型和‘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巨变?!商家激增30%,配送速度翻倍,服务升级,巨头医疗健康布局全面开花!
AI医师助手

2024年京东健康加速医疗AI转型,‘京医千询’模型和‘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巨变?!商家激增30%,配送速度翻倍,服务升级,巨头医疗健康布局全面开花!

京东健康在第四届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2024年将建设领先医疗模型并加速AI医疗应用,并通过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医疗健康转型;商家数量增长和商品增多强化供给,仓储优化和配送速度提升用户体验;公司拓展服务边界,提供包括皮肤医院、家医老人照护等全面医疗服务;京东健康将继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体验。
AI医疗的盈利之路越来越清晰了
AI医师助手

AI医疗的盈利之路越来越清晰了

等啊等,催啊催。 催啊催,等啊等。 AI医疗赛道,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 8月25日,鹰瞳科技(02251.HK)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公司上半年营收8250万元,同比增长120.6%;毛利润5136万元,同比增长132.7%;毛利率增长3.3个百分点,至62.3%;净亏损4102万元,同比收窄58.8%。 无论对于鹰瞳科技,还是整个AI医疗赛道,这都算是一场及时雨。 鹰瞳的这份半年报,数据增长只是表象,更内核的印证是产业赛道的成熟度到了一个阈值,AI医疗的商业化迈入新的阶段。 良医财经带来独家视角拆解。 ??‍⚕️ 主笔/ 小马过河✂️ 文章架构师/ 立立 ? 出品/ 良医财经 01 刚性供需 + 心智教育 + 方案打磨 AI医疗市场成熟起来了 为什么拐点出现在2023年? 有两个宏观背景,第一,疫情三年,社会公众对健康的原生需求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第二,年初开始的GPT风潮,驱动了AI在千行百业的价值沉淀。 对于各企业来说,也要看自身的行业因素,比如鹰瞳所在的眼健康赛道,多个原初条件也批量成熟起来。 其一,眼健康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刚性。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也极其不均衡,亟需有效提高基层眼健康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眼健康需求; 其二,以鹰瞳为代表的AI医疗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催化和心智科普,已经让主流头部的医院、体检机构、各类型的健康综合体开始认可,AI的生产力价值和商业价值, 其三,符合各场景、各主体价值诉求的方案成熟,让AI医疗的商业合作进入规范审批通道,极大加速了业务的开拓和流转。 眼科影像的AI医疗产品方案,与医院、患者之间的治疗需求进入一个共生状态,AI医疗的商业化价值,也在这一年多里突然成熟起来。 一个微观具象的表现是,某一线业务员说:“现在去跑新客户,好像顺起来了,一跟人介绍就知道你想干啥,之前的阻力少了一大半。” 整个市场动起来了。 02 三大业务并行增长 毛利率相当可观,净利润指日可待 业务跑起来了,折射到鹰瞳财报里,就是三线增长。 1. 增效方面 鹰瞳科技的三大业务板块:鹰瞳医疗、鹰瞳健康、鹰瞳眼健康,分别营收2980万元、2170万元、3100万元,同比增长137.3%、26.0%、307.0%。 三大业务板块增长强劲,服务网点数量、检测量双增长,服务网点数量3331个,检测量达296万次;公司2022年上半年同期服务网点数量为2681个,检测量为163万次。另外在检测单价上,相对去年同期增长8.1%。 2. 降本方面 鹰瞳实现内部硬件生产、规模经济及完善成本控制,持续降低硬件成本。 2022年,公司在湖南长沙建成第二个制造基地,该工厂已通过最后测试阶段,可开始投产。目前,该工厂年生产能力约为10万台眼底相机。 通过持续降低成本,公司将毛利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59%提高至62.3%。随着产能扩大,鹰瞳科技也将能够于不同渠道大规模推广自研便携式眼底相机,并与客户实施溢利分成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增长决定信心,毛利率决定方向,在双重稳健节奏下,净利润应该是可期的。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