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
AI医师助手

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

来源:医学之声 前段时间,在医生圈里广泛讨论着一件前沿的事儿——Watson给医生用?人工智能究竟靠不靠谱?接下来,医学之声通过系列调查,还原一个医疗AI的真相。 提到人工智能(AI),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2016年3月谷歌公司研发的、击败世界围棋冠军的AlphaGo?是银行门口的智能机器人客户服务?还是抖音里的智能机器人? 其实,除了实体机器人,虚拟机器人也正在各行各业发挥光和热。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Watson作为由世界科技老大哥IBM研发的最领先的人工智能工具,被百洋智能科技引进中国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使用,医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越来越火热,很多裁员风波、开错药风波、无用风波等谣言甚嚣尘上。 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质疑与挑战,但真相终归会尽展人前。 Watson——医生的GPS 为了帮助中国的医生和不知情的人们了解真实的Watson,IBM  Watson Health 副总健康官、肿瘤学家 Nathan Levitan访华期间对研发Watson的“癌症危机”初衷做出了解释,他表示,“癌症是全球危机,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400万人,未来十年癌症治疗需求增长42%;全球范围内医疗专业人士还面临着医疗数据爆炸难以及时消化的窘境;40%的患者因为没有得到标准化治疗而失去生存机会……这些挑战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中美癌症五年生存率相差巨大,美国癌症五年生存率是67%,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是37%,而且中国癌症规范化治疗低于50%。在癌症将成为慢性病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人口基数众多,专家资源严重不足,治疗分散在各级综合医院,规范化标准化治疗亟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上述癌症治疗的现状,为了提高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百洋智能科技与IBM合作,于2017年引进Watson的两项健康产品线:Watson for Oncology(WfO)和Watson for Genomics(WfG),分别针对肿瘤患者规范化治疗与肿瘤患者个性化精准治疗。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秘书长江泽飞把AI比喻成医生的GPS导航,可以帮助医生减少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违章”与事故。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则是将Watson灵活应用到临床教学、医生培训以及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MDT帮扶等方面,他说这样不仅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率,而且为医联体之间优质资源共享、为肿瘤治疗决策提供了便捷。 中国价值——本土化的Watson应用场景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Watson已经在全球惠及了14万名患者,所有与之接触过的病人或高达29.5万人。 在中国表现如何呢?截至2018年11月4日,“ Watson”方案已在我国81家医院签约落地,地域覆盖20多个省、40多个城市,服务的患者人数超过4万人。 百洋智能科技认为,Watson给我们医疗实践带来很多便捷和可能的同时,也在我国寻找到许多应用场景。比如: 1、为国内上下级医院之间、国内与国外专家之间开启远程会诊; 2、创造“电脑、人脑、患者”三位一体新的MDT模式; 3、Watson参与院内、区域、及全国乃至国际大型学术交流会议,促进肿瘤疗理念及技术学术推广; 4、Watson融入日常临床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诊疗思维能力、治疗方案规范性、全面性,及患者沟通、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 5、Watson融入医联体,给基层医院及医生提供更便捷的指导和提升,给他们提供最新的治疗循证医学依据。 针对Watson治疗方案的价值,百洋智能科技CMO王必全举了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例子。南京市第一医院是江苏省大多数肿瘤患者的第一站。该院对314例胃癌病例治疗方案与Watson方案进行对比,方案一致的病人比不一致的病人平均多活4~5个月,这相当于一个肿瘤新药所延长的生命。 人工智能,完成对生命的期许 在中国日渐增多的使用过Watson的患者中,也已经有一些真实的患者案例,他们对Watson带来的信心和规范化治疗方案表示认可。 80岁高龄的朱老先生在2017年3月确诊早期胃癌,术后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但患者极不放心,认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2017年4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使用Watson,Watson也建议定期检查。在治疗完成之后,患者写的感谢信中表示:“Watson完全解除了我的思想负担,我一个退休工人享受到世界级的医疗手段,做梦都不敢想。 ” 61岁的李女士2017年3月确诊直肠癌,术后经过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一线转移和二线转移治疗。原就诊医院采取四药联合方案,患者严重不耐受,无法站立行走;2018年5月原医院下病危通知书。2018年6月医生确认使用Watson出具的单药治疗方案后,患者目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显著好转,于2018年国庆期间独自爬上长白山。 还有65岁的袁女士,在2018年5月确诊肺癌IB后手术, 但术后犹豫是否要化疗?化疗担心过度治疗,不化疗又担心复发转移,患者家属陷入艰难的抉择。2018年7月使用Watson,Watson推荐的化疗方案顺铂+培美曲塞,与患者在湖南某大型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处取得的方案完全一致,患者家属表示:“看到Watson结果后,脑子里化疗不化疗两个小人打架终于有了结果。” 期待医疗AI的未来 其实,AI除了在肿瘤治疗方案方面的应用,也应用到包括分诊、问诊、支付、亚健康检测、疾病风险预测、慢性病管理、影像诊断等医疗服务的多个环节。例如,AI已经被用于增强截瘫患者的行动能力;浏览新闻查找新出现的和重新出现的疾病威胁;管理“医疗道路上”的交通,减少其交通事故和提高道路安全;开发新的药物和疫苗等等。 那么,为什么AI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如此迅速?一方面,这是医务人员和人民大众的共同呼声。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生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所以医生需要借助AI实现高效、快速、准确的诊疗;同时,患者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希望借助AI实现便捷、优质、高性价比的就医体验。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为了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坚持科技强国之路,出台制定了很多支持AI发展的宏观政策。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服务”。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AI在医疗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定将为人类医疗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我们也会享受到AI给我们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便利和优质服务。 推荐阅读: 儿童看病加价30%,“儿科医生就应该凭本事吃饭!” 感恩有礼!@所有人,20G免费医学资料等你来领取! 内容涉及:肿瘤年会文档、临床操作规范、中西医教材、中西医书籍、名校授课视频等资料。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为何阵痛难解?全科医生的挑战与乡村诊疗困境
AI医师助手

为何阵痛难解?全科医生的挑战与乡村诊疗困境

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几年前在全科门诊面对一个未明确诊断的病例,患者胸痛经多项检查排除心脏病后,被诊断为血脂偏高和建议运动,但最终病因不明。作者指出三甲医院全科医生也会遇到困难,基层医生面临的问题更为艰巨。
AI医疗?机器人已治300万,你准备好了吗?
AI医师助手

AI医疗?机器人已治300万,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主要讨论了互联网医疗中的问题和潜在进步。作者引用流行语表达了现代人疾病焦虑下过度依赖搜索引擎问诊的现象,并提到了"魏则西事件"引发的大数据与医学伦理讨论。随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互联网医疗"正崭露头角,K Health这样的公司使用聊天机器人提供初步医疗服务,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并通过与医院合作进行扩张。尽管目前的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K Health已取得显著进展并寻求进一步本地化,西达赛奈医院的加入作为战略投资展示了对这一趋势的认可。文章中还提到了医疗系统对初级保健需求的挑战和数字化的战略计划,以及AI在伦理审查下的使用。总的来说,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AI医疗,健康生活的新加法?
AI医师助手

AI医疗,健康生活的新加法?

人工智能医疗正快速改变生活,AI诊疗和机器人健康体检系统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国内外对此日益重视。中国政府也通过规划推动AI医疗应用,预计该领域将快速增长。但人才短缺是关键,特别是兼具医学知识和技术的"AI X"人才。尽管AI在医疗中有显著作用,对医生角色的讨论也在进行中,但其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全病程诊疗。未来,我国需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以应对AI医疗的发展挑战。
【大受关注】朗玛信息AI全科医生发布遭质疑,股价会‘熄火’吗?
AI医师助手

【大受关注】朗玛信息AI全科医生发布遭质疑,股价会‘熄火’吗?

贵州朗玛信息近期发布“39AI全科医生”产品,自称该产品具备初级全科医生水平,能进行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等,并计划通过学习提升到高级水平辅助基层医疗诊断。然而,产品公告发布后股价大幅上涨引关注,次日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相关概念、研发投入和进度等问题。目前,互联网诊疗对首诊患者的限制意味着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限于复诊和慢病管理。朗玛信息未来的高级全科医生服务设想还需解决数据和技术瓶颈。
智慧医疗新突破:AI数字人如何为患者带来更贴心的医疗服务?
AI医师助手

智慧医疗新突破:AI数字人如何为患者带来更贴心的医疗服务?

文章介绍了浙江省多家医疗机构上线“数字人”陪诊服务的情况,指出当前AI医疗应用虽多但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要为了降本和监督而设计,实际效果有限。广州深声科技公司推出了针对医院的数字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AI技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辅助医生诊疗,优化管理,并强调医疗服务中情感需求的重要性。未来,深声科技将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化医疗行业服务,支持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并推动健康消费的发展。
智能助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基层医疗机构迈进AI智能健康新时代
AI医师助手

智能助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基层医疗机构迈进AI智能健康新时代

近日,市民朱女士来到永康市中医院医共体江南分院就诊。在志愿者引导下,朱女士通过微信扫码进入AI预问诊。按照系统提示,朱女士回答了几个健康方面的问题。轮到朱女士就诊时,医生将朱女士提交的预问诊信息同步到医生处方系统,形成病历初稿,再简单和朱女士交流确认,医生在AI临床助手的帮助下完成了精准诊断,仅用5分钟就结束了问诊过程。 “太智能太方便了!”这次经历让朱女士不仅感叹地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进步不可想象,完全颠覆了她对看病就医的认知。 长期以来,在永康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人手不足、医学知识转化应用效率低、慢病细致管理难等问题一直存在。此外,患者对疾病认知低、无法准确描述病情;医生病历书写耗时长、容易漏问信息等问题也制约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医疗健康大数据和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应用快速发展,为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在永康市卫生健康局的统筹部署下,今年以来,各基层医疗机构加快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打造了AI智能预问诊系统、AI临床助手和智能语音随访系统为一体的AI应用智能基层矩阵。 AI智能预问诊系统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医学知识图谱等核心技术研发的智能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深度机器学习技术。该系统能模拟人类医生的问诊思路,协助患者梳理病情。同时,它能智能理解患者口语表述,精准识别患者主诉,还能个性化追问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情况与回答,生成符合医院电子病历书写规范的诊前报告。系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个性化图文、视频等医学科普资料。 在诊中时,医生可以从中获取患者挂号信息和预问诊报告,并一键引用至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根据患者的自诉形成病历记录初稿,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AI临床助手则负责辅助决策,为医生综合评估疾病风险,并提供对应的专业医学建议作参考,辅助医生完成诊疗过程,提升病历书写规范性和专业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安全水平。在AI智能双系统的加持下,医生可以提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在诊后环节,永康市各基层医疗机构还为市民提供智能语音随访服务,如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告知、健康宣教、政策解读、满意度调查、服务预约、居民随访、健康管理等健康信息的告知。以人机协同方式,实现高血压、糖尿病居民随访数据实时监测与评估、智能预警、主动干预,切实做到对每一位慢病患者的细致管理。 永康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医疗机构是健康服务体系的基石,是大众获得疾病诊疗的重要场所。接下来,将继续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解决医患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来源:永康市卫生健康局、永康市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往期回顾  市本级新冠疫苗接种点(6月5日至6月11日) 我市即将开始接种新品种新冠疫苗啦!这些门诊均可接种! 天天喝电热水壶烧的水竟有害? 常见食物营养成分排行榜→
揭秘!世界互联网大会医疗黑科技扎堆,微医云、AI健康险平台等亮眼成果亮相
AI医师助手

揭秘!世界互联网大会医疗黑科技扎堆,微医云、AI健康险平台等亮眼成果亮相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了1500多位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嘉宾参加。会议发布多份报告并评选出年度领先科技成果,中国公司如华为、百度等在科技创新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受到关注。BAT等互联网巨头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中的最新应用场景,微医云作为智慧医疗领域的代表,通过提供云端解决方案,得到了包括“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在内的高度评价,并发布了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险平台。此外,九爱科技的智能健康终端产品和零氪科技的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也展示了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