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

来源:医学之声

前段时间,在医生圈里广泛讨论着一件前沿的事儿——Watson给医生用?人工智能究竟靠不靠谱接下来,医学之声通过系列调查,还原一个医疗AI的真相。

提到人工智能(AI),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2016年3月谷歌公司研发的、击败世界围棋冠军的AlphaGo?是银行门口的智能机器人客户服务?还是抖音里的智能机器人?

其实,除了实体机器人,虚拟机器人也正在各行各业发挥光和热。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Watson作为由世界科技老大哥IBM研发的最领先的人工智能工具,被百洋智能科技引进中国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使用,医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越来越火热,很多裁员风波、开错药风波、无用风波等谣言甚嚣尘上。

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质疑与挑战,但真相终归会尽展人前。

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

Watson——医生的GPS

为了帮助中国的医生和不知情的人们了解真实的Watson,IBM  Watson Health 副总健康官、肿瘤学家 Nathan Levitan访华期间对研发Watson的“癌症危机”初衷做出了解释,他表示,“癌症是全球危机,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400万人,未来十年癌症治疗需求增长42%;全球范围内医疗专业人士还面临着医疗数据爆炸难以及时消化的窘境;40%的患者因为没有得到标准化治疗而失去生存机会……这些挑战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中美癌症五年生存率相差巨大,美国癌症五年生存率是67%,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是37%,而且中国癌症规范化治疗低于50%。在癌症将成为慢性病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人口基数众多,专家资源严重不足,治疗分散在各级综合医院,规范化标准化治疗亟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上述癌症治疗的现状,为了提高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百洋智能科技与IBM合作,于2017年引进Watson的两项健康产品线:Watson for Oncology(WfO)和Watson for Genomics(WfG),分别针对肿瘤患者规范化治疗与肿瘤患者个性化精准治疗。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秘书长江泽飞把AI比喻成医生的GPS导航,可以帮助医生减少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违章”与事故。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则是将Watson灵活应用到临床教学、医生培训以及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MDT帮扶等方面,他说这样不仅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率,而且为医联体之间优质资源共享、为肿瘤治疗决策提供了便捷。

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

中国价值——本土化的Watson应用场景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Watson已经在全球惠及了14万名患者,所有与之接触过的病人或高达29.5万人。

在中国表现如何呢?截至2018年11月4日,“ Watson”方案已在我国81家医院签约落地,地域覆盖20多个省、40多个城市,服务的患者人数超过4万人。

百洋智能科技认为,Watson给我们医疗实践带来很多便捷和可能的同时,也在我国寻找到许多应用场景。比如:

1、为国内上下级医院之间、国内与国外专家之间开启远程会诊;

2、创造“电脑、人脑、患者”三位一体新的MDT模式;

3、Watson参与院内、区域、及全国乃至国际大型学术交流会议,促进肿瘤疗理念及技术学术推广;

4、Watson融入日常临床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治疗方案规范性、全面性,及患者沟通、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

5、Watson融入医联体,给基层医院及医生提供更便捷的指导和提升,给他们提供最新的疗循证医学依据。

对Watson治疗方案的价值,百洋智能科技CMO王必全举了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例子。南京市第一医院是江苏省大多数肿瘤患者的第一站。该院对314例胃癌病例治疗方案与Watson方案进行对比,方案一致的病人比不一致的病人平均多活4~5个月,这相当于一个肿瘤新药所延长的生命。

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

人工智能,完成对生命的期许

在中国日渐增多的使用过Watson的患者中,也已经有一些真实的患者案例,他们对Watson带来的信心和规范化治疗方案表示认可。

80岁高龄的朱老先生在2017年3月确诊早期胃癌,术后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但患者极不放心,认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2017年4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使用Watson,Watson也建议定期检查。在治疗完成之后,患者写的感谢信中表示:Watson完全解除了我的思想负担,我一个退休工人享受到世界级的医疗手段,做梦都不敢想 ”

61岁的李女士2017年3月确诊直肠癌,术后经过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一线转移和二线转移治疗。原就诊医院采取四药联合方案,患者严重不耐受,无法站立行走;2018年5月原医院下病危通知书。2018年6月医生确认使用Watson出具的单药治疗方案后,患者目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显著好转,于2018年国庆期间独自爬上长白山。

还有65岁的袁女士,在2018年5月确诊肺癌IB后手术, 但术后犹豫是否要化疗?化疗担心过度治疗,不化疗又担心复发转移,患者家属陷入艰难的抉择。2018年7月使用Watson,Watson推荐的化疗方案顺铂+培美曲塞,与患者在湖南某大型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处取得的方案完全一致,患者家属表示:看到Watson结果后,脑子里化疗不化疗两个小人打架终于有了结果

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

期待医疗AI的未来

其实,AI除了在肿瘤治疗方案方面的应用,也应用到包括分诊、问诊、支付、亚健康检测、疾病风险预测、慢性病管理、影像诊断等医疗服务的多个环节。例如,AI已经被用于增强截瘫患者的行动能力;浏览新闻查找新出现的和重新出现的疾病威胁;管理“医疗道路上”的交通,减少其交通事故和提高道路安全;开发新的药物和疫苗等等。

那么,为什么AI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如此迅速?一方面,这是医务人员和人民大众的共同呼声。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生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所以医生需要借助AI实现高效、快速、准确的诊疗;同时,患者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希望借助AI实现便捷、优质、高性价比的就医体验。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为了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坚持科技强国之路,出台制定了很多支持AI发展的宏观政策。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服务”。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AI在医疗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定将为人类医疗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我们也会享受到AI给我们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便利和优质服务。

推荐阅读:

儿童看病加价30%,“儿科医生就应该凭本事吃饭!”

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

感恩有礼!@所有人,20G免费医学资料等你来领取!

内容涉及:肿瘤年会文档、临床操作规范、中西医教材、中西医书籍、名校授课视频等资料。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后回复“20”领取资料

请别用谣言阻止医疗AI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