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
本文首发于MedicineAI公众号。
Photo from pngtree🌟在医疗服务中,初次接触往往始于问诊,这至关重要。医生通过详尽询问,获取病患病情的关键线索,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患者也会借此机会,向专业人士咨询身体健康上的疑虑。互动的问诊过程不仅是诊断的起点,也是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的桥梁。🌍
🌟面对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患者的就诊体验往往充满了困扰。漫长的等待,挤满人潮的挂号处,简短到尴尬的诊疗时间…这些都是常态。常常需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只为换来一次与医生宝贵的10分钟对话,而那些关键问题往往被敷衍了事。🌟
🌟在健康问题面前,许多人出于对传统医疗体系复杂性的顾虑,或是对初次就诊不满意的经历,更愿意尝试在线寻求答案。💡然而,简单地依赖搜索引擎(如.baidu)虽然能提供一些信息指引,却无法像面对面咨询那样,给予全面且个性化的建议。👩⚕️对于轻症问题,这无疑是一种临时的应对,而非长期解决方案。自我诊断和网络搜索确实方便快捷,但它们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评估。📝患者在互联网上找到的可能并不完全准确,甚至可能存在误导。因此,当症状出现时,首要任务是寻求可信来源的医疗帮助,而不是盲目地依赖搜索引擎的结果。记住,你的健康需要直接且专业的对话,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才是最安全、有效的途径。👩⚕️别忘了,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于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瞄准患者轻量级问诊咨询的需求,不少主打线上问诊的创业公司应运而生。
线下问诊 >> 线上问诊
🌟线上医疗新时代🌟通过科技的力量,传统的面对面问诊模式已转变为无需出门的便捷就医方式——线上问诊!👨⚕️只需轻轻一点,患者就能与各专科医生在线交流,解决日常健康疑虑或是获取初步诊断建议。🌍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医疗服务触手可及。💻让医疗不再受地域限制,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记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哦,💪保持健康,从线上问诊开始!#线上医疗 #健康生活 #便捷就医
✨🚀通过观察这段在线问诊对话开头,我们可以洞察到问题解决的便捷途径——简单咨询、科普普及与温暖的人文关怀。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医疗健康市场动态:平均每分钟,百度就能处理数百万次医疗相关搜索请求,而一些领先的线上诊疗平台每天更是能促成数十万例互动。这无疑揭示了其庞大且活跃的用户需求。🌍🏥
线上问诊一例(截取自春雨医生经典问答,侵删)🌟🚀经过多年的迭代与发展,线上问诊平台如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和平安好医生等,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其主要的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增值服务、精准导诊与流量转化。💡这些平台通过专业知识积累和用户数据沉淀,不仅能满足C端用户的日常需求,还能为B端提供深度咨询的可能。换句话说,它们已经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信息引擎,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患者轻问诊需求得到了满足,医生也可以获得收入——线上问诊虽然部分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的问题,但供给仍然是通过牺牲医生的休息时间产生,并没有提高医疗过程本身的效率,也就没有真正解决医疗资源绝对不足的问题。这某种程度上甚至违背了互联网优化环节、提高效率的初衷。
要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最直接的办法是自动帮医生完成机械性的任务。问诊是有章可循的:先问清楚主诉相关的现病史信息,再问既往史、个人史、药物史、婚姻生育史、家族史等。其中相当部分是机械性的问答,如主诉的急慢性、伴随症状,是否对青霉素过敏,是否结婚生育等。
那么,可以自动地完成这部分问诊吗?
人工问诊 >> 自动问诊
技术上对自动问诊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ELIZA,由MIT人工智能实验室Weizanbaum发明。基于模式匹配和简单的规则系统,ELIZA可以模仿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对话。虽然大部分交流不尽如人意,但ELIZA还是早早地为自动问诊埋下了种子。此外,ELIZA也是首批尝试挑战图灵测试的算法之一。
后人复现的ELIZA(取自wikipedia)目前,主流自动问诊平台几乎都采取大量规则结合知识图谱推理的算法。医疗知识图谱储存了医疗领域各个概念(构成点),如疾病、症状、药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边),如症状a可能提示疾病A或B,由药物1可以对症治疗等。现代医疗知识图谱可以由百万以上级别的点和边构成。
II型糖尿病相关信息的知识图谱(截取自CMeKG)知识图谱的构建和推理算法都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课题,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展开。关键是:自动问诊如何利用知识图谱呢?
举个例子:假定应用场景是询问症状后对应到少数可能的疾病,并且已有疾病-症状对应关系的知识图谱。如果患者的主诉是腹痛,在图谱中会对应数百种疾病,但这些疾病可能一半对应急性腹痛,另一半对应慢性腹痛。下一个问题就可以问腹痛的起病时间,以判断急缓,排除一半的可能性,以此类推,直到剩下少数疾病为止。
自动问诊是重要的医疗需求流量入口,其意义完全不亚于医疗搜索。巨头们也开始了围绕自动问诊的布局:腾讯在2018年开始与英国自动问诊行业龙头Babylon Health合作;百度的医疗大脑曾经就是一个自动问诊界面,其在2019年也收购了国内自动问诊公司康夫子;此外,这个赛道上还有不少像慧医明智这样的创业公司。
不过,自动问诊目前市场接受度有限,主要原因可能有:1)时间成本:部分问题响应时间过长,整个问诊流程可以持续十分钟以上而没有任何反馈激励;2)患者接受度:医疗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患者接受自动诊断/导诊的速度不容乐观。
即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都能慢慢解决。个人认为自动问诊绝对是一个长期看好的医疗AI应用。
结语:回归初心
无论是线上问诊还是自动问诊,都应该致力于让医患沟通更高效。为了短期的流量利益走得太远,会渐渐失去医患群体的信任而得不偿失。相信大家也都读过反面教材了。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本公众号(MedicineAI)关于作者:靳琪奥,清华大学医学博士在读,医疗NLP科研背景,在产业和临床上对医疗AI也有些许涉猎,个人主页http://www.doctorqiaojin.com,简介请看这篇文章。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