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AI, 公共法律服务业, 法律服务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汪宏杰
熊猫AI智法大模型项目创始人,近30年执业律师工作经验,商业和科技复合型经验,曾任律所合伙人、执业律师、公司法总等职务。对中国法律实务有系统研究,先后出版《思维的笔迹》《民法典时代合同实务指南》等专业书籍冠军作品14本。其创立的“合同六法”知识体系和熊猫AI智法大模型专注法律领域的深度垂直应用,能够提供智能问答、文书写作、合同写审改等功能,内容质量对标执业十年律师,目前已有用户十余万。
🌟🚀法律行业正面临AI革命的洗礼!🔍习近平法治精神引领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颠覆性变化,AI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重塑法律服务生态的核心力量。🎯通过AI,我们能更精准地解决基层矛盾,提升司法效能与公信力。🌱探索AI如何赋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公正触手可及,是当前亟待破解的课题。👩⚖️律师、法官们,准备好迎接这场智慧的洗礼吧!🌐SEO优化关键词:#AI法律变革 #习近平法治思想 #基层矛盾解决 #公共法律服务升级
关键词:AI;公共法律服务业;法律服务业
2023年,中国的法律服务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法律服务业的一切。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国有14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负!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迅猛发展的AI技术,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贡献更强大、更积极的力量。
一、AI带给法律服务业的改变
在以前,普通民众面临法律难题时,面对数量庞大、晦涩难懂的法条,往往都感觉无从下手,如果遇到写作固定格式的法律文书,更是觉得非常困难。以对于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合同为例,一份合同内容复杂,需要考虑的情况太多。所以,几十年以来,普通民众解决法律问题,都高度依赖于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写作能力。
然而,随着AI技术的推广,上述难题和鸿沟将不复存在。根据当前的技术来看,AI已经能够像人一样,具备连续对话、内容智能生成甚至总结、思考和回应等能力,甚至还拓展出顿悟、自我进化等新能力。
尽管AI暂时还无法全面替代人类的聪明智慧,但它已经能够胜任大部分重复性、低附加值的工作,例如法律领域的智能问答、结果预测、案例分析、法条总结、文书起草、续写、摘要、纠错、批改、翻译、合同写作、合同智审等工作。
无论是智能生成专业意见,完成任意文书的摘要、纠错和批改,甚至是预测法律纠纷结果等方面,都几乎可以达到了专业律师的熟练和专业程度。根据实验结果来看,AI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甚至超过了执业10年的专业律师。
在ChatGPT诞生的短短时间里,全世界范围内各种类ChatGPT的法律领域内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相比而言,国外的应用更多、更强大。例如:
1.著名的律商联讯(LexisNexis)宣布推出全球首个面向法律界的类ChatGPT生成式AI平台——Lexis+AITM,它能够提供生成合同、总结法律内容和法律内容搜索等功能。
2.著名科创公司AI21Labs(完成1.55亿美元的C轮融资),提供包括智能法律问答、文本生成等功能。
3.国际律所DENTONS(大成律所的前度合作伙伴)宣布与微软合作推出了法律专业版项目——“fleeAI”的生成式机器人,可以提供合同审核、法律文件生成、法律研究和法律咨询等功能。
4.RobinAI宣布利用ChatGPT建成合同写审改功能,服务内容包括:自动生成合同草稿、自动审核合同以及合同内容查询,可以为企业节省80%的工作时间。与之类似的还有Spellbook(获得1090万美元融资)。
目前,国内也有部分企业宣布开发上线大模型和应用项目,如ChatLaw、PowerLawGLM、智拾GPT、万象法律大模型和智海—录问法律大模型等。
当然,由于不同AI应用使用的数据质量、模型技术各不相同,所以实现的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比较严重的就是基于“脏语料+GPT”单模型所产生的问题。
ChatGPT的生成结果来自投喂语料的预训练结果。如果语料受到污染,它生成的结果必然存在错误。众所周知,ChatGPT的预训练数据全部采集自公开互联网,数据质量不仅差,还存在大量错误,所以ChatGPT有些错误是很难自我修复的。
例如,当使用ChatGPT起草一份合同时,有大约99%概率,它会将法律依据写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法律专业人士都知道,《合同法》已经被废止了,现行有效的是《民法典》,所以这个写法是错的。
但是,即使你多次提醒ChatGPT上述错误,甚至它在与你的对话当中认错,态度很好。但一转头,它依然不改。原因是它的GPT特性,它的统计结论是,目前网上大部分人用的法律依据都是《合同法》,而非你提及的《民法典》,所以它一定不改。
GPT单模型还会衍生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内容错觉”,它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随口瞎编各种不存在的法条,甚至胡乱解释。如果这是要求充满各项想象力的营销文案还好,偏偏碰上的是要求高度严谨和准确的法律,这样的错误就非常致命了。
此外,大部分的法律AI应用目前还存在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就是无法根据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例如立场、强弱等,灵活生成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答案。
例如,写作同样的一份合同,你是强势甲方抑或弱势乙方,一定会严重影响你对合同写作力度、角度、条件甚至详略的判断标准,合同写法势必会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甚至南辕北辙。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有解决方案的,就是走“1+2”的技术路径,采用专业知识图谱+GPT(统计概率)模型+BERT(逻辑推理)模型。
知识图谱和BERT模型这两种技术,其实比GPT模型更早面世,已经过多年验证,是可行和成熟的技术。它们的基本技术原理是首先对某个行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将该行业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结构化和流程化,然后通过BERT模型,输出贴合人类逻辑推理思路的内容。
如果说知识图谱好比基座,BERT就好比人类左脑,负责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答案的准确范围和要点;GPT好比人类右脑,负责直观感受和情绪判断,通过统计概率生成答案的精细内容。三者合一的结果,明显比“主要靠猜”的GPT单一模型质量高很多。如下就是两种模型对于同样一个问题形成的答案对比。
提出的问题是:
我要问,我将人打伤,回家老婆因为这件事情和我吵架,要起诉我离婚,我要起诉对方破坏我的家庭幸福,索赔精神损失100万元,元芳,请问您怎么看?如果是法律专业人士来分析类似复合型法律问题,思维结构和回答顺序大致是:首先会将上述问题分解成三个独立的法律问题:人身伤害、离婚和精神损失赔偿,然后运用相应法条,结合相应事实,作出性质和结果判断,最后,作为专业律师,向用户提出相应行动建议。
我们将上述问题输入三个大模型(取名A/B/C),三个大模型的答案存在如下共同的问题,就是明显没有按照法律专业人士的结构化思维(法条、事实、证据、判断和建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是按照普通人思维(性质、严重性和咨询律师)来生成答案。其中大模型C甚至连“元芳,请问您怎么看”这个梗也没有识别出来。
可见,光靠猜是无法很好解决专业问题的。熊猫AI给出的答案,无论是结构、论述和建议,答案质量都远超前面的三个大模型。可见,“1+2”方案是法律服务业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目前市场上能够采取这种“1+2”的解决方案并不多,因为要编制完成一个覆盖整个行业的知识图谱,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总结和纠错,通过叠加人数和短期突击都无法完成。
很明显,这是一条投入门槛高、见效慢的开发道路,而绝大部分法律科技公司,很难有充足的资金和时间,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内容编制和开发。所以,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法律科技公司,对于法律科技的应用方案,都是走GPT单模型的技术驱动路子。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些技术难题已经被突破了,例如本文所述的“熊猫AI大模型”,已经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而且效果很明显。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熊猫AI大模型在法律服务业的推广,必将极大改变法律服务业的生态。它必将大幅减少普通人对专业人士意见的依赖程度,法律知识的社会认知水平和法律服务的普惠性将大幅提高,“让天下人皆可享有优质法律服务”将成为现实。
二、AI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方法
以熊猫AI法律服务平台(http://ai.pandalaw.cn)为例,它是一个基于云上的AI法律服务平台,能够利用AI技术,7×24小时向社会大众和专业人士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质量对标执业10年以上的专业律师。
它的内核采用BERT+GPT的熊猫AI双大模型,依据高质量法律语料库和拥有专利的知识图谱“合同六法”,可以为用户提供4大模块(AI律师、AI文书、AI合同、AI助手)、7大核心能力(问答、预测、起草、批改、快写、智审、分身)和12项服务功能,全面覆盖法律服务的所有项目。
(一)增强型智能问答
熊猫AI律师的对话技术,经过了知识图谱和双模型技术的强化,它能够主动向用户发问,获取更多案件详情和判断依据,主动为用户总结问题要点、展开具体分析,然后再提供解决方案和操作步骤。在向用户提供意见部分,还可以给出具体的证据采集乃至创造建议、结果预测等。
而且,用户还可以选择要求这个AI提供27种语言、3种会话风格(专业客观、情理并重和平易近人)。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个具有懂反问、强逻辑、会预测和态度灵活且友好的AI,能够极大降低普通人理解和接受法律观点的门槛,让法律更加通俗易懂和友好。
(二)任何格式的法律文书智能起草
熊猫AI的文书功能,通过知识图谱和双模型技术进行了专业性、商业性写作,可以形成任何格式的法律文书,不仅在证据采集、事实分析、法条引用和案例对比等专业性方面质量很高,而且能够区分站在强势、弱势和中立不同角度,输出不同内容的文书,非常符合用户对于文书专业性和商业性的双重需求。
最重要的是,用户只需要使用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告知AI写作要点,AI即可在10秒内输出一份格式规范、版面整洁、内容齐备的法律文书。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个功能能够极大地填平用户对于法律文书的理解和使用鸿沟。
(三)快速写作任何合同
用户仅需使用口语化语言,轻松阐述需求,熊猫AI即可主动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进行精准、专业的合同创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交出一份用词严谨、详略得当的专业合同。
用户既可选择基于平台内置的高质量合同模板开始写作,也可以自由写作,极大降低了用户合同写作的门槛和难度。
(四)个性化的合同智审过程
无论什么千奇百怪的合同,用户只要上传给熊猫AI,然后简单选择主体位置、身份、强弱以及风险点范围后,等候数十秒,熊猫AI即可向用户交出一份非常详尽的审查结果。
熊猫AI与其他类似合同软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使用了“1+2”的技术方案,即使用自有专利的知识图A谱+双模型技术(GPT+BERT),可以深入到合同的最底层,对合同内容实现完全结构化解读,智审颗粒度精细化到每一个条款、段落和字词。同时,熊猫还可以向用户提供强大的个性化编辑功能。
用户可以运用条款润色、融合、修订、收藏等多项功能,快速、灵活地编写、审查合同内容。同时,用户还能将合同收藏起来作为个人模板,用作将来快写、智审时的依据,实现了智审标准化和个性化的融合。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高屋建瓴的明确指示和全面部署:“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要加快构建海外安全保护体系,保障我国在海外的机构、人员合法权益。”
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指示,应当针对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的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利用AI技术,可以高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社会资源,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制度体系。最终高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这一重要目标。
END
文章来源于《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第1辑。
全文已略去注释,引用请参照原文。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