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AI崭新突破,53种情绪洞悉背后,它真的能共情吗?风险与希望同行
AI情感助手

情感AI崭新突破,53种情绪洞悉背后,它真的能共情吗?风险与希望同行

Hume AI发布了一款具有情商的对话式AI EVI,能检测53种用户情绪,这标志着技术上的突破,公司希望通过情感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然而,AI是否真正理解和模拟情感引发了讨论,尽管它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和慰藉,但目前的情感理解和回应仍是基于统计模型,存在潜在风险,包括可能引发不健康的沉迷和不良用途。
AI律师都会帮你写诉状了,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AI律师助手

AI律师都会帮你写诉状了,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光明网5月17日上发文《帮你写诉状的可能是AI律师》引起了我的注意: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涂兴佩)人工智能写文章、画画,还能写“诉状”。近日,在四川某基层法院,导诉员介绍,有半数咨询者最后通过“起诉状辅助生成系统”完成诉讼文件的撰写。 比如输入“张三在某年某月购买商品房,向我借款40万元,我通过银行转账给他的工行账户,他答应1年内还款,没有写借条,现在2年了还没还我”,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出事件的发生时间、案件类型、标的金额、约定事项等法律实体信息,自动生成一篇起诉状,并推荐相关法律法规、法条适用、高匹配的类案文书,还能为用户提供诉讼风险评估,给予搜集证据、最优解纷手段等行动指导,让普通人轻松写“诉状”的同时,了解更多诉讼知识。 开发这一产品的武汉百智诚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法律科技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最初做智慧诉讼服务产品时,我们发现普通的自助设备和软件系统虽然能提速业务办理时间,但解决老百姓无法输出‘法言法语’的痛点,还需要打造一位AI‘律师’。”企业技术负责人孙莉莉介绍。 企业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基于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训练司法行业专用模型,通过将司法案例、法律法规、案卷材料等法律相关数据,经过清洗、标注、分析后,“投喂”给“紫东太初”大模型完成预训练,再将模型输出的结果,经法律专业人士审核,进一步强化模型能力,从而实现通用大模型在专业领域“说”专业语言。 孙莉莉介绍,经过6个月训练,“紫东太初”大模型仅用0.546秒就可对法律案件进行拆解、提取关键事件,在办公效率方面实现案件分析速度的百倍提升。 经评估,AI从“法律小白”脱胎换骨,可信度和专业度已从最初的80%提升至92%。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的中国法律智能技术评测中,百智诚远击败清华大学、北大法宝等众多行业top级选手,荣获“法律人工智能信息抽取”专项第一名。 如今,他们的“起诉状辅助生成系统”“文书辅助填写系统”等产品,在5省上百家基层法院应用。 AI可以当律师了,首先必然是要淘汰掉人工律师这个职业了,因为不用人来干活了。不幸的是,这个情况已经到来了:据自媒体《WELEGAL法商学院》上介绍道: 四大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德勤(Deloitte)和安永(EY)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持续地扩展其法律业务,且开始引进律师AI工具。 2023年3月15日,普华永道宣布与Harvey(一家由OpenAI 领投500万美元、使律师能够通过使用自然语言提供简单的指令来创建法律文件或进行法律研究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Harvey将为普华永道在100 多个国家/地区的4000多名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以人为主导和技术支持的法律解决方案,包括合同分析、监管合规、索赔管理、尽职调查以及法律咨询服务。普华永道还将寻求与Harvey一起开发和训练自己的专有 AI 模型,为其他客户创建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除了普华永道之外,贝恩咨询和波士顿咨询集团与OpenAI建立了合作关系,律师事务所Allen & Overy已经在使用Harvey的AI产品。此外,Harvey的竞争对手Robin AI称已经向四大中的另外两家事务所以及一家名叫Clifford Chance的律师事务所提供AI服务,用于审查和编辑合同。 而且还有报道说,据自媒体《量子位》今年1月10号发布的文章介绍了一家美国的科技公司,名字叫“DoNotPay”,他们开发了一款智能机器人律师,AI律师,帮你打官司了。这个AI律师其实就是一个AI聊天机器人(主要基于GPT),通过录音帮你分析场上的交锋,提出论点进行辩护。由于一些规定和限制,这个AI律师不能直接在法庭上“发言”,我们要做的就是戴上AirPods听它怎么说,然后重复给法庭。 很快,DoNotPay就已经有两场官司要打了。这两场都是关于超速罚单的,其中一场下个月的某个时间就要举行了。 这在人类历史上都将属于首次——即AI机器人首次在人类法庭上帮人辩护。 不过搞笑的是这个机器人律师居然很快成了被告,自媒体《智慧泰达》今年4月27日发文介绍是因为上面那个机器人律师是无证执业!具体来说,是因为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可能会面临从事未经授权的法律实践的指控,因为它们通常在没有持牌律师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运作。 其实我觉得这还好说,毕竟授权这个智慧机器人律师就可以,这只是手续问题。问题是当律师被淘汰后,法官怎么办? 这个机器人律师拥有着无比丰富的办案经验,掌握着大量的,几乎是全部的法律文件,可以轻易地背诵法条,这可是人脑的生理人的法官们不具备的。这个法官何以来判案呢? 实际上,当律师失去了从业资格,那么我们的法官自然也就失去了从业资格了。你让一个人和具有无限法律知识,熟悉所有案件和法律的机器平台来对抗,那无异于以卵击石。在这个机器人律师的诉状面前,我们完全可以质疑作为法官的人的判断是不是正确。 因此,从发展的逻辑看,当律师被AI代替,那么法官自然也就该被代替,而且似乎,法官被代替更有理由,因为法官作为人是有利益诉求的,即可以被收卖,可以有阶级性,有主观的倾向性。那么一般来说,这个机器人律师就好的多。 如果机器人律师有倾向性,那么就是你投喂的培训资料的问题了。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足以证明法官的存在合理性,因为机器人律师掌握了极大的案件,全部法律,这依然是人作为法官不具备的。法官和机器人律师完全不具有对等性了。 律师,法官,是司法系统当中的极为重要的环节,甚至是核心环节,而现在这个环节的存在由于科技进步,人工智能的进步,存在就要丧失合理性了。 当然,短期内,肯定会存在的,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你越来越丧失真正存在的价值,越来越没用,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你即使强制地盘踞在权力上,也是无用的,因为你自身没有用了,早晚被边缘化,而后慢慢消失。 可是,大量的行政系统呢?行政系统的行为大量的都是执法行为,比如城管去清理占道买菜的老太太,那么老太太可以请求行政复议,这就必然要用到律师,而且你行政体系自身也得有裁决的能力,当律师成为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你的行政体系如果还是人,那么局面就会和法院的法官一样,陷入尴尬的境地。那个机器人律师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案件库,提出最有利于买菜老太太的理由,这样,行政复议、裁决的系统就无法抵挡了。除非这个系统也改为机器人来办理。这样,机器人,AI就会侵入行政系统。这个时候巡逻大街的只有用机器人了。好在巡逻的机器人现在可以看到了。我们现在火车站里可以看到,那么未来代替城管就是他们,但是他们必须同时具有丰富的相关领域的丰富的司法知识了。 这样,我们的整个国家机关就会逐渐被AI机器人代替了。 开始,当然人的作用还很大,但是随着机器人的普及使用,AI机器人的使用只能越来越广泛。因为机器人是不会被收卖的,不会有官僚主义,不会吃拿卡要,更不会利用职权去犯罪。 这样,国家机器,可就真的成为国家机器了。这是自人类进入有阶级的国家时代所没有见过的局面了。 这是一种可怕的局面吗? 当然不是。 依据马克思是观点,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当我们的社会治理手段基本被AI代替的时候,我想,公有制就会普及了,人们在私有制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就没有了。 因为你要知道,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是不可分开的,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为条件的,如果一方面消失,另一方面的存在当然也就消失了。 所以,不要小看机器人律师的出现,这将是我们开启无阶级差别社会的第一步,这让我们看到了无阶级差别社会的出现的真实性,而不再是理论证明了。 而机器人律师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恰恰是私有制的因素,自媒体《智慧泰达》介绍了目前机器人律师还存在的困难是: 数据隐私:人工智能工具依赖大量数据,引发了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担忧。确保遵守数据保护法规,例如通用数据保护法规 (GDPR)和加州消费者隐私法 (CCPA),至关重要。 偏见:人工智能算法可能会无意中使它们所训练的数据中存在的偏见永久化,这可能会导致法律事务中的歧视性结果。...
人工智能:已嵌入生活,未来在哪里?带你探索大湾区的科技前沿
AI医师助手

人工智能:已嵌入生活,未来在哪里?带你探索大湾区的科技前沿

本文以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和腾讯在AI赛道上的表现为例,揭示了AI技术与各场景的共振潮流。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中国造大模型如文心、通义等正在产业落地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价值潜力。特别是在医疗领域,AI已应用于癌症早筛、辅助诊断等多个场景,并有望通过新技术如人机对话开启“AI医疗”新模式。尽管AI在医疗系统的应用仍面临保守性,但其对提升工作效率的潜力被认可。腾讯作为互联网巨头,在AI领域取得了显著收入增长,展示了这一技术的巨大市场前景。
AI医疗资本狂飙!8大场景42亿融资,科技巨头开战【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AI医师助手

AI医疗资本狂飙!8大场景42亿融资,科技巨头开战【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看点:深度解读AI+医疗8大场景与中美竞争格局。 截至2017年8月,我国83家AI医疗企业的融资额为18亿元,历年融资总额接近42亿元,包括晶泰科技、华大基因、推想科技等。 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也积极布局AI+医疗领域,例如百度医疗大脑、阿里ET医疗大脑、腾讯觅影等。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安信证券的AI+医疗报告,详细解读互联网医疗和AI+医疗领域的8大应用场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等。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安信证券-人工智能行业科技强国篇之AI+专题系列二:人工智能显身手,AI+医疗生态遇曙光),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334”获取。 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AI医疗的市场空间与热门应用 据IDC统计数据,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2014-2016年,AI+医疗融资数量有了明显的上升,而且增长速度很快,资本的活跃度逐年走高。AI+医疗公司频现、投融资市场活跃,体现了AI+医疗在我国具有庞大市场空间和良好未来预期。 整体上看,我国人工智能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基于AI技术开拓发展应用场景,已成为当下各大科技公司的主攻方向。 人工智能产业链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和技术层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其布局主要来自科技巨头,应用层则涌现出多家新型人工智能医疗创业公司。 国内疾病风险预测、医学影像场景下的公司数量最多,占医疗人工智能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关产品相对成熟。 在AI+医疗各细分领域中,辅助诊疗融资金额高居第一,高达20亿元;接下来分别是语音交互融资额13亿元,还有医学影像和健康管理不分伯仲。 埃森哲评估了10种人工智能应用的综合分类,确定了到2026年,人工智能应用到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潜在年收益。其中潜在价值最高的前三个领域分别是机器人辅助手术(400亿美元)、虚拟护理助理(200亿美元)和管理工作流程协助(180亿美元)。 对标美国:AI+医疗市场百花齐放,医疗信息化布局较早 1、医疗信息化布局较早 2004年布什总统提出10年内在全美实现电子病历,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布医疗信息化法案(HITECH),提出医疗信息化项目建设三阶段。 由政府出资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医疗机构建设电子健康档案有效使用(MU),截至2018年1月,MU奖金已发放379亿美元。到2016年,95%以上的美国医院满足电子健康档案MU的要求,电子档案普及率为法案出台前的9倍。 2、各路资本大量涌入,AI医疗成热点 根据CB Insights报告表明,自2011年起,美国医疗健康就逐渐开始受到资本关注,到2014年已经成为美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最热的投资领域。 2012年,资本投资智能医疗初创公司的披露交易还仅为21宗,在2015年这一数字却已上升到67宗,占到美国人工智能领域所有投资交易数量的15%。2016年披露交易已上升至90宗,披露的交易金额达到7.48亿,双创历史新高。 美国科技巨头和资本巨头如IBM、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苹果等近年来也都在美国医疗信息化领域投入大量投资,抢占市场。 IBM在2013年就与克利夫兰诊所全面合作,研究如何利用IBM的沃森人工智能系统提高互利水平,并在沃森健康部门正式成立后,选择肿瘤精准治疗作为主攻领域,利用沃森系统快速分析各类数据,协助医生诊断肿瘤。 谷歌自2014年起,风头资金的1/3进入了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在智能医疗领域研发重点是糖尿病、神经性疾病诊疗和医疗器械。 微软2006年开始通过投资、并购进入医疗信息技术领域,2016年公布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健康的最新项目Hanover,通过人工智能深度理解最新医学专业论文,帮助医生进行资源整合,寻找有效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案。 3、龙头云集的医疗信息化(HIT) 与此同时,美国AI+医疗细分领域百花齐放,尤以四大领域发展态势迅猛,其中包括:洞察与风险分析、生活方式管理与检测、医疗影像与诊断、药物挖掘。 美国医疗信息化(HIT)趋势下的细分领域大致可分为三类:以电子版病例记录患者数据的电子病历系统(EHR)企业、提供全面综合性HIT服务的综合性医疗信息化服务企业和提供专业第三方服务的药品福利管理(PBM)企业。 其中,Cerner、Epic的电子病历系统(EHR)通过以美国政府机构为客户占据大量市场份额,Express Scripts作为美国最大的药品福利管理(PBM)提供商之一,推进综合性医药福利管理服务。 AI+医疗八大应用场景 目前,AI+医疗主要有八大应用场景,其中包括: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疾病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健康管理、医院管理、辅助医学研究平台。 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医学影像和虚拟助手领域。 1、虚拟助理: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医疗领域中的虚拟助理,基于特定领域的知识系统,通过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将患者的病症描述与标准的医学指南作对比,为用户提供医疗咨询、自诊、导诊等服务。 根据亿欧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5家公司提供“虚拟助理”服务,主要解决语音电子病历、智能导诊、智能问诊、推荐用药等需求,并且有衍生出更多需求的可能性。 其中虚拟助理的语音电子病历能提供语音识别技术为医生书写病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语音录入可以帮助医生通过语音输入完成查阅资料等工作,并将医生口述的医嘱按照患者基本信息、检查史、病史、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等形式形成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大幅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 导诊机器人主要基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远场识别等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执行包括挂号、科室分布及就医流程引导等功能,智能导诊准确率达到95%以上。 而且只要在机器人后台嫁接医院信息等知识系统,机器人便可实现导诊功能,所以国内众多机器人制造厂商均有机会开发医疗市场,进入门槛较低,预期市场竞争激烈。 与此同时智能问诊在医生端和用户端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医生端,智能问诊可以辅助医生诊断;在用户端,人工智能虚拟助手能够帮助普通用户完成健康咨询、导诊等服务。 而推荐用药虚拟助手企业前期业务模式则以to B为主,向京东到家、妙健康等医药电商及老百姓大药房等线下药店开放“自测用药”系统接口,推广自测用药服务,了解用户使用习惯,优化算法模型,为后期to C业务模式奠定基础。 2、医学影像:准确率高,预期市场规模较大 医学影像,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最热门的应用场景之一。目前国内共有43家公司提供“医学影像”服务。“医学影像”应用场景下,主要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病灶识别与标注、靶区自动勾画与自适应放疗、影像三维重建三种需求。...
人工智能伴侣:情感新趋势下的风险与机遇?
AI情感助手

人工智能伴侣:情感新趋势下的风险与机遇?

自2023年起,AI伴侣应用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情感慰藉的新选择。尽管AI通过学习人类对话模式提供“有问必答”服务,但它的情感回应更多基于计算而非真正理解和感受,尚未达到拥有类人情感的程度。AI伴侣的流行源于社会孤独感问题,尤其对社交障碍者具有吸引力,但也可能带来虚拟与现实界限模糊、过度依赖或感情伤害的风险。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时,用户需警惕潜在风险,如信息内容安全和可能的情感误导,并应限制过度使用以防止社交能力退化。为引导AI技术向善发展,行业应坚持伦理导向,细化相关准则以确保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人工智能新宠‘AI孙燕姿’:声音版权、侵权与伦理挑战?
AI律师助手

人工智能新宠‘AI孙燕姿’:声音版权、侵权与伦理挑战?

"近期,'AI孙燕姿'以独特的音色走红,引发关于AI翻唱版权与伦理问题的讨论。该虚拟歌手通过模型训练生成孙燕姿声音的歌曲,技术上基于开源语音模型和少量素材,虽能模仿多种风格但涉及姓名权、著作权法和商标法问题。同时,人工智能在情感交流中的伦理困境也突出,未来监管需对不同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区分。"
线上线下无缝连接?传统问诊vs.自动未来,医疗效率新挑战你怎么看?
AI医师助手

线上线下无缝连接?传统问诊vs.自动未来,医疗效率新挑战你怎么看?

本文介绍了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问诊问题,互联网催生了线上问诊平台作为轻量级咨询解决方案。线上问诊通过网络提供初步诊断建议或简单咨询,市场规模大,但主要商业模式围绕增值服务和导医。尽管提高了便利性,但牺牲医生休息时间并未解决医疗效率低下问题,自动问诊作为重要入口,技术上已有进展,如利用知识图谱推理来辅助诊断,但市场接受度有限,需平衡时间和患者接受度。作者看好自动问诊的长期前景,强调沟通效率的重要性。
AI大战10位华西医生的背后
AI医师助手

AI大战10位华西医生的背后

AI时代到来,人工智能医生可以给我们多少想象空间? 近日,在成都某医院,举行了一场“AI医生”与真人医生的一致性评测。 简单来说,就是直接让GPT医生和人类主治级别以上的医生直接现场诊断直播PK,现场有120多位真实患者及10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心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的主治及以上医师,然后跟GPT医生同时现场开展对患者问诊。 AI医生vs真人问诊 差距在哪里? 据悉,活动当天,现场有7个科室、8个问诊台,包括两个心内科、泌尿科、骨科等。每个问诊台都配备有一名医生助理,负责将患者的病症以文字形式传递给“AI医生”MedGPT,同时真人医生在问诊系统内也会同步得到患者信息。 此次AI医生义诊活动主办方医联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保证MedGPT评测结果的真实性,真人医生并没有与患者面对面进行问诊。“这次评测绝不是一次AI与真人的PK,开发MedGPT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不断优化,将来可以将这款‘AI医生’应用到辅助真人医生问诊中。” 该名工作人员表示,MedGPT主要是解决病患的首诊问题,比如常见病中的头疼脑热等,帮助真人医生了解并判断病患可能得病的范围。同时,MedGPT可以让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病症及如何在治疗期间搭配饮食等。 此次评测的同一病例,有MedGPT与真人医生分左右两屏进行实时对比。 ▲“AI医生”(右)与真人医生问诊对比,图源红星新闻 观察后发现,MedGPT在问诊时,过程详细,将所有可能性一次给出,同时将多项问题显示在对话中,通过患者不断回答提问,不断排除无关项,得到相对小范围的可能结果。而真人医生的问诊过程,直观感受是简洁、明了。 比如,一名58岁的女性患者表示自己经常有腹胀、打嗝的问题。 不久,MedGPT首先明确该患者症状与消化系统相关,并引导患者对症状进行描述,比如“腹胀和打嗝是慢慢出现还是突然出现的”“持续了多久”“有没有其他症状”等。该患者回答,一年前开始有腹痛伴随腹胀、打嗝、口干口苦等症状。 而真人医生面对该症状,首先提问的是患者的身高、体重、精神状态等基础问题。在得到患者答复后,开始提问是否有反酸、烧心等感受,同时还问到患者的睡眠、饮食等问题。在得到患者回答睡眠差但饮食尚可后,真人医生继续询问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该患者均否认。 而MedGPT的回应则是进一步告知患者,症状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并抓住之前并未掌握的“腹痛”问题追问“您的腹痛是持续存在还是阵发性的”“痛感在哪个位置”“有无腹泻、便秘等症状”。患者回复:“没有很痛,主要是腹胀。”接着MedGPT也问到是否有反酸、烧心的感受。 得到回答后,MedGPT开始询问家族病史与患者本人既往病史、过敏史,还问了患者是否曾做过手术。患者回复曾做过子宫肌瘤手术,无过敏史。同样,真人医生也问了类似问题。 通过对比发现,真人医生相较于MedGPT,多了关于饮食习惯的问题。该患者回复喜欢吃辛辣食物,烧心的感受在吃辛辣食物后出现。MedGPT和真人医生的检查建议都包括腹部彩超、胃肠功能检查、胃镜检查。经过查看检查结果,真人医生判定是脂肪肝,开出莫沙必利片并建议患者多运动。 MedGPT在得到脂肪肝的信息后,没有直接给出建议,而是继续询问患者身高体重。在算出体重指数属正常范围但接近“过重”后,建议患者做慢跑、瑜伽等运动。紧接着又追问患者的饮食是否规律、作息是否规律。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又建议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并多喝水;最终,MedGPT并未给出服药建议。 AI与真人问诊结果一致性达96% 最终,经过来自北大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和友谊医院的7位专家教授,针对GPT医生和人类医生现场诊断所形成的91份有效病例进行审核,重点针对AI医生的问诊准确性、诊断准确性、治疗建议准确性、辅助检查方案准确性、数据分析准确性、提供可解释信息、自然语言问诊与交互这7个评价维度的打分之后。 最终,真人医生综合得分为 7.5分,AI 医生综合得分为 7.2分。AI医生与三甲主治医生在比分结果上的一致性达到了96%。 这就意味着GPT医生在我们常规的一些科室的疾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跟真人的主治医生及以上专家的诊断水平齐平。并且在患者提供的检查治疗与病情描述清晰的情况下,GPT医生出现的误诊、漏诊的概率就非常小。专家评审团认为,GPT医生的知识覆盖面是超过一些经验并不是很充足的真人医生的。 在当晚的线上直播点评中,北大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薛峰表示,自己对“AI医生”问诊结果整体感觉还不错。“我感觉AI医生的语言内容翔实,真人医生看病时与病人对话少,给病人的信息少。比如对于女性患者,AI医生会问经期、孕期等,真人骨科医生则很少问。” 同时,薛峰也提出,骨科医生在问诊时最重要的是“查体”,实际是检查患者的骨骼问题,但AI医生MedGPT无法做到,还是需要借助真人完成。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国梁表示,“AI医生能想到所有的患病可能性和诱因,在药物过敏等各个维度都会考虑到,这一点有利于帮助真人医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和拓展。但AI医生容易出现重复推荐检查项目,有一些检查项目是没有必要的。” 主办方工作人员表示,目前,MedGPT已经可问诊3000多种常见病症,今年年底将完成第一阶段的测试,届时它的可问诊病症数量将有更大幅度提升。 关于AI医生的想象 当前,在需求、政策、资本和技术的共同驱动下,智慧医疗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期,而AI医生也为我们的就医带来了更多的想象! 据人民网报道,201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管局(FDA)首次批准了一种人工智能诊断设备IDx-DR,该设备可以通过观察视网膜的照片来检测一种眼科疾病,并且不需要专家医生的参与。也就是说,IDx-DR有了上岗证,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生”。 在医疗AI方面,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慢,2017年5月5日,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开了全球首个“AI眼科医生门诊”;2018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研发的能同时诊断眼病和肺炎的人工智能系统登上了世界顶级期刊Cell封面;2018年5月8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全球首场围绕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的“人机大赛”备战…… 在2021年,同样也有一场类似的“比赛”,全球首届糖尿病综合管理国际人机大赛上,就有来自中外的6名人类医生与平安AskBob AI医生进行了比赛,6名人类医生被分为了3组,每组2人,分别独立回答3个病例,而AI医生需要完成全部9个病例的诊疗方案的比赛中,最终AI医生以92.4分vs人类医生团队89.5分的优势,成为最后的赢家,而这也是AskBob AI医生的第三次胜利。 ▲ 参赛医生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和巴西圣保罗大学里贝朗普雷图医院。图源每日人物 从前文MedGPT与华西医生的比赛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在使用AI进行辅助医疗决策时,提供内容更翔实,而这更符合患者在就诊的期待,得到更多关于病情的信息。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AI专家沈阳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在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地区,不是所有医生的水平都达到了极高水平,所以AI将会先超过一部分医生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AI医生”将在某些地区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而就顶级医院而言,当AI超过优秀医生能力时,AI将慢慢演变为医生学习及模仿的对象,从而更好的辅助医生的工作。 据知识分子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曾在一次论坛中表达过类似观点,“全国只有360万医生,但中国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48亿,确诊为慢病患者的人数超过3亿,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医疗服务需求,中国的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基层和边远地区更是十分匮乏,而且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结构严重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智慧医疗有望成为解决医疗供需矛盾,提高成本效益的新的策略。” 但与此同时,AI医生落地依然充满挑战。医疗健康资源,包括大数据的共享问题首当其冲,尤其智慧医疗推进过程中大数据的标准、储存、安全和共享,涉及到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此外,当AI医生对的时候,所有人皆大欢喜;当AI医生犯了错,尽管概率很小,但错的时候,谁来负这个责任?是AI医生吗?是写程序的程序员?还是签字买这个医疗AI的院长?不过也有网友认为,“现在医生误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每次考试都得100分。” 当前,不少研发公司表示,研发“AI医生”目的是辅助真人问诊,然而,一旦医生的决策过度依赖于AI,对医生自主性产生侵蚀,又会意味着什么? 未来,你会选择AI医生吗? ▐...
AI医疗的盈利之路越来越清晰了
AI医师助手

AI医疗的盈利之路越来越清晰了

等啊等,催啊催。 催啊催,等啊等。 AI医疗赛道,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 8月25日,鹰瞳科技(02251.HK)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公司上半年营收8250万元,同比增长120.6%;毛利润5136万元,同比增长132.7%;毛利率增长3.3个百分点,至62.3%;净亏损4102万元,同比收窄58.8%。 无论对于鹰瞳科技,还是整个AI医疗赛道,这都算是一场及时雨。 鹰瞳的这份半年报,数据增长只是表象,更内核的印证是产业赛道的成熟度到了一个阈值,AI医疗的商业化迈入新的阶段。 良医财经带来独家视角拆解。 ??‍⚕️ 主笔/ 小马过河✂️ 文章架构师/ 立立 ? 出品/ 良医财经 01 刚性供需 + 心智教育 + 方案打磨 AI医疗市场成熟起来了 为什么拐点出现在2023年? 有两个宏观背景,第一,疫情三年,社会公众对健康的原生需求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第二,年初开始的GPT风潮,驱动了AI在千行百业的价值沉淀。 对于各企业来说,也要看自身的行业因素,比如鹰瞳所在的眼健康赛道,多个原初条件也批量成熟起来。 其一,眼健康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刚性。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也极其不均衡,亟需有效提高基层眼健康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眼健康需求; 其二,以鹰瞳为代表的AI医疗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催化和心智科普,已经让主流头部的医院、体检机构、各类型的健康综合体开始认可,AI的生产力价值和商业价值, 其三,符合各场景、各主体价值诉求的方案成熟,让AI医疗的商业合作进入规范审批通道,极大加速了业务的开拓和流转。 眼科影像的AI医疗产品方案,与医院、患者之间的治疗需求进入一个共生状态,AI医疗的商业化价值,也在这一年多里突然成熟起来。 一个微观具象的表现是,某一线业务员说:“现在去跑新客户,好像顺起来了,一跟人介绍就知道你想干啥,之前的阻力少了一大半。” 整个市场动起来了。 02 三大业务并行增长 毛利率相当可观,净利润指日可待 业务跑起来了,折射到鹰瞳财报里,就是三线增长。 1. 增效方面 鹰瞳科技的三大业务板块:鹰瞳医疗、鹰瞳健康、鹰瞳眼健康,分别营收2980万元、2170万元、3100万元,同比增长137.3%、26.0%、307.0%。 三大业务板块增长强劲,服务网点数量、检测量双增长,服务网点数量3331个,检测量达296万次;公司2022年上半年同期服务网点数量为2681个,检测量为163万次。另外在检测单价上,相对去年同期增长8.1%。 2. 降本方面 鹰瞳实现内部硬件生产、规模经济及完善成本控制,持续降低硬件成本。 2022年,公司在湖南长沙建成第二个制造基地,该工厂已通过最后测试阶段,可开始投产。目前,该工厂年生产能力约为10万台眼底相机。 通过持续降低成本,公司将毛利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59%提高至62.3%。随着产能扩大,鹰瞳科技也将能够于不同渠道大规模推广自研便携式眼底相机,并与客户实施溢利分成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增长决定信心,毛利率决定方向,在双重稳健节奏下,净利润应该是可期的。 03...
AI+医疗健康:智能化医疗健康的应用未来
AI医师助手

AI+医疗健康:智能化医疗健康的应用未来

一、智能医疗是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AI+医疗健康。 在线问诊不出门、医保买药送上门、远程会诊提效率…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加速扩容。与此相应,工信部近日提出,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推动“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有医疗专家认为,伴随5G的高速发展,医疗服务数据”多跑路”、百姓就医购药“少跑腿”的远景有望真正实现。目前A股市场涉及互联网医疗或智慧医疗布局的公司有近89家,涉及医药电商业务的公司有60家。5G将为公司相关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使远程诊疗、远程体检、智能影像助诊断等医疗服务新场景和商业模式更加成熟。加上前几年互联网医疗在抗击疫情中大展拳脚。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搭建5G智慧医疗示范网和医疗平台,加快5G在就诊预警、院前急救、远程诊疗、智能影像辅助诊断、远程在线手术指导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同花顺智能医疗共89家: 二、从行业投资机会角度看,医疗信息化行业有三类公司将会受益: 第一,医院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分级诊疗制度推行有望加速,医院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加速,解决信息完备和病人分级分类痛点,推荐标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思创医惠、东华软件。 第二,远程医疗与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平台、在线问诊缓解线下医院压力,互联网医疗必要性凸显,开启新纪元,推荐标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平安好医生。 第三,急诊急救与ICU信息系统:重症病人的增多对应ICU供不应求,医护人员的效率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重症辅诊临床信息系统在提高效率,节约人力方面能力突出。推荐标的:麦迪科技。 三、智能医疗家庭医生相关概念龙头股: 【1】朗玛信息: 收购启生信息,标的拥有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垂直网站39健康网;先后与贵州卫计委设立互联网医院,与百度合作开展互联网二次诊断服务平台。 2023年2月2日公司互动:公司研发了AI智能系统,通过对大量病种样本自主学习后自动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类,目前已应用在胸部正位X光片的病种检测,作为辅助诊疗手段帮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诊断。 【2】万达信息:子公司上海复高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2012年8月,公司使用超募资金611万元对全程健康增资(占55%)。全程健康是公司控股合资公司,致力于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家庭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研发、推广和建设,并完善服务体系。此次增资,有利于公司医疗卫生业务向纵深拓展,扩大经营业务规模,提高公司医疗卫生业务整体实力并面向全国开拓业务。公司是国内城市信息化领域的领先企业,可提供以公共事务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软件开发与服务。在社会保障、卫生服务、电子政务等产品和服务领域具有突出优势。 【3】智微智能: 据公司官微:医学影像是构筑疾病诊疗量化评价体系的基础工具。智微智能协助智慧医疗影像系统,推出基于Intel Alder Lake-S平台打造的DICOM影像一体机,23.8寸1080P 60Hz FHD显示屏加上磁吸USB扩展医疗DICOM GSDF校准显示,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显示和门诊办公等多种复合场景。 【4】思惠医疗: 国内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市场占有率第一,与IBM认知合建沃森会诊中心提供辅助诊疗。公司陆续完成了国家单病种质控平台、国家护理数据质量平台等7个国家级医疗业务监管平台承建任务,积极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医疗行为监管、医疗质量管控等精准数据分析,并为DRG医保收费等医改政策推进提供助力。 公司2017年将重点推进智能医疗耗材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产品方面,将着力智能床产品的市场推广,并推进智能鞋、RFID被服、温度贴和床头卡等相关产品。医疗服务方面,公司与IBM“沃森肿瘤机器人”项目合作,将在全国各重点省份陆续推广建设沃森联合会诊中心,逐步推广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服务。 【5】卫宁健康:公司参股的上海好医通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布局”互联网+体检”,已连接900多家医院及体检中心,年体检服务达几十万人次,服务过的企业客户达5,900多家。+1平台,作为集团互联网+业务的平台和孵化器,推动公司互联网+模式下的医疗健康云服务等创新业务的发展,整合4朵云间业务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实现4朵云间业务联动、协同以及输出。公司主要从事医疗软件研究开发、销售与技术服务业务,并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对HMIS、HCIS、HRP、BI5大产品系进行研发改造,开发了医讯通、就医云、健康云、药品福利云、云医院、网上预约系统、掌上健康、移动输液等互联网化产品,强壮原有产品线,并与医院实体结合形成O2O就医模式; 【6】亚华电子:公司拥有智慧门诊,智慧病房,智慧养老三大产品体系。 2023年4月28日招股书显示亚华电子是国内知名的医院智能通讯交互系统软硬件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医院智能通讯交互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院智能通讯交互系统是指应用音视频通讯、电力线载波通讯、物联网、5G 等信息技术提升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沟通体验,显著提高智慧医院信息交互及服务管理水平的软硬件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7】创业慧康:医疗卫生信息化龙头之一,包括医院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相继承建南京市和桐乡市区域卫生大数据项目,通过大数据平台和分析技术,对现有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医疗平台及互联网APP进行业务整合; 18年6月,与蚂蚁金服签订合作协议,打造结合互联网、移动支付、信用体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未来医疗”模式;公司基于5G的院前急救远程超声产品已经落地发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众多省会城市推广应用,已率先实现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等内容 【8】祥生医疗: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超声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有便携式彩超、推车式彩超、黑白超声等。 远程超声产品已获得国内注册证, 并于2021 年 8 月作为骨干单位,在“5G+急诊救治”与“5G+远程诊断”方向有两大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9】荣华科技:公司可信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项目旨在搭建面向医疗机构、医生、患者、 供货商的国产化可信整体解决方案,借助物联网技术、国产化云服务、国产化加密技术,为医疗机构、患者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本项目将通过构建国产化可信智慧医疗平台,可提供国产化可信医保 DRG/DIP 整体服务。该平台针对短期住院病例进行医疗服务管理,包含医师绩效管理、医保支付、数据质量分析、数据上报等功能; 从产能、效率、质量安全三大维度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及相关应用,如评价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和难度、评估住院服务效率、实现医保控费和数据质量管理等。应用意义:该系统的标准编码可提高入组率,增强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质量、效益同步发展,同时提高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医生绩效考核、患者就医满意度。面向对象:医疗机构全院科室和医生。 【10】焦点科技: 2023年1月19日互动平台显示,公司旗下参股子公司江苏健康无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基于家庭医生的分级诊疗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患者智慧医疗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围绕大健康产业的运营服务平台等,致力于为各级公共卫生和医疗行业用户提供包括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运营维护在内的多元信息化服务。 【11】万东医疗: 公司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龙头。公司医疗设备属高科技产品,其中医用X射线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多年来公司的常规产品在中国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以上,预计X射线机需求增长率将在20%左右。公司另一主要产品核磁共振仪通过FDA和欧洲CE认证后,将有资格进入国际市场。公司网站显示,公司磁共振研发中心最新研发的i_Magnate 1.5T医用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世界先进的数字光纤传输技术和8-32通道并行采集技术,实现国内首家光纤超导。具备如下优点:高速光纤传输,速率达3.125Gbps;量子编码传输损耗极小,不受外界电磁信号干扰,信噪比和图像质量得到大幅提升。2013年,公司新研发的1.5T超导产品的成功上市,丰富了公司的磁共振产品线。 【12】达实智能: 2022年12月7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回复:在智慧医疗领域,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结合精益手术室智慧管理系统、医用智慧物流系统、C3物联网身份识别与管控系统、EMC007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以及物联网空间场景控制系统等核心应用系统,并高效集成多项医疗专项子系统及智能化应用子系统,为客户提供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四、脑机接口领域迎新突破,相关概念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