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不知不觉,人工智能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年全国两会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委员、代表们讨论的热词。

如同当年的“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什么?怎么“+”?留下了许多遐想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机器人赛道正在迅速崛起。

去年1月,工信部等17个部门印发相关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2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把仿生机器人列为优先发展的9个未来产业之一,提出要强化其商用场景和个人、家庭应用场景探索。

杭州重点在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滨江区、富阳区布局机器人相关产业,尤其是以数字经济见长的西湖区,充分借力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阿里达摩院等高校、创新中心和产业链企业,不断深入探索“机器人+”应用场景,让机器人走进生活,开始与人类朝夕相伴。

你能想象吗?在街上遛机器狗的科幻画面眼下已成为现实,机器人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显眼包小狗”,走到哪都是网红

一说起机器狗,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显眼包小狗”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在网球比赛现场充当啦啦队表演助威,还能在田径场上运送铁饼,观众直呼太强了。

这种机器狗业内叫“四足机器人”,近年技术发展迅猛,能算数、翻译、导航、测绘,大量投入在特种应用场景,算得上最出圈的机器人之一。

石虎山机器人基地的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之一,主力机器狗“绝影”系列凭借强劲性能声名远播。杭州亚运会期间,绝影X20系列机器狗组成“机械汪汪队”,在亚运村地下8米处巡查电缆,将环境温湿度、有害气体和烟雾浓度等数据实时传回智控中心,护航赛事供电安全。

最近,绝影Lite3进行了算法和控制全面升级,具备更灵活、更仿生的运动能力。“它能像真狗一样轻松跳上半米多的高台,并稳稳落地,在全地形复杂场景下有更好的通过性。”该企业一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也会偶尔遛‘狗’,上街和市民游客互动,春节还扮成年兽跟大伙拜年呢!”

机器狗的价格,普通人也能够得着,记者了解到,云深处最基础款的机器狗只要1.7万元,能满足行走、跳跃、空翻、爬楼、跳舞等多种运动功能,支持智能语音互动和辅助避障,使用者后期还能编程创作。“根据装载设备不同,后期可升级空间很大。”该技术负责人说,不到两万元,就能带一只智能电子宠物陪伴身边,这块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大圣”归来,目标直指人形机器人

“机器狗领域,杭州有多家公司产品都很成熟。”云栖小镇,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五八智能专注仿生智能和人机交互前沿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技术负责人廖建峰告诉记者,“行业内都铆足力气,希望再进一步,研发双足人形机器人。”

四足到双足,难度成倍数增长。双足机器人结构类似于人类腿足,以刚性构件的连接和转动,模仿人类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平衡系统相当复杂,对关节的稳定性、耐久性、实用性要求相当高。”廖建峰说,双足行走优势明显,在复杂的地面状况下,有更好的越障能力,对于不平整、不规则的路面通过性更强,“更重要的是具备‘类人’操作能力,为走进人们生活打下基础。”

去年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五八智能拿出国内首款大尺寸仿鸵双足机器人,赚足了眼球。这台机器人有很多创新设计,比如腿部弹性储能机构,加装一块板簧,能缓冲,也能靠自身韧性来存储能量,帮助机器人提升奔跑速度和跳跃高度。

该企业总工程师袁海辉告诉记者,“大圣”背后的研发意义是为了能够探求双足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大圣’同音是大的胜利,像齐天大圣一样勇往直前,打出一片新天地。”袁海辉说,目前大圣1.5迭代版基本完成,2.0版会在控制系统上有重大升级,“‘大圣’的使命,是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底盘,未来搭载上身、机械手后,能在各种特种场景中发挥作用。”

像“大圣”这样的双足机器人由于市场保有量少,目前阶段价格较为昂贵,基础款也要50多万元,搭载设备和零部件升级也不便宜。“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慢慢成熟,进一步降低成本批量生产是这几年的趋势。”廖建峰说。

息息相关,辅助人类更好生活

“机器人门类里,细分赛道众多,除了常见的‘四足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外,目前市场上的主力是满足某一特殊场景的辅助型机器人。”杭州鑫柳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石虎山基地二十家产业链配套企业之一,相关负责人说,“企业研发配合集成组装,根据需求为高校和企业直接提供定制化产品。”

比如该企业的“玄武”系列机器人基底就是一个无人驾驶平台,可对车载计算机、GPS、多线激光雷达和ROS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实现轻松穿越丛林、草地、旷野等复杂地形,完成野外作业。“‘玄武’是个具备高通过性的基底,车上根据需求可以装配测绘、扫描、巡检设备,甚至可以安装机械臂,配件兼容度很高。”一名技术人员介绍,比如专为机械臂设计的“玄武5号”,由无人车、机械臂、三指手爪等配件组成,能在农田、工地、车间等场景下连续作业。

“机械手虽然只是人形机器人的一个部件,但是研发难度不亚于机器人本体。”浙江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鲍官军带领科研团队,把机器人研究工作拓展到了学校对面的“小和山科学城”,这里作为环浙工大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充分发挥了校地企合作的机制优势,源源不断地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转化投入市场。

“机械手属于通用部件,人手有21个自由度(对应关节),英国shadow公司能做到20个自由度,国内产品能做到15个自由度。”鲍官军向记者介绍,现有机械手的瓶颈在于只能实现简单抓取,很难进行精细化操作,灵活度不够,看起来呆板,“我们团队曾跟航天五院合作,研发了一款机械手用于太空作业探索,接下来会针对民用市场独立研发新型安全的机器人多指灵巧手,拓展应用场景。”

为了加速科研落地转化,鲍官军团队同时进行多项民用机器人项目研究,最有意思的是一条“裤子”。“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但不想使用外骨骼机械结构,他们更希望不露痕迹。”他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团队设计研发了一款柔性机器人——穿戴式助行外骨骼装备,该装备隐藏在裤子内为使用者提供动力支撑。“任何裤子都可以,我们设计了一种微小的气囊,缝在裤子内部,电机驱动充气后能为使用者提供助力,方便老年人出行。”他说,该项目预计今年量产投入市场。

人工智能正不露痕迹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如果你还知道杭州有哪些有意思的机器人,欢迎在评论区告诉记者,让我们一起寻找、见证更多了不起的机器人。

编辑:张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