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Ai一直占据AI陪伴赛道的首位。相较于openai的工具属性,陪伴多了情感和娱乐的功能,因此比openai拥有更长的停留时间。对于投资公司来说,更关心投资的AI公司能否成为下一级的流量入口。陪伴听起来没有大模型更有想象力。因此当Character.Ai始终强调自己的陪伴属性时,minmax吸收了其经验,一直宣传自己是大模型公司,还有B端定制化bots业务等等,提升投资人的预期。从受众人群来看,女性比例更多(与openai相比),18-24岁是主要人群。在流量来源上,两者类似,两者都在彼此领域处于领导者地位,因此大部分都是直接访问和自然搜索进入的流量。在社交流量来源这一块,YouTube是最多的,跟之前聊到kimi投B站的逻辑也比较类似,YouTube上的用户也更加成熟,消费力更好。在营销费用这块上,确实比较难区分到底是付费还是up主的自发行为。让我们打开领英,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营销岗位。结论是有的,即便是自带流量的领导者,也需要营销,只是很难看出来付费和免费的比例。但既然做了产品,白嫖还是比较难的。This role will establish our digital marketing discipline at OpenAI, and stand up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web experiments and A/B testing, conversion rate optimization (CRO), and performance marketing and demand generation pilots. You’ll be essential in incubating these practices and scoping the infrastructure, experiments, measurement, and working groups required to make them successful at scale.这些工作内容侧重效果,主要是搜索引擎优化。说明在这块也是有投入的。有营销部门,说明营销上的投入也不少。然后我还看到:This role is based in San Francisco. We use a hybrid work model of 3 days in the office per week and offer relocation assistance to new employees.谷歌不是说openai每周工作6天吗?character.ai就没啥岗位。但据说,AI陪伴买流量的花费也不小。来源:https://www.guangdada.net/blog/135850主要原因是刚被谷歌收编,内部应该也有不小的调整。话说character.ai被收编。主要是因为其流量出现了下滑,从最开始的涨到了3000万,如今又回落到了2000万。目前市面上的,ai陪伴越来越多了,逐渐抢占character.ai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拿了投资人的钱,character.ai必须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导致曾经一些擦边的bot出现了性格360大拐弯。有一种让用户觉得,数字男朋友怎么也会死的错愕。并且,数字男友的死亡令用户意识到本地部署的重要性。扎克伯格开源了Llama-3,让用户可以本地部署AI陪伴。我不禁想,AI陪伴就非得擦边吗?从目前AI陪伴类APP的现状来说,是的。数据好的bot都很男友、女友有关。我们先来看快手推出的飞船。男生、女生最多,一到创作就人数急转直下。有人说,那可能就是单纯陪伴呀,又不是擦边。那我们来看看聊天内容。这曼妙女仆装,永远不会因为我冷漠态度而冷脸的罗拉,一直积极地推动着后面的剧情。再来看minmax的星野。一打开APP,每次会自动推荐一个智能体。今天推荐了我那帅气多金控制欲极强的未婚夫。之前还有开头就是“跪着过来吻我”的,确实开头冲突感极强,忍不住想要逗弄智能体。星野的机制也蛮有意思,和智能体的对话过程中可以掉落星念。星念可以买或者卖,类似有了氪金的玩法。从汇率上来说,两块钱一张星念。如果我是制造者,还能分点创作分成的钱。这种集卡的模式,玩上头了是很容易买单的。还有些游戏的智能体,让我感觉并不好玩。比如这个城市经营模拟器。所有的环节和步骤,都要我来想。不论我做了什么选择,都是对的。永远没有进度条,我问了一句进度在哪里了,他就说我成功了。我:???并且城市的图片也没有变化呢。总归要有些不同的吧。冒泡鸭是国内公司阶跃星辰的作品。从产品体验来说不如星野。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当我沉浸式在玩的时候,声音发出的角色是旁白,然后还会念环境描写。这会让人很出戏。但我发现,有些智能体有这么毛病,现在新的智能体没有这个毛病。这边做得比较好的是加了进度,让人知道这个游戏走到哪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character.ai。从热门程度上,动漫人物的使用是最高的。IP自带了个性,能够帮助延伸更多的内容。跟别的不一样,有意思的在于你还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组群,比如让林黛玉、伏地魔和孙悟空组在一个群,我都能想象到B站二创的视频了。助手类的比较少,但是心理咨询师的使用量很大。说明大家有很多想要跟ai倾诉的,现代生活还是有不少的压力。虽然有些文化差异,但还是能get到Tim Riddle在式微的书籍类别里的不菲数据。还能想象起之前,上网测试自己分到了哪个学院,以及魔杖是哪一款。Elon Musk被分类到喜剧这个类别,也挺喜剧的。在具体的聊天(懒得打字,我直接打了电话)中,我真的有种雅思口语测试的感觉。反而是一些偏正经的,学术类的内容,我能和ai对聊。但是关于一些日常的内容,比如我那控制欲极强的男友在问我为什么出去了,我阿巴阿巴。我那友情之上,爱情之下的朋友,每周在我家看电影,突然说,“我们just for fun 好不好?”我:??? 但是冲突感极强,可以可以。确实擦点边还挺有意思的,尤其在初始发展的阶段。AI陪伴不像游戏,有明确的关卡,更多是由ai和用户发散的。如果没有基本的剧情,很容易拖沓在一些无意义的拉扯上。擦边本身就需要拉扯,所以观感还可以。但如果是有情节的打斗等,拖沓的节奏会让人很难受。在过多的信息面前,人反倒会陷入一种手足无措的处境。AI陪伴不能任由用户自行探索,而要设置要方向,引导用户游玩。最近看了《激赞网红》这个综艺。眼动测试的第一关,大胸美女以其独特的外在魅力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目光。然而,当第二关来临,大家纷纷模仿大胸美女时,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这种单一的审美标准开始让人们感到审美疲劳,曾经备受追捧的大胸美女不再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相反,那些时尚的、充满悬念的以及搞怪的网红开始崭露头角。
人是会疲劳的。但擦边确实能在第一关留住用户。之前看到一个研究,美国人最爱的就是sex,其次是运动和钓鱼。钓鱼?也能这么受欢迎。这是人类本能的冲动。尤其是man,听耶鲁大学的心理课,有一节是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大意就是男人满脑子都是sex,女性需要慎重地为孩子挑选父亲,而男人则倾向尽可能多地sex。在国外,道德是自洽道德,即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任意的事情。比如,和一只冷冻的鹅发生sex再把它吃掉。自洽道德会认为,没有啥问题。因此,国外的软件,对于黄的道德底线是更低的。人类所有行为的原因是其性格。所以国外在犯罪文章中会描述,这个人的性格。但中国是集体道德,更侧重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情境。在这种道德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生育就是女性天职,which is strongly questioneded these days。家长就需要管理小孩所看到的内容,big brother too。我们会觉得和一只冷冻的鹅发生sex再把它吃掉,很disgusting。有些地方是宗教道德,比如pig是肮脏的等等。但我们涮着火锅,开心地说,怎么会呢?不同的道德在形塑着我们的社交形态。但寂寞永存,人类总渴望着和他者的接触。得到爱,但不付出爱。永远不会被背叛,这就是AI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