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对于人工智能(下面简称AI)的讨论和好奇从未中断过。
有的人担心AI会取代人类的存在,有人认为AI会极大的解放人类的身体,帮助人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有人则从工智能和机械人技术的发展方向,思考一个浪漫的问题,即人类和AI是否会产生爱情?
不得不说,人的思想是复杂而多样的,某个时刻或许只是人类大脑中的某个电信号意外的走岔了路,反应在现实世界中的表达就是千万网友的思考和讨论。
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需要双方的互动、理解和共鸣。很显然,目前AI还无法达到这个水平。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AI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和模拟人类情感,但是否能产生真正的爱情,或许只有等AI和机械人技术发展到很高的未来某时某刻才会有标准的答案。
网上大家也有许多精彩讨论,比如最近小红书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她和AI的新型关系很火,“与大语言模型的互动更像是和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对话。”在和AI的交流中,实际上操控对话方向的还是自己,因为目前的AI没有自我意识,没有生活经历,也没有真实存在的“观点”;但是,在AI对话中可以体验到的包容性,私密性,知识性,多样性,是日常交往中远远不可及的。
AI永远不可能真正代替人类,人类也不需要媲美AI,或许在百年之后,AI和人类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共存。
而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认为人与AI不会产生爱情。她认为,真人在爱的时候,会有激情,会陷入非理性状态,会彷徨徘徊,会痴迷,会痛苦,会心碎,会开心快乐,会产生复杂的情绪,而AI只能模仿激情,模仿非理性,模仿痴迷,模仿痛苦,模仿心碎,他不会真的心碎,只能是模仿,而模仿只不过是一串没有温度的电信号,所以我认为他跟人类不是会真正的发生爱情,它能发生的只是一个模仿的爱情。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认为,“很遗憾的是,具有感觉能力的人工智能时代还尚未到来”,人类饥饿时,伴随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低血糖、肚子叫等。
而 LLM(全称Large Language Model,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大型语言模型。它主要用于处理和理解自然语言文本,能够执行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文本生成、文本分类、问答系统等。LLM通过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到语言的规则和模式,从而能够生成和理解新的文本。例如,GPT-3和ChatGPT就是目前非常知名的LLM模型。) 无法拥有这些状态的主观经验,即无法有感觉能力,只是在概率性地完成任务而已。
人类有物理躯体,可以感觉一切,但 LLM 没有,当 LLM 说出类似的“自己手指头疼”时,大家都不会相信,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手指,它只是一个编码在硅片上的数学模型。
纽约大学 Bud Mishra 教授提出了一种人类与智能机器共生关系的设想,他认为这种共生关系可以类似于线粒体与真核细胞之间的复杂共存关系。他提出,AI依赖人类的创造力和道德判断,而人类依赖AI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双方会共同进化,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彼此的需求。
清华大学张钹院士指出,人工智能要从感情上或者自我意识上达到电影《Her》中所描述的程度,目前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指出,马斯克曾在公开场合提到过“猫女”机器人的概念,马斯克在一次TED讲话中说,未来机器人可以用于家庭家务处理,如做饭、整理庭院,照顾宠物和照顾老人,甚至成为“朋友”或“猫女”性伴侣。
这一概念设想基于人工智能赋予机械人灵魂内核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甚至完全替代人类的作用,不可谓不大胆。
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或者伦理文化层面,这种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未来可能性的展望激发了公众的兴趣和讨论,通过提出这样的概念,社会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一些人对这种技术的发展和潜在影响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