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讲一个转正三天公司就解散的悲伤故事,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自从GPT3.5发布以后,AI的浪潮是越来越高。于是在一年过后,经过朋友推荐,北武跳槽到了一家AI公司,开始了他的AI产品之路。

在新的公司,北武负责的是AI陪伴项目,对标character.ai。北武稳重开局,学习了c.ai、glow、筑梦岛、星野等知名友商产品的功能和玩法,做了N版方案文档,听取了老板的意见,把友商有的没有的需求都规划上,甚至虚拟币都设计了三种,看着mvp版本文档里的众多功能,北武心里有点打鼓,但是老板的安排又不能不听,于是给自己洗脑,上线不出圈,这也得圈内爆火一波,没见过谁家有这么齐全功能,特别是还有3D人物形象的,北武想着,又把PPT完善了一版,跟老板互相画饼,俩人热火朝天,仿佛千万投资、财富自由就在眼前。

北武和老板出于对产品的美好预期,怕用户没时间体验,于是贴心的把上线时间规划到了过年前,此时已临近过年,直接导致项目团队全员007,搞得北武和同事关系十分紧张,但是北武安慰自己,伟大的产品经理如乔布斯都是强势且不通人情的。所以产品好歹紧赶慢赶是在年前赶出来了,可是北武天天盯着数据大盘,用户数据十分低迷,知道完蛋了,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又过了两周,一个周六的早上,北武在睡梦中醒来,看见飞书公司群里老板艾特了全体成员,迷迷糊糊的读着:由于公司资金烧完,公司即日起全员解散,项目也放弃,不必再维护……

故事终究是故事,但经验却是实打实的,复盘下来,产品没有如预期般爆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认知不足:当前市场,星野、glow级别的AI陪伴软件已经太多了,而市场还未充分开拓,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用户不再会因为大模型带来的独特体验而选择某家产品,而是会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进行选择。

AI陪伴从业者复盘|刚转正三天,公司宣布倒闭了…

用户会自发比较同类产品的优劣

2、产品方向不明确:虽然23年年底时,市场上已经有大量同类竞品,但依然有产品突出重围,获得用户。以alien chat为例,采用长回复+主动推进剧情的方式,舍弃了短对话,直接针对语C用户进行对话设计,迅速捕获了一大批用户。可以看出,即使是AI陪伴,也仍然存在大量垂直细分市场,针对这些市场对产品进行设计,是可以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冷启动效果的。

AI陪伴从业者复盘|刚转正三天,公司宣布倒闭了…

用户在社区积极讨论alien chat

3、未突出核心差异点:大山所在公司有着丰富的3D美术的经验,也做了3D人物对话的功能,但是整个产品中,2D聊天和3D聊天的体验却并没有做过多的结合,3D相关的信息和入口被埋得较深,使用户很难注意到产品和其他竞品带来体验上的不同,自然也就泯然众人了。

4、mvp版本功能过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团队有生存压力,那就砍掉细枝末节的功能,打磨核心体验,商业化尽量早做,不要寄希望于上线爆火,不要把命运交给别人掌握。

笔者对AI陪伴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1、用户对AI陪伴的需求,可以分为这几种。

① NSFW话题,如色情聊天等;

② 对话游戏,如文字冒险游戏、语C等;

③ 学习目的,如英文口语对练、面试模拟等;

情感陪伴,如AI男友、AI女友、老年人聊天对象、小孩对话玩伴等;

2、一般一个用户很少只需要一个陪伴场景,一般都是多个场景融合着在用户和AI的对话中体现。每个场景还可以继续细分。

3、AI陪伴类产品门槛并不高,但是相比其他AI产品,天然容易打造护城河——即用户和AI之间的记忆,和由这些记忆支撑的陪伴体验。、

4、AI陪伴类产品不是社交产品,AI陪伴的DNA是人机交互,并非人和人之间交互,充其量算是一个单机游戏加一个社区,随着AI拟人化愈发成熟,后期这类产品甚至不需要真人用户之间的互动,AI可以模拟一切真人之间的社交活动。

5、对于拟人化agent,大模型是”快大脑”,现在的AI陪伴公司大都专注于做”慢大脑”相关的工作,即长期记忆、目标、人格等,目前通过Prompt可以完成60%的拟合,剩下的通过few-shot、Fine tune可以进一步提升拟合度。

6、未来AI陪伴有两个里程碑事件,一个是大模型控制机器人;一个是大模型自动学习和微调。前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体验,后者提供深度定制化的陪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