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由于嗓音还未恢复,今天还是和大家用文字交流一下。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用生成式AI写文章和画图了,但人们用AI生成的内容有没有著作权呢?

11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一个“AI文生图”案件做出了判决,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个人用AI工具生成了一张图片,但是,另一个人直接用这张图片当做文章素材发布了,结果,法院认为被告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要赔偿500元。

如果从额度上看,500块钱的官司实在算不上重大案件,但是,却引来了国外媒体的关注。

12月4日,美国法律新闻网站《国家法律评论》(The National Law Review)报道了这项判决,他们认为,这与美国版权法直接冲突,但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法律评论》是美国访问量最大的法律新闻网站之一,是1888 年创办的同名法律刊物的在线版,看起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还有法律网站Lexology、综合新闻网站Semafor等不少媒体作了报道。

AI文生图第一案!500块钱的官司!为啥引发外媒关注?

那么,具体是什么样的冲突呢?

咱们先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今年2月24号,原告小李在AI软件Stable Diffusion里输入了提示词,生成了一张唯美的女生照片,两天后发到了小红书上,还配文“春风送来了温柔”。

后来,小李在百家号上发现,有一篇文章使用了他生成的图片,结果就到法院立案了,要求文章作者小刘赔偿5000元。

之后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个案件,还在央视和多个平台直播,累计吸引了17万网友观看,被称为我国首例涉及“AI文生图”著作权的案件。

结果,法院认定被告小刘侵权了,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道歉,还要赔偿500元,但重要的不是处罚结果,而是作出判决的理由。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判定小李生成的图片是不是作品呢?

首先,法院认为它属于智力成果。因为小李在生成图片时有一定的智力投入,比如设计人物的呈现方式、选择提示词、安排提示词的顺序、设置相关的参数、选定哪个图片符合预期等等。有了智力投入就具备了“智力成果”的特点。

而且,还有一定的独创性。因为小李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了提示词,体现了他的个性化选择。在获得第一张图片之后感觉不满意,又增加了提示词还修改了参数,这体现了小李的审美选择和个性判断,而不是“机械性智力成果”,所以具备“独创性”。

最终,虽然小李是利用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的图片,但本质上仍然是人利用工具进行的创造。在此过程中,人才是智力投入的核心,而鼓励创作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目的。

所以,人工智能生成图片,只要能体现出人的独创性和智力投入,就应当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保护。

这样的判决逻辑可以说是合情合理。但是,为什么说这与美国的著作权评判相冲突呢?

要知道,AI生成图片领域最著名作品可以说是《太空歌剧院》,但是,当作者Jason Allen向美国版权局申请著作权时,却被驳回了。

他们认为,美国版权法仅保护“作者的原创作品”,而法院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有资格成为“作者”。

所以,对于纯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法律能够保护的版权范围仅限于输入的内容,但不包括输出的结果,也就是要排除作品中人工智能创造的内容。

看起来,两种判决思路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如果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北京互联网法院的裁决显然更有利于科技与产业发展。为什么这么说?

我一直倡导,生成式AI仍然只是工具,人们利用AI工具创造出新的、优质的作品,就值得肯定和鼓励。因为这展现出了一种新的能力,就是“人与机器的异构计算能力”。

AI文生图第一案!500块钱的官司!为啥引发外媒关注?

举个例子来说,汽车是提升人类移动速度的工具,在汽车出现之前,人们会比谁跑得快。但汽车出现之后就产生了新的比赛,也就是赛车比赛。

那么,赛车比的是什么呢?是谁和赛车一起跑得更快,考量的是人与汽车的协作能力,而不是排除汽车之后,只判定谁转方向盘更快。

与汽车相比,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提升人类创新速度的工具。现在,车辆已经是人们出行必备的工具,而未来人工智能同样会是创新创造中必备的工具,所以,未来要比拼也是人与AI的协同协作、异构计算的能力。

如果人类利用这种能力产生的成果不被肯定和保护,而是只保护提示词,那么自然会阻碍科技创新的进展。

所以,国内首例“AI文生图”的判决非常值得肯定,也是AI版权领域的良好开端。

不过,随着AI技术进入展开期,AI版权保护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其实,小李和小刘的案件比较简单,直接复制了原文件,没有做任何修改,也就很好判定著作权。

但是,AI生成图片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你给AI明确的风格和参照,它学会之后,就可以很快生成同样风格的不同作品。

这就意味着,同样风格作品的价值将会不断稀释,而真正有价值的是创造新的风格。所以,如何保护作品风格仍然值得思考。

无论如何,首例“AI文生图”判决仍然值得鼓励,我们也期待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促进更多人用上AI,拥抱AI。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为了让更多人学会用AI,我们开发了“前哨AI小课”,主讲人Tina已经讲解了如何用AI生成图片,本周日的AI小课会讲解如何用AI制作小游戏,比如flappy bird、飞机大战等等,学会之后你就可以单枪匹马制作游戏了。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