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东方微银官宣:东方微银征信服务(大连)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微银征信”)与交通银行就推动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创新应用达成合作。此次合作旨在围绕“脱核不离核”,助力银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近日,中企云链与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南商·融e贷”产品成功完成首笔业务放款。据了解,这笔业务遵循“脱核不离核、确真不确权”的原则,在不需要核心企业确权的情况下,帮助企业盘活数据资产,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01
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都在加速“脱核”
✅厦门国贸2023年业绩报中显示:在供应链金融金融方面,公司推出“国贸云链·金贸通”,该平台与多家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联动,链通金融机构和产业客户,创造平台价值,平台客户累计用信近20亿元。
这是厦门国贸以数据化资产增信的“脱核”供应链金融平台。
✅中国供应链金融网记者发现,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借助自有电商产业链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是“脱核”背景下灵活运用“数字信用”的可借鉴之路。
据了解,该平台搭建于2023年10月,彼时中国中车在湖南省召开了首届“共链行动”大会,提出了搭建中车特色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4家战略合作银行签署产业链金融合作协议,试点覆盖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等代表性产业区域供应商。
✅2024年3月,中电惠融与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共同研发的“中电e贷”产品首笔业务成功落地。这不仅标志着双方在模型共建及产品创新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更凸显了双方在数字金融与产业融合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02
供应链“脱核”,或是解决中小微融资成本的关键?
所谓“脱核”,不是指脱离核心企业,而是更多地依靠供应链上产生的各种交易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物流、信息流等作为放款或者风险评估的依据,把金融服务扩展到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简单来说,就是改变传统的核心企业“主体信用”模式,从“数据信用”出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这就需要核心企业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规范和强化供应链管理,稳固供应链合作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供应链的关键角色优势,主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协同做好交易风险管控,拓展产业金融服务,帮助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需要深入产业链内部,与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深度合作,特别是要从不同行业、不同场景需求出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提升整条供应链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在场景化的金融服务中,交易数据的实时生成为银行机构提供更加真实、透明和全面的供应链交易行为数据。银行能够进行更加智能、及时和准确地评估风险,从而解决供应链融资中的风控难题,降低对核心企业信用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