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大鱼大」金融业,蛰伏着哪些AI独角兽?
作者 周舟
AI对金融核心业务流程的改造,似乎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但在用户的「交互方式」上,AI早就不声不响地“攻下数城”。通过生物识别,AI不仅成功地取代银行卡这一物理介质,还替代了密码输入等核对流程,让金融的交易与身份识别更加“无感”;通过语音识别&NLP,AI直接让客服这一工作,从“人人”交互转变为“人机”交互。随着图像和语料数据的激增,一些“金融智能交互”企业,甚至向前一步,成长为新一代独角兽。当然,AI在「交互方式」上并不是攻无不克、无往不利。人脸/指纹支付的应用,表面看起来较为成熟,但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背后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安全破解方法,使得安全风险和应对方案成本激增。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成本、易用性,三大元素往往不能兼得。现阶段的智能客服,在技术实现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算法难题:一是多轮对话,即让机器自动理解每句话的意图和整个对话线程的意图,如果用户前后两句话意图不同,或者前言不搭后语,机器也需要对其逻辑进行分解,从而更准确的判断他的诉求。二是情感分析,在部分场景中,AI需分辨出用户的情绪,是否存在不满或对某个产品非常感兴趣,机器只有区分开这些细微的信号,才能实现优质的多轮对话效果。技术的窘境束缚了大多数公司前进的脚步,但是这个行业还是涌现出了诸多优秀创业公司,正以独角兽之姿,打破桎梏,引领市场。眼神科技:稳固的「生物识别」护城河

云从科技:「人脸识别」南征北战

小i机器人:
在座的都用过我的「语音交互系统」

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将小i机器人、苹果Siri、微软Cortana、亚马逊Echo作为全球会话系统的代表,认为这四家公司的云端智能交互能力,未来可连接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