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1265万次!诸暨“AI医生”来了
AI医师助手

出诊1265万次!诸暨“AI医生”来了

厉害了!累计“出诊”1265万次!人工智能赋能诸暨全市基层医疗! “小飞小飞,感冒了怎么办?”近日,在璜山镇卫生院,市民傅先生在内科等候的间隙,用诊前病史采集系统多轮问答提交了症状、时间等病情信息。当傅先生进入诊室后,医生就可以直接调阅了。 傅先生的就医体验,正是我市依托人工智能推行便民惠民举措的缩影。这套系统来自讯飞医疗智能导诊,支持超13000种症状和超5200种疾病自查,可以实现智能分诊、AI辅助自查、宣教知识推荐等功能,解决入院、挂号、缴费、结算等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 近年来,我市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试点建设,大力推动群众就医体验“大改善”。作为试点先行者,早在2022年初,璜山镇中心卫生院率先上线讯飞医疗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AI辅助诊疗系统,助力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服务能力、规范诊疗行为、扩充基层医生知识库。 “您好!我是诸暨市璜山镇中心卫生院黄医生的助手,我打电话给您,是想了解一下您的血压情况……”每隔一段时间,患者马阿姨都能接到这样的医疗问诊语音电话,而它来自“智医助理”智能语音外呼系统。 这套智能语音外呼系统,改变了传统随访模式,它将患者相关信息,根据话术模板要求设定通知内容,一键发送进行外呼,同时发送通知短信,外呼结束后,还能自动统计居民答复结果,提高了日常随访、电子建档、体检通知等工作效率。目前已累计服务居民106万人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环节智能化辅助全科医生,带来的改变既有“快”,还有更重要的“准”和“安全”。目前,AI辅助诊疗系统已实现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累计辅助诊疗1265万次,规范电子病历114.1万份,基层医疗机构病例规范率、诊断符合率、处方合理率均达到90%以上。 “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市将在全科辅助诊断、语音外呼等基础上,继续推广中医辅助诊疗应用,不断提升数字化监管效能,形成人工智能助力健康惠民的更多生动实践,以改革‘小切口’推动群众就医体验‘大改善’。”市卫生健康局信息中心主任王行说。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市卫健局 供稿:郑婕 周蓉苗 责任编辑:沈雅妮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AI医疗”又火了,这次会续写怎样的故事?
AI医师助手

“AI医疗”又火了,这次会续写怎样的故事?

3月27日,港交所文件显示,AI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再次提交上市申请。就在前不久,英伟达CEO认证“AI医疗”就是下一个“黄金赛道”。医疗领域的AI热潮再度来袭。 从2023年横空出世的ChatGPT,到2024年OpenAI带着Sora降临,AI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似乎都带着要颠覆一个行业的势头。 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认证“AI医疗”就是下一个黄金赛道。看起来更有说服力的是,该公司自2023年以来已投资9家AI制药公司,覆盖小分子药物、大分子抗体、GPCR药物、核酸药物及疫苗等。 生物医药产业再度迎来“AI热”。 事实上,早在2020年,“AI医疗”相关概念曾在国内掀起过一波浪潮。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国内AI制药赛道当年投融资额超31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这股投融资热度并未马上退去,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AI制药领域发生34起融资事件,涉及融资总金额约84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约2.5亿元,超七成获投企业处于早期轮次。其中,晶泰科技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该公司被50家国际机构融资竞标,2021年8月完成的D轮融资高达4亿美元。晶泰科技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融资约7.32亿美元。 随着一级市场投资回归冷淡,2023以来,AI医疗领域热度有所下降。如今,风口又被英伟达吹起,“AI医疗”将续写怎样的故事? 新一轮热潮来临 刚刚结束的英伟达GTC2024大会上,90场与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相关的会议让AI+医疗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受该消息影响,国内相关股票接连多个涨停。目前,A股市场中涉及“AI医疗”的概念股超过20只,包括思创医惠、贝瑞基因、爱尔眼科、朗玛信息、塞力医疗、泓博医药等。其中,泓博医药3月中旬以来股价4次冲上龙虎榜。 招商证券认为,全球“AI+医疗”市场规模超50亿美元,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全球观察报告,预计“AI+医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29%,2032年将达到700亿美元。从市场结构看,药物发现和医学影像是AI应用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合计占比超过50%。 跨国药企(MNC)已经率先驶入“AI+制药”的快车道。在英伟达GTC2024大会上,强生、GSK、默克、诺华、诺和诺德、基因泰克、安斯泰来等医药巨头竞相与英伟达建立数项新合作。在制药赛道,阿斯利康、礼来、赛诺菲、艾伯维已经纷纷自建平台、BD交易、合作研发进行了AI布局。 记者从GE医疗方面了解到,公司主要使用英伟达技术开发了其最新的研究模型SonoSAMTrack,用于分割超声图像中的解剖结构、病变和其他重要区域。 “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SonoSAMTrack在7个超声数据集中均表现优异,涵盖各类解剖结构(成人心脏和胎儿头部)和病理(乳腺病变和肌肉骨骼病变)以及不同的扫描设备。此外,在提升速度和效率方面,SonoSAMTrack仅通过2-6次点击即可进行精确分割,尽可能地减少了用户的输入。”GE医疗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除了英伟达外,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近年来也在加码“AI医疗”。国内方面,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均已成立了医疗AI部门。 颠覆性变革或到来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从辅助诊断到个性化治疗,从精准预测到智能手术,AI正在改变着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的落地情况来看,AI在医疗影像中的应用已进入发展快车道。GE医疗与医准智能共同研发的Nova AI乳腺机,是全球首台全流程人工智能乳腺机。GE医疗方面提供的一组对比数据显示,石家庄某医院在2023年采用Nova AI后,10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约1.2万个乳腺癌筛查,14人确诊乳腺癌。而在未采用Nova AI的2022年,该医院全年满负荷完成5000个乳腺癌筛查、检测出3位乳腺癌患者。 国内医学影像龙头联影集团于2017年底成立的联影智能,也将AI作为核心技术“底座”之一,提出了“uAI+医用通才大模型”规划,其中包括医疗影像大模型、医疗文本大模型与医疗混合模态大模型三大核心模型,以聚焦诊疗全链路智能驱动。 在手术治疗领域,AI的加持则让其出现了颠覆性的变革。同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齐鹏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AI让患者的就医习惯和医生的诊疗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比如一些医生在做骨科手术的时候,不用再经过反复拍片来确定皮下位置,而是直接通过手术机器人来精准定位。 据齐鹏介绍,所谓的手术机器人并不是要让机器人来给患者手术,而是医生操作手术机器人来完成治疗,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患者的创口。齐鹏带领团队研发的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插入血管的导管和导丝诊治冠心病,因为不必开胸,患者就能减轻痛苦,术后恢复也快。 “临床中要让手术机器人落地,首先是要对医生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让医生真正感受到手术机器人的便利。”齐鹏说。 AI制药商业化落地难 在“AI医疗”落地的众多场景之中,AI制药无疑最受资本市场喜爱。 新药研发领域一直存在着“双十定律”,即耗费10年时间、10亿美元才能研发出一款创新药。如此之高的投入也一直是困扰业内的难题。因此,业内寄予AI厚望,希望能够通过AI技术,来加速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成功率。 在周明子看来,AI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临床试验的失败率,从而降低研发风险。同时,AI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患者偏好,优化销售策略和推广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美国创新制药公司Relay为例,其在安腾超级计算机(Anton)的支持下,用18个月、不到1亿美元确认了一款胆管癌治疗药物RLY-4008的结构,成功打破”双十定律”。 但2023年6月,“AI制药第一股”英矽智能递表港交所后,又在年底传出失效的经历,也着实让业内捏了把汗。 有业内观点认为,英矽智能上市失效,或许并不是源于技术问题,而是折射出AI制药行业乃至整个医药行业面临的商业化困境问题。 另一家拥有10余年历史的英国AI制药公司Exscientia也在2023年10月宣布,因疗效达不到预期即将终止一条癌症候选药物。而在此前,Exscientia也因临床试验未达到预期等原因停掉了数条管线。 据智药局统计,2023年全球102条获批临床的AI药物管线中,有56条推进到Ⅰ期,占总数的一半多;其次为推进到Ⅱ期,41条。但到了临床Ⅲ期的管线数量却出现断崖式下滑,仅5条管线进入上市前的最后验证阶段。 英伟达为“AI医疗”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业内对于“AI医疗”的商业化落地仍存在着部分质疑声音。毕竟,英伟达投资并服务于AI制药公司,制造风口后,自身是最大获利者。 对于AI医疗落地目前仍存在的壁垒,齐鹏表示,虽然目前AI已经渗透到制药研发、辅助诊断、手术治疗以及医疗服务之中,但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仍存在着一定阻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高研发投入后的高定价,使得产品销量并不好,企业得不到回报,自然也就不愿意继续推广。”齐鹏说。 周明子也提到,定价高和销量不佳是AI医疗设备落地的一大难题。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使得AI医疗设备价格居高不下,难以被广大医疗机构所接受。他认为,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此外,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对AI医疗设备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是提升销量的关键。 三大问题待解 除定价高外,周明子认为AI医疗落地过程还存在三大难题。 一是准确率:由于医疗领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AI算法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直接影响了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度; 二是监管和合规:AI医疗设备的监管框架可能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是数据支撑:医疗数据的获取、标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都存在诸多挑战。 至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周明子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为保证准确率,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算法模型,同时加大医疗数据集的积累和清洗工作,确保模型的训练是基于高质量的数据;合规方面,监管机构需要制定明确的法规和标准来确保AI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企业和开发者也需要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数据支撑上,则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推动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同时,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医疗数据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利用。”
业界 | 腾讯砸1亿投下这家AI医疗公司,但这个新风口开启前的医疗创业寒冬你是否还记得?
AI医师助手

业界 | 腾讯砸1亿投下这家AI医疗公司,但这个新风口开启前的医疗创业寒冬你是否还记得?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宇多田 BAT 们与各路资本齐齐砸下血本,对这个 AI 技术当下最热门的垂直场景之一发起了多轮攻势。AI 与医疗的双高门槛,是区别于两年前移动医疗热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上一轮移动医疗热情彻底浇灭的那些教训,却仍然值得此轮医疗创业者借鉴。 当下,移动医疗从 2015 年下旬开始经历的那一场突然而又漫长的寒冬,已基本无人谈起。 「那是 2015 年吧,移动医疗就已经死了一批了,有些融完 A 轮就不行了。后来慢慢的,相比移动医疗,大家就开始更多地用「数字医疗」这个词了。」这是一位从 2014 年就开始深入调查分析医疗创业项目的分析师给到我们的碎片式回忆。 实际上,早在 2016 年 10 月,动脉网根据深入调查而出具的一份名为《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38 家企业为什么死去?》的医疗创业项目倒闭白名单,曾轰动一时。 其中,技术含量不高导致的创业同质化,对医疗工作流程特殊性的错误理解,监管层面的约束,对市场的忽视,以及过高的估值与资本介入,都是那时候医疗创业者用血与泪换来的教训。 2016 年中旬左右,几乎像是一场足球比赛上下场的转换,AI+医疗强势崛起。这个难得让 BAT 与资本们共同找到兴奋点的医疗新赛道,在过去不到 2 年的时间里,孕育出超过 100 家以医疗为重点的 AI 创业公司。 如果再快进到 2017 年,你会发现在过去的 9 个月中,国内外以医疗为重点的 AI 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的频率几乎可以媲美曾红极一时的「共享充电宝」。其中,「医疗影像自动化诊断」算是一个近期各家「齐头并入」的热门应用场景。 当然,与曾经同质化严重的移动医疗相比,极高的 AI 门槛加上极高的医疗门槛,让进入 AI 医疗界的一众创始人们一开始就似乎有了「睥睨天下」的资本。...
人工智能:已嵌入生活,未来在哪里?带你探索大湾区的科技前沿
AI医师助手

人工智能:已嵌入生活,未来在哪里?带你探索大湾区的科技前沿

本文以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和腾讯在AI赛道上的表现为例,揭示了AI技术与各场景的共振潮流。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中国造大模型如文心、通义等正在产业落地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价值潜力。特别是在医疗领域,AI已应用于癌症早筛、辅助诊断等多个场景,并有望通过新技术如人机对话开启“AI医疗”新模式。尽管AI在医疗系统的应用仍面临保守性,但其对提升工作效率的潜力被认可。腾讯作为互联网巨头,在AI领域取得了显著收入增长,展示了这一技术的巨大市场前景。
AI+医疗
AI医师助手

AI+医疗

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小幅上涨,截止收盘:沪指涨0.55%,收报3079.69点;深证成指涨0.21%,收报9717.37点;创业板指涨0.12%,收报1909.25点,两市超3800家上涨,成交额达到一万亿元,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5.68亿元,从最近的量能来看一直维持在万亿左右,市场走的比较良性,指数​没有风险。 昨天晚上科技巨头谷歌在其年度健康活动“The Check Up”中发布了一系列将人工智能(AI)模型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新举措。谷歌表示,其旗下的两个部门,Google Research和Fitbit正在开发一项新的AI功能,该功能将能从运动腕带中提取用户数据,让用户了解他们的个人健康状况。在谷歌AI模型Gemini加持下,可以评估锻炼将如何影响用户的睡眠质量。 据了解,谷歌2019年宣布了对Fitbit的收购,当时Fitbit是全球出货量第五大的可穿戴技术公司,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900万用户。由于担心谷歌在美国和欧洲获取个人数据,监管机构一度对收购案进行了严厉的审查。 谷歌还宣布,将与印度医疗中心Apollo Radiology International展开合作,在当地提供针对肺结核、肺癌和乳腺癌的人工智能筛查。谷歌称,一旦Apollo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这项合作将在未来10年内免费提供300万次扫描。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也在昨日的GTC大会上推出了基于医疗场景的25个新的微服务(NIM),帮助全球的医疗保健公司可以基于生成式AI进行效率提升。先前,英伟达医疗保健副总裁Kimberly Powell也曾提到,英伟达的目标是为更多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芯片、云基础设施与其他工具。 由于AI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灵活性,其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随着AI成熟度越来越高,其未来的应用场景和领域中也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可能会对一些行业造成颠覆性影响。对于医药领域,AI的应用更为广泛,我们建议重点关注AI应用于临床决策、智慧病案、手术机器人、AI应用于医学影像、AI药物设计、AI应用于基因检测等方向。 (1)AI+医疗机器人:临床价值高,应用场景广泛 。医疗机器人已有 30 余年发展历史,是医疗行业前沿应用领域,具有交互性、精 确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能有效满足差异化的临床需求。根据应用场景不同,AI 医疗机器人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康 复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应用最广,二者合计市场占比近 70%。 手术机器人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技术壁垒高,是 AI+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具前景 的细分赛道之一,主要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 机器人等。复健机器人通过与身体器官“协作”,提升患者康复质量,改善老年 人及残障人士生活质量。A股相关公司: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 伟思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先企业) (2)AI+诊疗器械:实现诊疗精准化,破解医疗资源的结构性矛盾。AI+诊疗器械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诊中/治疗的精准化程度,并能够有效破解地 区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根据 Global Info Research 数据,全球有 4,000 万的医护人员,但仅有约 2%的医护人员掌握超声技能,大 部分基层医生不具备专业超声科医生的诊断能力,而 AI+超声诊断系统能够辅 助基层医生顺利完成诊断工作。 比较可惜的是AI+医疗器械,A股暂时没有特别优秀的企业。全国最强的AI+企业,均没有上市。据资料,目前肺结节:阿里健康应该是最强的。眼底疾病是腾讯和上工医信,乳腺癌是腾讯和图玛深维。宫颈癌是华为和兰丁高科,辅助诊疗机器人是左手医生和康夫子。 (3)AI+病理:病理医生供给缺口大,AI 有望成破局关键。病理诊断是大部分疾病尤其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但相比于检验科、影像科 诊断,病理科诊断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诊断时间长,“显微镜+病理组织 切片”为特点的传统人工诊断模式工作量大且误诊率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 心的智慧病理在病理切片数字化(数字病理)基础上,依托海量数据形成的数 据集,以深度学习技术找出数据集的内在共性,对可疑靶区做出勾画、渲染, 辅助病理医生判读切片,有效促进诊断效率和质量,提升病理行业数字化水平。A股相关企业:安必平(细胞学试剂+制片设备+扫描仪+AI...
AI心理革命?揭秘科技如何改变抑郁症战局
AI情感助手

AI心理革命?揭秘科技如何改变抑郁症战局

面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AI被寄望用于辅助诊疗,通过语音与脑部MRI诊断器质性抑郁,以及使用多语言聊天机器人进行心理干预。本次「AI 心理」研讨会汇集了信息技术和心理学专家,旨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心理学领域的潜力应用。
会说话的AI相框爆款中东,科技赋能情感陪伴新潮流
AI情感助手

会说话的AI相框爆款中东,科技赋能情感陪伴新潮流

深圳来画AIGC品牌打造的AI数字相框因其独特的人工智能功能在中东市场大受欢迎,不仅能作为展馆导览和亲情陪伴工具,还能通过生成数字人实现多语言交流,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产品已亮相多个国内外展会,并成功打入中东高端市场,销量可观。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基于AI的李白形象助手,进一步拓展了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来画科技依托丰富的动画数据资产和大模型技术,持续创新并推动了AI在视频、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17位医生束手无策,ChatGPT一诊断,病因大白!这个神秘病终于被找到?
AI医师助手

17位医生束手无策,ChatGPT一诊断,病因大白!这个神秘病终于被找到?

Alex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医疗迷宫,从儿科到正畸再到多个内科科室,却未能找到病因。母亲在尝试过传统方法无效后转向ChatGPT,通过AI的精准建议,诊断出脊髓栓系综合征,这个转折改变了Alex的健康状况。科技的力量,如ChatGPT,展示了其在医疗领域的潜力和价值,为寻找答案带来了新的可能。
GenAI风向标:GTC大会揭示医疗健康领域未来变局,英伟达加速药物发现与医疗科技革新?
AI医师助手

GenAI风向标:GTC大会揭示医疗健康领域未来变局,英伟达加速药物发现与医疗科技革新?

今年GTC大会以生成式AI为主题,特别强调了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和进步。Nvidia发布了25项Gen AI微服务,涵盖药物发现、MedTech和数字健康等多个领域,通过优化的模型和服务加速医疗科技发展。与强生的合作展示了AI在手术室效率提升上的潜力,而Blackwell芯片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Nvidia持续支持创业公司,通过Inception计划等项目促进AI技术在医疗和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
医疗AI的无限潜力:眼望星空,脚踩实地的探索与机遇
AI医师助手

医疗AI的无限潜力:眼望星空,脚踩实地的探索与机遇

文章主要讲述了"眼望星空,脚踩实地"的创新创业者信条在AI助力的新基建下,尤其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潜力。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在过去5年中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近300亿元,但巨大的市场仍有待挖掘。疫情推动了AI公共卫生建设成为重点,尤其体现在疫情监测、诊断等方面。医疗新基建强调的是5G、AI等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的融合应用,以实现医疗创新和智慧化服务。文章提出通过多主体合作提供智慧医疗服务,包括医院、监管机构以及产业生态,并针对不同主体如医疗机构、患者等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5G+AI在医疗领域的变革有限,但其潜力巨大,基层医疗尤其需要AI赋能来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