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诊疗,助力基层,惠及亿万患者。
在这个充满创新与突破的时代,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3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依然非常严峻。基于解决这一个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的使命,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应泽医生 · 人工智能心脏医生应运而生。2024年11月9日,在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4)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4)上,“应泽医生—国际首个由专家团队主导研发的智能心脏医生”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本次发布会荟聚了来自中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华东、南部地区的12位心血管领域专家出席会议。马长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悦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毅宁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马晓峰教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格桑罗布教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田进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李绍龙教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高连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佟倩教授、张尉华教授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洪葵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及会议主持尹德春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见证中国心血管医疗领域的这一重要时刻。大语言模型如GPT在处理知识型任务时表现出色,例如在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能够超过大多数普通医生。然而,这些模型在实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大模型虽然能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但在复杂的临床决策中,它们由于缺乏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临床经验,表现不尽人意(甚至会给出错误的诊疗意见),因此目前还无法替代医生的角色。
未来的AI模型将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像应泽医生就是一个专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科垂类模型,该模型通过知识驱动模型推理的方式,集成了大量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诊疗逻辑思维,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的临床决策支持。未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血管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做到完全符合人类医生的诊疗逻辑。这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基数大的国家,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改革。Q2:智能心脏医生,如何保障患者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在数据共享和存储方面做了哪些措施?马长生教授:首先,所有使用智能心脏医生的用户都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他们了解数据的使用目的和安全保障措施。其次,服务提供方需对用户的隐私和安全负全责。目前应泽医生V1.0版本主要用于为医生提供参考,如果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系统,仅限于提供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尽管应泽医生有能力生成详细的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最终的医疗决策仍需由医生审核和确认,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建议和处方负有最终责任。在数据监管方面,应泽智能心脏医生在应用的所有数据管理都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
Q3:AI辅助诊疗如果直接应用在临床诊疗中,会有哪些潜在风险?如何最大程度减少这些风险?李悦教授:根据近期的中国卫生健康年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首位死因,且死亡率持续上升。怎样控制这一局面,AI医生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转折。真正的AI医生——“应泽医生”今天正式亮相,标志着AI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I医生具有自我学习的特性,通过临床实践和试验的不断检验与提升,其精准度将不断提高。应泽医生V1.0版本已经展示了良好的效果,未来2.0版、3.0版将进一步提升精准度。在此,我也向研发团队表示衷心感谢,他们的突破性工作为AI医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医疗界能够大胆迎接和拥抱这一新技术,共同推动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和治疗。AI医生拥有强大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在逻辑推理和无限知识的记忆方面能够表现出独特优势,但其缺乏分辨能力,需要人类先赋予正确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模式,确保其学习到准确的知识并形成合理的判断逻辑。成为一名优秀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进行复杂的逻辑判断,而AI的最大优势在于逻辑推理和知识记忆,通过正确的训练和必要的规则约束,AI医生将更好地辅助医生,确保诊疗结果的准确性。
RCT是临床研究中的金标准,旨在通过多中心、多团队的合作和大样本人群验证,确保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的团队设定了多个临床终点指标,目的是在国家多中心、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干预措施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减少试验失败的可能性。这个过程需要逐步进行,确保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重复性,可靠验证AI医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结构蛋白质领域的创新,展示了AI的巨大潜力。马长生教授及其团队在心血管领域深耕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谨的科研能力。针对大模型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团队通过科学分析和深入剖析,结合医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开发了应泽医生。
这一AI系统在知识储备和逻辑推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辅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这不仅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还能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应泽医生的成功上线标志着中国在心血管AI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典范。

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提升是健康中国计划的重要环节。AI医生不仅可以帮助基层医生完善诊疗思路,还能成为基层医生的有力指导工具。人工智能医生集成了丰富的病例经验数据和知识库,通过在线学习和培训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对于少见和复杂的疾病,AI医生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辅助分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此外,AI医生可以将经验丰富专家的经验“数字化”,使基层患者在本地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危重和复杂患者处理上,AI医生能够辅助基层医生做出转诊决策,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慢病管理方面,AI医生可以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远程监测和用药调整,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些功能的实现将显著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健康中国计划贡献力量。
人类的智力与机器的智力不同,人类具有创造力、情感和设计能力,而机器则拥有强大的运算和存储能力,AI医生在信息检索、方案建议和日常文本生成方面效率极高。虽然最终的决策仍需人类医生的指导,但AI医生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医生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提供跨代的帮助。AI医生的发展将打破技术壁垒,丰富医生的知识体系,未来每个医生都可能拥有强大的辅助工具,成为“武林高手”手中的宝剑利器。

关于未来AI医生能否解决80%的医生工作的观点,我认为需要从以下角度分析:医生日常工作中约80%是处理常见病和慢性病,这类患者通常希望到大型医疗中心找有经验的专家就诊,但这些中心的医疗资源有限,每天能接诊的病人数量也很有限。目前,诊疗的均质化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与专家有一定差距,尽管通过培训和巡讲等方式在努力提升,但效果有限且需要时间。AI医生在诊断标准、治疗决策和慢病管理方面具有高度标准化和集成化的优势,能够全天候提供持续、规范的医疗建议。这不仅能大大缓解基层医生的负担,提升诊疗质量,同时释放大医院专家的资源,让他们更专注于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