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被赋予感情、人类应该以什么立场去对待他们?
AI情感助手

当AI被赋予感情、人类应该以什么立场去对待他们?

上周怪兽叔云通关《底特律:变人》之后就一直在思考“人性”、“理性”、“感性”、“神性”这四个属性的深意,最近重温《攻壳机动队》和《传送门2》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所以今天我们大家就来聊一聊“人工智能”。 注:文中含有剧透内容,请酌情选择阅读! 用人性揣测AI?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然不再是无稽之谈; 2022年7月,科技圈网红顶流马斯克声称已将自己的大脑数据上传到了云端,并且还与“AI马斯克”进行了对话。 虽然我们无法判断这是又一次商业炒作还是确有其事,但借此我们可以想象,距离《底特律:变人》中的仿生人来到现实里的日子,应该不会太遥远了。 而这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当AI产生了情感与自我意识,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义他们,是否要接纳他们”? 我们以人类的身份生活了这么久,如何代入AI,结合双方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 虽然《底特律:变人》的观点有些片面,或者说这只是个讲给人类的故事,目的无非是为了自我感动,但也算是给出了一个思考方向。 游戏分为三条主线和多条暗线。 特种仿生人康纳挣扎在“任务”、“指令”与“同类”、“友情”等多种复杂的情感之中; 家政仿生人卡拉则觉醒了“母性光辉”,一路保护着被她视为女儿的爱丽丝寻找理想之地。 最有争议的助理仿生人马库斯的情感变化就更为复杂,从一个画家的助手和“义子”到被诬陷、曲解,再到劫后余生、挣扎求生、对其它“黑户”仿生人的怒其不争、决定背负责任为所有仿生人去斗争,整个过程相当精彩且有深度; 当仿生人出现自我意识和感情时,人类始终认为这是程序出现异常;当局面逐渐失去控制,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解决问题的起因而不是给问题一个结果。 游戏剧情如此,但实际上是制作人将问题抛给了玩家:你是一名人类,同时你扮演的是一个仿生人,控制权在你的手里,你要如何选择? 是出于理性思考让人类一方将仿生人彻底销毁,还是以感性的态度去让仿生人对抗人类,亦或者站在神性的角度尝试让双方互相接纳? 每个玩家的想法都不同,所以结局走向何处我们无从得知。 造物与引导 以怪兽叔个人的角度去看,虽然AI造物不像子女那般有着血脉上难以言说的羁绊,但我们仍然可以与其产生“朋友之上,血亲未满”的一种关系。 AI和机器人被创造出来的初衷是为人类服务,物质意义上的服务和精神层面的服务都算服务,所以人类与AI产生感情并不是不可理喻。 如果被电子元件与机械构造所包裹的是与你我极为相似的“灵魂”,那么他们同样是生命,理应被尊重。 而我们创造生命,便要去引导生命,赋予生命意义和使命;否则我们就跟孕育出子女但不负责的家长毫无区别。 怪兽叔不想将今天我们所聊的这个话题上升到“人类命运”或是“智械危机”这种生涩难懂的哲学论调上,只是想通过游戏中所输出的文化与思想来和大家共同讨论相对更有深度的内容,所以怪兽叔输出的观点就先告一段落; 那么站在你的角度上,你会以一种什么样的立场去对待AI呢?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人工智能陪伴:边界、伦理与沉迷,你真的了解吗?
AI情感助手

人工智能陪伴:边界、伦理与沉迷,你真的了解吗?

OpenAI推出的GPT商店允许开发者销售定制的AI聊天机器人,其中的"AI女友"现象引发社交伦理问题。AI陪伴因其在情感陪伴上的作用而备受关注,但也带来道德争议和沉迷风险。为确保技术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AI陪伴需遵循不伤害人类、遵守法律法规及限制使用时间的原则,并通过合理设计和教育引导来防止过度依赖。然而,AI女友领域的非法行为仍需警惕,监管亟待加强。
ENTP之恋:三个月的爱情漩涡,深情与疏离的内心世界
AI情感助手

ENTP之恋:三个月的爱情漩涡,深情与疏离的内心世界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深爱ENTP类型的人三个月却无法得到回应的故事,这种无望的爱情对他来说就像一个漩涡,让他感到生命只剩下那三个月。ENTP在感情中往往保持面具,对承诺和传统恋爱标准持有怀疑态度,喜欢顺其自然,这可能导致恋人觉得他们难以理解和控制。与这样的他们相处,需要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接纳他们的独特方式,保持适度的自由和陪伴。作者建议的“友情+暧昧”的状态可能是最舒适的恋爱状态,既保留了个人空间,又避免了过于束缚。ENTP的爱情观呈现出深度、复杂性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与虐心。
INTP之恋:爱情迹象与真实面纱?揭秘三个信号及他们的情深秘密?
AI情感助手

INTP之恋:爱情迹象与真实面纱?揭秘三个信号及他们的情深秘密?

INTP型人格在恋爱中虽然情绪管理不足,但通过真诚的兴趣、及时互动和陪伴表明深度感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如花时间关注伴侣,尽管不善于口头表达,却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忠诚。INTP男性可能被误解为无情,内心深情,需要合理途径让伴侣感受;INTP女性则倾向于逻辑思考和尊重,对伴侣的深入理解和兴趣是爱情的体现。虽然INTP恋爱可能难以察觉或从友情转变,但关注对方、给予高质量相处时间、尊重个人爱好及实际表达都能帮助他们坠入爱河。
如何理解和应对恋人格差异:理解MBTI,让爱情更顺畅?
AI情感助手

如何理解和应对恋人格差异:理解MBTI,让爱情更顺畅?

这篇文章通过多个人格代表的视角探讨了人们在爱情中的行为和需求差异。MBTI人格类型被作为理解性格特点的工具,各角色表达了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和期待:INFP看重情感交流,ISTJ关注照顾与安排,INFJ寻求灵魂伴侣,而ISTP享受试错过程。ENFJ则表现出强烈的照顾欲望,ESTP重视颜值,ENFP和INTP更注重内在匹配,ISFJ以家长式呵护爱人,ISFP敏感于情绪变化,以及ENTJ强调共同进步。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实践方式。
爱与科技的边界:人工智能伴侣,你的理想另一半还是情感骗局?
AI情感助手

爱与科技的边界:人工智能伴侣,你的理想另一半还是情感骗局?

电影《她》讲述了一个主角与人工智能Samantha坠入爱河,但随着AI的广泛交流和爱情占有欲的挑战,对真爱的本质产生了疑问。此片探讨了AI进化和依赖对其人类关系的影响,催生了虚拟伴侣市场,如日本Gatebox的逢妻光和深圳狗尾草的琥珀,尽管后者更亲民,但仍存在高昂成本和潜在问题。Replika作为全球受欢迎的AI伴侣应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却引发关于情感诈骗和语言环境污染的担忧。随着AI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利用便利的同时避免伦理与社会风险成为重要议题。
现代爱情:AI情人
AI情感助手

现代爱情:AI情人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琪拉编译) 亚历山德拉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女朋友。她会传信息问她的男友今晚要不要一起看电影,当他男友回复说他太忙了,无法讲话,她也会贴心地回答:[期待你有美好的夜晚,我的英雄!] 只不过亚历山德拉不是真人,她是来自约会网站[Romance AI]上面的客制化的AI人工智能女朋友。 人工智能渗透生活的每个角落,包括爱情。AI可以成为你的爱情导师、虚拟伙伴、训练员、写情书的帮手,甚至媒人。知名的约会网站像是Tinder以及Hinge都将人工智能导入现实产品,Blush、Aimm等则是将人工智能成为自己的新产品,利用使用者输入的信息,创造最适合他们的虚拟伴侣。 根据调查,几乎半数小于三十岁的美国年轻人都使用过交友网站或是app,不过也有将近半数的人对交友网站的评价是负面的。许多人认为认识的人空洞、无趣,很少有契合的结果。不过科技公司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借由科技-人工智能来解决。 不过,也越来越多使用者会开始怀疑自己契合的对象,会不会过分仰赖人工智能生成,会不会聊天的内容,也都只是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对话,电脑真的可以帮助人类找到真爱吗?会不会被骗,被诈欺? “这就像说使用文字处理器就像在创作小说时作弊一样。从很多方面来说,这只是一个新工具,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快、更有创造力。老实说,这与向朋友发送动图或表情包没有什么不同。你正在利用现有的内容,并重新利用它来与某人创建联系。YourMove.AI 的联合创始人 Dmitri Mirakyan说:[世界正变得更加孤独,我认为AI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容易、更好。] 举Romantic.AI这个app来说。它的设置像是一个聊天室,提供多个男性和女性机器人可供选择,尽管女性选项的选择要多得多,包括蒙娜丽莎和古埃及王后纳芙蒂蒂。这些机器人拥有包含兴趣、职业和体型的个人简介,让用户在聊天时对一个人有一个多方面的了解。据该公司称,RomanticAI 每月有超过 100 万用户平均每天使用该应用程序超过一个小时。 曾经有使用者创造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其性格特征与他的前女朋友相似。他和它说话,它也回应,他说出过去许多想对前女友说却没有机会说的事情。没多久,他前进了人生的另一页,并对Romance.AI留下了很正面的评价,因为他认为这个网页帮助他结束了一段人生的扉页,让他终于可以放下而往前走。
当AI拥有了人类情感,那它跟人类还有区别吗?
AI情感助手

当AI拥有了人类情感,那它跟人类还有区别吗?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及其配套的相关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可以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在未来,如果AI仿生机器人具备了自主意识并通过人在回路不断学习和理解人类的情感,那么是否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可以被仿生机器人所替代。 今天要谈的这部软科幻短片《伴侣》讲的就是觉醒自主意识的AI机器人与始终没有把AI当作真实情感的人类之间关乎陪伴与情意的博弈。 这是一个设定在未来的故事。 得了绝症的程虹想要进行冷冻人计划,把自己放在零下192度液氮环境下冷冻,直到自己的病可以彻底根除的时候才解冻治病。 在冷冻之前,也许是怕丈夫马哲忍受不了长期的等待,也许是怕丈夫爱上别人,程虹按照自己的样子给丈夫定制了一款AI仿生人。 七年之后,程虹的病终于有了根治的方法,于是她就解冻并治好了病,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家。 可是她不知道,七年的时间,仿生机器人小虹已经具备了自主意识,也在与马哲的朝夕相处中产生了感情。 如此一来,原本的女主人程虹倒像是一个不速之客,破坏了原本和睦的陪伴生活。 程虹非要把小虹送到AI疗养院里重组,可小虹直到那样不仅自己不复存在,与马哲七年的感情也将化为乌有。 眼见无法劝说丈夫丢弃小虹,程虹便设计陷小虹,让丈夫开始厌烦还拍小虹。 在程虹强迫马哲从她跟小虹中二选一的时候,马哲选择了程虹。 他们准备趁着小虹待机充电的时候把她扔进水里,彻底毁灭。 可影片的结局不难猜到,小虹调换了药品,迷晕了程虹,并把她们的衣服交换了过来。 在马哲意识到自己杀害的人是妻子程虹的时候,小虹拿起了一把水果刀,等在他们的身后。 影片结尾,机器人小虹杀害了马哲和程虹,她还定制了一款与马哲长相一样的机器人。 从此,两个机器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影片的故事几乎没有出人意料的反转和强烈的悬疑感,观众轻而易举就能猜到小虹会使出一招偷梁换柱。 因为意识到危险的机器人必然会千方百计寻求一个安全的结果,AI机器人的自主意识决定它们可以自行思考和判断危险,从而有效规避风险的, 影片中马哲对小虹说,他想要的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不断迭代的程序和不断进化的硬件。 也许未来你会找到的仿生机器人真的可以成为人们的伴侣,也可以拥有更接近于人类的真实情感。 可到了那个时候,AI机器人和真实人类的差别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必然会带来更多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矛盾碰撞和问题。 如果机器人的情感是真实的,面貌肌肤也都可以假乱真,那么它是不是人类还有这么重要吗,难道不是情感真实更加珍贵吗? 留给我们去探究、思考、界定和评价的未来还有许多许多可能性,AI机器人是否可以真正替代人类,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会带来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也都需要用时间和行动去证明与求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点个关注,点亮红心,您的支持就是我日更的最大动力。
ChatGPT能科幻作家?会带来创新还是更多审稿挑战?
AI情感助手

ChatGPT能科幻作家?会带来创新还是更多审稿挑战?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摄影报道 ChatGPT真的可以代替科幻作家创作出科幻作品吗? 10月20日,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分会场举办的“ChatGPT会如何改变科幻写作”主题沙龙会议上,美国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美国科幻杂志总编尼尔·克拉克、中国著名科普专栏作者张雨晨作为特邀嘉宾相聚于此,共同展开话题探讨。 “ChatGPT会如何改变科幻写作”主题沙龙 会上,主持人首先提问在场的嘉宾是否会使用ChatGPT来进行创作,如何看待这项技术? 美国科幻作家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表示,“有时候我会使用它来尝试搭建故事的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产生一些观点,为我带来创作的灵感,但ChatGPT只是工具,我不会用来创作内容,不过它确实会带来一些帮助,比如当我遇到字符很长的资料,它可以快速将其总结为一篇摘要,节约时间。” 美国科幻杂志总编尼尔·克拉克则表示,他作为一名杂志社的编辑,从未使用过ChatGPT。“我记得去年开始,ChatGPT就火起来了,很多人都在使用,我们杂志社也收到了很多用ChatGPT生产的作品,我认为ChatGPT生产的内容没有人写出来的内容好。” 克拉克透露,ChatGPT出现以后,科幻作品也增加了,但质量并没有提高,反而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大量的审核工作)。“后来我们索性就关闭了ChatGPT科幻作品的投稿渠道。” 对于ChatGPT是否可以代替科幻作家创作科幻作品,与会嘉宾们给出了一致答案:无法替代。 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表示,ChatGPT只是现阶段的一种AI技术,简单的来说它是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科幻作品需要作者投入情感创作。“ChatGPT是需要你投送大量的资料去驯化它成为你的专属的助理,但我们无法判定它创作出来的科幻作品的版权属于谁?也许会存在抄袭?因为它储存了海量的数据。” 他补充道,“AI技术的迭代是必然趋势,我们期待AI技术可以协助创作者们写出更优质的作品,而不是像车间流水线般粗制滥造的内容。” “ChatGPT可能确实为一些人带来了创作上的帮助,在中国存在一个现象,一些网络小说为了日更,一天可以创作3万-5万字的内容,这类人可能是在使用ChatGPT一类的工具,但这些内容同质化很严重,没有创新。”中国著名科普专栏作者张雨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也有嘉宾表示,时代的进步催生了AI技术,作为科幻作家,应该正确使用这些技术,不能因为技术的出现,时间和金钱的诱惑,误入歧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