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情感助手
这几天,ChatGPT,又火了,颇有点“万人空巷”的劲头,让阿信大受震撼…… 其实,去年11月30号,OpenAI发布这款新AI聊天机器人的时候,ChatGPT就火过一阵,注册用户几乎是瞬间突破一亿,搞得直接宕机。 没发布多久,就被全球网友搞瘫痪了。 就实用功能来说,ChatGPT确实赚足了话题:模仿李白文风写代码,代写广告软文…… 更让人惊讶的是,人家3分钟内就能轻松输出一篇大学论文,文献插入、引用格式完全规范,内容科学严谨,实验说的跟真做过一样,连导师都看不出来! “ChatGPT帮我写AP论文,成绩合格” 但春节后,画风就有点逐渐倒转的感觉:全球科技企业似乎都成了ChatGPT的“提线木偶”。 这股热潮迅速溢出,扩展至GPU、CPU、F5G、FPGA、AI芯片及CPO,光模块产业链等多个领域。 有人喊出了“搭不上ChatGPT的企业会被淘汰”“AI即将替代人类”的口号,ChatGPT被升级到了技术革命的最高层面。 事实呢?ChatGPT无论从应用还是底层技术来说,都不算新。 更早之前的2021年,著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就用GPT—3为自己的《人类简史》三部曲(10周年纪念版)“撰写”了序言。 而美国国家科学院 、美国国家工程院和法国科学院三院院士,2018年图灵奖得主,“卷积神经网络之父”,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最近一年更是在多个场合强势表态,让大家不要被“热点概念”冲昏头脑: 就底层技术而言,ChatGPT 并没有什么特别创新的东西,没什么革命性的。大语言模型(LLM,即 ChatGPT 及同类产品)既不能规划也不能推理。 一只猫都比 LLM 有更多的常识,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所以,眼下关于ChatGPT的讨论,有几许是狂热的风口炒作,几许又是值得认真对待的理性洞察? 今天,阿信就从历史学家、科学家以及企业家三重视角,列出了目前AI领域值得你花费时间仔细揣摩的经典著作,帮助你构建起穿越过去与未来的全局视野。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先看看尤瓦尔·赫拉利对自己那篇由人工智能所代写的序言的看法。 尤瓦尔·赫拉利:AI是天堂还是地狱,全看我们如何选择 领略ChatGPT带给人类智识的震撼,尤瓦尔·赫拉利绝对算得上是第一批“先知式”人物中的一员。 尤瓦尔·赫拉利 2021年,他向ChatGPT的早期版本GPT—3发出指令,要求模仿自己的写作风格,为他畅销全球的《人类简史》三部曲(10周年纪念版)“创作”一篇新序。 以下,是没有经过任何编辑改动的全文: 2011年夏,我写完《人类简史》后,觉得肯定不会再讲那个故事了。我对那本书有一份特别的喜爱,也为该书的成功而心存感激,但我觉得我已经讲完了人类这个物种如今的故事。人类2.0仍在展开,可我想以后的故事最好留给别人去讲。 但是,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后,我想我恐怕要回到开头,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物种通过想象建构秩序和统治结构的独特能力。 过去几年间,我们看到,假新闻比真新闻更强大;联邦调查局可以选总统;脸书可以左右选举;一个亿万富翁可以当选总统,而且比对手花的钱还少;一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彼此拒绝倾听对方的意见。 换言之,人类以想象来建构大规模秩序这一独特的能力现在开始转向对我们不利。 过去,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市场这些想象建构的秩序赋予了人类更大的力量。它们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产生了空前的福祉。可是今天,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市场等想象建构的秩序开始将我们撕裂。 今天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创立一个不以民族国家或资本主义市场为基础的由想象建构的新全球秩序。 有没有办法创造一个并非基于民族国家,或自由市场,或个人主权,或驾驭自然的想象建构的新全球秩序呢? 这就是我想在本书中讲的故事。 GPT—3收集了赫拉利写过的书和文章、做过的访谈,以及在网上找到的几十亿个句子,使用这些原材料生产出了上面的文字。 《人类简史》三部曲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著 赫拉利教授说,他读着GPT—3模仿自己的风格写出的文字,心情复杂。 一方面,他觉得GPT—3不过是抄了自己写过、说过的一些话,将其与从互联网上搜罗到的各种主张糅在一起。如此产生的文章只是文字与思想的大杂烩。 所以,“目前我并不担心——GPT—3不会夺走我的工作,至少今后几年不会”。 另一方面,读着上面的文字,赫拉利又被惊得瞠目结舌。“这是人工智能写的吗?!不错,这些文字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拼凑起来的杂烩。可天下文章难道不都是这样吗?” GPT—3生产的这些文字最令人震惊的是它居然言之有理。它不是胡乱拼凑了一堆句子,而是有着连贯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