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飒团队 | 北互首案揭秘:AI换脸侵权风波,法律如何定夺?
AI律师助手

肖飒团队 | 北互首案揭秘:AI换脸侵权风波,法律如何定夺?

“AI换脸”到底是侵害了肖像权还是侵害了其他权益?北京互联网法院“AI换脸侵权第一案”给出了明确答案: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他人允许,使用他人短视频制作成“AI换脸模板”供用户使用的,并不侵害权利人的肖像权,但侵害了权利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该判决第一次明确了“AI换脸”侵权的实务争议,在肖像权侵权之争和个人信息权益侵权之争中,北互选择了后者。 01 基本案情 本案原告系国内著名短视频模特,原告打造的“国风小姐姐”风格短视频在全网拥有众多粉丝。本案被告则是一款“AI换脸App”的运营者。被告App中向用户提供“一键AI换脸”功能,并为用户提供了数个用于换脸的形象模板。原告在某短视频中的形象也在被告提供的形象模板中。 具体而言,用户在该款App中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用户的照片经过AI处理后会提取面部特征。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脸”(提取的面部特征)贴在App提供的形象模板上,且该App可允许用户将“换脸”后的照片下载导入到手机相册中。整个过程用户需要向App支付一定的费用。 本案原告主张,在未经其授权同意的情况下,该涉案App的运营者使用原告的出镜视频制作供用户付费使用的换脸模板,以此谋取非法利益。基于此原告认为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肖像权及个人信息权益,要求被告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 02 案件焦点 该案诡谲之处有二: 其一,用作“AI换脸模板”形象模板的原本面部其实并非原告的面部。具体而言,原告仅仅是根据被告App中供用户进行换脸的形象模板的动作、体态、服饰、发型、灯光等特征认定该模板来自自己拍摄的短视频中的形象。这也是被告抗辩的重要一环:“形象模板”中的人物虽然在动作、体态、服饰、发型等特征上和原告短视频中的人物一致,但其面部却并非原告面部,既然面部特征并非原告,那么怎么能说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呢? 其二,实际上,被告App中的AI换脸服务并非“原生”,而是接入了第三方的技术,换言之,既然AI换脸技术由第三方提供,那么整个过程中被告实际上没有处理原告的人脸信息,这又怎么侵害了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呢? 03 法院判决 针对肖像权侵权之争,北京互联网法院支持了被告的抗辩主张。法院认为,用于AI换脸的形象模板不具有肖像意义上的识别性。具体而言,侵犯肖像权的前提,是涉嫌侵权的形象要存在识别性,能够指向特定的人。 首先,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肖像权的保护范围不仅仅限于面部,但是仍然遵循“反应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在本案中,虽然涉案形象模板的动作、体态、服饰、发型、灯光等特征与原告短视频中的形象一致,但最为明显的可识别特征——即形象模板的面部特征则与原告截然不同。而“面部替换”这一行为,实际上已经把形象模板中最具有个人识别特征的核心内容(也可理解为肖像权保护的核心内容)替换掉了。这种替换,已经从根本意义上消解了“动作、体态、服饰、发型”等非核心特征所提供的识别性。因此,涉嫌侵权的形象并不存在指向原告的识别性。 其次,被告并未实施法定的侵害原告肖像权的行为。我国《民法典》规定了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即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他人肖像等。在本案中,被告App中提供的供用户换脸的形象模板,已经去掉了最重要的用于识别原告的特征——原告的人脸,去除了肖像的可识别性,因此更谈不上对肖像进行丑化、污损或伪造。 也正因如此,法院并未支持原告关于被告侵害其肖像权的主张。 相比于肖像权侵权之争,更需引起类似App运营者注意的则是原告另外一项主张——个人信息权益侵权。该主张亦被北京互联网法院支持。法院认为,尽管被告在最终向用户提供的“形象模板”中将原告的面部替换掉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告的确使用了原告的短视频制作形象模板。 在制作形象模板的过程中,被告需要将原告拍摄的短视频中原告的面部替换成他人面部,在这个过程中,被告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原告的人脸信息进行收集、使用、分析。即便被告辩称使用了案外公司提供的技术服务,但即使如此,被告仍然属于个人信息处理的委托人,决定了信息处理的方式、范围,应就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承担责任。 此时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如果原告涉案视频是全网公开的,那么被告通过全网公开的视频获取原告人脸信息,是否属于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对于这一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原告的涉案出警视频虽然属于已经公开的视频,但是原告涉案账号明确标注“未授权给任何收费软件”。也正因如此,不应推定原告同意让他人对其人脸信息进行处理。 基于上述判断,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被告并未侵害原告的肖像权,但由于被告在制作用于AI换脸的形象模板时,不可避免地收集、使用了原告的人脸信息,且未经原告同意,因此被告侵害了原告个人信息权益。 04写在最后 北互“AI换脸”第一案实际上给出了这类争议的处理先例,这其中需要广大AI领域App运营者注意的事情有两个: 第一,委托第三方公司处理个人信息,并不能阻却自身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委托人的责任。换言之,不能以“技术是第三方提供的”来主张自己的行为不侵害用户的个人信息权益;第二,AI换脸服务的提供者,即使在最终向用户提供的换脸形象抹去了原权利人的面部特征,但这只能阻却肖像权侵权的责任,阻却不了个人信息权益侵权的问题,因为在这一过程中,App运营者不可避免地会收集、处理面部特征,因此App运营者如果需要制作用于换脸的形象模板,就需要得到该形象模板原权利人的单独同意。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恩读者!如果您身边有对新科技、数字经济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转发给Ta。 获取详细资讯,请联络飒姐团队 【 sa.xiao@dentons.cn】 【 guangtong.gao@dentons.cn】 飒姐工作微信:【 xiaosalawyer】 飒姐工作电话:【 +86 171 8403 4530】
中药饮料圈粉年轻人 “AI医生”为你把脉定制
AI医师助手

中药饮料圈粉年轻人 “AI医生”为你把脉定制

“AI医生”进行手诊 AI看诊后开出的茶饮包 中药奶茶 ■融媒体记者 陈玲红 实习生 齐祁 文/图 近段时间,中药饮料火了。许多年轻人看到网上的相关视频直呼:“快开到我家楼下来!”近日记者发现,泉州也有不少中药饮料了,有些是奶茶店制作的,有些则是由中医门诊开出配方。而更高端的是由“AI医生”在几分钟内通过面诊、手诊、舌诊、脉诊判断你的体质,协助医师开出有针对性的中医饮料包。 饮品店 中药材煮汤底 饮品奶茶冷热都有 “清平调·养颜补气水”“纤云弄巧·滋补生发水”“定风波·开胃消食水”……在市区一家刚开业的饮品店里,记者看到7个养生壶里烧着各不相同的中药饮品。产品价目表里,每一种功效饮品都有一个雅致的名字。 “定风波是开胃消食水,目前卖得最好,口感比较接近酸梅汤;清平调则是养颜补气水。”店员告诉记者,价目表上的配料是饮品的主要配方,老板原来是做药膳的,所以配方都是自己研制的,现煮现卖。“默认是温的,也可以加冰。”店员说,一般建议顾客喝温的,但是有些年轻人喜欢冰饮,“药食同源,总是比奶茶健康一些”。 记者注意到,除了现煮的中药饮品,该店也卖奶茶,有“养颜红枣茉莉奶茶”“生发黑豆桂花奶茶”等。“用现煮的中药饮做汤底,再制成奶茶。”店员介绍,目前现煮饮品卖得比奶茶好。 中医门诊 很多顾客预订 每天卖出近百瓶 除了饮品店,专业的中医门诊也推出了饮品服务。在市区中山路一家中医门诊里,记者看到“中药奶茶”“桂花酸梅饮”的样品就摆在桌上,前台的中药饮品目录上有“罗汉果菊花茶”“枸杞红枣奶茶”“健脾QQ丸”“姜枣膏”等。 门诊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枸杞红枣奶茶”由枸杞红枣煮汤底,加纯奶和少许红糖制作而成,一杯12元;“健脾QQ丸”是用如陈皮、茯苓等健脾药材熬制而成,再加上蜂蜜做成丸子。“三伏天吃‘姜枣膏’是不错的,可以祛湿,可以直接买回去自己冲泡,也可以在这加牛奶或椰奶冲调,中和一下药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门诊里卖得最好的是酸梅汤和罗汉果菊花茶,每天仅这两样就可以卖近百瓶,很多顾客预订。 “我们一般是默认温的,酸梅汤有冰的,但我们会提醒客人,冰饮一天喝一瓶就好,不要贪多。”工作人员表示。 “AI医生” 3分钟面诊把脉 量身定制茶饮包 “中药茶饮门诊开诊了!”位于市区义全街的一家中医门诊里,“私人定制茶饮包”的牌子立在一楼大厅,上面有“乌梅桑葚饮”“消食降脂茶”“熬夜养脾宁心茶”等8种茶饮包。不同的是,顾客不能直接购买,要找医生先看诊,医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开出有针对性的茶饮包。 比较特别的是,这家门诊引进了AI中医四诊仪,辅助医生初步判断病人体质。看诊的过程与其他科室一样,到诊室后对医生说想要开中药茶饮包,医生根据每个人的舌象、脉象等结合问诊,开出相应的茶饮包。 记者趁机体验了一把“AI医生”看诊。一台有图像识别功能的机器连着电脑,记者将脸凑近机器,首先进行面诊和舌诊。通过图像识别,AI会识别客人的脸色,舌苔和舌根的形状、颜色,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到电脑端。接着是手诊,将手掌对准机器即可。最后,机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脉诊仪,如同测量血压一般,记者把左右手的手腕分别放进去,机器便自动把脉。把脉时,可以在电脑显示屏上清晰看到寸、关、尺三部脉的曲线图。看诊之后,电脑便立即显示四诊结果,全程仅用了3分钟。 “脾虚湿盛、气血不足,AI的判断和我的判断基本一致。”医生表示,目前“AI医生”需要门诊工作人员来操作,虽然暂时无法节省人力,但“数据化”过程还是比较方便的。 提醒 尽量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 结合饮食作息健康养生 “最好还是要给专业的中医看过之后,再开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的药饮,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哪怕毫厘之差,效果也可能截然不同。比如脾胃不好的尽量不要喝冰饮,女性宫寒、月经不调的,酸梅汤就不太合适。”泉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杨炜斌表示,中药饮品的走红,说明年轻人健康理念的转变和中医中药的多元发展,但是人体的亚健康和其他不适症状都是有源头的,要纠偏首先得把源头找到并且解决,才能谈养生。“健康养生一定是作息、饮食规律,适当运动,要多方面结合,不是几杯饮料就能解决问题的。”杨炜斌提醒大家要理性消费、正确养生。 责任编辑:赖闽荣
恒生电子白硕:长文本和多模态是生成式AI落地金融的两大利器
AI金融助手

恒生电子白硕:长文本和多模态是生成式AI落地金融的两大利器

嘉宾丨白硕 采访/撰稿丨张洁 编辑丨千山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在千行百业中,金融业一贯是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无论是在数字化水平,还是在关于产业AI化的探索上,都走在了前列。因此,金融业也被视为生成式AI应用落地的潜力股。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成式AI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此外,大语言模型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引入这些模型后,金融机构能从中获得多大的经济利益,其投资回报率是否明确,以及如何有效解决大模型可能产生的幻觉问题,确保模型在产业应用的最后一环能够顺利落地,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次AIGC实战派特别邀请了恒生电子首席科学家白硕来聊一聊生成式AI在金融行业落地的那些事儿。 白硕认为,金融业是拥抱AI最积极的行业之一,也是有实力将其做深做精的行业。然而一体两面,不可忽视的是,鉴于其业务性质,金融业对风险因素极度厌恶。同时,应用生成式AI需要成本投入,包括购置算力和进行持续预训练,全面铺开仍然需要时间。金融机构和AI服务提供者需要联合共创和试错,才能践行价值、提升体验。 论点先导: 金融行业乐于拥抱 AI。但金融业天性谨慎,极度厌恶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因素。真正能够落地并满足刚需的场景需要时间打磨,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你担心模型会“说错话”,究其根本就表明你对它的技术成熟度是不那么信任的。要保证大模型输出内容的可控,主要有三种模式:内嵌、外挂、上传。一是长文本,一是多模态,只有这两个能力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我们的场景需求。不建议广大中小金融机构去自建大模型或者自训大模型。针对多任务支持,采用适中规模参数模型,但可以用多块卡多部署几套,满足高并发需求。未来大模型发展是否能在“大力出奇迹”之外走出另一条路,值得期待。 (为了表述更为流畅,以下采访内容做了部分文本整理) 一、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真正能落地并满足刚需的场景仍需时间打磨 AIGC实战派:当前金融行业中生成式AI的整体应用程度如何? 白硕:金融行业是拥抱新技术最积极的行业之一。一方面,它的人才结构和业务本身的数字化水平较高,这决定了其有足够动力来拥抱和落地新技术。 但另一方面,金融业天然谨慎,极度厌恶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因素。这是由金融业务本身(属性)所决定的。它希望在落地过程中能够远离风险、控制风险。如果新技术面临一些诸如合规、政治正确、误导用户的风险,那么这个行业会试图尽量排除这些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这个行业有利于创新技术的发展。只要这些技术能够带来价值,那么金融业会是不错的值得深耕的土壤。但同时也要慎重考虑风险因素,如果没有特别落到实处的解决方案,新技术的应用也不会有很快的节奏。 另外,在与金融机构的同仁们交流中,我们发现,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他们想拥抱AI,但是使用AI的成本并不便宜,尤其是购置算力和对模型进行量身定制的成本。有些非常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还需要自己进行持续的预训练。模型越大,需要的算力支持越高,这是大家不得不考虑的成本因素。 从落地的顺序来看,一开始大家可能会去找比较容易落地的场景试水,但这一块不一定是刚需。真正能够落地并满足刚需的场景需要时间打磨,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 目前,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AI的价值。局部已经开始使用AI,个别业务可能会先试先行,但全面铺开并翻新IT架构还需要时间。需要金融机构和我们这样的AI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共创和试错,才能打磨出既刚需又能带来价值、提升体验的场景。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AIGC 实战派:在您看来,当前对生成式AI落地构成挑战的因素中,技术因素更多还是非技术因素更多? 白硕:说到底,都是技术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担心模型会“说错话”,对它是否会“胡言乱语”没有把握,归根结底就表明你对它的技术的成熟度是不那么信任的。 你担心它误导你的客户,那这就说明它确实有一定的出错的概率,有一定的产生幻觉的可能。但是如果AI技术足够成熟,那么这些担心都不会是问题。 大家可能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大模型及其应用存疑。我们行业老大也非常直白地提到过——输入怕泄密,输出怕违规。 “输入怕泄密”,就是指金融机构给大模型上传数据,这个环节万一出现泄密怎么办?不该被大模型知道的数据如果“出狱”了那就会造成问题。“输出怕违规”,就是指大模型生成的内容超过了我们的可控范围,输出了不该说的话,也非常令人担心。 这种不放心的深层原因还是对新技术没有信任到那个程度,技术本身也没有发展到让行业信任的那个程度。所以我个人判断,这本质上是技术问题。当然,如果长远来说,我们相信技术一定会不断地发展,按照目前技术迭代的节奏,未来这些担心都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不过我们也不可能坐等未来。那么,当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使用一些强化的手段,去跟金融业务需求对齐,这是大模型训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设置好“防线”,让大模型去使用有充分来源的、可以控制的内容,如果它想输出一个数据,那么我们要求这个数据是有出处的、可检验的。 我们可以在大模型的个别部位加上“铠甲”让其强壮起来,另外一些部位加上大模型外挂等手段去构筑“防线”,以此规避我们担心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暂时采取的策略。当前的应对之策和长远的技术发展,我认为两者是需要兼顾的。 二、为大模型设置“护栏”:长文本和多模态能力成为关键 AIGC实战派:如今大模型还不能完全满足金融业对于可解释性和可追溯性的要求。如果要让它真正落地,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白硕:从实战的角度看,是有一些办法去绕开它的短处的。在现阶段,首先,在我们自己也并非内行的领域,可以请教专家来设置“禁区”,由专家提供相应的实例和标准,把这些标准变成可训练的,然后通过训练强化大模型,以便让大模型拥有这种对齐的能力。 其次,放眼整个架构,我们还要更专注大模型的生态。我们要让大模型的生态是更可控的。因为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不采用大模型本身提供的数据,只利用它的语言理解能力。大模型的语言理解能力是很过关的,但是它把握事实的能力不过关,我们要尽量扬长避短,比如用金融机构信得过的数据库、文档库、FAQ来产生输出内容。 那怎么样控制大模型能够忠实地产生这些输出呢?这里面就不得不提另一个技术问题。实际上,当我们把这些信得过的数据作为外挂的话,那我们能够借大模型力的地方就比较少了,靠检索本身的能力一般来说是不够的。虽然现在有 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但是这与大模型自身由训练获得的语言理解能力相比,也是有差距的。 这里实际上分三种模式。一是内嵌,就是把数据训练到大模型里边去。但是缺点在于,它就固化了、过时了,无法使用最新的数据;二是外挂,就像之前提到的,外挂可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其风险是相对可控的。但是要找到最准确的内容来回答问题依然存在门槛,因为离开大模型去做这件事就显得不够“聪明” ;三是上传,就是把可靠的内容上传给大模型,让大模型就这个内容来回答问题,让大模型的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够比较精准地命中可控的数据和话术,然后更好地去服务客户。 就第三种模式来说,问题在于必须要上传一个文档。 如果这个文档很大,大模型能不能全吃得下?在大模型发展的初期,窗口上下文比较有限,如果是很大的文档上传给它,它也吃不下。再比如这个文档的对象比较丰富,除了纯文本以外,还有图表、表格、图片等等数据信息,这又牵涉到多模态的能力。 所以一是长文本,一是多模态,只有这两个能力在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我们的实际场景需求,生成命中率高且精准可控的内容。如此一来,我们的生成式 AI 应用质量也会更高,用户体验也会更好。令人欣慰的是,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发展脉络,的确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前进。...
金融AI加速发展,企业级数智底座“乾坤”亮相
AI金融助手

金融AI加速发展,企业级数智底座“乾坤”亮相

聚焦金融数字化转型的“2024数云原力大会·新动力数字金融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企业级数智底座“乾坤”、一站式企业级大模型集成平台“神州问学”及《引领数智金融新未来:金融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等数字金融成果在论坛上发布。 神州控股董事局主席、神州信息董事长、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郭为提出,数据资产的积累是体现数字化与信息化差异的关键,数据资产可以被视为数字时代的新型“财富”。今天AI技术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关键在于其可以实现数据“永动机式的”自动生成。尤其对金融机构而言,数据资产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不仅体现在风险、营销、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更重要的是数据资产的影响已经扩散到市值领域,未来将实现银行资产规模十倍、百倍的增长。 神州信息副总裁、新动力数字金融研究院院长徐启昌介绍,“乾坤”企业级数智底座基于数云融合理念进行打造,包含一套端到端的企业级数字化工艺流程,“高码”、“低码”、“零码”三种开发模式,提供四大数字化资产库,支持五大类业务应用开发,能够完整覆盖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六大工作域。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不论是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或者数字金融,不必拘泥于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驱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则是题中应有之义。客观看,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尚未进入较高层次的智能化阶段,因此既需要深入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也应该从需求侧提升产业的数字化程度,从而更好地实现产融数字化互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提出,当前金融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技术发展快,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二是风控进一步加强,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三是业务逐渐深度融合,人机协同新时代来临。针对“数、云、智”(即大数据,云服务和智能化)的安全高质量发展,周道许建议,在金融数据分类分级和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金融云服务的建设工作,并对技术安全和合规安全进行细分。金融智能的合规安全和技术安全彼此紧密关联,但又有重要区别,各金融机构在开展智能化应用时要高度重视细分技术安全和合规安全。 据悉,论坛由神州信息与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金融街服务局为指导单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为学术指导单位,金融科技50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
法律顾问AI“嘟嘟”——《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AI律师助手

法律顾问AI“嘟嘟”——《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法律顾问AI“嘟嘟” 为您解答!   AI   婚姻家事、物权纠纷   劳动用工、侵权损害   未成年保护……   你犯愁的法律难题   统统帮你解答!   AI嘟嘟——   你身边的智能法律顾问!   点击精彩内容   嘟嘟,现在都说已经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这个《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长到底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啊?   首先,我来跟大家讲一讲《家庭教育促进法》究竟是一部怎样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那么,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家庭教育促进法》共 6 章 55条,确立了总则、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附则的家庭教育体制。该法明确家庭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这部法律的核心要义就是为家长赋能,因此,《家庭教育促进法》从明确家庭责任、国家支持和社会协同三个角度为家长赋能,让家庭教育更像家庭教育,让家长学会成为家长。家长应自觉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自觉落实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那么,这部法律对家长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首先,该法明确,家庭的责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是对孩子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同时,也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就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该法要求家长转变观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应当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学习负担;帮助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等;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等;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第三,该法要求家长自己要加强学习,提高家教能力。《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庭教育应当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人格尊严,保护其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其合法权益;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可见,父母加强学习,提高家教能力是法律的规定,也是家教的客观需要,包括心理学、法律、育人技巧等内容。当然,家长加强学习,不是为了让父母成为教育专家,而是一种必然的需要。因为,现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网络发达,开放深入,孩子的民主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提升,知识面扩大,父母如果只是靠“家长制”简单粗暴,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之类方式无疑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最后,该法要求家长要多些亲子陪伴,营造民主家庭。“再不陪伴,我就长大了。”这是孩子的呐喊。《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父母应当合理运用以下方式,包括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等等。现在独生子女不在少数,没有兄弟姐妹,家长的陪伴就更显必要,何况,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和替代的。很多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记忆里都有阴影。缺少陪伴,孩子会变得胆小怯懦自卑自闭敏感,容易走极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因此,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同时,应当尊重孩子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依法带娃照进现实。希望家长们可以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预期,做到同双减政策之间的双向奔赴。   AI
OpenAI与阿里安娜·赫芬顿合作推出革命性AI健康教练
AI医师助手

OpenAI与阿里安娜·赫芬顿合作推出革命性AI健康教练

关注公众号【真智AI】 TOP AI模型智能问答|绘图|识图|文件分析 每天分享AI教程、赚钱技巧和前沿资讯! OpenAI和阿里安娜·赫芬顿宣布了一项突破性的合作,通过他们的新项目Thrive AI Health开发一款AI健康教练。这个创新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AI技术和用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促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要点 OpenAI与阿里安娜·赫芬顿推出Thrive AI Health,一款由AI驱动的健康教练。AI教练将提供有关睡眠、营养、健身、压力管理和社交联系的个性化建议。前Google高管DeCarlos Love被任命为Thrive AI Health的CEO。该项目旨在普及健康教练服务并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数据隐私和AI建议的准确性问题仍然存在。 Thrive AI Health的愿景 OpenAI CEO Sam Altman和Thrive Global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正领导这一项目,旨在利用AI推动健康和福祉。AI健康教练将基于同行评审的科学研究和用户提供的生物数据和医疗数据进行训练。目标是使个性化的健康建议更广泛地可及,包括那些可能无法获得传统健康教练服务的人群。 工作原理 AI健康教练将通过移动应用和Thrive Global的企业健康软件运行。用户可以输入他们的健康信息、偏好和日常习惯,使AI能够提供定制化的建议。例如,AI可能会建议在接孩子放学后进行10分钟的散步,或者根据用户的饮食偏好推荐更健康的餐食选择。 领导和合作伙伴 DeCarlos Love具有在可穿戴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的丰富经验,他将在Thrive AI Health担任CEO。该项目还与包括斯坦福医学院和西弗吉尼亚大学洛克菲勒神经科学研究所在内的多家学术机构和医疗中心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爱丽丝·沃尔顿基金会是该项目的战略投资者。 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 Thrive AI Health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使个性化健康教练服务普及到服务不足的人群,来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公司与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公共卫生和医学教授Gbenga Ogedegbe博士合作,对高风险慢性病人群进行产品测试和迭代。 隐私和安全问题 尽管AI健康教练的潜在好处显著,但数据隐私和AI生成的建议的准确性仍令人担忧。Thrive AI Health承诺实施强有力的隐私和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然而,公司需要谨慎应对这些挑战,以建立用户信任。 AI在医疗领域的未来 OpenAI和阿里安娜·赫芬顿的合作标志着AI与医疗融合的一个重要进展。虽然AI健康教练并非旨在取代医疗专业人员,但它旨在通过提供可操作的见解来改善用户的日常习惯和整体健康状况,来补充传统医疗服务。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医疗领域的角色可能会扩大,提供新的机会来改善健康结果和生活质量。 关注公众号【真智AI】 TOP AI模型智能问答|绘图|识图|文件分析 每天分享AI教程、赚钱技巧和前沿资讯!
肖钢: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应用的五项建议
AI金融助手

肖钢: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应用的五项建议

“智能金融”指人工智能(AI)和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与传统的判别式AI小模型相比,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的问世标志着AI与金融融合发展面临新的转折点。当前,大模型已被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引进,作为提振内部生产力的工具,但尚缺乏面向客户的应用场景。 为积极、稳妥推进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并释放其巨大潜力,本文为金融机构与监管者提出五项建议。❶ 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❷ 紧紧围绕价值创造,先内后外、逐步推进;❸ 着力推动大小模型交互应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❹ 高度重视数据和算力,确保模型质量;❺ 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保障AI大模型有序发展。 ——肖钢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 * 本文为作者在2024年4月20日的2024·金融四十人年会暨闭门研讨会“迈向金融强国之路”专场二“人工智能与数字金融强国建设”上所做的主题交流。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及作者所在机构立场。 ” 生成式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 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智能金融”指人工智能(AI)和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这一概念最早于2017年国务院经党中央批准发布的我国首个AI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 自2019年起,我在CF40每年组织专家团队撰写《CF40中国智能金融发展报告》,回顾和探讨AI与金融行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情况和政策举措。自那以后到现在,我们所说的智能金融应当说主要仍指传统的判别式AI模型,即小模型,与今天讨论的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不同。 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AI与金融的结合面临新的转折点。当前,我国从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到证券保险公司的各类金融机构都在进行积极准备,研究应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并将其引进作为内部生产力工具,但大模型目前仍没有真正面向客户服务的应用场景。 麦肯锡在2023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了生成式AI大模型为金融行业、尤其是全球银行业带来的经济价值。据其估算,应用生成式AI大模型每年为企业端(即2B)带来的经济价值为2.6-4.4万亿美元;其中,全球银行业使用大模型可使其每年营业收入提高2.8-4.7%,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运输业和物流业等所有其他行业。可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 应用的五项建议 为积极、稳妥促进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我提出五项建议。 第一,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 智能金融是数字金融的高级形态,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大模型的应用是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核动力”。不同于原先的小模型,大模型的应用将为数字金融带来新业态、新模式。 金融机构应全面认识AI大模型应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在找到可落地的、面向客户的应用场景前,不能高估大模型在当前的作用;另一方面,绝不能低估其未来的潜力,须紧跟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做好准备。 需要指出,中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诸多困难。有观点认为,大模型的问世或极大加剧中小金融机构与大型机构之间的差距,即所谓的“马太效应”;但也有分析指出,大模型为处于头部的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弯道超车”带来了机遇。 如何充分认识大模型为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立足其自身资源禀赋、帮助一批有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问题应该提上日程。 第二,紧紧围绕价值创造,先内后外、逐步推进。 与其他科技应用一样,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须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主导,以业务价值创造为核心。金融行业应着力构建合适的场景,引入AI大模型,根据自身数据对其微调、训练,然后基于试点项目进行使用。 这个过程中,应着眼于业务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而是要通过应用大模型创造服务新模式,从而大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并改善客户体验。目前,各金融机构对应用AI大模型的步骤掌握得比较好,采用了先内部使用、再根据条件延伸至客户服务的做法。 在企业内部应用大模型作为生产力工具时,应引入价值观评测机制。已有一些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充分利用AI代理软件作为管家、助手,对于内部员工是否调用大模型、并采纳其得出的结论加以控制。这方面也还需进一步改善。 第三,着力推动大小模型交互应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AI大模型具有“大而强”的特点,优势在于基础性和通用性,但对数据算力要求高,运行维护成本大,专业性也不足。相比而言,小模型的特点是“小而美”,体量小、成本低,易于训练和维护,虽然性能远不及大模型,但在适合的垂直专业领域应用更具优势,银行在风控和客户服务上使用的大部分都是传统模型。 因此,金融机构需建立大小模型协同发展的框架。这样不仅有利于未来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小模型的发展。小模型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大模型的部分功能,我们可以增强小模型的性能,以满足具体专业的应用需求,同时提升智能金融服务整体水平。 此外,大小模型交互使用、共生共融还有利于模型依靠反馈进行强化学习,促进模型迭代升级。金融机构需研究大模型的技术栈和传统AI模型的技术栈如何融合发展,开发相关技术平台与框架。未来,大小模型的交互使用将是长期趋势。 第四,高度重视数据和算力,确保模型质量。 当前,AI大模型训练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公开的文本数据,其中,中文语料目前占比依然较低,训练模型所使用的大部分中文语料来自海外、并不准确。我国对此非常重视,权威部门已在着手建设中文语料库,但仍需时间。 因此,金融机构在训练、部署大模型时,须对数据来源进行严格的合规管理,以确保数据质量;要积极采用数据编织技术,运用分布式数据管理架构,集成不同来源的数据,提供值得信赖的数据基础,从而提高生成式AI模型的准确性。 未来,当人类自印刷机问世以来所出版的文本、书籍等各类数据都已经被使用时,模型训练就会开始面临数据短缺的瓶颈。因此,自主可控的合成数据,即计算机模拟数据,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合成数据可以解决数据短缺的问题;同时,模拟数据不涉及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风险;此外,发展自主可控的合成数据产业还将有利于解决数据可能带来的偏见以及算法歧视等问题。 此外,考虑到金融机构当前算力不足,或可考虑建立算力资源池,探索多种图形处理器(GPU)的统一调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国外高性能GPU芯片的断供风险;同时,开发算法共享机制,规范算力外包,促进数据协同,加强基础设施服务,尤其是要赋能中小金融机构。让所有中小金融机构都去建设算力、研究算法是不太现实的,因此相关基础设施服务的问题有待研究。 第五,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保障AI大模型有序发展。 未来,AI技术恶意使用将成为趋势,也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不仅会放大现有风险,还会引入新的风险。已有金融机构受到AI恶意使用的威胁。 为应对这一挑战,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应用的准入标准,并实施备案管理。网信办对进入意识形态领域的模型已要求进行事先风险评估。目前,国内厂商已推出了以“八大模型”[1]为代表的不少AI大模型,鉴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性,上述模型如果要进入金融业,也应对其进行事先风险评估。 此外,金融机构应将AI相关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框架中,目前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据我了解,国外有的大型银行已将AI模型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框架,并成立了AI模型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平台、流程和规范。我国金融机构也应对AI大模型相关风险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模型数据参数进行定期评估和交叉验证,并使用压力测试,在各种情景下进行模拟校验,及时披露模型决策机理、运行逻辑和潜在风险,防范算法歧视,提升算法的可解释性、透明性与公平性。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在防范欺诈上还在“单打独斗”。不少金融机构都遇到过遭遇AI欺诈的数据,但仅掌握自身数据远远不够。因此,应建设覆盖全金融系统的、快速共享的反欺诈数据交换平台,开发用于欺诈检测的AI模型,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要用AI来对抗AI欺诈。中小金融机构也可从这样的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中获益,而无需自行开发提升反欺诈模型能力。 附注: [1]...
【金融】CAPM 模型和公式
AI金融助手

【金融】CAPM 模型和公式

导语:α\alpha和β\beta你肯定都听说过吧。那么γ\gamma呢?δ\delta ?ε\varepsilon ?ζ\zeta ,η\eta ,θ\theta ,ι\iota ,…ω\omega???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告诉你……β\beta是什么。 作者:肖睿 编辑:宏观经济算命师 本文由JoinQuant量化课堂推出,难度为进阶上,深度为 level-2。 阅读本文需要掌握 MPT 模型(level-1) 和微积分(level-0)的知识。 本文是一系列文章中的第三篇。本系列从基础概念入手,推导出 CAPM 模型。系列中共有四篇:效用模型风险模型MPT 模型 CAPM 模型 概述 CAPM,全称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译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由 Treynor, Sharpe, Lintner, Mossin 几人分别提出。搭建于 Markowitz 的现代资产配置理论(MPT)之上,该模型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述了资产的收益率与风险系数β\beta 以及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尽管 CAPM 的假设偏于牵强,结论也常与实验证据相悖,但它一直是金融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为更多先进的模型打好了基础。 模型假设 CAPM 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模型,它所假设的金融市场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框架,这样不仅简化了分析的难度,也用非常简练的数学公式表达出结论。 CAPM 假设,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对于风险和收益的评估仅限于对于收益变量的预期值和标准差的分析,而且所有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智的。并且,市场是完全公开的,所有投资者的信息和机会完全平等,任何人都可以以唯一的无风险利率无限制地贷款或借出。 因此,所有投资者必定在进行资产分配时计算同样的优化问题,并且得到同样的有效前沿和资本市场线(见 MPT 模型)。 为了最大化预期收益并最小化标准差,所有投资者必定选择资本市场线上的一点作为资产配置。也就是说,所有投资者都按一定比例持有现金和市场组合MM。因此,...
金融行业大型模型商业化进程探讨与应对策略分析
AI金融助手

金融行业大型模型商业化进程探讨与应对策略分析

近期,吾对金融行业大型模型之特定运用及其商业模式进行深入探究。鉴于数字革命日新月异,新型科技备受推崇,其潜在价值亟待挖掘。在此背景下,需审慎权衡技术效益与商业可持续性。为洞悉招商银行从业者对大型模型的理解与实践经验,特进行深度访谈,并分析其应对挑战之策略与决策过程。本文旨在阐述吾对大规模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见解,并探讨如何发掘适宜业务场景以推进商业化进程。 大模型的重要性 深入研究大型语言模型及其关联科技,能使高效且有巨大商业潜力的深度学习技术逐渐崭露头角。本人始终追随深度学习领域新兴事态,以独立开发大模型做好充分准备。面对诸多挑战,我将满怀热情迎接未来之路上的艰难险阻。遵照魏小辉先生谆谆教诲,颠覆性创新离不开强大算力支持,大模型构建与应用同样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然而,身为消费金融业者,我们须谨慎挑选技术,确保其实际效果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方案的选择 在深入研究和实践检验后,我们确定了最佳的消费金融技术路线。通过“小步快跑”策略,以实际案例优化模型。然而,专家观点倾向于将大模型视为新型基础设施,其价值不应仅看即时效益。因此,如何挖掘既具备大模型功能又符合商业实际的应用场景,是关键所在。只有准确把握业务需求的应用环境,大模型才能发挥最大潜力,实现商业化。 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推动了招联贷后服务质素的大幅度提升。尽管当前机器人技术已达到极限,但其性能还受业务经验、数据积累以及设计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的是,大型模型机器人具备自我驱动能力,可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功能升级与更新。对此,魏小辉指出,这些机器人如同孜孜以求的求学者,需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和策略以增强综合实力。故“智鹿”团队已制定未来战略计划,将专注于公司核心业务,并逐步扩大业务领域。 AI智能体的探索应用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大型模型逐渐进化为具有实操能力的人工智能体,对许多难题提供强大支撑。尽管如此,此趋势并非预示人力代替,而是引领了崭新时代,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可激发人智潜能,促进我们深度探索科学与人性的协调发展,共谱美好前景。 金融行业正面临大数据模型应用和实践商机两方面挑战,发展潜力巨大。为确保商业成效,我们应发掘并发挥业务需求匹配度高的应用场景,同时稳健追寻科技与商业的平衡。展望未来,期望能与各界共同推动大数据模型在金融行业取得新的突破。
同花顺AI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引领金融科技,2023年净利润下滑后,2024-2026年预计年均增长14%
AI金融助手

同花顺AI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引领金融科技,2023年净利润下滑后,2024-2026年预计年均增长14%

和讯为您带来最新券商看点,供您参考: 同花顺2023年营收微增,净利润下滑同花顺2023年营收达到35.64亿元,略增0.14%,但归母净利润下降17.07%,主要由于研发费用增加和销售推广力度加大。 AI技术投入,未来增长新引擎同花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投入显著,研发费用增长10.51%,预示着公司未来可能在AI技术应用上取得新突破。 问财HithinkGPT,金融对话大模型发布同花顺发布的问财HithinkGPT是业内首款通过网信办备案的金融对话大模型,预计将在多个领域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 投资建议与未来展望券商预计同花顺(300033)2024-2026年将保持14%左右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看好公司在AI赋能下的未来发展潜力。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