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让金融办公更高效
AI金融助手

AI大模型让金融办公更高效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苏洁 “AI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应用是比较领先的。比如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如何用专业的语言服务客户,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功底。以前培训用的时间比较长,现在根据积累的历史研究报告就可以快速智能生成答案给对方,能够提升80%-90%的效率,这样就省去了很多人力。”金山办公助理总裁黄志军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行业处理研报和财报比较多,AI在这方面的使用频率较高。 盘活企业文档数据价值 金融行业是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因此,AI大模型在此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AI大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金融数据,实现客户管理、知识管理、经营管理的优化和质量提效。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AI大模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需求。AI大模型的运用将为金融行业带来更高效的经营管理,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金融行业是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数据各方面也很完善。从去年我们服务金融行业的情况来看,券商、银行在AI应用这块发展得很好。”金山办公高级副总裁姜志强指出。 例如,投行业务与证券研究业务中涉及大量的报告撰写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搜索、汇总、分析内外部数据。基于AI大模型服务,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应用都可以自动完成,研究员只需提出需求,就可以大幅减少投研部门的基础工作量,提升投顾报告产出效率。 黄志军介绍,在智能办公方面,根据金融行业沉淀的大量业务数据,金山办公可为金融机构搭建基于AI的企业智能文档库,盘活企业文档数据的价值,让这些专属文档数据转化为知识,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问股、智能诊股、投资建议等服务。 AI颠覆性变革尚需时间 AI发展比较快,各行各业都在加大AI应用,在AI发展的同时可能会衍生新的风险,如何看待AI发展的两面性? “没有绝对的安全,而且安全不是单一的问题。金融行业里很多数据都是敏感的,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是可以被AI接触以及框定数据的权限使用范围。”黄志军认为,AI不是单方面靠模型去解决或者靠应用方解决的问题,除了控制权限以外,特别是数据安全也会做私有化、混合云等方案,确保数据在一定范围流转是安全的。 针对目前AI发展阶段,黄志军表示,“AI未来可期,但从目前来说,和大家所期望的还有距离。现在AI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具象化,也更理智一些,大家更多追求的是真正对业务能有所帮助的场景,不像刚出来的时候有很大的幻想。总结来看,AI现在发展非常快,但离颠覆性的变革还有一段路要走”。 对于AI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幻觉”问题,黄志军认为,从目前的技术底层逻辑来说,模型的“幻觉”一定会存在。现在的AI大模型出现的“幻觉”是概率问题,不能完全靠模型厂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针对现阶段而言,大家要做的是根据AI给出的答案有一个再次确认和校验的过程。 金山办公助理总裁冯文广介绍,目前头部金融机构在AI大模型应用上比较积极,他们行动快,投入力度也大。尤其在智能办公领域,因面对的是很多员工,而不是小众人群,企业的积极性也比较大,所带来的提效也是非常可期的。举例来看,比如做一个PPT或者写一份文档,原来需要十分钟,现在能节省很多时间,这是大家比较看重的。同时,大型银行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在自建模型或者厂商私有化方面速度会加快,但也会有一个过程。大概到今年底,很多实际的应用就会落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金融业应用AI大模型有三大挑战
AI金融助手

金融业应用AI大模型有三大挑战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于晗 今年以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当下最受大众瞩目的热点话题。伴随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AI技术发展和应用迭代速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大模型技术也被认为是通用AI技术的核心引擎。 对于金融业而言,AI大模型将带来哪些影响和挑战?近日,在微众银行举办的主题研讨活动中,多位专家就AI技术前沿与金融落地实践展开探讨,分享趋势洞见。 大模型应用三大挑战显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元,AI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 “近年来AI逐步演进,从只能做单个任务的专用模型的AI 1.0时代,到一个通用模型做广泛任务的AI 2.0时代,最终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AI也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再到生成智能及决策智能。”澜舟科技合伙人、联席CEO李京梅在活动中表示。 李京梅指出,随着AI能力越来越强,其开发和使用越来越简单,结果也越来越可控。同时,AI产业具备广阔潜力,大模型的产业落地应用才刚刚开始,各个领域的产业升级对AI的需求不断增强,未来的渗透率还将进一步增加。 不过,在多位专家看来,大模型技术在发展应用中显现三大挑战:一是从算力角度,大模型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庞大的硬件算力资源支撑,大模型参数规模呈持续扩张趋势,对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从算法角度,大模型生成内容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同时广泛存在隐形偏见的可能性;三是从数据角度,近年来各项法律法规对私域数据的使用有“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在医疗、金融等行业存在海量高质量数据,但受限于隐私无法共享利用。 积极探索AI应用落地 金融行业由于具备数字化程度高、商业化应用场景潜在价值高等优势,是AI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最佳场景之一。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应用生成式AI大模型每年为企业端(即2B)带来的经济价值为2.6万亿-4.4万亿美元;其中,全球银行业使用大模型可使其每年营业收入提高2.8%-4.7%,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运输业和物流业等所有其他行业。 作为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将大模型等AI前沿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可能性。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在分享中表示,大模型的应用落地涉及数据管理、算法优化、系统设计和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挑战,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策略调整,以推动AI技术更加成熟、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 杨强指出,“AI Agent(人工智能业务助理)是大模型面向应用端发展的下一阶段,其基于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并结合相关领域知识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目前,在业务实践中,微众银行自研的生成式AI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大模型幻觉(大模型在生成内容时产生错误或误导性结果)等技术难点,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已应用于客服、营销、质检、反欺诈、科技金融等核心业务场景,覆盖金融服务“前—中—后台”各个环节。在联邦大模型技术方面,该行也进行了诸多研究。 谈及联邦大模型与前沿探索,微众银行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范力欣表示,联邦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分布式机器学习范式,允许参与方在不直接共享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协作训练模型,为解决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联邦大模型技术路线通过其独特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数据时效性、模型幻觉、专业知识融合及算力资源消耗等挑战,而且在保护数据隐私和促进AI技术公平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为大模型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模型技术革新数字金融发展逻辑  金融安全需国际间互助
AI金融助手

大模型技术革新数字金融发展逻辑  金融安全需国际间互助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林秋彤 北京报道 近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本次大会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指导,由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主办。会议以“金融安全助力金融强国”为主题,解读金融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与创新应用案例,探讨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寻求保障金融系统稳健性的有效策略。 在本次大会的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人工智能专场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口袋财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投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共8家企业围绕人工智能与金融产品的融合展开较量。企业路演后,参会的各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与金融发展做了主题分享。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席理事长、金融科技人才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陈钟强调,在人工智能领域,负责任的治理应当是与技术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的,二者并行不悖。 大模型技术赋能金融数智化发展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日辉认为,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主要体现之一,是大模型技术为金融业务赋能,从而形成新生产力。 人工智能正由单模态向多模态融合演进,大模型技术具有显著赋能效应,将推动金融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金融机构采纳大模型技术后,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包括个性化产品与服务、价值链效率提升和决策科学性增强。 具体来看,大模型技术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优化、连接和预判。一方面,通过快速学习、交互和反馈,大模型能够识别流程瓶颈,减少人为错误,优化运营效率,这一点将会广泛应用在金融审批、用户分层、客服投顾、合规质检等服务场景中。 另一方面,依托大模型能力和数字化优势,金融服务可以下沉拓展至县城和农村地区,实现普惠的获客营销、客户运营及客户服务,从而更好地构建城市与农村、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连接。 此外,基于因果推断和泛化能力,大模型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信用评估,从而发现可能的欺诈行为,预判未来的信用风险。 欧阳日辉表示,目前,大模型应用在金融领域总体上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由于金融数据具有私密性和多模态特性,数据之间难以共享并构建大规模数据集,因此在金融垂直领域尚未大规模应用。 欧阳日辉还指出,数据安全治理也是发展金融大模型绕不开的重要课题,需要加快构筑组织、管理、技术、运营四位一体的金融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框架,提升协同共治水平,推动大模型技术走向应用落地。 “人工智能+金融安全”需国际间借鉴与协作 中国政法大学区块链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系教授、博导胡继晔分析了我国在数字金融监管方面和国际间的差异。他认为,虽然我国的数字人民币在技术上保留了区块链接口,但是整体上还是使用传统的互联网。数字欧元的传递链路则使用区块链技术,用户若想保护个人数字欧元交易的隐私,可以免费申请匿名券,与数字欧元共同在链路上运行。 据了解,匿名券的使用是根据2018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中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而设置的。 胡继晔还认为,欧盟数字欧元的发展没有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发展这么迅速,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讲,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有非常独到的地方。 除了数字金融监管方面的借鉴,面对安全风险,宏观层面上,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上做出完善的监管规定,另一方面可以参考学习国际间案例、政策制定的经验。 陈钟表示,人工智能在可用性、完整性和隐私保护方面都带来了与传统安全挑战不同的问题。除了安全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还面临着滥用的问题。负责任地推进人工智能创新,提高治理水平具有紧迫性。 目前,我国已有《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规范,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个方面做出了规定,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 在国际上,欧盟议会于今年3月初步通过的《人工智能法案》,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全面规制人工智能的立法。陈钟认为,该法案推动缩小了国家之间和国内存在的人工智能鸿沟以及其他数字鸿沟,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促进公平享受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惠益。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大模型专题:2024大模型金融支付类企业ToC应用探索与落地
AI金融助手

大模型专题:2024大模型金融支付类企业ToC应用探索与落地

今天分享的是大模型专题系列深度研究报告:《大模型专题:2024大模型金融支付类企业ToC应用探索与落地》 出品方: 平安壹钱包 一王良 报告共计:64页 海量/完整电子版/报告下载方式:公众号《人工智能学派》 本文深入探讨了大型金融支付公司如何在ToC应用中探索和实施生成式AI大模型,以提供创新的用户体验和提升业务效率。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AI大模型的发展前景和实际应用场景,然后详细介绍了落地策略和模型选择,涵盖了技术实现和合规性要求的各个方面。最后,文章结合平安壹钱包的实践案例,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落地场景,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技术实施指导和未来趋势的洞察。 AI大模型的发展前景: 描述了AI大模型未来的广阔前景,包括对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深刻改变。讨论了企业如何通过引入AI大模型来避免落后于技术发展。 落地策略的选择与开发: 详细讲解了在选择合适的AI大模型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如成本效益、效率提升和收益扩大等。强调了从熟悉领域入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利用AI提升员工和辅助其他员工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策略。 技术与工具的选择: 比较了在线大模型、开源大模型和私有化部署的技术优势和适用场景。讨论了API调用和大模型的文件本地部署对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合规性与监管要求: 概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强调了在提供服务前进行安全性评估的必要性和遵守相关法规的重要性。 实践案例分享: 通过平安壹钱包的案例,展示了AI大模型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如文本处理和知识库构建。讨论了挑战和解决方案,包括数据源加载与处理、数据切分难、检索效果、结果过多或过长、可解释性与鲁棒性、复杂query处理、自动化问题以及反馈评估与迭代。 总的来说,AI大模型在金融支付行业中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技术基础,制定合适的落地策略,确保技术实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报告共计:64页 海量/完整电子版/报告下载方式:公众号《人工智能学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普安农商银行:聚焦“五篇大文章”释放金融新活力
AI金融助手

普安农商银行:聚焦“五篇大文章”释放金融新活力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张芳 本报记者 胡杨 实习记者 吴彬】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普安农商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入贯彻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金融助力绿色与科技比翼双飞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普安农商银行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该行完善“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打造与科技型企业“伙伴式”成长的科技金融服务理念,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金融服务支撑。截至6月末,普安农商银行向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2430万元。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地方金融机构,普安农商银行加大对绿色产业、环保项目的支持,推出绿色信贷金融产品,加大对林下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渔业等客群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利用“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开展“整村授信”,给农民“输血”、让农村“活血”、为农业“造血”,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截至6月末,普安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508万元。 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作为 普安农商银行秉持“金融为民”理念,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支实”的市场定位,持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金融便民、金融惠民、金融利民。 深入村组、学校、企业、社区、集市等开展反诈、反洗钱、征信等各类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强化“政银合作”,搭建“社银一体化”服务点,聚焦“社保服务向基层延伸”“社保服务标准一致”“社保服务暖民心聚民情”;精准网格化服务,通过普惠金融大走访、金融夜校等途径,实现农户、外出务工、个体户等八类客群走访全覆盖,让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类优质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因地制宜,结合普安县域实际,配置特色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24年6月末,普安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2.49亿元,发放特色产业茶叶类贷款4.56亿元,支持5347户茶农、茶企发展;投放烤烟类贷款2.76亿元,支持2963户烟农发展;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41亿元;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减费让利,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仅上半年实施减费让利就为小微企业节约利息成本147余万元。 适老化金融拓展特色服务新画卷 围绕“适老”“亲老”服务理念,普安农商银行推进网点适老化改造,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体验。该行在网点配置无障碍通道、老年人爱心专座以及血压测量仪、老花镜、急救箱等物品;对于不便来网点现场办理业务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生病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安排专人携带便携设备、移动展业上门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10余次。普安农商银行将继续围绕老年客群的生活习惯及需求痛点,以网点适老化、金融产品适老化为主旨,为老年客群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让群众充分感到“暖心、舒心、放心”。 数字金融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普安农商银行加快数字金融驱动,在服务产业业态、社会效能等方面展现使命担当。该行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点、黔农村村通、自动柜员机存取款一体机(CRS)、黔农云缴费商、收单业务等金融场景服务渠道,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金融服务,同时为学校、企业、商户释放劳动力,达到“1+1>2”的合理运营状态。 截至6月末,普安农商银行在全县布置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务点96个,布放黔农村村通93台,布放自动存取款一体机(CRS)52台、智慧柜员机(STM)10台,特约商户372户,POS机384台。同时与住房公积金中心对接,通过公积金数据综合评级授信,实现消费贷款线上化。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依托线上平台数据向3186户单位职工发放贷款36557万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下一步,普安农商银行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以服务“支农支小支实”为宗旨,强化责任担当,拓宽新思路,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以更务实的行动普惠社会民生,不断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金融驱动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防城港市启动两大指数保险项目 为八角肉桂及中药材产业注入“金融动力”
AI金融助手

防城港市启动两大指数保险项目 为八角肉桂及中药材产业注入“金融动力”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南宁7月16日电(记者何丰伦) 近日,防城港市政策性八角肉桂目标价格指数保险、中药材气象指数保险项目正式启动。据业内人士介绍,两大保险项目得以顺利启动推广,得益于多重因素。这一创新举措运用保险机制为肉桂、八角等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澎湃的“金融动力”。 乡村振兴引领“药食同源”产业兴起 广西是中药材、八角肉桂等天然香料的重要产地。防城港本地中草药品种超过2000种,其中就包括肉桂、八角。当地产的肉桂、八角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国家。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唐中源介绍,据记载,八角在防城区生长已有900多年历史,人工种植400多年;肉桂已有600多年历史,人工种植100多年。 防城港市党委、政府始终重视香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2000年防城区获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八角之乡”,2001年获评“中国肉桂之乡”,2006年被确认为“全国八角经济林产业示范县”。2023年防城区扶隆镇(八角产业)获批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防城港市的肉桂八角、中药材产业得到了相当程度发展。如防城区采取“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流通企业+”模式,带动3万多户农户发展香料种植,已实现年产优质肉桂苗1000万株、八角苗100万株,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特色产业渴望“避险渠道” 以金融创新构筑“风险屏障” 2022年以来,防城港金融监管分局会同林业、农业、财政等部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调研中发现,八角肉桂种植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但由于防城港地处沿海,每年都会面临台风、暴雨、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八角肉桂种植、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气象风险”。刚刚成长起来的种植户和中小型种植企业,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抵御手段,产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型种植企业和种植户无法承担短期和中长期的资金压力。八角肉桂及中药材产业前期投入大,资金周转时间长、抗风险能力弱,与当前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存在着巨大“供需矛盾”。 针对一系列问题,防城港金融监管分局与防城港市相关部门、保险机构联手,从“指数保险”的角度推动金融创新,将保险作为突破口。 金融监管部门鼓励支持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中心支公司加强上下联动,推进产品创新,在合理评估八角肉桂总量基础上,以八角肉桂市场价格波动作为补偿依据,以中药材气象灾害风险导致中药材价值损失作为保险责任,计算相关价值的损失,并以此设计保险产品。 防城港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部门对此大力支持。政策性八角肉桂目标价格指数保险明确保险金额为肉桂4500元/亩、八角5000元/亩,八角保险费为250元/亩,肉桂保险费为135元/亩。同期出台的中药材气象指数保险涵盖14种中药材,每种中药材的保险金额约800元/亩,保险费约400元/亩,为防城港市1.9万亩的八角肉桂和中药材提供5256万元的风险保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创新举措运用保险机制为肉桂、八角等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澎湃的“金融动力”,也为乡村振兴与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吴郑思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家人寿广东分公司积极开展2024年7.8 五进入金融教育活动
AI金融助手

大家人寿广东分公司积极开展2024年7.8 五进入金融教育活动

为积极响应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大家人寿广东分公司及辖内机构围绕“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主题,积极开展“五进入”金融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和风险防范意识。 进学校 2024年7月4日,大家人寿汕头中支走进林百欣附属小学开展金融教育活动。正值学生放学,工作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学生们做互动问答,向学生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谨防电信诈骗,提升学生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 进农村 2024年7月6日,大家人寿中山中支走进中山大涌岚田村开展金融教育进农村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通过悬挂主题横幅,派发和讲解金融宣传折页,派发宣传小礼品等方式,向岚田村村民普及金融保险知识和消费者八大权益,提高村民对消费者权益的认识和了解,面对村民们提出的金融诈骗等咨询和疑问,工作人员耐心解答,通过问答互动让村民沉浸式参与到活动中。 进社区 2024年7月8日,大家人寿广东分公司参加由广东金融监管局指导,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公司在城建大厦广场设置摊位,派发金融知识宣传折页,普及金融知识及赠送宣传小礼品等。为了更好普及消费者八大权益知识点,大家人寿广东分公司在摊位设置“消费者权益过三关”游戏,寓教于乐,增强了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 紧扣7.8主题“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现场设置了“动动脑筋 拼拼海报”环节,让消费者在限定时间内拼出主题海报,在拼图过程中加深对7.8主题的印象。同时,为了让消费者更加关注个人健康,摊位设置“健康驿站”,免费为消费者测量血压、血氧情况,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反诈体验和公益健康服务。 进机关 2024年7月3日,大家人寿东莞中支前往东莞市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金融教育进机关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机关一线员工发放宣传折页,讲解保险金融知识,面对面答疑解惑,通过讲解身边常见的生活案例,让专业性较强的保险金融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加深了机关单位员工对保险知识的了解。 进企业 2024年7月2日,大家人寿广东分公司走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开展教育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倾听社会公众对保险的疑问,工作人员积极答疑解惑,现场发放金融知识普及、正和消保中心等宣传折页,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加强维权意识和风险意识。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未来,大家人寿广东分公司将继续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企业责任,持续开展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教育宣传活动,展示保险正面形象,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公司服务水平,为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
奋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农业科技腾飞
AI金融助手

奋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农业科技腾飞

  农发行临沂市分行:奋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农业科技腾飞   农发行临沂市分行聚焦农业科技重点领域,持续强化信贷支持。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农业科技贷款5.54亿元,科技贷款余额达到18.97亿元;为17家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2.34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2.38亿元。   提升站位抓组织   该行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与“藏粮于技”行之要务有机结合,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政策要求、梳理目标任务,并成立服务科技型企业工作专班,对接政府有关部门、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办指导,抓实抓细抓进度,确保贷款投得准、落地实。   精细服务推进度   全面梳理、筛查全市“专精特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清单,班子成员带头开展源头营销、靶向对接,了解企业资金需求、摸排项目基本情况,对重点支持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动态跟踪工作进度。从项目立项、申报、到审批、投放等环节实行全流程管理、精细化服务,发挥“融资+融智”优势,“一企一策”量身定制融资方案,逐项目梳理、逐问题研究,及时疏通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实行省市县三级行联合办贷,持续优化办贷机制、提升办贷效率。   落地开花显成效   聚焦农业科技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基地、现代种业等领域支持,解决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等方面资金需求。累放5000万元支持山东(兰陵)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助力发挥当地农业种植优势,拓宽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产业功能,示范带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累放70900万元支持智圣医药园区建设项目,助力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制品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投放1000万元支持黄瓜良种等种质资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大优质种苗繁育和推广力度,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下一步,该行将继续立足自身职能定位,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让一颗颗农业科技的“种子”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滋养,助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乡村全面振兴。(直营业务部  朱孟静)
松江举办法律AI产品发布会,让企业法律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AI律师助手

松江举办法律AI产品发布会,让企业法律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转自:上观新闻 7月9日,“AI法务触手及 益企同行布新局——法律AI产品发布会暨赋能企业启动仪式”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举行。松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晓军,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市司法局信息技术处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 法律AI产品亮相松江G60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发布了中心IP “AI法务管家”和口袋智能律师两款法律科技应用产品,开启中心惠企服务智能化新篇章。 百事通AI驱动法律科技项目组负责人李光宇、技术总监张志鹏上台演示了法律产品的操作和应用场景,阐述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全方位智能辅助支持中心,随时随地为企业提供均等化、可及性、更便利的法律服务。 打造“法律+科技” 为企服务生态圈 近期,松江公安分局“蓝鲸”护企工作站、“松知汇”知识产权检察官办公室、区法院G60巡回审判点等十余个部门,相继入驻G60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贯穿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争议解决各领域,加速形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优质的法律服务生态。 活动现场,新入驻的部门机构分别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展示服务功能。G60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也通过短片,展示自运营以来在形成法律产品、开展法治研讨、提供参观调研、服务解决案例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服务数据。 G60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与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等4家重点协会及临港松江科技城等4家重点园区举行携手仪式,承诺在法律科技的加持下,为园区及协会的企业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在合规经营、风险防控等方面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通过举办专业讲座、企业内部制度梳理、上门法治诊断等系列法律赋能活动,共同探索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头脑风暴”激发 更多AI法律服务“金点子” 活动邀请了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冯勇和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陆宇峰两位专家作主旨发言,从各自研究领域分享理论研究、发展形势和成功经验。 冯勇以“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行业中的应用”为题,回顾法律与科技融合的三个阶段,阐述法律与科技融合的意义,分析AI大模型在法律行业的应用与挑战,并对法律科技产品设计与推广、法律科技交融进行展望。 陆宇峰以“人与AI共生的法律新世界”为题,展望法律AI从辅助办案到共同决策类型,以及人机交互、人机共生、人机协同的未来法律世界。 在圆桌会议环节,来自律界、学界、商界的嘉宾展开交流研讨,从不同视角探讨“法律+科技”的发展前景和魅力,围绕AI赋能法律服务和企业发展,碰撞思路和火花。 市司法局信息技术处、华东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学院、松江区司法局、松江区人民法院、松江区人民检察院、松江区经委、松江区数据局以及G60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入驻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各园区、各协会代表,各被邀请企业代表共9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 来 源|松江区司法局 编 辑|冯小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I医生来了,人类医生将何去何从?
AI医师助手

AI医生来了,人类医生将何去何从?

你好,亲爱的观众们!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可能会让你失眠的问题:当AI医生挥舞起手术刀,人类医生将何去何从?是站在手术台旁边,还是被迫离开手术室? 想象一下,当你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注视着机械臂的精准操作,心中是否涌现出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感?那些曾经温暖人心的医生笑容,是否将被冰冷的金属面孔所取代? 在不远的未来,医院变成了充斥着滴答作响的机器声的工厂,每一个角落都是精确无误的AI,没有了人类医生的温度,没有了医患间的情感交流。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 但等一下,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AI医生真的能完全取代人类医生吗?它们能理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和希望吗?能像人类医生那样,用一句简单的安慰话语,减轻患者的痛苦吗? 想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心中一阵寒意?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难道就要完全交给一台没有情感的机器吗?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是解放还是束缚? 但是,如果告诉你,AI医生在手术成功率、诊断速度上远超人类医生,你会不会又开始犹豫?是选择冷静高效的机器,还是温暖可靠的人类? 每当夜深人静,当我们或我们的亲人生病时,是不是更希望有一个能够理解病痛的人类医生,而不是一个程序设定的AI?在这个机器与人类共存的时代,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所以,当AI医生来了,人类医生将何去何从?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道德和情感的问题。在这场人机之战中,我们是否还能保留那份被称为“人性”的东西?亲爱的观众,你怎么看?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场未知的探索之旅吧! 感谢收看,别忘了点赞、评论和分享,让更多人加入到这场关于未来医疗的大讨论中来!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