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ChatGPT,两名美国律师被罚参考消息2023-06-25 12:55参考消息2023-06-25 12:55
AI律师助手

因为ChatGPT,两名美国律师被罚参考消息2023-06-25 12:55参考消息2023-06-25 12:55

参考消息网6月25日报道据埃菲社6月23日报道,一名美国法官判处对两名律师罚款5000美元,原因是他们使用时下十分流行的人工智能工具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来提交法庭简报,而ChatGPT却编造了根本就不存在的司法案例。 法官凯文·卡斯特尔表示,律师史蒂文·施瓦茨及其同事彼得·洛杜卡有意识地规避声明ChatGPT援引的案例都是虚假的,并“向法庭做出误导性陈述”,因此他们的行为属于恶意行为。 法官认为,虽然“使用可靠的人工智能工具作为辅助条件本身并无不妥”,但相关规定要求“律师必须加以监控,以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 裁决还强调,两人“无视其工作职责,提交了毫无根据的法庭简报,且其中包含ChatGPT编造的虚假案例,而且在法院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后,继续坚持这些毫无根据的意见”。 此前这两名律师正在处理一名乘客对哥伦比亚航空公司提起的诉讼,该乘客声称在飞行中被服务车撞伤。 举报/反馈
ChatGPT的多模态更新:图像与语音的融合,开启商业应用新机遇
AI律师助手

ChatGPT的多模态更新:图像与语音的融合,开启商业应用新机遇

本文探讨了ChatGPT的多模态更新对商业应用带来的新可能性。ChatGPT的多模态能力包括语音和图像处理,这为商业应用如图像和语音识别领域提供了新的交互方式和创新服务。首先,介绍了ChatGPT的一、二两部分:更直观的交互接口和创新图像解析与回应。其中,一共有三个小点:语音交互的革新、实时图像共享与处理、多模态交互的融合;二是图像解析和回应的部分,包括图像解析的多维度应用、图像与文本的协同解析、实时反馈和多轮对话。最后,分析了ChatGPT的多模态交互对商业应用带来的影响,包括无缝的客户服务体验、盲人和视觉受损人士的辅助工具、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开发。
揭秘ChatGPT:模仿与真相之间的legalbattle
AI律师助手

揭秘ChatGPT:模仿与真相之间的legalbattle

近期,火爆的AI软件“ChatGPT”引发关注,我国出现了大量相关服务产品。然而,有些产品并非来自OpenAI,而是借助“ChatGPT”热点进行攀附,混淆真实情况,谋取交易机会。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对此展开调查,认定相关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此事提醒我们,开发运营新兴产品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蹭热度获取不法利益。同时,消费者要擦亮双眼,避免购买到仿冒产品。
ChatGPT爆火!会取代律师吗?能帮忙打官司吗?专家、律师这样认为……上海法治报2023-02-16 02:48上海法治报2023-02-16 02:48
AI律师助手

ChatGPT爆火!会取代律师吗?能帮忙打官司吗?专家、律师这样认为……上海法治报2023-02-16 02:48上海法治报2023-02-16 02:48

最近,ChatGPT成为了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火爆全球,除了可以用来写论文、改代码、做翻译,还能用来咨询法律问题、撰写法律文书,这不禁让人们思考:法律人会被取代吗?ChatGPT在司法领域有哪些应用场景?又有哪些掣肘?从老百姓打官司的角度是否存在实用价值?ChatGPT的风险何在?边界何在?上海法治报记者采访了四位法学专家与律师。ChatGPT可以做什么?“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人类进行交互。”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曹阳介绍到,ChatGPT可以理解和产生自然语言文本,这使得它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人们解决各种语言理解和生成的问题。“在法律领域,ChatGPT可以演化成‘智能律师助手’,帮助律师分析大量的法律文件和案例,提供智能化的法律建议和指导;可以变成‘法律问答机器人’,回答法律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法律信息和建议。”除此之外,曹阳还指出,ChatGPT可以进行合同审核、辅助诉讼、分析法律数据等等,提高法律工作者的效率和准确性。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认为,ChatGPT对于人们学习法律概念也大有帮助。“以法律百科为基础的升级版法律知识学习可以开启智能化的法学入门学习,对全民的普法有积极意义,为建设法治社会益处良多。”此外他还表示,基于智能分析的标准化法律思维,ChatGPT还可以实现相关法律问题的初级研究,对法学师生和法律媒体人有较大的参考作用。ChatGPT不能做什么?ChatGPT对于程序问题的回答让人称赞,对于实体法律问题的咨询又是否同样称心如意?记者注意到一位涉医疗领域的律师在朋友圈吐槽,咨询专业问题,回答的“全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一句实质内容”。 上海致格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高级合伙人蒋秀海律师介绍,ChatGPT在回答法律咨询时,常会出现类似于免责等提示,诸如“请注意,本答案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建议您咨询当地的律师或监管机构,以确保您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ChatGpt的工作逻辑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在涉及到感性、抽象、有针对性的问题时,还是只能由人来处理。”“从目前试用效果看,ChatGPT涉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回答较浅,不周延也不深入。”杨勇说道。“法律研究和提出法律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同于智能写作,是极其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差错。”他认为,对法律问题的研判是需要慎审对待的,ChatGPT提供的法律回答不能直接代替专业法律人的回复。曹阳也表示,目前ChatGPT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从准确性与可靠性来看,ChatGPT无法像人一样思考,无法理解法律规则背后的逻辑与价值判断,因而其结果会出现偏差。其次,ChatGPT是对理性数据的学习与运用,缺乏也无法理解人的情感,无法做到“有温度的司法”。最后,司法裁判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由心证的过程,无法进行数字化的呈现,因而ChatGPT无法进行学习。ChatGPT对老百姓打官司有帮助吗?如果说ChatGPT对于专业法律人来说是一项提升效率的辅助工具,那么对于普罗大众而言,ChatGPT在处理法律纠纷的过程中能否帮上忙?蒋秀海认为,ChatGPT能够整体上提升人们获得法律服务的便利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些基础法律服务的成本,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杨勇也指出,非法律专业人事在不聘请代理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咨询、学习、了解,让诉讼变得简单、高效、廉价。上海市德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凡律师表示,在诉讼过程中,普通人也可以通过ChatGPT进行法律条文、案例检索,更高效地获取到相关信息。但同时她也指出,案件各方面始终存在差异,各种抽象的法律原则始终穿插在民事行为的全过程中,机械地适用法律条文、司法判例很难做出完全准确的解答。“哪怕ChatGPT凭借海量数据库以及强大的计算整合能力,其做出的法律分析也只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具体适用仍需进行甄别。”此外,专家与律师也指出使用ChatGPT时值得注意的一些法律风险。曹阳表示,ChatGPT需要处理大量的敏感数据,如法律文件、案例、客户信息等,如果没有进行足够的数据安全保护,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或被恶意利用。王凡指出,ChatGPT的运作是基于数据库并进行计算整合,用户使用ChatGPT产生的成果的著作权归属以及是否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值得探讨。“ChatGPT无法保证所搜集的数据均不属于受保护的信息,因此可能会产生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此外也同样可能无法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等因素,可能涉及到数据合规风险。”ChatGPT的边界何在?“在司法应用领域,ChatGPT的应用存在一些边界和限制。”曹阳介绍到,一方面,ChatGPT的知识和判断能力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它所给出的结论和建议也更多地是基于一般性的规则和原则,因此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律师。另一方面,虽然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案例和判例进行分析和归纳,但法律是一门人文学科,需要考虑伦理、公正等因素,ChatGPT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法官和裁判员的专业能力和职责,因此不能完全代替司法裁判。蒋秀海指出,ChatGPT被运用于司法领域时,更适合作为重复性、机械性工作的辅助性工具,也可借助其进行观点集成。对于具有更高价值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工作,不宜完全依赖于人工智能。王凡也说道:“人类复杂的情感、传承至今的道德文化等是无法通过数据、公式计算得到的,ChatGPT或许会给司法领域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在使用时还是要坚持德与法的兼顾,让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司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冰冷的ChatGPT显然无法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互动,无法应对复杂的法律推理与逻辑推演。”曹阳认为,ChatGPT虽然非常强大且具有潜在的广泛用途,但我们不应依赖于其进行复杂的推理或获取重要信息。“最好的写作者既不是ChatGPT,也不是人类,而是能够熟练和有洞察力地使用ChatGPT的人类。ChatGPT不应作为人类输入的替代品,不是独立的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而是人类的辅助工具。”见习记者 | 张旭凡编辑 | 王菁 举报/反馈
“看图说话”样样行,ChatGPT功能升阶再度引发资本市场热潮金融投资报2023-09-26 22:33金融投资报2023-09-26 22:33
AI律师助手

“看图说话”样样行,ChatGPT功能升阶再度引发资本市场热潮金融投资报2023-09-26 22:33金融投资报2023-09-26 22:33

本文共2600字 阅读完约6分钟 金融投资报记者 薛蕾 陈雨禾 北京时间周一晚间,OpenAI表示,将在ChatGPT推出新的语音和图像功能,新功能将于未来两周内面向Plus和企业用户推出。 多模态ChatGPT上线如同深水炸弹一般,不止是科技圈,甚至金融圈与法律圈都迎来了激烈讨论。 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到了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邢焕来,吉利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院长易勇,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以专业视角分析多模态ChatGPT上线会在业内掀起怎样的风浪。 制图 卿子秀 ChatGPT上新 再度“点燃”概念股 受上述消息影响,9月26日,A股人工智能、算力、AIGC等概念股大涨。其中,海天瑞声“20cm”涨停,万兴科技涨14.47%,大华股份、网达软件涨停,虹软科技、传音控股、盛天网络、易华录跟涨。 据Wind OpenAI在官网表示,语音功能支持iOS和Android平台,图像功能支持全平台。根据演示,语音功能方面,用户可以与ChatGPT进行语音对话,让ChatGPT讲故事、读诗等;图像功能方面,用户可以用图片向ChatGPT提问,支持多轮对话和多图识别,比如拍下冰箱照片询问ChatGPT晚餐吃什么等。 “实时语音对话将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沟通方式,对虚拟助手、客服机器人等应用将会非常有用,基于图片对话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突破,可用于更丰富和更直观的交互。”对于此次ChatGPT的更新升级,邢焕来分析称,OpenAI通过融合其训练数据中蕴含的知识,进一步丰富了模型在多模态数据的分析能力,从而提供了图片对话、实时语音对话等新功能,扩展了ChatGPT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 从目前来看,新功能可能扩展AI的应用范围,包括更多的图像和语音驱动的应用,如医疗、娱乐、教育等;在用户体验方面,实时语音对话和基于图片的对话功能有望提高用户体验,使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和便捷。 “从专业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语音和图像领域的进展非常令人鼓舞。”吉利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院长易勇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语音和图像领域的准确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人工智能的可靠性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我们有理由期待AI在这些领域的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 国内外顶尖企业 纷纷逐鹿AI领域 除OpenAI在多模态领域布局外,谷歌、Meta、苹果等也在相关领域发力。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布局进度同样受到关注。事实上,国内公司在AI领域的进度各有优势与侧重。 邢焕来指出,百度公司的文心一言推出了基于知识增强的深度问答、图像搜索、文字识别等人工智能产品;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具备多轮对话、文案创作、逻辑推理、多模态理解、多语言支持等功能;腾讯公司的混元大模型侧重于解决业务的实际需求,涉及QQ、微信、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等多场景;华为、科大讯飞、字节跳动、快手等公司也都在AI领域进展迅速。 同时,国内还有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布局,例如川内的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都在推进预训练大模型的相关研究。 “更丰富的接口功能,可以让ChatGPT更深入地接入应用场景,加强AI与实际业务的融合并实现商业收益。”沈萌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同时,企业可借此带动更多AI与业务融合的衍生需求,形成更多细分领域的业务场景,随之而来的,可能还会有新一波的模型大战和概念炒作。 多模态大模型 推动算力需求激增 国信证券此前的研报指出,AI三元素(大模型、算力、应用)呈现出螺旋式促进关系。当三者中有一个要素喷发,就是强刺激期;三者没有更新就会进入停滞期,等待下次爆发。 如今,随着ChatGPT在多模态大模型上的突破,首先受到关注的就是算力领域。 开源证券分析称,多模态大模型推动AI迈向“通感”时代,算力需求将大幅提升。由于语音和图像数据大小显著高于文本,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算力需求将大幅提升。 孟晚舟近期在2023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预计到2030年,通用计算能力将增长10倍,AI计算能力将增长500倍。 在应用方面,随着ChatGPT的更新以及后续AI技术的发展,更多领域将受到深刻影响。 邢焕来认为,语音和图像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推动人机交互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对虚拟助手、智能家居和教育应用等领域将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在医疗保健、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教育娱乐等领域,用户体验也将得到极大改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自然、更丰富和交互性更强的体验。 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等 将越来越复杂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将在未来继续扩大。 “在就业方面,语音和图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导致某些传统工作的自动化。医疗保健方面,语音和图像等技术在医疗诊断、患者管理和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对于一些新兴产业,语音和图像等技术将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无人驾驶、智能城市、虚拟现实等,为社会带来新的商机和新的生活方式。”邢焕来说。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我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易勇认为,未来几年语音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许多积极的社会影响,语音和图像识别是通用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方向。然而,也需要关注并解决伴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例如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等。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龚嘉璇律师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功能的上线或许存在负面诱导风险、数据安全风险、人格权侵权风险、虚假信息风险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总体来说,语音输入功能和图像处理功能侵权风险与此前单纯的文字对话相比,可能遭遇的侵权方式和相应的法律风险更为多样。需要注意的是,随着AI技术愈发成熟,后期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龚嘉璇说。 龚嘉璇表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立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这就要求立法具有一定前瞻性,防患于未然。此外,针对法律漏洞,应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尽可能改善立法的滞后问题。” 编辑|贺梦璐 校检|袁钢 审核|刘柯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美国政治风险上升,黄金期货下跌,白银期货触及熊市,UAW考虑罢工
AI律师助手

美国政治风险上升,黄金期货下跌,白银期货触及熊市,UAW考虑罢工

本文主要报道了美国黄金期货、白银期货的价格下跌情况,以及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关于临时融资法案的呼吁;同时,报道了乌克兰经济部对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农产品禁令提起诉讼的消息,以及西班牙议会对于费霍成为首相的投票结果;此外,还报道了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增长、Meta发布新一代VR头显Quest 3以及OpenAI宣布ChatGPT Plus等功能扩大等新闻。
AI时代来临:法律界的ChatGPT是否会导致律师失业?
AI律师助手

AI时代来临:法律界的ChatGPT是否会导致律师失业?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律师行业。在一场论坛上,人工智能助手“法律大模型”亮相,让许多律师感到惊讶。然而,该模型具备对话聊天、法律问答和法律检索能力,能为用户提供智能的法律服务。尽管AI在法律领域具有潜力,但律师界认为它无法解决疑难法律问题,并且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等问题。因此,律师和AI之间的关系需要平衡,AI可能成为律师提高执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利工具。
ChatGPT抄书被告!《权游》作者等17位作家起诉OpenAI澎湃新闻2023-09-21 10:26
AI律师助手

ChatGPT抄书被告!《权游》作者等17位作家起诉OpenAI澎湃新闻2023-09-21 10:26

OpenAI再惹官司!《权力的游戏》原著作者等多名作家起诉OpenAI侵犯版权。 当地时间9月19日,包括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乔治·RR·马丁(George RR Martin)和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在内的一批17位美国著名作家,通过全美作家协会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指控OpenAI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批量复制了原告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输入到该公司“大语言模型”中,并对用户类似的文本需求进行响应。 全美作家协会在向曼哈顿联邦法院提交的一份文件中声称,ChatGPT被用来“模仿”作者的书籍“生成”内容,并引用了最近《权力的游戏》系列《冰与火之歌》两卷未发行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就已经有两位作家对OpenAI提起了类似的诉讼,同样声称他们的书籍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用来训练该公司的聊天机器人。 “这些大语言模型作为被告庞大商业的核心,正在大规模地系统性盗窃。”全美作家协会在向曼哈顿联邦法院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表示,“这些大语言模型危及小说作家的谋生能力,并认为 OpenAI可以选择在公共领域作品上训练其语言模型,或者支付许可费来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全美作家协会并未透露实际损害赔偿金额,根据相关法律,法院最高可支持向每件侵权作品支付15万美元的法定损害赔偿。 OpenAI发言人2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正在与“包括作家协会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许多创作者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并一直在合作、理解和讨论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此前类似的诉讼中,OpenAI在8月份的一份版权申请中表示,此类主张“误解了版权的范围,没有考虑到限制和例外(包括合理使用),这些限制和例外为创新留下了空间,例如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的诉讼并不少见。在不久前的9月8日,知名作家兼编剧迈克尔·夏邦 (Michael Chabon) 等作者也向OpenAI起诉,指控其侵犯版权。 除此之外,Getty Images在2月份起诉Stability AI,指控其文本转图像生成器背后的公司复制了Getty Images的1200万张图像作为训练数据。一月份,Stability AI、Midjourney和DeviantArt 因其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的版权问题,同样遭受集体诉讼。 此外,微软、GitHub和OpenAI卷入了11月份提起的集体诉讼,指控这些公司窃取许可代码来训练其代码生成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