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数字技术能够带来哪些变革?代表“高智商人类”的律师群体也会担心人工智能取代自己?在5月10日举办的“智慧法治赢在虹桥”法律科技交流展示活动暨2024长宁法治文化节主场活动上,伴随“大虹桥法治会客厅”的揭牌,位于长宁区尤其是虹桥开发区内的企业和专业法律机构有了更开放的交流平台。
此次成立的“大虹桥法治会客厅”位于娄山关路上的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现场提供查询、办理等数字便企服务,涉外公证、法律咨询等多元法律服务,还聚焦长宁“3+3”重点产业特征,深度开展律所、企业、院校间的跨界交流,推动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法治功能再升级。
长宁法治文化节主场活动现场
近年来,长宁区积极落实“智慧法治”决策部署,聚焦数字化转型新赛道,相继发布“加强数字转型法治保障的实施意见”,推出“法律科技十大行动”。当天会上新成立的“长宁区法律科技应用与发展联盟”将聚焦区域产业特征,搭建法律科技应用服务的桥梁。联盟首批签约成员包括科大讯飞、甄零科技、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上海九州丰泽律师事务所、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等10余家企业和20家律所,以及长宁区司法局、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单位。
长宁法治文化节主场活动现场
联盟第一时间发布了“长宁数字产业热点问题法律服务指引”,聚焦数据资产化、数据合规、数据业务合作、知识产权保护路径等企业发展的热点议题,提出法律解决方案。全市首位区域数字普法形象大使“宁宁AI法”也首度亮相,将在“大虹桥法治会客厅”等政务服务场景为企业和市民群众提供普惠、便捷、高效的数字法律服务。
“律师之间经常进行同业交流,对于职业是否会被人工智能代替,大家逐渐达成共识,即以工作的复杂程度和重复程度为坐标,来衡量律师工作的价值。”在“大虹桥法治会客厅”成立后举行的首场法律科技交流分享会上,案牍智能科技上海公司负责人吴丽阳提到,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律师工作中的应用潜力,替代可能性较低的律师工作包括重大法律问题的专业判断、法律研究、交易结构设计、合同审核及风险分析等。而替代可能性较高的工作则包括访谈及电话咨询、资料归档整理、尽职调查事实摘录、法律翻译、文档及合同起草等。
长宁法治文化节主场活动现场
记者注意到,这些工作的可替代性程度与法律工作者的从业年限有直接关联,也与所涉及的社会资源息息相关。为此,今年以来,长宁区持续整合区域内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搭建了由政府牵头、法律服务机构与数字化企业跨界合作、高校院所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的四方联动工作机制。
当天会上,长宁发起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首批成员集中签约,将聚焦法治营商中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围绕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发挥司法保障职能、优化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积极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长宁法治文化节期间,长宁区还将围绕“法治惠民生”推出十大系列活动,即面向基层打造十条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法治文化研游路线”,面向校园开展“沪小信进校园”普法宣传,面向企业推出“文旅知识产权普法教育”等系列项目,面向机关单位全面推进“法律书架”工程,打造老百姓随时皆可参与的市民节日。
长宁区领导表示,长宁将继续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积极促进法律科技应用与法治文化融合发展,下一步将深入推动法治城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高效能法治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内文图片: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