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金融赋能:如何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效率》
AI金融助手

《大模型金融赋能:如何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效率》

文章主要讨论了金融界对大模型的应用趋势以及如何在金融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和提升效率。华为云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举办了“共话数字化转型”交流活动,探讨了金融AI发展前景和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活动中,一位专家表示,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马上消费的天镜大模型在智能对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头部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在大模型应用方面取得落地场景,但仍需解决人机对话时的语义表述等难题。未来,马上消费将继续深入研究大模型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中国外汇 | ChatGPT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影响及未来展望
AI金融助手

中国外汇 | ChatGPT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影响及未来展望

作者 | 刘起贵 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          贲圣林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 来源 | 《中国外汇》2023年第6期 要点 ChatGPT作为新型的自然语言分析工具,通过高效的海量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输出,将积极推动我国金融服务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对具体路径做出了专章部署。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调整,人口红利演化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2022年11月,ChatGPT正式上线,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讨论和关注。作为大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ChatGPT在语义识别性、可扩展性、自适应性、人机交互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必将对我国经济金融等相关领域产生影响,并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系列的行业变革,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ChatGPT对经济金融领域的可能影响 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由OpenAI开发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智能对话产品。该产品立足深度学习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借助海量的文本数据预训练模型,并行学习词汇、语法和语义模式,并通过特定的微调适应现实社会不同任务和领域,最终向用户生成高质量的自然语言文本。ChatGPT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18年,伴随着技术进步,经历了GPT-1、GPT-2、GPT-3、GPT-4等多阶段的迭代。自2022年11月公开发布以来,ChatGPT也完成了五次升级,目前已有ChatGPT Plus版本。 从经济学的视角,ChatGPT本身作为一种强大的人工智能(AI)技术,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一方面,产品前期的开发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成本,但面向用户端的使用成本却很低。随着使用ChatGPT的用户数量的增加,产品应用的单位成本会快速下降;另一方面,ChatGPT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各类信息。使用的用户越多,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用户不自觉地为ChatGPT带来信息供给和真实反馈,进而优化了ChatGPT模型精度,最终提高每个用户获得的效用。经济金融领域强调有限资源的高效分配,将ChatGPT置于高质量发展中审视,可以从宏观全局、中观产业和微观个体等多个方面观察ChatGPT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 首先,ChatGPT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促进信息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流通,对于缓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市场的交易成本将增加,会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Akerlof,1970)。信息搜寻成本,协商决策成本、契约和监督成本、执行和转化成本构成了交易成本的主要类型(Coase,1937;Dahlman,1979)。而ChatGPT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自动分析和理解交易各方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为准确的协商方案,从而降低了交易的协调成本。比如Li and Huang(2019)的研究表明,在电子商务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买方和卖方提供更为便捷的交易方式,促进在线交易的发展。此外,ChatGPT可以自动提取和筛选现实世界的海量信息,突破传统的人工检索,大幅降低信息搜寻成本。金融领域对信息的高效流通具有更高的要求。ChatGPT可以重塑投资者、分析师、金融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等金融市场参与各方的信息分配格局,提升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作为一个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本身有助于打破地理壁垒: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居民都可以使用ChatGPT来获取信息、咨询问题、学习知识等,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通过信息共享促进要素流动和均衡发展。 其次,ChatGPT可以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数字经济的建设进程。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技术进步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Solow,1957)。ChatGPT作为新型的自动化技术,能提供更加自动化的生产方案,加速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ChatGPT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替代人工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例如金融领域对原始数据资料的简单查找和整合,形成基础性的分析报告工作,ChatGPT完全可以胜任,并且基本不存在主观性偏差问题,进而引导金融从业者聚焦于深度研究。与此同时,ChatGPT能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开辟新的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赖的重要资源(刘方和孟祺,2019;徐曼等,2023)。ChatGPT对数据分析和处理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经济和金融事实的背后的演化规律,挖掘潜在的创新点。同时加强人力资本的技能水平和创新意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适应数字经济下的市场需求。 最后,ChatGPT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内外部资源的效率,优化市场营销水平,改善企业公开市场形象。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Wernerfelt,1984)。当企业拥有价值性(valuability)、稀缺性(rarety)、不完全可模仿(imperfect imitability)和不完全可替代(imperfect substitutability)的资源,会带来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进而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收益(Barney,1991)。在供应链和物流层面,ChatGPT可以分析和预测企业的订单需求,减少存货的过度积压,打通上下游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障碍,优化仓储物流计划。在人力资源管理层面,ChatGPT可以自动化员工招聘流程,完成面试人员的信息筛选,帮助企业开展后续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在客户资源管理上,ChatGPT可以结合客户反馈分析客户数据,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客户体验和忠诚度,从而提高销售额和利润。这对以服务为主要属性的金融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ChatGPT在金融投资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业的高质量支持。在金融投资领域,由于有限关注的存在,投资者往往只关注某个特定的股票、行业和细分市场信息,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演化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行为(Simon,1971;丁月华和刘维奇,2022)。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信息量呈现指数型增长。一方面,投资者可能面临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问题,信息量超过了个体的处理能力和认知负荷极限,导致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另一方面,错综复杂的信息带来的信息冗余(Information Redundancy)也构成了金融投资的挑战,投资者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筛选和识别有用的信息。 ChatGPT作为大型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可以提高各类市场参与主体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对助力金融业提质增效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第一,在金融分析上,ChatGPT可以通过对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从媒体报道、社交评论、公司报告等大量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预测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化。此外,ChatGPT还可以更充分分析企业基本面,助力预测某个公司的未来业绩的变化趋势。投资者借此加强对目标公司的认识,制定更好的投资策略。 第二,在资产分配上,良好的投资组合构建需要考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标的估值、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在投资者风险偏好稳定的情况下,ChatGPT通过分析投资组合中不同金融产品的历史表现、价格相关性以及市场因素,对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做出判断,为投资者修正资产分配权重提供参考。 第三,在量化投资上,ChatGPT可以充当辅助角色,为投资者提供均值回归等简单可行的量化策略。此外,ChatGPT通过可读性强的文本输出以及基础代码编程输出,可以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工具融合,完成对市场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实时处理,实现自动化交易策略,降低量化投资的门槛,为不同知识储备和金融素养的投资者提升交易效率和收益水平提供支撑。 第四,在风险控制上,ChatGPT可以应用于市场舆情监测和预测,通过对金融市场数据和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帮助金融机构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对常见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有效管理,及时调整不良金融产品。对于投资者个体,ChatGPT同样可以通过各类数据甄别标的风险因素,减少潜在的损失。 ChatGPT推动金融行业变革的前景展望 当前,ChatGPT已经在金融行业实践运用。例如,招商银行利用ChatGPT生成的文案推介亲情信用卡产品、财通证券研究团队运用ChatGPT撰写并发布医美行业研究报告等。除了投资决策外,ChatGPT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开发出更为智能化的客户服务和销售系统,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行业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正发生剧变,加速移动支付、电子货币等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ChatGPT作为新型的自然语言分析工具,通过高效的海量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输出,将充分推动金融服务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变革。 与此同时,学术界和实务界也必须看到ChatGPT本身存在的弊端和风险。首先,ChatGPT的信息滞后性问题突出。金融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信息及时性有更高的要求。根据OpenAI的官方说明,ChatGPT目前的原始数据集只更新到2021年9月,难以适应新阶段的金融市场变化,并且更新数据集将耗费大量的成本。如何平衡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从而满足及时性需求,是ChatGPT不可避免的挑战,也是该技术应用于金融业的一大瓶颈;其次,信息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隐私保护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律责任界定是ChatGPT应用于金融业需要克服的问题。特别是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涉及到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投资标的、金融中介机构等,关联了不同类型的法人和自然人,参考ChatGPT决策建议的投资行为责任归属需要进一步明确;最后,ChatGPT可能存在语义识别偏差以及虚假信息传播的风险。由于中文的表达相对于英文更加含蓄,ChatGPT可能难以对中文环境下的隐喻、反问等语义做出准确识别,产生偏差和误导性策略。同时,互联网上真伪信息共存,ChatGPT是否会导致虚假信息的扩散传播、带来金融产品的价格异常波动、冲击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这均需要监管层高度重视。 金融行业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训练方式使得ChatGPT具有许多不同于过往人工智能产品的优势,引发了金融行业的热议。在科技化转型的驱动下,为了更好利用ChatGPT助推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建立行业合规标准和审核机制。ChatGPT的应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我国监管层应出台系列准则规范,指导金融机构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对ChatGPT在金融业的应用场景等内容进行审查,对参考ChatGPT出具的投资建议备注说明,充分保护金融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二是加强AI技术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ChatGPT是一个以自然语言处理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系统。金融行业需要打造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深入理解和掌握ChatGPT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这不仅限于ChatGPT应用的需要,也是顺应金融创新的行业变化趋势。三是重视客户的体验和反馈。金融业的本质是服务业,金融机构应当积极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将ChatGPT作为技术辅助工具,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服务系统,保持行业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外汇”的所有作品,均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进行营利性使用。非营利性转载或引用,应注明“来源:中国外汇”。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克服不了这三点,ChatGPT就无法取代金融从业者
AI金融助手

克服不了这三点,ChatGPT就无法取代金融从业者

作者:刘梅莉 ChatGPT会取代金融从业者吗? 伴随ChatGPT概念爆火,国内一些金融机构开始使用ChatGPT进行内容创作,引爆金融圈话题。2月5日,财通证券用ChatGPT撰写了一篇医美行业研究报告,研报篇幅超6000字,全程用时不到四个小时。2月6日,招商银行借助ChatGPT的回答发布推文进行品牌宣传,这是国内金融行业首篇使用AIGC技术发布的品牌稿件。和以往新AI技术诞生之初时那样,ChatGPT也引发了金融行业对于“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讨论。 事实上,ChatGPT强大的信息搜集功能和文本整合功能虽然势必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前发展,一些工作借助ChatGPT的使用将会变得更加有效率,但“取代”一说还为时尚早。  ChatGPT缺乏深度和专业性,难以解决客户具体问题 ChatGPT之所以引发人们如此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强大的文本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智能化的连续对话机制。一首小诗,一篇文章,一段代码,只要进行提问并补充相关线索,它就能在分秒间生成一段文本,如果不满意,人们还能多次追问补充条件,ChatGPT会根据要求进行内容调整。 然而,在实际应用时,ChatGPT表现得却并没有那么完美。根据网友的使用反馈,ChatGPT针对人们的提问所给出的回答尽管有时候看起来非常完整且具有逻辑性,但细究内容却会发现其中许多信息存在误差,甚至是“胡编乱造”。相关技术人士称这可能是因为ChatGPT的模型数据库只储存了2021年前的信息素材,且并未覆盖所有专业内容,但这种回应反映了ChatGPT的运行依赖素材库的不断“喂养”,离不开人工调试和干预,也反映了ChatGPT现有的通用大模型实际上无法提供精确的专业性内容。 在金融领域,无法提供精确的专业内容意味着ChatGPT只能承担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而无法进行更加有深度可信赖的决策,这和现阶段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比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度小满CTO许冬亮表示,ChatGPT所依托的大模型的基底是语言生成模型和语义理解模型,它的语义生成空间非常大,但在垂直领域应用还不够:当用户问出“我的信用卡逾期了该怎么办 ”时,ChatGPT可以给出通用型的话术,但很难给出具体解决方案,解决不了大部分用户的问题。 这种工具性的功能尽管会起到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作用,但无法代替人工,实现真正的自动化。 难以把握可控性与安全性,ChatGPT落地只能是口号 风险与安全始终是金融领域逃不开的话题。即使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现有的技术问题得到改进,垂直领域应用场景更加丰富,ChatGPT的落地也面临着信息及隐私泄漏等安全与监管难题。 若拓展ChatGPT的垂直领域应用模型,将ChatGPT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尝试更加深入的工作,比如投资分析师一类,需要进行大量的针对性的模型训练,投入尽可能多的行业、公司等数据。这一方面涉及到了金融安全问题,一方面也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针对这一点,许冬亮认为,金融行业安全性是第一位的,ChatGPT创作的自由度太大,如果使用ChatGPT去解决真实场景中的任务,会导致可控性不足。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宁也表示,“对于银行业务本身而言,现在的ChatGPT并不能直接应用到现有的业务中去,还需要面临业务合规性、技术自主可控、数据安全等相关问题。”在强监管的国内金融环境中,只有在保证安全可控的前提下,ChatGPT的应用才能付诸实际。 人际情感交互是人工智能难以逾越的沟壑 现实中的工作需要有熟练的沟通和人际交往等“人所特有”的能力,不仅仅是具备高效率以及强大的整合分析能力就足够。 在智能客服已经普及的今天,人工客服在处理复杂情景,维护客户关系等方面依旧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无法真正替代程序员的工作。在金融领域,金融客服、数据分析师、程序员这样的工作尤其需要人工智能所擅长的数据整合和分析的能力,但也需要前者特质加持。 ChatGPT和以往的AI技术一样,并不具备情感交互能力,即使是其让人兴奋的“类人化”对话模式也是基于科学家的理性研究总结生成的,而非有了“自我意识”。因此,比起“替代”某类职业,ChatGPT在金融场景应用中更大的可能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人们提升数据处理和文本生成效率。 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秀荣所说,ChatGPT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远的路,目前的ChatGPT更多像一个“玩具”,而非生产力工具。ChatGPT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早期探索阶段,它所展示的能力,基本上是在人类已有工作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等简单步骤。相比以往的聊天机器人,他更为“博学”、“得体”,但ChatGPT依旧不具备创造性的工作能力,更不具备情感交互能力,加上应用层面上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ChatGPT取代金融从业者,只能是一个遥远的设想,为时尚早。
ChatGPT:金融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AI金融助手

ChatGPT:金融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ChatGPT,一种由OpenAI公司开发的自然语言生成模型,自2022年11月30日推出以来,用户增长迅速,已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ChatGPT在金融领域具有巨大潜力,能帮助金融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模型 limitations、伦理风险等。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成熟,ChatGPT有望在客户服务、信息处理等领域为金融机构带来长效发展。
《科技巨头科大讯飞与昆仑万维:认知大模型与国产版ChatGPT引领AI革命潮》
AI金融助手

《科技巨头科大讯飞与昆仑万维:认知大模型与国产版ChatGPT引领AI革命潮》

本文主要报道了多项与AI技术相关的事件。科大讯飞将于5月6日举办认知大模型成果发布会;昆仑万维已经发布了国产版ChatGPT“天工”,并且已经启动了邀请测试;Sarcos制造了一个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自主机器人,项目于2021年开始,计划于2024年商业化;OpenAI开始了手机软件生态研发工作,招聘了移动终端工程经理、安卓软件工程师和iOS软件工程师等岗位; Australian悉尼科技大学团队创造出了可测量大脑电活动的“干式”传感器,实现了意念控制机器人的功能;此外,ChatGPT在解读美联储表态和预测股价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Man AHL机器学习发表了两项新的论文,将ChatGPT应用于市场相关的任务,包括解读美联储的声明和确定消息面对某只股票而言是利好还是利空。
【华西计算机】AI+应用系列(二):AI+金融,大模型引爆金融科技革命
AI金融助手

【华西计算机】AI+应用系列(二):AI+金融,大模型引爆金融科技革命

核心逻辑 ►  金融科技迎来强催化,AI+金融迎来发展良机 根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金融科技行业迎来强催化。 Al+金融更侧重于为传统行业的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带来整个产业的全面升级。AI应用场景涵盖前中后台中的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风险管控、客户服务、运营支持等。 据艾瑞咨询统计测算,2021年AI+金融核心市场规模达到29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677亿元,到2026年,核心市场规模达到666亿元,CAGR为17.6%,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562亿元,CAGR为18.2%。 ►  金融行业数据、场景丰富,大模型走上金融大舞台 我们认为,金融行业数据丰富且数据质量高,具备大模型训练的良好基础。同时,金融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且大量产品最终服务于C端用户,大模型应用场景丰富。随着大模型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创新应用将层出不穷。 金融行业数字化需求刚性,投入巨大,是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大舞台: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2年,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的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2022年中国银行与保险机构前沿科技采购支出将达到170亿元。 相关行业已有大量应用案例:Bloomberg GPT、Morgan Stanley、Lemonade、苏黎世保险、度小满、瑞穗金融集团等。 ►  新一轮金融科技革命,产品&商业模式均有望革新 我们认为,随着大模型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头部金融科技企业有望实现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革新,实现从产品+服务收费向SaaS订阅收费、运营分润收费的转变。 我们认为,金融科技细分领域众多,各细分领域龙头具备技术、行业Know-How等要素,与头部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补齐数据、场景等要素,相关产品有望率先落地。 ►  行业受益标的: 我们认为,在各细分领域深耕多年,在AI领域早有布局,且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变革的公司具有先发优势,行业受益标的包括:同花顺、指南针、恒生电子、财富趋势、新致软件、宇信科技、金证股份等。 ►  风险提示:1) 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2)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3)中美博弈突发事件;4)AI伦理风险;5)市场系统性风险等。 正文 相关报告1、【华西计算机】AI+应用系列(一):AI+医疗,“智医助理”即将上岗(2023/6/28)2、【华西计算机】行业点评 | 大模型备案清单发布,重点关注AI+应用(2023-06-21)3、【华西计算机】ChatGPT | 深度(9):华为算力编年史(2023/6/15)4、【华西计算机】ChatGPT | 行业跟踪:WWDC 开启“新宇宙”,边缘计算时代已来临(2023/6/7)5、【华西计算机】ChatGPT | 行业报告(8):谁是国产英伟达(2023/6/6)6、【华西计算机】行业跟踪:AI算力需求强劲,英伟达Q1业绩大超预期(2023/5/27)7、【华西计算机】ChatGPT | 行业跟踪:微软全面打通Open AI,开启AI“集结号”8、【华西计算机】行业跟踪:Tesla Bot-Chat Gpt产业共振,剑指具身智能(2023/5/21)9、【华西计算机】ChatGPT | 深度报告(7):三大主线,AI算力需求井喷!(2023/4/20) 10、【华西计算机】ChatGPT | 行业跟踪:Auto GPT横空出世,力推算力设施(2023/4/16) 11、【华西计算机】ChatGPT | 行业跟踪:AI MaaS星辰大海:模式-空间(2023/4/11)12、【华西计算机】ChatGPT | 行业跟踪:SAM,机器视觉领域的ChatGPT(2023/4/10)...
百度携手农行共建智能银行,金融借AI Fintech弯道超车
AI金融助手

百度携手农行共建智能银行,金融借AI Fintech弯道超车

金融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正在加速。 6月20日,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等双方高管出席签约仪式,并为双方共建的“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进行揭牌。 百度与农行高管启动双方战略合作 “我可能算是第一代FinTech工程师了。”在签字仪式上,李彦宏说,早在23年前赴美求学时,他决定到华尔街的一家公司实习,从事的就是金融信息处理工作,这是他与金融业最早的渊源。在他看来,这20年间,金融技术经历了电子化、网络化到移动化的过程。但因为行业发展的惯性,金融服务还是会受到诸如支付渠道、网点等等的限制。 “智能金融可以超越支付、网点等等物理限制。”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即时处理海量、多维的非结构化信息,抽取知识,在尊重金融规律的基础上,将为各种金融业务提供决策支持。“AI+FinTech驱动的智能金融,才是金融的未来。” 李彦宏发表演讲 而当前,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规模最大、布局最完善的金融企业之一,也是普惠金融最坚定的践行者。百度则拥有全球最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金融作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双方通过AI Fintech的联合创新,将推动银行业进入智能金融时代。 农行董事长周慕冰在致辞中说: “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将带来金融行业的深刻变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农行与百度确立以金融科技为主要方向的战略合作正当其时。双方按照优势互补、各取所长的原则,共同孵化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数字化的技术支撑能力,促进农行数字化经营的深度转型。” 按照双方战略合作协议,这次的合作主要围绕金融科技领域开展,包括共建金融大脑以及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客户信用评价、风险监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方向的具体应用,并将围绕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在发布会上,双方为共建的“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进行揭牌。实验室落地在农总行网络金融部与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未来将在智能金融服务领域展开深度研究。 现场,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和农行副行长郭宁宁还共同演示了百度金融科技能力在未来农行掌银APP上的应用, AI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智能、安全、便捷的金融科技新体验。 朱光和郭宁宁共同演示百度金融科技能力 在未来农行掌银APP上的应用 朱光在演讲中说,百度金融正在形成智能获客、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金融云、区块链七大AI Fintech布局方向。以此为基础,百度金融的三步走战略,即夯实金服业务、搭建金服平台、输出金融科技,也日渐扎实。“人工智能正驱动金融科技进入智能时代,百度金融也完全有信心实现弯道超车。” 朱光发表演讲 农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张秀萍则说,此次合作的实施,要“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打造农行金融大脑为核心,建设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真正实现因您而生的智能银行服务。” 农行与百度的强强联手,标志着金融科技创新的全面升级,智能化将成为金融科技变革的全新方向。同时意味着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正式进入以AI Fintech为代表的智能化阶段。
《投资风险与机会:探讨全球经济形势》
AI金融助手

《投资风险与机会:探讨全球经济形势》

这篇文章探讨了关于加密货币投资的主题。作者提醒读者,尽管加密货币在过去几年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增长,但它们同样具有很高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加密货币投资时,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并充分了解相关风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一些投资策略,以帮助读者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实现更好的回报。
百融金服张韶峰:AI+金融大数据,3年内天然垄断定局
AI金融助手

百融金服张韶峰:AI+金融大数据,3年内天然垄断定局

 人工智能在算法层面并没有本质突破,之所以近两年呼声高涨,本质是大数据的突破;AI+大数据+征信,应用成熟度高于智能投顾;相较传统方法,大数据征信整体效率提升50%-60%。 来源 ✎ 亿欧网 编辑✎ 王小苹 互联网新金融回归FinTech,新一代金融科技正在革新金融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提高行业效率,创造新的价值点。并以此推进服务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亿欧策划了「金融科技50+」系列报道,聚焦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型科技,在网贷、消费金融、网络支付、科技保险、互联网银行、产业供应链等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解读百融金服张韶峰对金融大数据的理解。 “实在抱歉,一个重要客户。”采访过程中,侃侃而谈的张韶峰一边向记者表达歉意,一边接通电话与他的新客户信诚人寿确认见面时间。 创业公司都是“时间控”。2014年前后,百融、同盾、聚信立、算话征信等公司成立,形成大数据征信的集中创业潮。同时,央行下发了第一批企业征信牌照,开始市场化探索。 3年来,百融金服目前对接客户数量近2000家,辅助审批资产规模250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征信服务相关企业数量达到2000多家,包括百融在内的130多家企业征信持牌公司,“没有一家合格的8家个人征信准备机构”是这个万亿级市场的核心玩家。 监管走向、行业整合、差异化竞争——张韶峰断言,“如同2014年团购大战、2016年的出行之争,金融大数据也是天然垄断型的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成形期,未来两三年内会冲出行业巨头。”为此,百融金服正在全力以赴。 数据争夺之战,垂直服务商的机遇 数据量级是大数据征信的核心能力之一。百融金服最早是“百分点”内部的金融事业部,其最初的数据积累也来自于此。 而作为互联网数据的生成方,BATJ掌握着除了政府、运营商以外的绝大多数数据,垂直服务商并不具备优势。但百度侧重搜索、腾讯侧重社交、阿里和京东侧重电商,它们“各自为营”数据维度单一,不利于应对金融风险防范。 此外,张韶峰认为,从互联网巨头目前的金融布局来看,大而全的综合金融集团(如银行模式)是一致选择。因此在数据合作方面,多数银行、消金、互金、小贷等对BATJ都心存忌惮——这给金融大数据服务商留下了发展空间。 天然垄断:第三方服务孕育垂直巨头 不过,我国至今尚未出现市场化的独立第三方大型数据平台的成功案例,其商业模式有待验证。 张韶峰指出:首先,市场需求旺盛。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的快速成长,直接促使信贷后端的征信、风控成为刚需。我国拥有各类银行2000多家、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各近10000家、持牌消费金融20多家、正常运营的P2P平台2000多家。 其次,金融服务相对分散、数据服务趋于集中。出于风险考虑,世界上所有大国的金融行业都不可能被少数几家金融机构所垄断,通常做法是扩大金融机构的数量来分散风险。这就为大型数据服务企业奠定了基础。张韶峰认为,“银行业头部10%的客户,足够支撑起一家规模可观的垂直服务商。” 另一方面,金融大数据服务虽然竞争激烈,但行业整体趋向集中。在大数据的“硬件/基础设施-大数据软件处理-行业模型应用”3层产业链条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渐沦为大型企业的附庸,如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数据供给渠道商。 参考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已经形成金字塔格局: 3大巨头Experian、Equifax、TransUnion的地位数十年来难以被撼动,下面是2000多家小型垂直数据公司。绝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倾向于与服务能力强的3家巨头中的一两家进行长期合作。而这3家巨头会与小型数据商合作,从而能够打造出综合能力强的服务和产品来供给银行。 征信只是大数据金融应用的其中一环,除此之外还有金融产品设计、精准营销、不良资产管理、智能投顾等关键环节,需要超强的综合能力。张韶峰指出。 “因此,金融大数据领域天然垄断的市场格局是必然趋势,中国市场在未来2、3年内定型。” 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明确“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的区别。金融企业“低市值、重资本”的属性,并不适合互联网的“轻运营”模式。相反,科技服务公司能够通过高门槛建造竞争壁垒,马太效应、雪球效应显著。同时,也更受资本市场青睐,更易于做高估值。 “与互联网类似,金融大数据企业的边际成本急剧降低、聚集效应明显,这是百融定位科技服务公司的关键原因。” 人工智能+大数据+征信,应用成熟度高于智能投顾 传统征信行业存在“覆盖人群有限、审核周期较长、信息采集面有限”等弊端,而这正是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科技优化、重塑服务链条的发力点。 “其实,人工智能在算法层面并没有本质突破,之所以近两年开始凸显,本质原因是大数据先取得了突破——足够多的数据,让AI机器学习获得了最重要的基础。” 张韶峰指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 智能风险评估和管理;智能投顾服务。不过,智能投顾的呼声似乎更高,原因之一是投资理财属于高频需求,更贴近普惠大众;而风控服务靠近金融服务链条的后端,且贷款属于低频行为。但事实上,在技术应用层面,后端风险管理的应用成熟度更高。 虽然2者都是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模型来评估并服务个人用户,但智能投顾还必须分析投资理财产品,所以短期内真正大规模应用的难度比较大——原因并不在技术本身,而是相对于个人行为,投资理财产品变化趋势更难以预测,尤其是二级市场存在数据透明度低、政策因素强、产品种类少等问题。 “目前,百融金服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处理50万个基础变量,相较传统方法,整体效率提升了50%-60%。其中营销环节成功率提升30%以上,个人不良率降低7成。” 自上而下,势能传导 在2014年大数据风控创业热潮中成立的企业中,百融、同盾、聚信立等企业在服务体系上多有相似,但具体打法上存在差异。 张韶峰指出,初创企业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针对中小客户,开发单一产品(黑名单、发欺诈等)切入市场,然后丰富产品类型,铺开信贷全流程业务,再向银行、持牌金融机构等高端客户拓展。这种方法前期起量快,能够迅速做大规模和估值,但后劲不足。 与之相反,百融在初期就首先从银行客户入手,设定了“自上而下”的路径:①风控产品采取按月、单项、后付费的方式,创造更多赢利点;②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的定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聚焦中高端金融机构的客户——以此形成自上而下的势能传导。 对于这一方式造成的前期市场开拓、获客的成本压力,张韶峰坦言,“百融以更高成本聘请高层次的技术开发人员、数据分析与建模师、顾问式的销售人员。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前期投入较高,但金融机构天生比较倾向于向比自己大的机构学习,也倾向于选择服务过大机构的服务商,因为大机构对服务商的考核更加严苛。” “但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旦形成势能,中后期能迅速占领市场,迅速降低人均成本、提高人均绩效。据了解,目前与同行依靠大规模地推式销售模式,百融的销售人员总占比1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人均综合产出相比部分同行高出2-3倍。” 经营业绩上,2016年百融营收实现同比15.6倍增长,今年Q1实现了现金流转正。 长按二维码,关注黑马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