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AI+金融”很早就被提及,但近两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OCR和LLM的高速发展,大模型时代的金融行业AI应用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目前,AI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在内的金融领域有哪些应用?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如果你也好奇,下面我们一起来瞧瞧。
一、OCR智能识别
一直以来,OCR被视为纸质资料数字化的媒介,也是信息交互的重要基础。
但早期OCR识别的精度和速度让人头疼,这导致保险这类很多需要经常和纸质材料、各色数据打交道的行业,很多业务都只能靠人工来完成。
比如在核保或理赔过程中就涉及大量医疗报告、票据、证明材料等的提交,在缺乏有效工具的情况下,以前基本靠手动记录和整理,后期再经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审核。
这么做保障了业务的完整性,但投入的人力成本不低,用户等待的时间也长。有时手动录入出现失误,还可能影响业务判断。
而眼下,随着AI算法和模型的优化,OCR识别效率和精度全面提升,通过OCR智能数采系统辅助核保和理赔材料的采集和数据结构化管理,成了很多保险企业的新选择。
比如在司普科技推出智能核保和智能理赔案例中,OCR智能识别准确率能超过95%,匹配度高达99%,后期还能依托核保和理赔决策大模型,快速出具核保和理赔结论。整个过程可能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能低成本、高质量完成任务。
看好OCR智能识别在简化业务流程、数据采集与管理提效、知识图谱建设等方面的价值,这种新型的核保和理赔形态正在很多头部保险企业和TPA机构中推广开来。
二、智能营销服务
如果说,AI在金融行业的营销方面一直没有多少亮点可言。今年以来,随着大语言模型在金融行业的渗透,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大的改观。
比如以往了解行业动态和内部经营情况,辅助营销策略和预算制定,主要靠人为搜集市场信息,研读各类财报年报。
现在,通过AI就能快速阅读和提炼海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还能在几句对话中,完成市场了解、竞品比对、分析统计等操作,决策难度和风险都降低不少。
在营销内容的创作上,借助AI写作助手,不管是销售话术、营销文案还是研究报告,都能在人机协作之间秒速生成,而且文体风格、内容创意、专业深度等方面,比以前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除了“文生文”,今年以来,随着AIGC技术在文生图、文生视频、视频生视频等方面的加速渗透,这种新兴的广告素材创意,也对包括金融在内的多个行业的营销模式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
三、智能客户服务
作为AI较早渗透的领域之一,智能客服可能是金融行业最不“新奇”的存在。
不过大模型时代,获AI加持的智能客服,服务能力正变得更强,适用的业务场景也更广。
比如以前的AI客服大多仅限于简单的信息查询和预制问答,应答模式机械又低能,还没有上下文记忆,经常被人们吐槽是:“人工智障”。
而现在,AI聊天机器人化身的智能客服,不仅能查询信息、答疑解惑、办理业务,甚至还能陪聊天,讲故事,想象力和创意可圈可点,上下文理解和记忆能力也相当逆天。
更重要的是:通过模型训练,AI能打造专属的问答知识库和业务话术,极大地突破了预制问答的瓶颈,真正能做到365*24小时服务不掉线、始终保持专业水准。
也因为如此,金融行业的AI聊天机器人眼下不再仅限于客户服务,还被广泛运用于品牌宣传、产品推荐、情感关怀等场景。
四、AI数字员工
除了以上几点,AI在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消费金融)很重要的一项应用还有AI数字员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客服、招商、营销到培训、风控,这些岗位都有AI数字员工的身影。
数据参考自网络公开信息,排名不分先后
今年以来,随着大语言模型和数字人视频生成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落地,完成大量金融知识训练的AI数字员工,3D形象升级的同时,交互和服务能力也明显提升。
目前,除了业务协作,有的AI数字员工甚至已经独立参与到交易场景的自助应答、业务办理等流程服务中。
着眼于AI数字员工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IDC在《银行数字科技五大趋势》中预测:到2025年,超过80%的银行将部署数字人,其中,数字员工将承担90%的客服和理财咨询服务。
腾讯研究院在《2023数字人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中也提到:据市场分析机构预测,AI数字人市场规模在2026年或达102.4亿元。
写在最后
其实除了金融行业表示出对AI数字员工的青睐,电商、企服、传媒等领域也对AI主播、AI主持人这类数字员工表示出很高的期待。
目前除了以上四大场景,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监管、智能信贷等。
从总体看,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较之其他行业可能算不上突出,但金融行业长期属于人力密集型行业,面向的客户群体广泛,又表现出对数据的极强依赖。
这意味着:随着OCR智能数采、知识图谱、生成模型、数字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很好地补足以往短板,推动行业实现更大程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