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手撕奥特曼:这恐怕是AI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官司
“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需要金钱的推动,最终不得不转变为结果导向的商业。” 文 / 巴九灵 2月29日,马斯克一纸长达46页、1.4万字的诉状,将OpenAI、CEO山姆·奥特曼以及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告上法庭。 根据这份文件,马斯克指控OpenAI背离非营利、致力于公共的开源AGI的使命,转而和微软建立了独家合作关系,并将GPT-4秘密化,成为微软谋求商业利益的帮凶。 是的,估值超过800亿美元的OpenAI,其实是一家非营利组织。 马斯克还公开了一封重量级的“秘密邮件”,大致内容是曾和CEO奥特曼、总裁布罗克曼达成协议:OpenAI是为了全人类利益,安全性应该是首要考虑。 在OpenAI的非股份公司注册证书里,同样白纸黑字写着“公司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任何净收入或净资产都不得归董事、高级成员或职员所有”“公司不得拥有任何股本”等等。 然而,自2019年山姆·奥特曼亲自设计了新的股权架构,并接受微软累计130亿美元投资起,OpenAI一直就被质疑是“披着非盈利组织的羊皮,利用人性弱点赚钱的狼”。 美国知名财经媒体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对此评论:“当年马斯克和奥特曼坐下来签署的合同的神圣性受到侵犯,是这起诉讼的本质。” 这在以契约精神立国的美国可是“原罪”。 从2015年联合创立OpenAI到对簿公堂,马斯克和奥特曼——两位如今全球商业界最具话题性的人物,再一次撕破脸皮。 任何一项伟大技术,都逃不过伦理讨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少不了“甄嬛时刻”。 “撕逼”始末 2015年7月,埃隆·马斯克在加州的一个度假村里庆祝他44岁生日。和马斯克有数十年交情、时任谷歌CEO的拉里·佩奇也参加了那场派对。 夜晚,两人聊起了人工智能的话题。很快,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起来,因为二人的争论开始上升到“人工智能最终会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佩奇的愿景是,打造一个“数字乌托邦”,人类最终会与人工智能融为一体。马斯克则笑笑说:“我们就完了,机器会毁灭人类。” 带着一丝挫败,佩奇在当庭广众之下称马斯克是“物种主义者”,一个偏爱人类而不是未来数字生命形态的人。 拉里·佩奇 马斯克后来说,那个羞辱是“最后一根稻草”。生日派对结束后,马斯克和佩奇便不再联系。几周后,马斯克和当时正运营一家科技孵化器的山姆·奥特曼,以及几名研究员共进晚餐。 那顿晚餐促成了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立。在马斯克和几位硅谷大佬筹资的10亿美元的支持下,它将直接对抗佩奇支持的人工智能DeepMind,打破大公司垄断,最终目标是让AI造福全人类。马斯克还为这家“非营利性组织”取了个名字——OpenAI Nonprofit。 如今看来,10亿美元在人工智能领域根本打不起水漂,钱烧完了只能融资。 于是在2019年,山姆·奥特曼设计一套新的股权架构:成立一家营利性组织Open AI LP,以此为主体对外融资。投资人包括创始团队的“利润回报”都设有上限,且投资人只能分享利润,没有控制权。 原本的OpenAI Nonprofit,则负责这个融资平台的管理和运营,以及CEO的任命和罢免。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兼CEO的山姆·奥特曼并未持有任何股权。他表示“做这件事只是出于热爱”。 从股权架构中看出,目前最大的出资方是微软,迄今共注资130亿美元,持股占比达49%。根据《财富》杂志披露的利润分配设计,简单来说,OpenAI的利润先分给马斯克等初始投资人,共计10亿美元。第一波钱分完后,微软将一直为OpenAI买单,直到后者将2250亿美元的利润出清给微软和其他投资者,才能收回所有股份和获得所有利润。 OpenAI的做法类似于把公司租给了微软,租金是确定的,租期长短取决于OpenAI的未来盈利速度。 而此时,OpenAI联合创始人马斯克又在哪里呢? 事实上早在2018年,马斯克便与OpenAI分道扬镳了。《埃隆·马斯克、山姆·奥特曼和OpenAI的秘史》一文报道了8名熟悉内幕人士的披露:马斯克试图全权掌管OpenAI并亲自运营,但遭到奥特曼和董事会的拒绝。还有消息说,马斯克挖走了OpenAI的核心技术人才安德烈·卡帕西,后者成为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架构师。 总之在外媒语境下,马斯克和OpenAI确实存在利益纠葛。一个被证实的事实是:马斯克在一句“你们都是一群蠢货”下离开了公司。 这算是马斯克和奥特曼第一次撕破脸皮。 酸味十足的对抗 和奥特曼“分手”后,马斯克逐渐停止了对OpenAI的捐助(曾承诺10亿美元)——这让OpenAI在训练上步履维艰,最后接受了微软的10亿美元的投资和基础设施技术,他们一起建造了一台超级计算机来训练模型,创建了GhatGPT以及后来的DALL-E、Sora等大模型。 2022年11月,ChatGPT-3.5悄悄上线,之后便引发全球生成式大模型热。时隔四年后,马斯克再次对OpenAI发动“嘴炮”。 2023年2月17日,他在推特上写道:“OpenAI最初是作为一家开源(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它命名为‘Open’AI)的非营利性公司而被创建的,用来制衡谷歌。但现在它已经成一家闭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由微软有效控制。而这完全不是我的本意。” 一个月后,他用推特继续攻击:“我仍然很困惑,我捐赠了约1亿美元的非营利组织如何以某种方式变成了市值300亿美元的营利性组织。如果这是合法的,为什么所有人不都这样做呢?” 奥特曼对此不予置评。 3月29日,以埃隆·马斯克为首的1100人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所有AI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为期至少6个月,并称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马斯克俨然站在了人类的道德制高点上,并将矛头直指OpenAI。 但这并不能阻止OpenAI的一路狂飙。直到2023年7月,马斯克终于宣布成立自己的人工智能xAI,正式对标OpenAI。 时间线推到这里,结合此次诉讼事件,以CNBC为代表的媒体不免在马斯克身上闻到了一股酸味。 “这位亿万富翁的脸皮是出了名的薄,且以记仇闻名。他投资过DeepMind但未能收购,之后几年里,他对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喷了垃圾话。在他曾试图收购,但遭拒绝,之后他创办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一位美国媒体人评论道。 相对马斯克的咄咄逼人,山姆·奥特曼却鲜有对马斯克的评价。他曾在播客节目中描述了马斯克早期扮演的角色,“毋庸置疑,埃隆是人才磁铁,还擅长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