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产品违规被点名,讯飞医疗AI医疗故事好讲吗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上方蓝字关注铑财 独立 稀缺 穿透 “单飞”做好准备了? 作者:可乐 编辑:李然 风品:梦琪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信息越透明,越需要隐私、越需要安全。 比如无所不能的大数据,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让不法“窥视”牟利滋生。为了保障用户利益,监管部门在加大亮剑力度、督促从业者扎牢“篱笆”。 2024年3月14日,工信部公布了《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通报(2024年第2批,总第37批)》,近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用户反映突出的“摇一摇”乱跳转、信息窗口“关不掉”、违规手机使用个人信息等进行检查,共发现62款APP及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身影,如茶百道、怪兽充电等。以AI医疗大热选手讯飞医疗为例,其开发的“讯飞晓医(版本号:1.3.8)”也在通报名单,涉及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 要知道,讯飞医疗系出名门,为科大讯飞旗下子公司,目前正冲击港股IPO。早在2021年10月,科大讯飞相关人士就表示“我们很有信心,这个赛道会成为科大讯飞继教育之后,另外一个重要的长期稳定的支撑力量。” 言语间足见寄予厚望。如今关键节点,旗下产品遭违规点名自然不是好消息。除了监管大环境,企业自身还面临常年亏损、盈利模式不成熟的舆论质疑。不禁发问,讯飞医疗能讲好AI医疗故事吗?自身实力成色咋样?IPO几多胜算? 1 母公司身兼大客户、供应商 应收账款高企 警惕现金流压力 LAOCAI 公开资料显示,讯飞医疗成立于2016年,为科大讯飞控股子公司,专注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业务分别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以及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四大板块。旨在打造“每个医生的AI诊疗助理、每个人的AI健康助手。” 2021年-2023年前三季(报告期内),分别营收3.7亿元、4.7亿元、3.2亿元。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收入为2.16亿元、2.98亿元、1.66亿元;医院服务为8234.7万元、4348.6万元、3754.9万元;患者服务为3228.4万元、3689.4万元、6256万元;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为4225.4万元、9341.9万元、5850.9万元。 不难看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为主收入来源,均贡献了超50%收入。该服务包括智医助理及慢病管理。帮助基层医生及医疗专业人员增强医学能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经营模式主要与当地卫健委签订协议,向其及其监管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通过远程支持及现场协助提供支持,同时也会在项目实施后提供持续服务,包括软件更新及医学知识图谱更新、人员免费培训等。 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通过接受该市基层医疗机构AI项目委托,企业智能助理覆盖了23家基层医疗机构及340个村卫生站。在2022年2.98亿元营收中,智医助理贡献了2.17亿元,慢病管理贡献了8069万元,可谓核心业务。 据招股书,2022年按服务提供商划分的医疗保健机构市场的人工智能明细(按收入计),讯飞医疗市场份额为8.7%,位居行业第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收入计,企业智医助理2022年中国基层医疗机构CDSS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76.6%。 不过,这不代表讯飞医疗可以高枕无忧。第二位市场份额紧随其后为6.8%。2023年前三季度,由于该业务线下的若干客户将大型项目购置模式从批量购置转为阶段性购置,智医助理收入较2022年同期有所减少。换言之,讯飞医疗主收入来源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前五大客户名单中,赫然出现了科大讯飞身影。2021年-2023年前三季,前者向后者提供智能硬件产品,分别产生9147.9万元、1510万元、2554万元收入,占比24.6%、3.2%、7.9%,2021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为其第一和第二大客户。 不仅如此,报告期内讯飞医疗还向科大讯飞采购人力资源服务、技术服务及行政管理服务,分别发生了8311.5万元、7777.8万元、5667万元采购额,占比27.9%、21.8%、19%,科大讯飞为其第一大供应商。 母公司即是大供应商、还是大客户,据招股书,双方关联交易合约将持续至2026年12月31日止。频频关联交易难免让外界质疑:多少合理性公允性、企业业绩成色如何、独立性咋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卫健委、医疗机构客户群体的特殊性,讯飞医疗回款受到较大影响,报告期内应收账款(扣除拨备)分别为1.62亿元、2.74亿元、4.03亿元,甚至超过了同期营收。其中1-2年为2365.5万元、7377万元、1亿元,2-3年为1.6万元、2226.1万元、2620.3万元,3年以上为47.6万元、35.2万元、1100.6万元。 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80万元、540万元、770万元;长期贸易应收款为0、9980万元、1.28亿元;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为160.1天、249.9天、337.4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5268.1万元、-1.14亿元和-1.8亿元,现金资产余额分别为4.34亿元、1.63亿元、5769.9万元,截至2023年11月30日企业流动负债已达1.11亿元,并不足以被完全覆盖。 资金链承压之态肉眼可见,想来上述旗下产品被点名、此番IPO背后,有其急迫性。 2 医院覆盖率不足1% 累亏超4亿 分拆“甩包袱”? LAOCAI 不着急不行了。 2022年8月《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就提到,要“针对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等诊疗需求,基于医疗领域数据库知识库的规模化构建、大规模医疗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智能医疗基础设施,运用人工智能循证诊疗决策医疗关键技术,建立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服务新模式”。 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加快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建立并加强医疗大数据的共享、交换和保障体系建设。 在政策、需求红利加持下,市场逐年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规模由18亿元增至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1%。预计到2032年规模增至3110亿元,2022-203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6%。 鉴于此,2023年1月以来,多家互联网龙头加快下场速度、竞相推出覆盖医疗领域的AI大模型,例如百度与东软医疗、启灏医疗等合作,开发加速产业智慧升级的ChatGPT模式;腾讯健康与圆心科技联合,为惠民保等商业健康服务提供辅助决策与管理;华为云则与万达信息、金域医学等共建城市医疗服务解决方案…… 作为“AI第一股”科大讯飞子公司,讯飞医疗自然不例外。2023年5月,科大讯飞推出了“星火认知大模型”,10月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便出炉了,并发布“讯飞晓医”APP。 足够热闹繁华、足够雄心勃勃。可放眼行业,目前为止并没一家可称为成熟的医疗大模型,市场也仍在培育期。高特佳投资副总经理于建林所曾直言,“即便AI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已经是确定性的趋势,有着广大的前景,但当下中国的AI医疗仍处于低谷期,要突破这个局面,关键还是看谁能掌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