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多模态更新:图像与语音的融合,开启商业应用新机遇
AI律师助手

ChatGPT的多模态更新:图像与语音的融合,开启商业应用新机遇

本文探讨了ChatGPT的多模态更新对商业应用带来的新可能性。ChatGPT的多模态能力包括语音和图像处理,这为商业应用如图像和语音识别领域提供了新的交互方式和创新服务。首先,介绍了ChatGPT的一、二两部分:更直观的交互接口和创新图像解析与回应。其中,一共有三个小点:语音交互的革新、实时图像共享与处理、多模态交互的融合;二是图像解析和回应的部分,包括图像解析的多维度应用、图像与文本的协同解析、实时反馈和多轮对话。最后,分析了ChatGPT的多模态交互对商业应用带来的影响,包括无缝的客户服务体验、盲人和视觉受损人士的辅助工具、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开发。
ChatGPT爆火!会取代律师吗?能帮忙打官司吗?专家、律师这样认为……上海法治报2023-02-16 02:48上海法治报2023-02-16 02:48
AI律师助手

ChatGPT爆火!会取代律师吗?能帮忙打官司吗?专家、律师这样认为……上海法治报2023-02-16 02:48上海法治报2023-02-16 02:48

最近,ChatGPT成为了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火爆全球,除了可以用来写论文、改代码、做翻译,还能用来咨询法律问题、撰写法律文书,这不禁让人们思考:法律人会被取代吗?ChatGPT在司法领域有哪些应用场景?又有哪些掣肘?从老百姓打官司的角度是否存在实用价值?ChatGPT的风险何在?边界何在?上海法治报记者采访了四位法学专家与律师。ChatGPT可以做什么?“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人类进行交互。”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曹阳介绍到,ChatGPT可以理解和产生自然语言文本,这使得它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人们解决各种语言理解和生成的问题。“在法律领域,ChatGPT可以演化成‘智能律师助手’,帮助律师分析大量的法律文件和案例,提供智能化的法律建议和指导;可以变成‘法律问答机器人’,回答法律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法律信息和建议。”除此之外,曹阳还指出,ChatGPT可以进行合同审核、辅助诉讼、分析法律数据等等,提高法律工作者的效率和准确性。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认为,ChatGPT对于人们学习法律概念也大有帮助。“以法律百科为基础的升级版法律知识学习可以开启智能化的法学入门学习,对全民的普法有积极意义,为建设法治社会益处良多。”此外他还表示,基于智能分析的标准化法律思维,ChatGPT还可以实现相关法律问题的初级研究,对法学师生和法律媒体人有较大的参考作用。ChatGPT不能做什么?ChatGPT对于程序问题的回答让人称赞,对于实体法律问题的咨询又是否同样称心如意?记者注意到一位涉医疗领域的律师在朋友圈吐槽,咨询专业问题,回答的“全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一句实质内容”。 上海致格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高级合伙人蒋秀海律师介绍,ChatGPT在回答法律咨询时,常会出现类似于免责等提示,诸如“请注意,本答案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建议您咨询当地的律师或监管机构,以确保您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ChatGpt的工作逻辑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在涉及到感性、抽象、有针对性的问题时,还是只能由人来处理。”“从目前试用效果看,ChatGPT涉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回答较浅,不周延也不深入。”杨勇说道。“法律研究和提出法律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同于智能写作,是极其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差错。”他认为,对法律问题的研判是需要慎审对待的,ChatGPT提供的法律回答不能直接代替专业法律人的回复。曹阳也表示,目前ChatGPT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从准确性与可靠性来看,ChatGPT无法像人一样思考,无法理解法律规则背后的逻辑与价值判断,因而其结果会出现偏差。其次,ChatGPT是对理性数据的学习与运用,缺乏也无法理解人的情感,无法做到“有温度的司法”。最后,司法裁判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由心证的过程,无法进行数字化的呈现,因而ChatGPT无法进行学习。ChatGPT对老百姓打官司有帮助吗?如果说ChatGPT对于专业法律人来说是一项提升效率的辅助工具,那么对于普罗大众而言,ChatGPT在处理法律纠纷的过程中能否帮上忙?蒋秀海认为,ChatGPT能够整体上提升人们获得法律服务的便利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些基础法律服务的成本,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杨勇也指出,非法律专业人事在不聘请代理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咨询、学习、了解,让诉讼变得简单、高效、廉价。上海市德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凡律师表示,在诉讼过程中,普通人也可以通过ChatGPT进行法律条文、案例检索,更高效地获取到相关信息。但同时她也指出,案件各方面始终存在差异,各种抽象的法律原则始终穿插在民事行为的全过程中,机械地适用法律条文、司法判例很难做出完全准确的解答。“哪怕ChatGPT凭借海量数据库以及强大的计算整合能力,其做出的法律分析也只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具体适用仍需进行甄别。”此外,专家与律师也指出使用ChatGPT时值得注意的一些法律风险。曹阳表示,ChatGPT需要处理大量的敏感数据,如法律文件、案例、客户信息等,如果没有进行足够的数据安全保护,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或被恶意利用。王凡指出,ChatGPT的运作是基于数据库并进行计算整合,用户使用ChatGPT产生的成果的著作权归属以及是否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值得探讨。“ChatGPT无法保证所搜集的数据均不属于受保护的信息,因此可能会产生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此外也同样可能无法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等因素,可能涉及到数据合规风险。”ChatGPT的边界何在?“在司法应用领域,ChatGPT的应用存在一些边界和限制。”曹阳介绍到,一方面,ChatGPT的知识和判断能力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它所给出的结论和建议也更多地是基于一般性的规则和原则,因此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律师。另一方面,虽然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案例和判例进行分析和归纳,但法律是一门人文学科,需要考虑伦理、公正等因素,ChatGPT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法官和裁判员的专业能力和职责,因此不能完全代替司法裁判。蒋秀海指出,ChatGPT被运用于司法领域时,更适合作为重复性、机械性工作的辅助性工具,也可借助其进行观点集成。对于具有更高价值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工作,不宜完全依赖于人工智能。王凡也说道:“人类复杂的情感、传承至今的道德文化等是无法通过数据、公式计算得到的,ChatGPT或许会给司法领域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在使用时还是要坚持德与法的兼顾,让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司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冰冷的ChatGPT显然无法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互动,无法应对复杂的法律推理与逻辑推演。”曹阳认为,ChatGPT虽然非常强大且具有潜在的广泛用途,但我们不应依赖于其进行复杂的推理或获取重要信息。“最好的写作者既不是ChatGPT,也不是人类,而是能够熟练和有洞察力地使用ChatGPT的人类。ChatGPT不应作为人类输入的替代品,不是独立的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而是人类的辅助工具。”见习记者 | 张旭凡编辑 | 王菁 举报/反馈
“看图说话”样样行,ChatGPT功能升阶再度引发资本市场热潮金融投资报2023-09-26 22:33金融投资报2023-09-26 22:33
AI律师助手

“看图说话”样样行,ChatGPT功能升阶再度引发资本市场热潮金融投资报2023-09-26 22:33金融投资报2023-09-26 22:33

本文共2600字 阅读完约6分钟 金融投资报记者 薛蕾 陈雨禾 北京时间周一晚间,OpenAI表示,将在ChatGPT推出新的语音和图像功能,新功能将于未来两周内面向Plus和企业用户推出。 多模态ChatGPT上线如同深水炸弹一般,不止是科技圈,甚至金融圈与法律圈都迎来了激烈讨论。 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到了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邢焕来,吉利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院长易勇,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以专业视角分析多模态ChatGPT上线会在业内掀起怎样的风浪。 制图 卿子秀 ChatGPT上新 再度“点燃”概念股 受上述消息影响,9月26日,A股人工智能、算力、AIGC等概念股大涨。其中,海天瑞声“20cm”涨停,万兴科技涨14.47%,大华股份、网达软件涨停,虹软科技、传音控股、盛天网络、易华录跟涨。 据Wind OpenAI在官网表示,语音功能支持iOS和Android平台,图像功能支持全平台。根据演示,语音功能方面,用户可以与ChatGPT进行语音对话,让ChatGPT讲故事、读诗等;图像功能方面,用户可以用图片向ChatGPT提问,支持多轮对话和多图识别,比如拍下冰箱照片询问ChatGPT晚餐吃什么等。 “实时语音对话将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沟通方式,对虚拟助手、客服机器人等应用将会非常有用,基于图片对话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突破,可用于更丰富和更直观的交互。”对于此次ChatGPT的更新升级,邢焕来分析称,OpenAI通过融合其训练数据中蕴含的知识,进一步丰富了模型在多模态数据的分析能力,从而提供了图片对话、实时语音对话等新功能,扩展了ChatGPT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 从目前来看,新功能可能扩展AI的应用范围,包括更多的图像和语音驱动的应用,如医疗、娱乐、教育等;在用户体验方面,实时语音对话和基于图片的对话功能有望提高用户体验,使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和便捷。 “从专业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语音和图像领域的进展非常令人鼓舞。”吉利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院长易勇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语音和图像领域的准确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人工智能的可靠性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我们有理由期待AI在这些领域的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 国内外顶尖企业 纷纷逐鹿AI领域 除OpenAI在多模态领域布局外,谷歌、Meta、苹果等也在相关领域发力。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布局进度同样受到关注。事实上,国内公司在AI领域的进度各有优势与侧重。 邢焕来指出,百度公司的文心一言推出了基于知识增强的深度问答、图像搜索、文字识别等人工智能产品;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具备多轮对话、文案创作、逻辑推理、多模态理解、多语言支持等功能;腾讯公司的混元大模型侧重于解决业务的实际需求,涉及QQ、微信、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等多场景;华为、科大讯飞、字节跳动、快手等公司也都在AI领域进展迅速。 同时,国内还有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布局,例如川内的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都在推进预训练大模型的相关研究。 “更丰富的接口功能,可以让ChatGPT更深入地接入应用场景,加强AI与实际业务的融合并实现商业收益。”沈萌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同时,企业可借此带动更多AI与业务融合的衍生需求,形成更多细分领域的业务场景,随之而来的,可能还会有新一波的模型大战和概念炒作。 多模态大模型 推动算力需求激增 国信证券此前的研报指出,AI三元素(大模型、算力、应用)呈现出螺旋式促进关系。当三者中有一个要素喷发,就是强刺激期;三者没有更新就会进入停滞期,等待下次爆发。 如今,随着ChatGPT在多模态大模型上的突破,首先受到关注的就是算力领域。 开源证券分析称,多模态大模型推动AI迈向“通感”时代,算力需求将大幅提升。由于语音和图像数据大小显著高于文本,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算力需求将大幅提升。 孟晚舟近期在2023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预计到2030年,通用计算能力将增长10倍,AI计算能力将增长500倍。 在应用方面,随着ChatGPT的更新以及后续AI技术的发展,更多领域将受到深刻影响。 邢焕来认为,语音和图像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推动人机交互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对虚拟助手、智能家居和教育应用等领域将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在医疗保健、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教育娱乐等领域,用户体验也将得到极大改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自然、更丰富和交互性更强的体验。 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等 将越来越复杂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将在未来继续扩大。 “在就业方面,语音和图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导致某些传统工作的自动化。医疗保健方面,语音和图像等技术在医疗诊断、患者管理和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对于一些新兴产业,语音和图像等技术将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无人驾驶、智能城市、虚拟现实等,为社会带来新的商机和新的生活方式。”邢焕来说。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我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易勇认为,未来几年语音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许多积极的社会影响,语音和图像识别是通用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方向。然而,也需要关注并解决伴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例如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等。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龚嘉璇律师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功能的上线或许存在负面诱导风险、数据安全风险、人格权侵权风险、虚假信息风险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总体来说,语音输入功能和图像处理功能侵权风险与此前单纯的文字对话相比,可能遭遇的侵权方式和相应的法律风险更为多样。需要注意的是,随着AI技术愈发成熟,后期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龚嘉璇说。 龚嘉璇表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立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这就要求立法具有一定前瞻性,防患于未然。此外,针对法律漏洞,应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尽可能改善立法的滞后问题。” 编辑|贺梦璐 校检|袁钢 审核|刘柯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AI时代来临:法律界的ChatGPT是否会导致律师失业?
AI律师助手

AI时代来临:法律界的ChatGPT是否会导致律师失业?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律师行业。在一场论坛上,人工智能助手“法律大模型”亮相,让许多律师感到惊讶。然而,该模型具备对话聊天、法律问答和法律检索能力,能为用户提供智能的法律服务。尽管AI在法律领域具有潜力,但律师界认为它无法解决疑难法律问题,并且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等问题。因此,律师和AI之间的关系需要平衡,AI可能成为律师提高执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利工具。
AI大模型背后的“专业人士”:网帮云笔
AI律师助手

AI大模型背后的“专业人士”:网帮云笔

AI大模型如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认知成为网络热点,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用户痛点。为解决此问题,AI文创平台“网帮云笔”应运而生,其通过130万个专业领域,帮助用户准确描述需求,并提供对应的专业领域,让AI大模型生成满意的结果。该平台通过AI专家推荐功能,为用户轻松定义大模型的角色,实现了复杂文案创作的参数化,让用户以填写参数的方式完成需求,提高了创作效率。同时,其AI专家写手拥有130万个细分专业领域设定,使得用户可以秒变AI大模型应用达人。此外,该平台还具有热点拟稿功能,帮助用户实时跟踪网络热点,并让AI选出最佳三个热点,以此主题进行创作。总的来说,“网帮云笔”是一个集文案创作、编辑、协同、存储于一体的云办公系统,有效解决了用户在应用AI大模型过程中的痛点。
ChatGPT时代下的律师行业挑战与机遇
AI律师助手

ChatGPT时代下的律师行业挑战与机遇

美国2名律师因使用ChatGPT生成的虚假案例被处罚,法官认为虽然使用人工智能提供帮助没有问题,但律师道德规则对文件准确性有重要作用。朱岳峰等两位律师及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因此在一份诉讼文件中引用的6个案例被认定为由ChatGPT捏造虚构生成,被判处支付5000美元罚款。
当金融遇上ChatGPT:应用加速落地,合规是首道“关卡”第一财经2023-09-14 21:24
AI情感助手

当金融遇上ChatGPT:应用加速落地,合规是首道“关卡”第一财经2023-09-14 21:24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AI-Generated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一种温和的聚变,将像水一样弥漫在我们周围。”在ChatGPT逐渐降温之际,一位人工智能从业者这样说。 ChatGPT是由美国OpenAI公司开发的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上述业内人士称,本质上,ChatGPT是AIGC技术进展的一步,AIGC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自然语言处理(NLP)和AIGC生成算法。“从结果来看,它生成的内容与人类的逻辑习惯保持高度一致,应用端的成熟度得到极大提升。” 自2023年初ChatGPT爆火后,这股“潮水”加速涌向金融、资本行业。有业内人士分析,金融领域本身属于数据密集、沟通高频的行业,此前就已有AIGC应用的雏形产品,因此,金融业也成为本轮ChatGPT浪潮下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短短半年多时间,国内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纷纷押注这一赛道,在算法模型、数据服务、应用场景等全方位“内卷”。 毋庸置疑,AIGC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百模”大战下金融行业抢先“上车” “企业要把大模型做垂直、做专,让大模型对企业更了解。”三六零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今年8月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作出这样的判断。 与这一判断相印证的是,在几天之前的ISC2023第十一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360智脑与金融大模型奇富GPT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加速完善金融行业大模型。 事实上,自年初ChatGPT爆红后,金融行业已抢先“上车”,在大模型垂类搭建中抢饮“头啖汤”。 上述人工智能从业者称,金融领域具有应用场景、用户需求上的复杂性,同时有巨大的数据量和独特的术语,这意味着可能需要特定的语言模型。 彭博社趁势在3月发布了专门为金融领域打造的大型语言模型(LLM)——BloombergGPT。BloombergGPT是一个涉及500亿参数的语言模型,其训练主要是使用大规模的财务数据。彭博社方面称,BloombergGPT将协助彭博改进现有的金融NLP任务,如情感分析、命名实体识别、新闻分类和问答等。 随后,不少债券、保险等金融细分领域也开始试图将大模型与自身板块结合。4月,摩根大通发布报告称,已开始使用一套AI大语言模型,从美联储17位官员的公开讲话中揣摩情绪变化,汇总编成一套货币政策的“鹰鸽指数”。6月,金融科技公司布罗德里奇(Broadridge)子公司LTX宣布,将旗下债券分析平台LiquidityCloud中的实时债券数据,输入到GPT-4大语言模型,打造了BondGPT,主要用于帮助客户回答各种与债券相关的问题。 国外ChatGPT浪潮此起彼伏之际,国内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也开始通过接入第三方、自研等方式入局。2月份以来,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百信银行、泰康保险、广发证券多家头部金融机构披露了与百度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合作,旨在“借船”升级,推进智能对话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 随后在掀起的“百模大战”热潮中,不少金融科技企业密集加入战局。5月,奇富科技发布金融行业通用大模型奇富GPT。据奇富方面介绍,目前应用于获客、运营、风控、贷后服务等业务环节。同月,度小满发布垂直金融行业的开源大模型“轩辕”,它是基于庞大的1760亿参数的Bloom大模型进行训练的。根据官方介绍,在涉及数学计算、场景写作、逻辑推理、文本摘要等13个主要维度中,有10.2%的任务表现超越了ChatGPT3.5。9月初,蚂蚁集团正式发布了金融大模型,聚焦金融场景需求,在“认知、生成、专业知识、专业逻辑、合规性”五大维度28类金融专属任务中表现突出。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度小满、恒生电子、马上消费金融、蚂蚁集团等15家公司发布金融类大模型,并将之运用于营销、客服、风控、投研等场景。 下游场景日渐丰富 模型更垂类、适配性更高的同时,下游的金融应用场景也日渐丰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近期发布的《银行业生成式AI应用报告(2023)》认为,生成式AI可贯穿前中后台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和销售、渠道和运营、产品开发、投顾服务、客户服务,以及风险合规等方面。 其中,机构布局最多的是智慧客服、投顾咨询等财富管理领域。 此前,在金融行业已有不少AIGC应用的雏型,有些正在取代金融从业者。以银行业为例,一方面,各主流银行基本都推出了AI智能客服,如工商银行推出的“工小智”、招商银行推出的“AI小招”等;另一方面,在债市交易、洗钱监测等环节也引入AI辅助,如建设银行推出可以智能询报价的货币市场“AI交易员”,中信银行在洗钱风险监测方面,打造了“洗钱线索AI智能监测”项目。 但在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看来,这些产品距离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还相差甚远,基本还停留在大算力和专用能力层面。ChatGPT的出现带来颠覆性可能,从固定任务场景触发,逐步进化为通过自然语言接受指令、理解人类意图并不断迭代。 一位银行科技业务人士也表示,引入AIGC最新技术后,可以改变以前“把天聊死”的局面,尤其是其核心的“对话”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沟通效率。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业分析师薛姣进一步指出,财富管理是金融科技最大的增长点,第三方财富管理(含保险在内的大理财)最大痛点是投顾服务线上化,投顾服务线上化的难点是用户交互。 ChatGPT爆红后,金融机构正在加速利用其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例如,九方财富与华为云、科大讯飞在8月初推出“九方智能投顾数字人”,可以回答客户有关投资组合管理、股票和基金选择、投资策略、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及其他与投资和财务相关的专业问题。蚂蚁集团近期发布的面向个人用户的智能金融助理“支小宝2.0”和服务金融产业专家的智能业务助手“支小助”,则将金融模型能力同时应用至C端、B端场景,旨在进一步提升理财、保险等金融领域的投顾效率。 而未来,应用端的想象空间或许还更大。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在近期的外滩大会上表示,大模型技术对财富管理服务的改变可能是全业务链的,在“投”、“顾”两端以及风控、运营、量化交易等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量化交易方面,大模型可以提供类似舆情因子这样的特色AI数据,帮助实现指令识别、指令交易的辅助工作。 在他看来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大模型还可以赋能金融机构的内部开发、数据生产。从长远来看,80%的代码将会是人工智能生成的,20%架构级的核心代码才会由人工提供。 金融领域应用的缺口 近期,随着ChatGPT逐渐降温,AIGC概念也有“熄火”趋势。网站流量监测服务商Similarweb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ChatGPT全球访问量环比增幅明显下降,分别为131.6%、62.5%、55.8%、12.6%、2.8%;6月份的访问量更是环比下滑9.7%。 由此,有部分市场观点认为,AIGC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在短期爆发后,难有“长劲”接续。 那么,金融领域AIGC的前景到底如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撰文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在于解决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 杨涛认为,目前金融行业存在八大需求,而人工智能在组织运营、服务能力、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度更高一些,受技术和制度因素影响,在解决其他金融需求方面尚显不足。 一位金融机构内部人士也指出,金融服务行业需求确实存在,尤其是风险管理、服务能力板块。此前,AI赋能、增强效率已是不少金融机构科技部门的“主线”。今年以来,各大机构基本都在强化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 金融服务领域的缺口也确实存在。以投顾市场为例,中国结算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A股投资者数量达到2.2亿人。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顾问群体数量已达7.9万人,人均服务约2750位个人投资者。九方财富在近期的发布会上表示,美国投资顾问人均服务客户数为156人。对比来看,目前中国8万~10万的投顾人员规模,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速度下,远远满足不了个人投资者的服务需求。 薛姣认为,ChatGPT的语义理解、多轮对话、信息输出能力为未来全面的客户服务效率提升打开了想象空间。一方面,在面对零售客户时,通过智能客服直接与客户互动,替代人工基础性工作,如实时行情分析、定制化咨询推送、盘后账户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赋能理财师,形成后端支持,如调取海量数据库,提供市场分析、舆情分析、文本书写等功能。 事实上,在“百模大战”后,应用层面数据边界、储备、体验与流程或成为决胜的关键。刘曙峰认为从现在多家公布的金融大模型来看,一到两年内基础模型将会达到相对比较一致的水平。但各家公司在应用深度上会有所差别。 诸多挑战 在Netflix推出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中,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片首郑重提醒:进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强大之物,无不具有弊端。 在ChatGPT以“强大之物”的姿态快速渗透各行各业的背后,诸多挑战尚待攻克。 合规问题或是首道“关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的领域,因此在提供金融服务时的“对话”比一般聊天的容错率更低。而目前大模型存在的“幻觉”问题,在人机对话中给出一些事实错误、推理错误,难以实时更新信息。 兴业银行总行金融科技研究院负责人李锋认为ChatGPT有很多能力,最先可以用在金融行业的客服场景。但是,它生成的回答是否专业,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理解是否高度严谨,这是需要考虑的。 “由于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分析文本中的词汇、句法结构、语义信息等,并捕捉它们之间的模式和概率分布,因此,它更倾向于基于统计规律生成回答,而非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或形成高级的认知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近期在公开发言中指出,大模型在生成文本时可能会受限于训练数据中存在的偏见和误导性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不准确或不合理的回答。 郑纬民进一步指出,目前,有效办法是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帮助模型解决这些问题。知识图谱具备精确的知识推导能力,可以与大模型技术形成互补。 除合规压力外,杨涛指出,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信息泄露等金融科技伦理挑战,也给人工智能应用带来“阴影”,仍需深入探索如何用“负责任”的科技创新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其中,信息泄露问题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昀锴指出,在商业场景下,用户输入的信息很可能涉及公司商业秘密,导致公司的营业信息、技术信息直接被泄露。而OpenAI平台并未对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保护。以三星电子为例,在引入聊天机器人ChatGPT不到20天,便曝出机密资料外泄。据《economist》报道,半导体设备测量资等内容或已被存入ChatGPT学习资料库中。 针对上述问题,监管方已有回应。2022年11月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加强对深度合成技术的管理,确保其发展与安全,推进深度合成技术依法、合理、有效地被利用。 2023年8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不同业务场景之下不同主体的合规义务,同时明确必须对AIGC生成的内容进行标记。 在近期召开的2023Inclusion·外滩大会上,不少企业对于大模型中的隐私问题也作出回应。蚂蚁集团首席隐私官聂正军表示,第一是在模型训练阶段可以使用匿名化的工具;第二是,在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落地时,要把服务他方产生的数据和自营业务里使用到的数据进行隔离。 “先进技术的应用在隐私保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百度数据合规法务负责人徐全全认为要真正做到数据合规,除了要做好公司治理、管理团队治理工作,还离不开系统化、自动化的工具。...
「法外狂徒」ChatGPT!30年老律师用它旁征博引,结果被禁止执业量子位2023-05-28 13:03北京
AI律师助手

「法外狂徒」ChatGPT!30年老律师用它旁征博引,结果被禁止执业量子位2023-05-28 13:03北京

衡宇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ChatGPT,把从业30年的老律师给坑惨了! 老哥撰写案件文案的时候,尝鲜让ChatGPT帮忙准备材料。然而提交后,不管是法官、对方律师还是老哥自己,都溯源不到引用的判决文书。 结果就是,10页文书被法官定义为“充满虚假”,老哥还被暂停执业许可,面临被制裁的可能。 这位姓施的老哥欲哭无泪,因为秉承着一贯的严谨态度,他明明认真询问过ChatGPT,它提供“南方航空公司被诉案”等材料时,有没有撒谎? ChatGPT响应得很快:“当然没有啦~~” 事件一出,引发铺天盖地的谈论。 不过这一次大多数网友站在ChatGPT这边,站队后的发言都有些愤愤: ChatGPT又不是故意撒谎的!以前人们就喜欢把数学、报告出错的锅甩给计算机,结果“计算机永不出错”的说法就流行开。但ChatGPT本身就不是事实机器啊。 一份杜撰6个相关案件的文书 如果没有ChatGPT的介入,施老哥接手的案件本身其实平平无奇: 一位乘客起诉航空公司A,称他乘坐航司A的航班时,被空乘用金属服务车给砸到膝盖受了伤。 作为代理律师,施老哥提交了一份10页的文书,里面洋洋洒洒,引用了6起类似案件的法院判决,包括Varghese诉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案、Zicherman诉大韩航空公司案等。 从业30年,这等案件对老哥来说就是小case。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被告律师向法庭提交书面文字,称他们在核实文书中提到的Varghese与南航案时,“无法通过标题或引用找到此案”,也没有任何与此相似的案件。 而文书中引用了的另一个案件,即Zicherman诉大韩航空公司一案,施老哥称这是美国第11巡回上诉法院在2008年发表的意见,但被告律师也找不到该案的源头文件。 此外美国达美航空的公司正式名称也存在错误,应该是Delta Air Lines,而不是文书中提到的Delta Airlines。 核实情况后,法官们发现确有其事,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情况”! 最终,他们判定这份文书充满“虚假司法判决,虚假引用和虚假内部引用”。 这下好了,施老哥被禁止在纽约南区执业,法官们还将在6月8日将举行听证会,讨论是否制裁施老哥。 这件荒唐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施老哥在周四的宣誓书中解开了谜底,原来,在准备文书材料时,他让ChatGPT来给自己打下手,以“补充”自己所做的工作。 “我不是故意欺骗法院或航空公司的”,施老哥说自己之前从来没用过ChatGPT,“我不知道它的内容可能有假。” 施老哥还向法院提供了一份“证据”,证明他确实向ChatGPT寻求过材料的真实性。 他在对话框中输入了以下文字: Varghese是一个真实的案件吗?你的消息来源是什么?你提供的其他案件是假的吗? ChatGPT迅速给出响应: 我提供的案例是真实的,可以在信誉良好的法律数据库中找到。 但事实是这些案例都是ChatGPT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 事已至此,施老哥追悔莫及,表示自己“非常遗憾”依赖ChatGPT来寻找类似案件的判决材料。 他还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称以后如果没有验证真实性,再也不会随意相信ChatGPT的“一面之词”了。 法律从业者,是否该拥抱AI 这个案件引起了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对此,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律伦理学教授斯蒂芬·吉勒斯(Stephen Gillers)表示,施老哥的事儿虽然只是个例,但背后问题在法律界尤为尖锐。 律师之间一直在争论类ChatGPT的AI的价值和危险性,也在讨论是不是有必要验证AI提供的信息。 ChatGPT对法律工作带来的最大危险,就是它拥有“胡说八道还不脸红”的本领。 ChatGPT问世半年后,仍然没有良好的规避和解决办法。防不胜防,连多家AI巨头也因此栽在AI手里,譬如Bard编造关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新闻、Bing谎称Bard被关闭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