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ChatGPT和AI带来了这么多的的创业机会?
AI创业助手

原来ChatGPT和AI带来了这么多的的创业机会?

很多人都在讲ChatGPT和AI将带来失业潮,大量的职场人士将被替代,尤其是文案类、设计类、法律类、客服类、电商运营类等等,更是高危职业。 人工智能(AI)替代的34种职业内容及原因解析,这下知道努力方向了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说,替代人类的是能够驾驭AI的人。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就拿ChatGPT来说,它是目前当下最火的AIGC工具,但是按照刚才的说法,代替人类的将是使用ChatGPT的人? 是这样吗?当然,当下,ChatGPT需要人工操作,产生内容,即所谓的“人工+AIGC”,那么接下来会不会是仅仅剩下“AIGC”,而无需人工操作呢?会的,我们可以把ChatGPT和各种应用直接对接,让他们自动生成匹配内容,自动发布。 也有人会说,那还是需要人工去干预。是的,但是人工的数量会越来越低,直至几乎不用人工。那是不是硅基生物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呢?我也不知道,哈哈哈~~~ 凡事都要二元的看待,也就是他都有正反面,既然他会给很多人带来失业,当然他也会给很多人带来就业,比如国外盛行的提示工程师,更当然的是,他一定也会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百度前总裁陆奇,曾是“美国最有权势的华人IT高管”,Bing的创造者之一,2017年执掌百度的时候,喊出“All in AI”,当然,一年半后突然离职。 据说,ChatGPT上线前夜,李氏夫妇在办公室极其焦虑,后悔懊恼当初没有“All in AI”。这个属于题外话。 陆奇最近表示,未来一定会在AIGC领域产生巨无霸,而且是超过谷歌那种的巨无霸,而这个巨无霸的创建者,很可能现在还在上高中。不难听出,未来,在AIGC领域还是有很多、很大机会的。 那么,如何看待ChatGPT和AI带来的创业机会?这个要区别看待,也就是说当下社会不同的角色,应该有不同的创业机会或侧重。每种角色能够想到、看到,更能够把我到的机会应该是不一样的,这个非常之正常。 首先,先说说大语言模型。对于已经存在的巨无霸、寡头而言,他们的眼光应该毫无疑问的盯着大语言模型(LLM)啊,比如现在已经入场的微软、Meta、谷歌、马斯克,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百度、360、科大讯飞,字节跳动等。纷纷开始抢AGI时代的船票。 我个人认为,这个船票不会太多,所以很多企业应该是搞不成,但是不搞也不行,未来一定是得大模型者得天下啊,所以才有了360的周鸿祎“未来会是千模大战”的说法。最底层的大模型,估计国际上两个,考虑到数据安全导致的,很可能国内也得有两个。另外,再有的很可能是和商业更紧密链接的,如通义千问武装钉钉或电商,字节跳动武装飞书等。 大语言模型这个领域,也可能有创业者,但也都得是大佬级别,如前搜狗CEO王小川、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既有技术,又有资金,又有资源。所以,普通的创业者,在这个领域就吹吹水、听听风得了,no zuo no die! 其次,对于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来说,想要加入这场瓜分盛宴,进入赛道进行创业,也是可以的,当然不能参与上面说的大语言模型,而是选在垂直类的、与商业结合更紧密、更匹配的应用,提升行业整体生产力,切入垂直入口,当然也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ChatGPT(AI)的巨大能力和潜能,针对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链路、工作流,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这个对于ChatGPT(AI)来说,属于极度擅长,所以,就看谁先开发,谁先抢占流量入口,谁先优化迭代,以不断满足用户需求。这样,在每个垂直行业,也都会有1-2家获得相对垄断的创业者。 再有,对于那些相对后排的创业者,与刚才讲的头部企业、上市公司一样,也要“拼手速”,“手快有,手慢无”。通过ChatGPT(AI)迅速打造极富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是在众多的细分市场(利基市场)中找一席之地,打造专业产品或服务,拼专业,建竞争防火墙,保一隅平安,不管是超级个体,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可以活得很滋润。 最后,那有没有普通创业者的机会呢?当然是有的,既然是红利,那么就人人有机会。比如现在开办有关ChatGPT(AIGC)各种培训的人,很多也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赚一锤子买卖的人,他们也不能算是创“业”者,他们更像是机会主义者(没有贬低的意思,能抓住机会的都是高手),包括那些卖账号、卖套壳官网的等等,当然,这并不是诟病。 任何事情的背后,可能都有那么一个逻辑,就是先知先觉带着后知后觉赚不知不觉人的钱。ChatGPT(AI)时代,肯定也不例外,这个领域一定会存在这信息差、认知差、执行差、效率差等,而这些“差”就是普通创业者的机会,而且也存在这“大”机会的可能性。比如深圳的某网络营销培训机构,就是从最初的信息差开始,做成该领域培训界的领军企业。 当然,普通创业者也可以对市场再次进行细分,或者聚焦到某个职业或某个岗位,精耕细作,成为超级个体,当然,要想成为超级个体,就必须有“超级大脑”才可以,而这个“超级大脑”就是ChatGPT(AI)本身。 也就是说,你深耕这个领域的时候,一定是对ChatGPT(AI)有着不同寻常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当然,超级个体也有可能成为互联网时代超级个体那样的,比如薇娅、李佳琪、刘润、罗振宇等。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千万不用担心ChatGPT(AI)带来的职场压力,反而是要善于去抓住这个机会,也许这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也许这是个实现阶层跨越的好跳板。自信点,我要把“也许”去掉! 当然,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非常非常非常了解ChatGPT(AI),如果你还不了解,没有关系,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一起跃龙门!
MEET智能未来大会万字实录,ChatGPT:看完让人激动不已量子位2023-12-15 18:39北京量子位2023-12-15 18:39北京
AI情感助手

MEET智能未来大会万字实录,ChatGPT:看完让人激动不已量子位2023-12-15 18:39北京量子位2023-12-15 18:39北京

编辑部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不包含大厂在内,中美相加最后将有五、六家大模型公司笑到最后。真正有野心的开发者该去做AI-First/AI-Native这类应用。最快两年,自动驾驶将迎来「ChatGPT」时刻。端侧推理会造真正的杀手级应用。AI下一个阶段更像是“扫雷”游戏。 大模型元年,在MEET2024智能未来大会上,20位行业大咖给出了这样的年终总结。 ChatGPT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看到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真是让人激动不已。 数百位线下以及近三百万线上的人类观众们也直呼干货满满。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科技浓度过高,以至于有网友怀疑嘉宾到底是真人还是数字人……? 嗯或许明年就是了。 围绕着「新起点·再出发」这一主题,本次大会主要分为了大模型时代下的「新思考」、以及给行业玩家带来的「新应用」、「新终端」以及「新模式」的变革变化。 来,跟着ChatGPT、Claude2等大模型一起来划重点。 李开复:真正有野心的开发者该去做AI-First/AI-Native这类应用 首先出场的,是创新工场董事长、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博士,他在今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23年度全球25位“AI领袖”。今年,创新工场塔尖孵化了AI 2.0公司零一万物,其Yi系列大模型已经交出了业界领先的成绩。 40多年前,李开复先后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从而入行AI并成为这个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和投资人。他坦言,40多年来,一直期盼亲历AGI的发生,曾经一度踌躇于“我这一生看不到AGI了”。 但现在,通向AGI的道路正在逐渐清晰。 李开复认为,AI 2.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革命和平台革命,不仅改写所有的用户界面和APP,更会穿透各行各业创造巨大的价值。“AI 2.0带来的平台型的机会比PC、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十倍。” 当前,中国大模型赛道已经进入到了“百模大战”阶段,竞争白热化。从创业机会看,虽然大型预训练模型的创业窗口正在逐渐关闭,但在其他方面,如AI 2.0基础设施和应用方面,仍有很多机遇。 AI 2.0时代的APP将被注入超级智能,带来全新的界面和用户体验,成长速度将会洗刷新的记录,会比移动互联网来得更凶猛,创造更多的价值,带来更多的用户。 真正有梦想、有野心的开发者应该去做AI-First、AI-Native这类应用,这些应用将能充分利用AI技术,从而成为最伟大和最具商业价值的公司。 其次,面对现在开闭源模型的激烈战况,在李开复看来,二者的成长是一个延续的、你追我赶的事情,但是,“最终不会只有一家闭源的、伟大的GPT或大模型公司”。 他预判,不包含大厂在内,中美相加最后将有五、六家大模型公司笑到最后。 在收尾的快问快答环节,李开复表示,并不是擅长所有人类做的事情才叫AGI,只要在某些领域能比人类聪明100倍,这就是一个有价值的AGI。虽然无法评判AI什么时候能够具有真正的情感比如爱和同理心等,但它在一些领域已经比人类聪明100倍。面对AI 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但他认为,技术带来的问题可以用技术来解决,同时辅以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AI治理,让AI造福更多的人类。 他还表示,传统的图灵测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快速发展的AI 2.0时代,Agent进入快速落地阶段,我们需要更高级的技术来区分AI和真人。 最后,李开复留下一个彩蛋:明年的量子位活动,将由他的数字化身来参会。 李培根院士:机器很难具有像人类那样的不可名状的意识流 “制造业需要站在AI巨人的肩上实现突破”,这一点在李培根院士的演讲中得以充分阐述。 李培根院士认为AI是一个既知道已知知识又可能生成新知识的“知识巨人”,而制造业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AI进行创新设计,站在AI的肩上去洞察复杂的关联。 比如传统的工业自动化主要处理固定模式、确定性、有因果关系的问题。 然而,工程中实际上也存在大量不确定性、没有固定模式、并非基于因果关系的但存在复杂关联的问题: 知识可以看作是数据在时空中的关系。人类通常只能理解和认知一些简单的、线性的、低阶关系,而高阶关联往往认识不到,这就会掉入所谓“暗知识”的大海。 但现在,有大数据、AI技术加持,我们可以站在AI巨人的肩上洞察复杂的关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李培根院士表示虽然机器在很多方面可以超越人类思维,但很难具有像人类那样不可名状的意识流。 “意识流”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意识流像一条绵延不断、不可分割的河流,人的意识由两方面组成,一些是理性的、自觉的意识,有一些是无逻辑的、非理性的无意识。 李培根院士表示,正是意识流使人类不至于被AI所役使,反而能够利用AI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 欧阳万里:AI...
编程奇才:ChatGPT背后男人的不平凡人生
AI情感助手

编程奇才:ChatGPT背后男人的不平凡人生

一篇关于ChatGPT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文章,讲述了他早年的编程经历、出柜经历以及在斯坦福退学的经历。这篇文章强调了马斯克不懈追求创新和挑战权威的精神,以及他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于他的创业项目中。
我国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及心理咨询师供需状况分析
AI情感助手

我国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及心理咨询师供需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需求巨大。目前,我国拥有约200万名持证心理咨询师,但仅有7000人左右能享受他们的服务。ChatGPT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助手,具有巨大潜力在心理健康领域发挥作用,弥补当前咨询服务的不足。
《ChatGPT:AI大模型的“iPhone时刻”》
AI情感助手

《ChatGPT:AI大模型的“iPhone时刻”》

文章主要讨论了ChatGPT这款人工智能助手的发展及其对未来生活、工作方式的影响。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进化,包括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大语言模型,这预示着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将发生重大变革。然而,这种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适应并利用好这个时代的机遇,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ChatGPT一周年,大厂和小厂机会对比》
AI情感助手

《ChatGPT一周年,大厂和小厂机会对比》

在ChatGPT一周年之际,本文探讨了大型语言模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在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之间的机会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hatGPT等大模型或将成为推动AI大革命的“iPhone时刻”。然而,如何平衡大模型的创新和计算成本,使其更加普及和实用,仍需解决。
预见·科技|“ChatGPT之父”突遭董事会罢免 专家解读:行业正常现象封面新闻2023-11-18 19:06封面新闻2023-11-18 19:06
AI律师助手

预见·科技|“ChatGPT之父”突遭董事会罢免 专家解读:行业正常现象封面新闻2023-11-18 19:06封面新闻2023-11-18 19:06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今年38岁的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最终还是拿到了乔布斯在30岁时所经历的剧本。 当地时间11月17日,人工智能初创公司OpenAI突发声明,宣布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将离开公司,公司现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被任命为临时首席执行官。OpenAI称,接任CEO的人选仍在确认过程中。 根据声明,阿尔特曼的离职是在董事会进行审议审查后做出的,审查的结论是,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并不一贯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对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不再有信心。 作为OpenAI的创始人之一,阿尔特曼离开的理由是否值得信服?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被赶出公司?阿尔特曼的离开对OpenAI,乃至整个AI产业将产生什么影响?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昌理工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到,从企业管理的角度,阿尔特曼的离开是行业的正常现象;创始人的离开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都是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阿尔特曼给ChatGPT甚至全球AIGC的发展打下了强烈的个人烙印,这或许会给OpenAI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但总体上,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巨大。” 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 创立OpenAI八年后 “ChatGPT之父”退场 2015年,阿尔特曼与时任特斯拉和SpaceX首席执行官的埃隆·马斯克共同创立了OpenAI。四年后,阿尔特曼成为了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去年底,该公司发布了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开启了全球AI大模型时代,阿尔特曼也被媒体称为“ChatGPT之父”。 和1985年时30岁的乔布斯向董事会提交辞呈离开公司前,苹果公司已经因为丽莎电脑项目的失败而开始亏损不同,阿尔特曼被董事会通知离开十分突然。 根据董事会在11月17日突然发布的声明,阿尔特曼的离职是“董事会经过深思熟虑的审查过程后决定的”,“董事会认为他不再有能力继续领导OpenAI”。但他走后,CEO一职由公司首席技术官暂时担任,董事会也还在选择接任的CEO人选。这时,ChatGPT移动端收入刚刚创下新高,只是在巨大的收入基数下,显得其增速放缓了。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OpenAI突发声明,宣布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将离开公司 一夜之间,AI圈变天,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却也正常。“根据Open AI的声明,可以明确的是,阿尔特曼和董事会在未来战略的沟通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王鹏分析称,但客观看待该事件,Open AI作为一家管理规范的科技公司,突然宣布CEO离开具有合规性,也属于正常的行为。 在王鹏看来,阿尔特曼之所以离开,归根到底的核心因素是他个人的领导力,以及同管理层的沟通,甚至未来业务的选择出现了分歧。“从这个角度看,阿尔特曼的离开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ChatGPT热度不减 Open AI仍有巨大潜力 对于从Open AI离职一事,阿尔特曼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表示:“我热爱在Open AI的这段时光,它改变了我,也希望它能改变世界。最重要的是我曾和众多才华横溢的人一起工作。” 阿尔特曼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 在阿尔特曼管理下,Open AI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了ChatGPT,当时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人工智能的浪潮,短短5天,其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至今热度不减。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Open AI在今年10月对外宣称,得益于ChatGPT的贡献,该公司的年化标准收入达到13亿美元,公司的整体价值或超过800亿美元。 “阿尔特曼为Open AI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给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打上了很大的个人烙印。”王鹏也表示,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主创团队的变动,对于任何一个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公司或组织机构而言,都必定会面临的问题。这一变化对组织而言,是改革和多元化发展的契机,可以使之获得新生,但有时也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在几天前就有消息称,Open AI正计划向微软寻求新的资金支持,用来打造更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同时,该公司还计划在明年推出一个团队,专注于探索其ChatGPT人工智能平台在学校中的潜在应用。 王鹏对此谈到,作为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从Open AI最近推出的创新计划看,其仍然具备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其业务的应用前景和公司本身的实力还是非常强。“我觉得,Open AI仍然能够继续保持其原本的创新力,并在AI大模型领域当中继续起到引领作用。” 有人欢喜有人忧 阿尔特曼的未来值得期待 从行业层面看,阿尔特曼的离开Open AI令人惋惜。 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尼尔·埃夫斯(Daniel Ives)就表示,阿尔特曼是OpenAI成功的关键因素。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Open AI罢免风波的全面影响将会逐渐显现。 此外,研究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师表示,阿尔特曼的离开虽然具有破坏性,但只反映出了个人问题,并不会影响生成式AI的普及、以及Open...
ChatGPT一周年|大模型新进化:智能体?超级生态?工具智能?澎湃新闻2023-11-30 14:21澎湃新闻2023-11-30 14:21
AI情感助手

ChatGPT一周年|大模型新进化:智能体?超级生态?工具智能?澎湃新闻2023-11-30 14:21澎湃新闻2023-11-30 14:21

【编者按】2022年11月30日,可能将成为一个改变人类历史的日子——美国人工智能开发机构OpenAI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它不仅催生了人工智能界的又一轮高光期,还并不常见地被誉为“蒸汽机时刻”、“iPhone时刻”甚至“钻木取火时刻”。 这一年来,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技术激发了全球科技界“把所有软件和硬件重做一遍”的冲动,让具有先发优势的AI基础设施提供商价值暴涨,使得从医疗到航天的科学探索获得被加倍赋能的前景,传说中“奇点”的到来从未变得如此具有可能性。 正如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变革,ChatGPT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焦虑。既有对AI威胁人类生存的科幻式恐惧,也有对砸掉我们饭碗、骗取我们钱财、操纵我们心灵的现实担忧。连OpenAI自身,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危机,差点没躲过一夜坍塌的命运。 这一年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疑问:大语言模型下一步的进化方向是什么?AI芯片短缺何时解决?训练数据快要耗尽了吗?中国的百模之战会如何演化?AI技术发展应加速还是减速?AGI(通用人工智能)是否会存在其他形式?等等。为此,我们邀请了2023年在AI赛道奔跑的业内人士回答这些问题,并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有自己的答案或提问,欢迎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 掀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的美国机构OpenAI,在ChatGPT发布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这短短的一年里,它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科技公司之一,旗下产品令谷歌、Meta、亚马逊等几大巨头倍感竞争压力。所有关心AI的人都在好奇:GPT-5到底什么时候发布?谁能够成为OpenAI的真正挑战者? “用‘挑战者’这个词,就把OpenAI的地位抬得太高了。OpenAI确实在领先,但也不是可以完全忽视其他竞争者。”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智谱AI)CEO张鹏对澎湃科技表示,“从技术上真正能和OpenAI一较高下的,可能还得是本身有底蕴、有技术积累、认知足够高的企业。”而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教授肖仰华指出,一旦某个模型初步具备了AGI的形态之后,它的升级和迭代以及演进速度将会十分惊人,所以其先发优势十分明显,实际上要担心的是差距是否会被拉大。 经过早期爆炸式的增长后,OpenAI的用户增长放缓已是事实,尽管“这是非常正常的”。蚂蚁集团副总裁、金融大模型负责人王晓航告诉澎湃科技,从模型能力来讲,其演进是靠数据驱动的,“今天比较大的问题是互联网上公开可得的图文数据基本上已经开始枯竭了”,解决路径有两条。但最主要的问题是,AGI作为中心化的产品,现在还没法成为大众的高频刚需。他进而提出:大模型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中心化的超级AI,而应该是一个超级生态,这也是行业趋势。现在还没有特别成功的产业案例,但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年发生。 对于大语言模型下一步的进化,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了3个方向:更大的模型参数;打造AI人设;在各行业场景内做更纵深的定制和服务。百度集团副总裁、移动生态商业体系负责人王凤阳则着重提到了智能体(agent):“我们认为其已经是从商业生态上讲最有价值和最希望能够取得突破的方向。”北京衔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伯文认为,下一步在于有没有可能让AI跟人一样能够使用好工具,“这是目前我们在大模型领域再往下推进的更重要的一个方向,我把它叫做工具智能。”北京开放传神科技有限公司(OpenCSG)创始人、CEO陈冉指出,要解决数据缺乏的问题,必须做好数字化转型。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渠道副总裁Ruba Borno则认为,真正的困难在于优先事项的排序,在于决定哪些用例对用户来说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跟随一切可能有趣的方向。 ChatGPT诞生以后,中国科技企业展开了一场被戏称为“百模大战”的白热化竞争,参与者包括老牌“大厂”和飞速融资的初创企业,其激烈程度和演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多年未见。但到了明年,“市场会更冷静客观。第一,未来大模型可能会更侧重应用落地。第二,基础模型肯定会收敛,市面上不会有80多个基础模型版本。”信也科技副总裁、大数据及AI负责人陈磊对澎湃科技表示。 随着OpenAI逐渐不open(开放),对其模型参数和训练细节讳莫如深,而以Meta为首的公司高举开源路线的旗帜,一个被广泛提起的问题是:“开源大模型有机会赶超闭源大模型吗?”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TO梁家恩估计:“在应用数量上开源大模型的影响会更大,但在做到最高水平上,闭源大模型会更好一些。” 以下为采访实录,因篇幅原因有删减: 澎湃科技:GPT-5会发布吗? 陈冉【北京开放传神科技有限公司(OpenCSG)创始人、CEO】:GPT-5、GPT-6、GPT-7肯定会继续发布。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大模型参数不断增长,交互性也会越来越强,只不过大模型的预训练过程已经不需要了,更多的是怎么让它通过好的数据集形成质的飞跃。 梁家恩(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TO):GPT-5只是一个代号,往后走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AGI的能力要继续延伸,OpenAI是一个值得尊重的AGI的引领者。 陈磊(信也科技副总裁、大数据及AI负责人):发布应该是必然,只是时间上难以判断,这取决于市场和监管。推测会更审慎看待GPT-5的推出时间,因为GPT-4现在在市场上还很有竞争力。 肖仰华(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发布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它所发布的GPT-5和现在训练出的GPT-5未必是同一个版本。为什么?因为一般研制出来后需要进行一些安全性评估评测。安全性不单单是指在问答交互过程中产生有用的、无害的答案,还包括其能力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事实上OpenAI在GPT-4发布没多久,在今年3月就曾经发布过一些报告,分析了人类的哪些工作岗位容易被GPT系列的大模型所替代,所以这本身也应该被纳入其发布前的安全性评估范围里。也是基于此,很多时候我们认为GPT-5经过适当评估,被认为是安全之后,或许也要做一定能力的剪裁,最终会发布一个相对安全、人类能够接受的大模型版本。 澎湃科技:谁能够成为OpenAI的真正挑战者? 张鹏(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CEO):OpenAI的挑战者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科技巨头,像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甚至包括英伟达,但他们的切入点不太一样,挑战的是OpenAI的市场、技术积累、资源。另一类是创业型企业,包括Anthropic、Cohere、Inflection AI等,对OpenAI会有一定冲击。 用“挑战者”这个词,就把OpenAI的地位抬得太高了。OpenAI确实在领先,但也不是可以完全忽视其他竞争者。从技术上真正能和OpenAI一较高下的,可能还得是本身有底蕴、有技术积累、认知足够高的企业。比如谷歌正在整合自己的所有资源,明显看到它在加速,对OpenAI的威胁明显提升了。Anthropic是公认除OpenAI之外强有力的一个竞争者,Inflection AI坚持自己的特色,这些企业也会构成挑战。 本质上,谷歌、Anthropic,包括我们自己,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AGI。其他企业略微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或对自己的定义。 (澎湃科技:能成为竞争者是因为什么?)最重要的就是目标和认知要足够有竞争力。OpenAI从2015年瞄准的目标就是AGI,不管是投靠微软还是独立发展,都没有改变初心。第二是资源,微软可以说是不计代价支持OpenAI,能跟这些巨头的资源投入相媲美的,可能就是巨头或者是有巨头站在身后的企业。第三是团队积累、核心技术掌握的程度。 肖仰华:在ChatGPT刚发布的时候,我曾经就有一个观点:在通用人工智能赛道,有可能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当然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如果是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环境,那么可能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在不考虑其他人为因素、政治因素等,单纯就技术本身的发展和演进趋势来看,一旦某个模型初步具备了AGI的形态之后,它的升级和迭代以及演进速度将会十分惊人,所以其先发优势十分明显,实际上我们要担心的是差距是否会被拉大。 那么OpenAI会存在挑战者吗?我认为有可能会,但挑战者可能并不是来自于Open AI所开辟的通用大语言模型赛道,有可能来自于一些新的赛道,如具身大模型,当大模型和机器身体结合之后,它对智能本身的促进作用可能远超一个没有身体的纯语言式的大模型,还有包括多模态大模型、基于群体智能的大模型、专业大模型等。也就是说在一些新兴大模型赛道,因为其借助了新的发展智能的“涌现”机制,就有可能超出以语言为核心机制的GPT系列大模型。我一直认为智能的实现路径是多样的,或者说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路径是多样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以语言为核心的大语言模型,未必就是最佳捷径,有可能存在更快速的迭代。 我相信OpenAI也有可能意识到这些可能挑战者的存在,但同时在这么多赛道布局,这对任何一个参与者来讲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挑战者理论上存在的,但一定不是在OpenAI自己所开辟的这条赛道上,一定是在其他可能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新赛道上。 王晓航(蚂蚁集团副总裁、金融大模型负责人):五年前,很少有人预料到OpenAI会成为AI领跑者。所以挑战者有可能是像Meta这样背靠开源生态的开源大项目,像谷歌这样有数据飞轮、有资源的企业,也有可能是另一个“OpenAI”,也就是专注在算法架构和深度领域潜心钻研的创业公司。 陈磊:短期很难(挑战OpenAI),测评结果上都没有达到GPT-4的能力。从多模态角度看,短期也没有看到特别强劲的挑战者。但这需要动态来看,因为模型在不断迭代,不同模型对不同场景的表现也不一样,很难讲一个模型通吃。但GPT-4可能是个例外,它真的比较全面。 陈冉:国内不可能有挑战者。国外像谷歌、Meta都没有放弃,另外一个阵列像Cohere、Anthropic、X会不断挑战。这个技术不会被垄断,大咖们都想获得挑战资格,所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梁家恩:DeepMind也是很是实力的AGI的推动者之一,但更关注行业问题,他们开发的AlphaFold非常厉害。其实大家都在寻找一个好的通用智能基础,然后用这个技术能力去解决一个问题,就像DeepMind的理念是先解决智能问题,然后再解决各种行业的难题,因为那些难题可能已经超出人类目前的能力范围了。 澎湃科技:如何看待OpenAI增长放缓? 王晓航:从模型能力来讲,共识是模型架构是趋于统一的,所以模型能力的演进是靠数据驱动的。今天比较大的问题是互联网上公开可得的图文数据基本上已经开始枯竭了。解决路径有两条:一是模型架构如何优化来“对齐”多模态数据,包括图文、视频、IoT等一系列多模态数据,打破数据规模、数据质量瓶颈,这是各大AI大模型厂商现在最主要的方向之一。二是落地,OpenAI正在寻找产业数据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公开可得的数据、高质量的数据耗尽之后,千行百业专业领域里的高质量私域数据规模可能和共享数据不相上下,这部分产业数据怎么像自来水管一样接入到大模型也很关键,这不存在捷径,要跟同行一起管理。 从用户来讲,用户增长放缓是事实,早期爆炸式增长不是可持续的。 最主要的问题是,AGI作为中心化的产品,现在还没法成为大众的高频刚需。大模型要真正融入千行百业,让产业全面AI化,才能成为广泛的刚需,这是下一步的增长空间,会有更大的增长。大模型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中心化的超级AI,而应该是一个超级生态,这也是行业趋势。所谓超级生态,就是更通用强大的模型、更高效的开发、开发之后集成到各产业中。现在还没有特别成功的产业案例,但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年发生。 肖仰华:首先,OpenAI的增长缓慢只是指ChatGPT的用户数增长放缓了,这是非常正常的。任何一款新产品经过早期发展之后,随着用户对其新鲜感的消失,自然会存在一些用户流失。这也说明大模型的能力不能停留在只是聊天,应该要尽快向行业深度的痛点需求渗透,真正意义上解决千行百业里严肃的决策问题,才有可能释放价值。 我经常把OpenAI的GPT系列大模型比作电能,它提供的是一种智能。人类历史上从电能的诞生到大规模应用,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为何如此?主要因为在于电能要想赋能应用,还需要很多电器,必须有大量电气设备的研发制造,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OpenAI进一步的增长动能恰恰也在于此,必须要有利用GPT这种智能的能力,形成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就是所谓的GPTs,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行业问题,创造价值,推动OpenAI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 张鹏:从现象看本质,并不一定是放缓。盛传的ChatGPT用户增速放缓甚至是下降,其实有很多背后的原因,比如它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收入增长很快,也就是说很多用户从初期试一试玩一玩ChatGPT,转向了真正拿GPT的API去开发应用,做商业转化,大家的心态从看热闹转换为脚踏实地做事情了。当然,像C端用户的增长也不是没有天花板的,因为全球网民也就那么多。 陈冉:它没有真的放缓,它的增长趋势超越了TikTok。只能说它到达了瓶颈,瓶颈受基数的限制。 陈磊:这只能反映OpenAI的To C基本面,To C放缓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ChatGPT出来的时候是现象级应用,大家都会去尝试,基数很大,但群体也会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不能只看To C,集成在微软的Copilot、Office里的使用基数应该是非常大的。还要看到OpenAI投资了一些下游AI应用企业。OpenAI的技术在这些场景的应用到底是什么状态,还需要更加全面来看。 澎湃科技:OpenAI召开首届AI开发者大会后,AI领域的小公司还有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