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版博会|ChatGPT等模型抓取数据学习是否侵权?专家们这样看→重庆日报2023-11-25 21:42重庆日报2023-11-25 21:42
AI律师助手

第九届版博会|ChatGPT等模型抓取数据学习是否侵权?专家们这样看→重庆日报2023-11-25 21:42重庆日报2023-11-25 21:42

2022年11月,生成式人工智能(AI)随着ChatGPT的发布进入公众视野。一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风靡全球,中文世界也诞生了文心一言等同类产品。不过,在ChatGPT诞生的美国,开发该技术的谷歌等公司被视为一直在非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新闻作品训练聊天机器人,这样抓取数据学习的过程,涉嫌侵权。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11月24日下午举行的第九届版博会子单元——“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创新发展——著作权法配套法规修订热点问题研讨会”上,来自高校、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展开探讨时,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抓取数据是否侵犯了著作权话题引发热议。专家们认为,是否构成侵权,还得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 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是一种理解并生成书面文本的AI,它们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和模仿写作模式来训练,同时输出看似百科全书般的知识。然而,由于许多开发者并没有公开透露哪些内容被输入他们的模型进行训练,所以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哪些数据被引用或复制,是否获得相关著作权权利人授权使用,更不得而知。 不久前的10月31日,代表2200多家美国媒体机构的行业组织“新闻媒体联盟”发布一份77页的白皮书,称一些最受欢迎的AI聊天机器人,如ChatGPT和谷歌的“巴德”,严重依赖新闻文章来训练它们的技术,“我们的文章被投喂后又一字不差地吐出来”,直接导致了它们生成的答案几乎与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相同。 针对类似争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明德教授认为,如果开发公司在预先训练ChatGPT等大模型时,使用了有著作权的作品等文本数据,且用于商业用途,本身就是侵权。这些在侵权基础上训练学习后创作的作品,版权算谁的?正在修订中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如何认定,目前还不得而知。他提醒,要保证侵权行为不存在,那就一定要强调数据挖掘和文本发掘是用作“非商业性”的使用。 如何看待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提出了个人看法,“假设给机器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便利,也就是说,它在形成作品之前具有极大便利,然后机器学习产生的所有作品又都不受版权保护,会产生一个什么问题?直接的后果就是,机器学习领域有可能会置身于版权法之外,这值得思考。” 丛立先称,现在知识应用场所的数字挖掘和人工智能会带来很大的知识进步,对社会有很大帮助和支持。如果在机器学习的前端给它便利,同时它产生的作品也受人类控制,那么机器学习生成的便利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也应该给予知识产权保护,“但这不同于人身权和财产权保护,相关制度可通盘考量,可以叫‘有限著作权保护’,以此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其他的知识利用者,进行相应的知识学习和利用。”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王迁则强调,谈到AI训练、机器学习,有两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一是输出端问题,AI训练要重点解决输入端问题;二是涉及演绎权的问题,包括人工智能对文本数据的改编、翻译和汇编等。 “从《著作权法》的角度看,AI诞生开始就面临着未经许可将他人作品作为训练数据使用,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的问题。”王迁介绍,目前包括欧盟、英国、日本都有了相应的立法,主要限于AI训练方式的“非商业目的”。今年8月,国家网信办也已联合多部委出台了一个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办法,“随着AI越来越强大,与其等到有一天我们被动应对这些难题,不如早一点为AI立法。”王迁称。 举报/反馈
ChatGPT之父突然被开除:政变是如何发生的,对AI世界意味着什么澎湃新闻2023-11-18 14:48澎湃新闻2023-11-18 14:48
AI律师助手

ChatGPT之父突然被开除:政变是如何发生的,对AI世界意味着什么澎湃新闻2023-11-18 14:48澎湃新闻2023-11-18 14:48

“在一间明亮的会议室中,奥特曼站在房间的中央,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沮丧。会议桌上散落着文件和文件夹,象征着变动的决定。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块OpenAl的标志现在看起来有些孤独。房间里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着这一决定对于组织和奥特曼本人都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这是ChatGPT“撰写”的“ChatGPT之父”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从OpenAI离职的场景。真实情景究竟如何,外界尚不得而知。 当地时间11月17日,因ChatGPT而名声大噪的OpenAI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宣布,公司CEO(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将辞去CEO职务并离开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将担任临时CEO,立即生效。 公告还宣布,作为“人事变动的一部分”,OpenAI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格雷格·布洛克曼 (Greg Brockman) 将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但会继续担任公司职务。然而,不久后,布洛克曼就表示,自己也将离开公司。 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 在X(原推特)平台上作出的最新回应中,布洛克曼还表示,董事会的决定非常突然,除了穆拉蒂是在前一天晚上得知的消息,整个管理团队几乎都是在发布正式公告前不久才被告知了一切:“萨姆和我都对董事会今天的决定感到震惊和悲伤。”奥特曼转发了这条推文。 随后,奥特曼也发布了最新回应,称“今天从各种方面而言都是一段奇怪的经历”。 奥特曼的最新回应,让大家记得“去告诉你的朋友们他们有多棒”。来源:X 在官方公告发布后的最初回应中,奥特曼在X平台上表示:“我很喜欢在openai的时光。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变革性的,希望为世界也带来了一些变革。最重要的是,我喜欢与这些才华横溢的人一起工作。之后,我会宣布更多关于后续的事情。” 对于奥特曼的离职原因,OpenAI写道:“奥特曼的离职是在董事会经过深思熟虑的审查程序之后决定的,审查程序得出的结论是,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并不始终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对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充满信心。” 核心人物出走:董事长紧随CEO其后离开 在奥特曼第一次回应离职后,没过多久,同为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布洛克曼对其进行了转发,也宣布将离开公司,并将发给团队的离职信贴在了内容中:“我对于我们创建的一切感到骄傲,一切都起源于8年前在我的公寓里……但是,基于今天的新闻,我辞职了。祝所有人好运,我将继续相信创建安全的、能够造福全人类的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使命。” 而在几小时后,布洛克曼又在X平台上发了一篇长文,表示董事会的决定让奥特曼和自己都感到“震惊和悲伤”,并梳理了董事会“罢免”两人的全过程:16日半夜,奥特曼收到了董事会成员伊利亚·萨斯克维尔(Ilya Sutskever)的消息,约他第二日中午进行董事会议,随后在会议上宣布了他被罢免;同样是在17日中午,几乎是在OpenAI发布公告的同时,布洛克曼才在另一场会议中得知自己将被从董事会除名。 这意味着,这场“大地震”只有12小时不到。 独立科技记者卡拉·斯威舍(Kara Swisher)表示,有多位信源告诉她,被OpenAI内部视为“政变”的这场人事变动,其本质或是由于在奥特曼的领导下,公司的盈利方向和发展速度被认为风险太大,与更加注重安全和谨慎的非营利一方产生了分歧。 有外媒指出,这场人事大调整的背后是奥特曼与萨克斯维尔在大模型安全性和商业化方面存在重大分歧。 2015年,布洛克曼在离开支付平台Stripe后,与埃隆·马斯克和奥特曼等一同成为OpenAI的创始高管之一。在加入团队不久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信OpenAI能够“开启下一代的突破”。2022年5月,布洛克曼成为了OpenAI的总裁。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布洛克曼曾对公司大热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多次公开表达批评意见。在今年3月的一次采访中,布洛克曼表示,他认同马斯克说ChatGPT过于“觉醒”的观点,认为公司在处理ChatGPT时犯了一个错误:“我们推出的系统没有反映出我们本想包含于其中的价值观。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马斯克的话)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合理的批评。” 董事会不仅能罢免奥特曼,还能“决定”AGI何时到来 对于奥特曼从OpenAI的离开,许多外媒都使用了“oust(驱逐,罢免)”和“fire(开除)”这两个词语来表示。 在创办OpenAI之前,现年38岁的奥特曼曾担任初创加速器Y Combinator的总裁,创办过社交网络公司 Loopt,并以企业早期阶段投资者的身份在硅谷崭露头角。2015年,奥特曼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布洛克曼和萨斯克维尔等人联合创办了OpenAI。随着OpenAI和ChatGPT的走红,奥特曼的知名度也随之增加,被视为公司的代表。 那么,为什么OpenAI的董事会能够罢免被视为公司代表的CEO? 根据新闻稿,在奥特曼和布洛克曼离开董事会后,OpenAI的董事会成员剩下四位:OpenAI的首席科学家、也是公司仅存的联合创始人萨斯克维尔,还有作为独立董事的“美版知乎”Quora的CEO亚当·德安吉洛(Adam D’Angelo)、技术企业家塔莎·麦考利(Tasha McCauley)以及乔治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海伦·托纳(Helen Toner)。 OpenAI表示,其董事会是公司“所有活动的总体管理机构”。OpenAI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成立于2015年,核心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惠及全人类”。2019年,OpenAI进行了重组,从非营利组织转变为“利润上限(caped-profit)”公司,以确保公司在能够筹集资本的同时保持其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使命、运营和监督,股东的投资回报被限制为不超过原始投资金额的100倍。OpenAI的转型,也促使了马斯克的离开。 董事会的根本治理责任是“推进OpenAI的使命并保护其宪章原则”。值得一提的是,OpenAI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不持有OpenAI的股权,奥特曼自己也不持有OpenAI的股权,他曾多次解释,是为了防止股权利益和决策有“冲突”。 根据官网信息,OpenAI的营利性子公司被称为OpenAI Global,由成立于2019年的OpenAI LP(有限合伙企业)转变而来。OpenAI Global注册于OpenAI成立约三年后,并由OpenAI “完全控制”。尽管OpenAI Global被允许寻求和分配利润,但其运作仍受到非营利组织的使命约束。 OpenAI的组织结构。来源:OpenAI官网...
ChatGPT会取代律师吗?
AI律师助手

ChatGPT会取代律师吗?

撰稿:陈姿宇,北京大学 校核:董   晨,中国政法大学 最近,人工智能ChatGPT火爆“出圈”,其超能力表现迅速成为全球各国、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世界著名财经杂志《财富》认为,ChatGPT是堪比网景浏览器和iPhone手机的划时代产品。在法律界,已经有法官利用ChatGPT作出判决、有学生利用其参加法律考试,据说效果卓越。如此高智能的人工智能产品对于法律行业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ChatGPT会不会就此取代律师呢? ChatGPT由OpenAI公司推出,是目前最先进的语言模型,旨在让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的交互更加安全和自然。ChatGPT通过其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GPT)运行,并已在海量的文本数据中获得训练。它不仅能够以酷似人类的口吻与你流利地交流,还能够处理多种语言相关的任务,比如翻译、文本续写、文本整合、文本分类等。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地律师的必备工具,可以被法律从业者们加以运用,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律师可以借助ChatGPT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高效的法律检索,寻找案例和法条、整合合同内容与法院判决书等繁冗的资料,节省宝贵的时间。其次,ChatGPT可以用来起草合同、案例概述、起诉状等文件,律师只用在此基础上再做修改与整理即可。此外,它还能用以翻译法律文件、整理各类型资料,声控检索信息等,似乎真的是“无所不能”。 但是,ChatGPT不是万能的,其仍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缺点,在使用时应多加小心。首先,ChatGPT仅更新至2021年的数据,且不具备人类律师同水平的法律专业知识,在使用其给出的成果时,律师们还需要仔细复核,查缺补漏。其次,ChatGPT回答问题以及执行任务的能力依赖于大量的文本数据,意味着其回答的内容可能会承载有算法造成的主观偏见。最后,作为机器,它在区分相似的法律术语时难免会有偏差,且无法完全取代真人进行判断、创新和批判性思考。 所以,现在说 ChatGPT能取代律师还为时过早。不过尽管存在种种不足,ChatGPT仍不失为一项辅助利器。“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智能化的今天,学习使用ChatGPT配合工作的想法似乎应该要提上日程了。 – END – 欢迎扫码关注“国际法务”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ChatGPT之父”被踢出局!35岁开的一枪正中38岁自己的眉心北京商报2023-11-20 10:31北京北京商报2023-11-20 10:31北京
AI律师助手

“ChatGPT之父”被踢出局!35岁开的一枪正中38岁自己的眉心北京商报2023-11-20 10:31北京北京商报2023-11-20 10:31北京

如果进展顺利,这可能是最快被颠覆的一场“政变”。 记者丨杨月涵 山姆·阿尔特曼35岁开出的那一“枪”,正中38岁的自己的眉心。 他或许不曾想过,当年自己一手设立的权力结构,将在38岁的这一年以董事会的形式主导一场震惊世界的光速“政变”。以至于事情发生后,这位因ChatGPT而出圈的科技新贵忍不住自嘲:“这有点像你还活着的时候读你自己的悼词。” 但情况又在迅速反转。24个小时之后,随着OpenAI的投资者入局施压,董事会逐渐从掌握绝对主动权陷入被动。回归还是另起炉灶?阿尔特曼最终的选择尚不得而知,但比起阿尔特曼的去留,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或许已经“兵临城下”:大模型发展,到底是安全优先还是赚钱优先? 去还是留 如果进展顺利,这可能是最快被颠覆的一场“政变”。 11月19日,科技网站The Verge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OpenAI董事会正在与阿尔特曼讨论重返公司担任CEO的问题。但后者对回归感到矛盾,而且如果他选择了回归,将希望对公司的治理进行重大改革。 更重要的是,被称为“ChatGPT之父”阿尔特曼已经有了另起炉灶的新打算,并考虑了哪些OpenAI员工将加入他们。据悉,一批OpenAI的高级研究人员已经接连辞职,更多人员正在酝酿离职中。 根据目前多方消息梳理,推动董事会态度转变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施压,后者要求董事会撤销罢免这一决定。据悉,微软CEO Satya Nadella一直与阿尔特曼保持联系,并承诺无论阿尔特曼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都会支持他。 大约24小时之前,情况还对阿尔特曼极为不利。当时,OpenAI一封毫无预兆的声明炸翻了整个AI圈。内容显示,阿尔特曼将不再担任CEO并离开公司,CTO接任为临时CEO。格雷格·布洛克曼将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不过仍留在公司。 而旋涡中心的阿尔特曼本人更像是个局外人,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突然“被出局”。董事会声明发布后,阿尔特曼也只来得及在社交媒体上打出了一句震惊的“What”。 有媒体报道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就连在OpenAI上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的微软都是在OpenAI公布这一消息的前一分钟才得知的。 OpenAI董事会表示,阿尔特曼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始终不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对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充满信心。如何不坦诚?如何阻碍董事会履行职责?对于这一决定最关键的原因,声明却只是草草带过。 被OpenAI董事会留下的布洛克曼选择了追随阿尔特曼,作出辞职决定的同时还在社交媒体上还原了他所了解的事情经过。根据布洛克曼的梳理,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凯弗或是这次罢免行动的主导。 OpenAI转舵? 马斯克向来看热闹不嫌事大。阿尔特曼被“扫地出门”的消息一出,马斯克就在社交媒体上挂出了一个求职申请链接,并配文:“以防有人需要。” 对于当下的局面,马斯克算得上是预言家。OpenAI成立于2015年,马斯克、阿尔特曼以及布洛克曼等都是发起人。2019年,定位本是非营利人工智能研究公司的OpenAI经历一次重大转型,成为一家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共存的“利润上限”公司,也正是这次转型导致了马斯克的离开。 直到今年3月,马斯克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炮轰OpenAI称:“我仍然很困惑,当初我捐赠了约1亿美元的非营利组织,如今为何变成了一家市值300亿美元的营利性公司?” 马斯克之惑,也是阿尔特曼之劫的导火索。对于引发风波的原因,目前外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这是一场营利派与非营利派的“派系之争”。前者代表的是OpenAI的前景,而后者代表的是OpenAI的初衷:创造造福全人类的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 过去一年,因为ChatGPT的横空出世以及一系列高调的举动,阿尔特曼逐渐成OpenAI的“灵魂人物”,其人物画像也越来越明显:激进是他,野心也是他,天才是他,疯子也是他。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商业化的进程中,阿尔特曼是成功的。The Information的报道称,OpenAI的年收入约为13亿美元。以86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其估值相当于年收入的66倍。自上一轮融资以来,OpenAI的股价上涨了196%,微软的股价上涨了9%。 本月早些时候,OpenAI的首次开发者大会或许可以看作是其内部矛盾被无限放大的关键点。除了推出最新的大模型GPT-4 Turbo之外,OpenAI还宣布将在11月底推出GPT商店,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定制自己的GPT,上传至GPT应用商店后可获得收入分成。 OpenAI打造生态的野心形成的那一刻,也就是占上非营利属性对面的那一刻。根据OpenAI官方公布的数据,从2022年11月30日发布至今,基于ChatGPT的API开发者大约200万人,超过92%的《财富》500强公司都在使用,每周大约有1亿活跃用户。 灵魂人物离开了,OpenAI还是OpenAI吗?这几乎是风波之后,外界会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据路透社的报道,韦德布什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认为,这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因为阿尔特曼是 OpenAI 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阿尔特曼出走,微软和其CEO纳德拉在未来将对OpenAI实施更多控制。而随着时间推移,此事的全面影响将会逐渐显现,其筹资前景将“令人担忧”。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如果阿尔特曼真的无法重回OpenAI,这无疑会对OpenAI以及ChatGPT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在商业化还是在技术路线方面。 “当然,OpenAI是一个团队,在阿尔特曼的离开会带来一些挑战的同时,相信OpenAI也有能力继续向前发展,继续推动ChatGPT的进步。”郭涛称。 相比起来,阿尔特曼的另起炉灶可能会带来更现实的挑战。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阿尔特曼在AI领域的才华和影响力会吸引一些OpenAI的员工跟随他,这可能会导致OpenAI的人才流失。 另一方面,朱克力补充称,如果阿尔特曼的新公司在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上与OpenAI相似,那么这可能会改变现在的大模型格局,使得AI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 安全、商业难两全? 在营利与非营利的“派系之争”下,还存在着一个隐藏的boss——安全。非营利派的核心,除了造福人类之外,最关键的一个前提就是AGI研究本身是安全的,但在董事会眼里,OpenAI的迅速发展乃至朝向商业化的发展,已然突破了安全边界。 从目前投票罢免的董事会成员来看,安全也是他们最显著的标签。以主导罢免计划的苏茨凯弗为例,他在OpenAI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AI监督。 今年7月,苏茨凯弗还与OpenAI研究员Jan Leike组建了一支新团队,致力于研究防止AI系统异常的技术解决方案。OpenA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将投入1/5的计算资源来解决AGI的威胁。 现在看来,阿尔特曼的离开,与其说是OpenAI营利还是非营利的冲突,不如说是大模型安全优先还是商业化优先的冲突。 从安全的角度看,OpenAI的确是在危险的边缘试探。今年5月,苹果就曾限制员工使用ChatGPT及其他外部AI工具,因为苹果在研发相关技术,担心机密数据外泄。 同月,三星电子也发布内部备忘录,禁止员工使用包括ChatGPT、BingChat、谷歌Bart在内的生成式AI工具,因为三星工程师曾在4月将内部原始代码上传至ChatGPT。 郭涛称,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速度过快,很多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估和解决。另一方面,ChatGPT的强大能力也可能会被用于不正当的目的,如生成伪造文本、制造谣言或者进行网络欺诈等行为。 但郭涛同时认为,不能因为存在安全性问题就否定ChatGPT的发展。相反,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解决这些问题。AI发展、安全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商业化可以为AI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推动力,但同时也需要确保安全性和道德规范的考量。“我们需要在技术发展和商业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以确保AI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接受度。”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也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在AI发展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完善的AI系统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平衡AI发展、安全性和商业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等因素。  国内如火如荼的“百模大战”也势必会遭遇安全的关卡。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就曾提醒,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让隐私泄露方式变得多样化,使隐私保护更加困难。...
巴西地方法官竟然用ChatGPT写判决书出错,正接受调查中国青年网2023-11-15 10:27中国青年网2023-11-15 10:27
AI律师助手

巴西地方法官竟然用ChatGPT写判决书出错,正接受调查中国青年网2023-11-15 10:27中国青年网2023-11-15 10:27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巴西一名地方法官因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书写判决书出错,正在接受巴西国家司法委员会的调查。 法新社13日报道称,负责监督巴西法院的巴西国家司法委员会表示,来自北部阿克里州的法官罗德里格斯书写了一份充满细节错误的判决书,经调查他是在ChatGPT的帮助下写的。罗德里格斯辩称,这只是“一个小错”,还抱怨“法官面临的工作负担过重”。 巴西国家司法委员会称,这是该国出现的首起类似案例,将会给罗德里格斯15天时间作进一步说明。该委员会表示,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官越来越多,但巴西缺少监管这种技术的法律。(刘玛) (来源:环球时报) 举报/反馈
“ChatGPT之父”被解职!OpenAI公司发表声明光明网2023-11-18 16:48光明网2023-11-18 16:48
AI律师助手

“ChatGPT之父”被解职!OpenAI公司发表声明光明网2023-11-18 16:48光明网2023-11-18 16:48

当地时间17日,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表声明,宣布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将离开公司,公司现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被任命为临时首席执行官。 OpenAI公司在声明中称,阿尔特曼先生的离职是在董事会进行深思熟虑的审查之后得出的结论,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并不一贯坦诚,阻碍了其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对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不再有信心。OpenAI公司表示,该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将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并表示将正式寻找一位长期任职的首席执行官。 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初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2019年,OpenAI进行了重组,获得了微软10亿美元的投资。阿尔特曼是OpenAI的创始人之一,并于2020年开始担任首席执行官。随后,OpenAI致力于大语言模型GPT的开发,2022年底,基于GPT-3.5的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ChatGPT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并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阿尔特曼也被媒体称为“ChatGPT之父”。 来源:央视财经 举报/反馈
“ChatGPT之父”突然被解雇,利益冲突还是观念冲突?红星新闻2023-11-18 14:37红星新闻2023-11-18 14:37
AI律师助手

“ChatGPT之父”突然被解雇,利益冲突还是观念冲突?红星新闻2023-11-18 14:37红星新闻2023-11-18 14:37

当地时间11月17日,ChatGPT母公司OpenAI董事会宣布,解雇OpenAI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有“ChatGPT之父”之称的山姆·奥特曼,由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OpenAI在一份声明中称:“董事会在经过审议后得出结论,奥特曼在与董事会沟通中不够坦诚,影响了董事会履行职能的能力。董事会不再对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充满信心。” 据介绍,与大多数硅谷科技公司创始人不同,奥特曼并未持有OpenAI股权,他也不能像扎克伯格一样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也就是说他可能随时被解雇。 在奥特曼宣布被解雇几个小时后,另一名OpenAI高管、OpenAI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宣布辞职。其在社交平台X(即推特)上发文称,对大家这些年共同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根据今天的新闻,我退出了。” 科技界的重磅新闻 具体原因暂不清楚 当地时间11月18日,奥特曼在社交平台称,“我很喜欢在OpenAI度过的时光,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变革性的,也希望通过重塑世界带来一些变革。最重要的是,我喜欢与这些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其同时表示,稍后会说明更多情况。 报道称,奥特曼离开(OpenAI)得非常突然,在这一消息宣布之前,大家甚至都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也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其可能离职。就连一直关注ChatGPT以及科技领域的媒体也表示震惊。报道称,在过去几天里,一切都很正常。此外,就连OpenAI内部人士以及OpenAI合作伙伴微软等,也是在声明发表前几个小时才得知这一消息,大家都为此感到惊讶。媒体证实,已在OpenAI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的微软,对奥特曼被解雇感到措手不及。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奥特曼最近几天精神状态很好,这表明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会被公司解雇。而关于“奥特曼究竟为何让董事会失去信心”一问,当下暂不清楚。有报道甚至直接在标题写道“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也不知道奥特曼为何突然退出OpenAI”。 作为AI行业的领军人物,奥特曼突然离开OpenAI成了科技界的重磅新闻,科技界人士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表达自己的震惊。认证资料显示自己为初创公司创始人的斯基拉诺写道:“这简直就是今天的爆炸消息!”专注于科技领域报道的斯维时尔称,和大家一样,自己也不知道董事会为何突然解雇奥特曼,“据我推测,这可能是个人原因或涉及到金钱问题。”斯维时尔还指出,OpenAI离职的混乱情况(即两名高管先后退出)与OpenAI中非营利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有关。 ▲奥特曼突然离开OpenAI成为科技界的重磅新闻(资料图) 利益问题还是观念问题? 突然离开惹猜疑 据悉,去年ChatGPT大火后,OpenAI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甚至还给老牌科技公司谷歌带来了压力。而作为公司核心人物的奥特曼突然被解雇也引发了大家的疑问:为何OpenAI会与其首席执行官断开联系。有分析认为,根据OpenAI发布的公告来看,要么奥特曼做了一些让董事会无法理解的事,要么就是他和董事会之间存在意识形态冲突。 有知情人士透露,奥特曼被辞之时,其正在为一家专注于“硬科技”的风险投资基金会筹集资金。不过当下暂不清楚这是否与其被辞有关。报道指出,奥特曼的商业交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从一些群聊和私人聊天中可以得知,创始人们和运营商们质疑他的投资网络以及他是否存在未公布的财务问题。 此外,尽管包括谷歌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在内的科技界人士对奥特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为“自己的英雄”,并赞赏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但也有人并非这样认为。研究加州科技史的作家哈里斯曾在采访中称“奥特曼正在分发别人的钱,他没有做任何成功的事”。数据科学家和AI伦理家乔杜里此前也称,“奥特曼的出现表明,这些强大的公司需要一位成熟的领导者。如果AI真的能如OpenAI所言‘服务于人类’,那其领导人就必须体现出奉献精神。”而在社交平台上,自称开发工程师的萨德称,“当年OpenAI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强调开源和非营利性,而现在奥特曼却反过来,都快要把OpenAI卖给微软了。”有报道指出,人们现在普遍认为奥特曼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领导者,他认为OpenAI必须要有一套适用的商业模式,必须创造产品和服务,使之成为科技巨头。 在安全方面,了解硅谷的人们认为,奥特曼带领下的OpenAI发展速度太快、太激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安全性。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解雇奥特曼后举行的临时全体会议上,有员工高度关注“AI安全”这一问题。另根据会议记录,至少有两名员工质疑,此次解雇是否属于某种“政变”或“恶意收购”。 有报道总结称,当下的种种猜测都仅仅只是猜测,还没有得到证实。但现在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奥特曼离职将会使包括谷歌、马斯克创立的xAI等在内的公司松一口气。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 编辑 彭疆 责编 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举报/反馈
《ChatGPT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与局限》
AI律师助手

《ChatGPT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与局限》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律师在使用ChatGPT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首先,ChatGPT无法提供最新的法规或判例信息,需要使用专门的法律数据库或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其次,ChatGPT可以提供法律文件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语句,但不能替代对法律文件的精心编写和审查。最后,ChatGPT可以提供一些法律理论的基本信息和解释,但理解新的法律理论需要深入阅读专业的法律文献和判例。同时,具体的案件分析需要对法律和法律程序的深入理解,以及案件事实的详细研究,这是ChatGPT无法提供的。